《混凝土浇注用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浇注用模板.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86671A43申请公布日20110608CN102086671ACN102086671A21申请号201010548576322申请日20101115200927743520091207JPE04B2/8620060171申请人齐原正地址日本高知县高知市72发明人齐原正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朱美红杨楷54发明名称混凝土浇注用模板57摘要构造简单、且进行高效的设置,在型腔内确保充足的钢筋配置空间且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形成良好外观的混凝土构造物。借助使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组合为X字状而成的连结板组4来保持构成型腔10而对置设置。
2、的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且借助在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的外侧面12拆装的第一底板6A及第二底板6B来保持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3页附图10页CN102086676A1/2页21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具有发泡合成树脂制的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在各自的外侧面的相对位置上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地形成有多个底板组装部,且在这些底板组装部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和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在以既定的对置间隔对置设置从而相对的内侧面之间构成浇筑混凝土的型腔;多个连结板组,将。
3、中央部连结而组合为X字状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作为一组,在上述型腔内分别设置在与上述底板组装部对置的位置上,从而保持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和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对置间隔;以及,多个第一底板和多个第二底板,分别组装在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及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上述底板组装部而使相对的上述第一连结板及上述第二连结板与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及上述第二模板面板一体化,在上述第一连结板及上述第二连结板上,在各自的两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底板卡合部及第二底板卡合部,所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及第二底板卡合部嵌插入在上述第一模板面板或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上述底板组装部上相对形成的上述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上述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而向上述外侧面伸出。
4、,在上述第一底板及上述第二底板上,与贯通上述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上述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而向上述第一模板面板或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上述外侧面伸出的上述第一连结板及上述第二连结板的上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底板卡合部相对,形成有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和上述第二模板面板,借助使上述第一连结板和上述第二连结板的上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底板卡合部嵌插入上述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上述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中而组合而成的上述连结板组,在相对的内侧面之间构成上述型腔而保持对置间隔,通过使向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及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伸出的上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底板卡合部卡合于组。
5、装在上述底板组装部上的上述第一底板及上述第二底板的上述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连结板卡合部,上述连结板组的上述第一连结板和上述第二连结板被保持并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及上述第二模板面板在外周缘部形成有嵌合部,且通过嵌合相对的嵌合部使外周缘部对接,在上下左右组合设置多个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及上述第二模板面板,上述嵌合部由内侧嵌合部和外侧嵌合部构成,所述内侧嵌合部和外侧嵌合部在板厚的1/2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各自上沿长度方向的整体区域交互地形成有嵌合凸部和具有与该嵌合凸部大致相等的开口尺寸的嵌合凹部而成,且这些内侧嵌合部和外侧嵌合部的上述嵌合凸部和。
6、上述嵌合凹部错开一个间距而形成以使位置相对,在使上下翻转的状态下上下左右地组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结板及上述第二连结板使用同一部件,所述同一部件以具有既定厚度的金权利要求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2/2页3属板材为原材料,在中央部形成结合部,且在两端部形成上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底板卡合部,在翻转的状态下结合相对的上述结合部而组合为X字状,经由组合角度调节自如的上述结合部结合。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板和上述第二底板为,上述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连结板卡合部具有比相对。
7、卡合的上述第一底板卡合部及上述第二底板卡合部稍大的狭缝长而形成,从而通过在该差的范围内移动,使上述第一连结板或上述第二连结板的保持状态解除自如,通过解除上述第一连结板或上述第二连结板的任一方的保持状态,进行上述第一模板面板或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拆卸。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底板和上述第二底板上,至少在位于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且在上述第一模板面板和上述第二模板面板的对置面上以与上述通孔为同心的状态设置有安装螺母部件,经由从上述通孔嵌插、并旋入上述安装螺母部件的安装螺纹部件,进行保持上述模板面板的外侧面的模板支撑保持件的组。
8、装。权利要求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1/13页4混凝土浇注用模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在构成于围着钢筋组及钢架而相对地设置的模板面板PANEL间的混凝土浇注空间部在本发明中称为型腔内浇注混凝土而形成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或钢架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混凝土构造物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特别是涉及形成作为模板面板使用发泡合成树脂制的第一模板面板及第二模板面板、这些第一模板面板及第二模板面板在表里主面上一体化的混凝土构造物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背景技术0002以往的混凝土建造物的施工方法一般为,实施组合钢筋的配置钢筋工序、围着配置钢筋以既定的间隔对置设置模板面板的模板组工序、及向在模板面。
9、板间构成的型腔内流入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工序,经过在经过既定的养护期间后将模板面板解体的工序,形成柱、梁、壁或混凝土板等各混凝土体部位。在以往施工方法中,要进行将在这样地形成各混凝土体部位时组装的模板面板解体并从施工现场搬出的操作,费工夫而且需要解体操作的工时日数及临时保管模板面板及组装用部件等的空间等。0003此外,在以往的混凝土建造物的形成施工方法中,要实施安装部件的组装工序,所述安装部件用于对上述的混凝土体部位安装小柱間柱或框材等的内装板等内装材料。此外,在以往的工序中,在露出的混凝土体的表面铺入适当的隔热、防潮板等隔热、防潮体,实现隔热、隔音、防潮等应对,此后,进行内装材料的安装工序。因。
10、此,在以往施工方法中,由于要进行隔热、防潮体及其设置工序,所以工时及成本也有所增加。0004作为解决上述的往的混凝土建造物的形成方法的问题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使用发泡合成树脂制的模板面板、将该模板面板留在形成的混凝土体部位的表面而形成混凝土建造物的施工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混凝土建造物的形成方法,不需要模板面板的解体工序,此外被一体化在混凝土体部位的表面的发泡合成树脂制的模板面板实现上述隔热、防潮体的功能。0005专利文献1特许第4169159号公报0006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经由连结机构而对置间隔能够调节地组合一对发泡合成树脂制的模板面板而成。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
11、,连结机构包括借助在中央部结合而组合为X字状的一对臂连结板;及形成有连结片的一对板PLATE,所述连结片分别组合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而连结各臂的顶端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为,一对臂在中央部转动自如地结合、顶端部与贯通模板面板的板的安装片调节连结位置地连结,从而适当地设定模板面板的对置间隔而进行模板的组装。0007在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形成实现上述效果的模板面板一体型的混凝土体部位,且经由连结机构调节模板面板的对置间隔,从而能够形成厚度规格不同的混凝土体部位。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简单构造的连结机构保持模板面板,并且具有留在混凝土体部位内部而与钢筋一同保持其机械强度的增强材料的功能。在混凝土浇注用。
12、模板中,即使在型腔内设置连结机构,也充分地确保钢筋的钢筋配置空间、确保混凝土的流动,从而形成不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2/13页5产生蜂窝麻面的高精度的混凝土体部位。0008具有上述各种特征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在模板面板间构成的狭小的型腔内定位分别形成的安装孔之后,嵌插连结销等的连结部件,结合各臂和板,因此存在组装时操作性稍差的问题。此外,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除连结各臂间的连结部件还使用了连结上述各臂和板的多个连结销,因此虽然与以往施工方法相比实现了节省部件化,但还是存在部件数目多的问题。此外,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在各臂中一体地形成钢筋的组装部,从而进行高精。
13、度的钢筋配置,但其组装也有其麻烦的地方。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申请人沿袭了形成上述模板面板一体型的混凝土建造物的之前申请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特征,并着重探讨了应解决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模板,构造更加简单且能够进行高效的设置,在型腔内确保充足的配置钢筋空间并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形成良好的外观的混凝土构造物。0010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为,对于借助以既定的对置间隔对置设置从而在相对的内侧面间构成浇注混凝土的型腔的发泡合成树脂制的第一模板面板及第二模板面板,通过安装连结机构而保持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的对置间隔而进行向型腔内的混凝土浇注,所述连结机构。
14、包括将连结了中央部而组合为X字状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作为一组而在型腔内分别设置有多组的多个连结板组;以及相对于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拆装而使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与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一体化的多个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在型腔内实施既定的钢筋配置而进行混凝土浇注,不需要经过既定的养护期间后的脱模操作,形成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保持原样地与主面一体化的混凝土构造物。0011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为,第一模板面板及第二模板面板在各自的外侧面的相对的位置上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地形成多个底板组装部,且在这些底板组装部上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地分别形成有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
15、和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分别在中央部形成连结部,在一端侧形成第一底板卡合部且在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底板卡合部,经由连结部连结中央部而组合为X字状,从而构成连结板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为,在连结板组与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组合的状态下,形成在顶端部的第一底板卡合部和第二底板卡合部嵌插入在第一模板面板或第二模板面板上相对地形成的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中,从底板组装部向外侧面伸出。0012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为,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形成有与贯通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的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
16、卡合部相对的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使连结板组与第一模板面板或第二模板面板组合的状态下,从这些第一模板面板或第二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与各自的底板组装部拆装。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使贯通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而向外侧面伸出的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卡合部与相对的第一连结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卡合部分别卡合,从而组装在底板组装部上。0013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例如以第一模板面板为基准,在其内侧面,多个连结板组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3/13页6以与各个底板组装部为对置位置的方式并列组装。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对于第一。
17、模板面板组装连结板组,嵌插入与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相对的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卡合部,使各自的顶端部从底板组装部向外侧面伸出。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对于第一模板面板组装第一底板,使分别与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相对的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卡合部卡合,从而使连结板组对于第一模板面板一体化。0014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对于在内侧面组装有连结板组的第一模板面板使连结板组位于与底板组装部对置的位置而对置设置第二模板面板。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对于第二模板面板组装连结板组,嵌插与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相对的。
18、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卡合部,使各自的顶端部从底板组装部向外侧面伸出。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第二底板相对于第二模板面板从外侧面组装在底板组装部。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将第二底板组装在第二模板面板上,使分别与第一连结板卡合部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相对的第一连结板的第一底板卡合部或第二连结板的第二底板卡合部卡合,从而使连结板组相对于第二模板面板一体化。0015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借助上述操作,经由多个连结板组以既定的对置间隔对置地设置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在相对的内侧面间构成浇注混凝土的型腔。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保持第一模板面板和第。
19、二模板面板,由组装在这些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的底板组装部上的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保持。0016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在组合上述的第二模板面板时,进行例如沿着第一模板面板组合设置多个钢筋的既定的钢筋配置操作。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在构成在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之间的型腔内,进行流入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设置在型腔内的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是简单的形状,因此确保充足的钢筋配置空间。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能够使用在型腔内充分地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不产生蜂窝麻面而使混凝土凝固的振动器,形成良好外观的混凝土构造物。0017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形成第一模板面板和第。
20、二模板面板原样地与混凝土体的主面一体化的混凝土构造物,从而不需要经过既定的养护期间后的脱模操作。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将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一体化的各连结机构还实现混凝土体的加强功能,因此能够形成机械强度大的混凝土构造物。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由于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实现隔热材料的功能,因此能够不需要隔热材料的贴入操作,从而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在混凝土浇注用模板中,形成混凝土构造物,其提高隔热性,且实现了隔音性、高气密性、耐火性、透气性、持久性或抗震性的提高。0018发明效果0019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借助组合为X字状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作为一组的多。
21、组连结板组、及在第一模板面板及第二模板面板的外侧面组合而保持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的顶端部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一体化第一模板面板和第二模板面板。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实现钢筋配置操作机组装操作的效率化,且不需要模板解体工序,从而大幅度地缩短工期。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设置在型腔内的各连结板组的第一连结板和第二连结板是简单的形状,在内部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4/13页7确保充分的钢筋配置空间,因此浇注后的混凝土能够良好地流动而不产生蜂窝麻面,能够形成高精度的混凝土建造物。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由于工期的缩短和部件费用的降低,能。
22、够大幅度地降低施工费用。附图说明0020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示出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要部立体图。0021图2是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要部分解立体图。0022图3是构成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要部的剖视图。0023图4是构成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模板面板的要部主视图。0024图5是构成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连结板的主视图。0025图6是构成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底板的侧视图。0026图7是该底板的俯视图。0027图8是说明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组装工序的要部分解立体图。0028图9是说明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组装工序中底板的组装工序的要部立体图。0029图10是示出借助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形成的混凝土建造物的。
23、要部剖视图。0030图11是说明对于该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的模板保持部的组装工序的要部分解立体图。0031附图标记说明00321混凝土浇注用模板模板00332模板面板00343连结机构00354连结板组00365连结板00376底板00389混凝土体003910型腔004011内侧面004112外侧面004213底板组装部004314螺母嵌合凹部004415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004516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004617第一底部嵌合狭缝004718第二底部嵌合狭缝004819嵌合部004920外侧嵌合凸部005021外侧嵌合凹部005122内侧嵌合凸部005223内侧嵌合凹部说明书CN10208667。
24、1ACN102086676A5/13页8005324梁部005425第一底板卡合部005526第二底板卡合部005627连结孔005728抵接部位005829嵌插部位005930卡合槽006032安装孔006133安装螺母部件006234第一连结板卡合部006335第二连结板卡合部006436第一卡合凸缘部006537第二卡合凸缘部006640安装螺纹部件006741模板支撑保持件006842支撑保持材料具体实施方式006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示出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1以下简称模板1。如图1至图3所示,模板1由以既定的对置间隔对置设置从而在内部构成浇注混凝土的型腔10的第一。
25、模板面板2A及第二模板面板2B、以及组装在这些第一模板面板2A及第二模板面板2B之间而保持它们的对置间隔的多个连结机构3构成。模板1中,连结机构3包括以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为一组的多个连结板组4、以及分别拆装于第一模板面板2A的多个第一底板6A及拆装于第二模板面板2B的多个第二底板6B。0070此外,第一模板面板2A及第二模板面板2B是以上下表里翻转而对置设置的方式使用的同一形状的面板材料,因此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总称为模板面板2。此外,各连结板组4的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也是上下表里翻转而组合的同一形状的连结板,因此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总称为连结板5。此外,第一底板。
26、6A和第二底板6B也是上下内外翻转而组合的同一形状的板部件,因此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总称为底板6。0071如例如图10所示,模板1在适当地立设有纵筋8A的底部混凝土7上,借助垫木43定位设置第一层模板1A,形成混凝土壁等混凝土体9的基部,在该基部上设置第二层模板1B而形成该混凝土体9的上部。模板1借助依次重复该工序,形成既定高度的混凝土体9。此外模板1显然并不限定于该工序,也可以用以往的一般的工序,例如预先多层地组合多组而形成既定高度的混凝土体9。0072模板1以在各自的型腔10内设置有对于纵筋8A适当地钢筋配置有横筋8B而成的钢筋组8的方式,借助连结机构3A、3B分别保持既定的对置间隔地。
27、设置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此外,根据形成部位而适当地设置模板1,不仅可以形成混凝土壁,还可以形成混凝土建造物的柱、梁、壁或混凝土板等各混凝土体部位。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6/13页90073模板1为,如图10所示,形成在表里主面上将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一体化而成的混凝土体9。如后所述,模板1将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以180MM的间隔对置设置而构成型腔10,在混凝土体9的表里主面上将分别为45MM厚的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一体化,形成整体270MM厚的混凝土壁。由此,模板1也与上述之前申请的混凝土浇注用模板相同,。
28、不需要模板面板的解体工序,借助与混凝土体9一体化了的模板面板2,能够实现工期大幅度缩短地形成实现了隔热性、隔音性、高气密性、耐火性、透气性、持久性或抗震性的提高的混凝土构造物。0074模板1的模板面板2以发泡合成树脂制材料,例如发泡聚乙烯树脂作为原材料形成为横长矩形的面板体。以例如长约1200MM,宽约400MM,厚约45MM的外形尺寸形成模板面板2。模板面板2显然并不限定为该外形尺寸规格,而是根据混凝土体9的规格、形成部位或其他条件以适当的规格形成。作为原材料,模板面板2也可使用例如发泡苯乙烯树脂、发泡聚乙烯树脂或发泡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等发泡合成树脂材料。模板面板2通过以该发泡合成树脂材料作为。
29、原材料,混凝土进入内部而硬化,与混凝土体9坚固地一体化。模板面板2通过使用上述原材料,能够简单地加工,且质量轻,因此搬运或设置等操作简便,此外借助在混凝土体9的表面一体化能够实现上述隔热性等的特性。0075模板面板2中,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是如上所述地上下翻转而以约180MM的间隔对置设置、在成为内侧的一方的主面11A、11B以下总称为内侧面11之间构成浇注混凝土的型腔10的同一形状的面板材料。在模板面板2上,在组装模板1的状态下成为外侧的另一方主面12A、12B以下总称为外侧面12上形成有多个底板组装部13A、13B以下总称为底板组装部13。此外,在以下的模板面板2的说明中,上。
30、下左右的用语以图1为基准,在该图中对于近前侧示出的模板面板2A相对侧的模板面板2B上下翻转而组合,因此上下左右的位置相反。0076模板面板2在图1及图2中仅示出一个底板组装部13,但在外侧面12上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地形成有多个。模板面板2如后所述地借助在底板组装部13上分别组装连结机构3而被保持而组装成模板1。模板面板2中,底板组装部13A、13B在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的外侧面12A、12B相对形成。0077模板面板2在以如上所述的外形尺寸和对置间隔对置配置时,虽未图示但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分别形成半切半割形状的底板组装部半体、且以大约400MM的间隔在外侧面12上形成两个底板组装。
31、部13。在模板1中,对于上述外形尺寸的模板面板2在长度方向上以约400MM的间隔组合连结机构3,从而保持了混凝土浇注时的机械强度,且所形成的混凝土体9如后所述地借助连结机构3的连结板5保持机械强度。0078底板组装部13在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如图2及图4所示,由形成有螺母嵌合凹部14、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及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的部位构成。在底板组装部13上,如后所述地从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组装底板6。0079螺母嵌合凹部14形成为位于底板组装部13的中央部。如后所述地设置在组装于底板组装部13上的底板6的内表面上的安装螺母部件33定位嵌合在螺。
32、母嵌合凹部14中。螺母嵌合凹部14在将底板6对于模板面板2组装在外侧面12上时,实现安装螺母部件33的导向功能,且实现保持组合状态而限制移动的功能。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7/13页100080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及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在底板组装部13上,形成为在隔着螺母嵌合凹部14的上下区域的对称位置贯通模板面板2的高度方向的狭缝。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及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各自的狭缝宽度与第一连结板5A及第二连结板5B的厚度大致相等,如后所述地使相对的第一连结板5A及第二连结板5B的顶端部从模板面板2的内侧面11向外侧面12伸出。0081如图4所示,第一。
33、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由形成在隔着螺母嵌合凹部14的两侧区域的对称位置的高度方向的型膜狭缝底付形成。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如后所述地将底板6在底板组装部13中定位其两缘部而组装并保持,且限制移动。0082模板面板2如上所述地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分别形成有半切形状的底板组装部半体。模板面板2在横向方向上邻接组合的状态下,该底板组装部半体组合而构成一个底板组装部13。模板面板2如后所述地在该底板组装部13上组装构成连结机构3的连结板组4。模板面板2即使在这样对接部位中,也与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位相同地借助连结机构3保持,从而限制了端部的翘起,并构成机械强度大的模板。
34、1。0083此外,关于底板组装部13,是在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形成上述的部位,但显然并不特定于该结构。底板组装部13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外侧面12形成将底板6装填在内部的凹部,在该凹部内形成各部位。该底板组装部13使底板6不从外侧面12在厚度上伸出,且借助槽壁限制底板6的外周部,因此可以省略上述的螺母嵌合凹部14或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0084模板面板2为,多张相对的外周缘部对接而在上下左右组合设置从而构成模板1。为了在对接的外周缘部中防止发生混凝土泄露的间隙的产生且不产生台阶而形成平坦的外侧面,在模板面板2上形成有相对嵌合的嵌合部19。此外,关于嵌合部19,仅示出并详。
35、细说明了形成在上下的外周缘部的嵌合部19A、19B。0085模板面板2如图1及图2所示,其外周缘部对于厚度方向区分为1/2厚度的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在该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处一体地形成嵌合部19。嵌合部19包括在外周缘部的外侧区域在长度方向上邻接而形成多个外侧嵌合凸部20A、20B以下总称为外侧嵌合凸部20及多个外侧嵌合凹部21A、21B以下总称为外侧嵌合凹部21、和在内侧区域在长度方向上邻接而形成多个内侧嵌合凸部22A、22B以下总称为内侧嵌合凸部22及多个内侧嵌合凹部23A、23B以下总称为内侧嵌合凹部23。嵌合部19为,外侧嵌合凸部20和外侧嵌合凹部21在外周缘部的外侧区域在长度方向上贯穿。
36、整个区域而交互地形成,且内侧嵌合凸部22和内侧嵌合凹部23在外周缘部的内侧区域在长度方向上沿整个区域而交互地形成。0086嵌合部19为,外侧嵌合凸部20和外侧嵌合凹部21及内侧嵌合凸部22和内侧嵌合凹部23其凸尺寸和凹尺寸形成为大致相等。嵌合部19中,内侧嵌合凸部22和内侧嵌合凹部23的列相对于外侧嵌合凸部20和外侧嵌合凹部21的列错开一个间距地形成,因此内侧嵌合凹部23位于与外侧嵌合凸部20对置的位置,且内侧嵌合凸部22位于与外侧嵌合凹部21对置的位置。此外,嵌合部19在模板面板2的上侧外周缘部和下侧外周缘部中,内侧嵌合凸部22和内侧嵌合凹部23的列相对于外侧嵌合凸部20和外侧嵌合凹部21的。
37、列错开一个间距地形成。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8/13页110087模板面板2如图3所示,在一方侧中,相对于中央模板面板2A1在其下层组合有模板面板2A2,且在上层组合有模板面板2A3。模板面板2在另一方侧也是同样地相对于中央模板面板2B1在其下层组合有模板面板2B2,且在上层组合有模板面板2B3。模板面板2中,左右各模板面板组的上下邻接的各模板面板借助上述构成的相对的嵌合部19,成为在上下外周缘部的内外区域中组合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构造。模板面板2借助该嵌合构造,以上下左右相互构成同一表面的方式组合。0088此外,模板面板2构成为,形成在长度方向的两缘部的嵌合部。
38、例如在上下方向上交互地形成长的外侧嵌合凸部和外侧嵌合凹部,且对于这些外侧嵌合凸部和外侧嵌合凹部错开一个间距地交互形成同形状的内侧嵌合凸部和内侧嵌合凹部。模板面板2借助该嵌合部的构造简单地进行左右方向的组合。0089如图1及图3所示,模板面板2如上所述地相对于模板面板2A对置配置上下翻转的模板面板2B,借助分别组装在各底板组装部13上的连结机构3保持对置间隔。连结机构3如上所述由多个连结板组4和多个底板6构成,如后详细说明,连结板组4由将中央部连结而组合为X字状的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作为一组而构成。连结机构3的连结板组4组装在与底板组装部13对置的内侧面11之间,保持模板面板2,底板6。
39、从外侧面12组装在底板组装部13上,保持连结板组4。0090连结机构3相对于一组模板面板2使用与底板组装部13相同数目的连结板组4。此外,连结机构3如上所述地在由相对形成在模板面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缘部的底板组装部半体构成的底板组装部也共用而使用连结板组4,保持邻接设置的模板面板2。0091连结板5以防腐蚀性及机械强度大的不锈钢等金属板材作为原材料,如图5所示地由在具有高度方向的倾斜的基部24、和一体地形成在该基部24的两端部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构成。连结板5例如厚度约32MM,长度形成为基部具有大约50至55的倾斜角度而将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的间隔设定为上。
40、述的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的对置间隔即180MM。在基部24上形成有位于中央部而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连结孔27。0092连结板5由第一底板卡合部25和第二底板卡合部26为左右对称形状的部位形成。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底板卡合部25的结构为代表进行说明,与第二底板卡合部26侧的结构对应的部位标示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底板卡合部25由从基部24的顶端在水平方向弯曲形成的部位形成,由抵接部位28、嵌插部位29、及卡合槽30构成。0093抵接部位28详细而言由从基部24的上缘部和下缘部伸出的部位形成,以比形成在上述底板组装部13上的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及第二连结板嵌插。
41、狭缝16的狭缝长度大的宽度形成。如后所述,抵接部位28在将嵌插部位29嵌插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而将连结板5组装在模板面板2上时,如图3所示,其外侧缘28A、28B与开口缘抵接。抵接部位28由此规定对于模板面板2的嵌插部位29的嵌插量。0094嵌插部位29由向着抵接部位28外侧一体地伸出的部位形成,以与形成在上述底板组装部13上的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及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的狭缝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和比模板面板2的厚度稍大的长度形成。嵌插部位29对于模板面板2如后所述地嵌插在内侧面11上开口的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而从底板组说明书CN10208。
42、6671ACN102086676A9/13页12装部13向外侧面12伸出。0095卡合槽30由在嵌插部位29上、在其上缘部开口的高度方向的槽形成,以与详细地如后所述的底板6的厚度大致相等的槽宽度形成。卡合槽30在嵌插部位29上、在从抵接部位28比模板面板2的厚度稍大的位置处形成。卡合槽30为,在将嵌插部位29嵌插入第一连结板嵌插狭缝15或第二连结板嵌插狭缝16而抵接部位28与内侧面11抵接的状态中,从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伸出。0096在连结板组4中,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表里翻转,使各自的连结孔27连通而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组合。在连结板组4中,将连结销31嵌插入连结孔27而在中央部相互。
43、绕轴旋转自如地组合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在连结板组4中,如图3所示,使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成为X字状打开的状态,进行与模板面板2的组合。此外,在连结板组4中,通过使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成为关闭的状态,在搬运时等操作容易,且实现空间的效率化。此外,连结板组4也可以借助例如在连结孔27中嵌插铆接销而实施铆接处理而将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在打开为X字状的状态下一体化。0097连结板组4由如上所述作为同一部件形成并表里翻转而组合的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构成,从而实现了因部件通用化而成本降低,此外也实现了模板1的组装操作的效率化。此外,连结板组4也可以是这些。
44、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作为不同规格的部件形成,任一方作为机械强度大的主部件,而另一方作为辅助部件而形成简单的形状。0098底板6也是以防腐蚀性及机械强度大的不锈钢等金属板材作为原材料形成的,由比上述的底板组装部13的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稍短的长度且与其对置间隔大致相同宽度的纵长矩形板状部件形成。底板6是全长约320MM,宽度约49MM,厚度约16MM的部件,以充分的机械强度保持组装在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之间而将这些保持为既定的对置间隔的连结板组4的第一连结板5A和第二连结板5B,与第一模板面板2A和第二模板面板2B的外侧面12一体化而增强它们。009。
45、9如图6及图7所示,在底板6上从形成在中央部的安装孔32旋入安装如后所述的模板支撑保持件模板支撑41的安装螺纹部件40。在底板6上,安装螺纹部件40、换言之模板支撑保持件41为了能够对于外侧面12通过简单的操作拆装自如地安装,且为了坚固地安装,设置有安装螺母部件33。安装螺母部件33由金属材料、由在内孔设置内周螺纹且轴长比模板面板2侧的螺母嵌合凹部14的深度稍小的筒状部件构成。安装螺母部件33使螺纹孔与安装孔32为同心状态,一体化地设置在底板6的内表面。0100底板6在组装在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上的状态中,设置在内表面的安装螺母部件33嵌合在模板面板2侧的螺母嵌合凹部14内。底板6借助该安装。
46、螺母部件33向螺母嵌合凹部14内的嵌合,主面相对于模板面板2与外侧面12构成同一面,且保持组合状态,并且被限制移动地组合。0101在底板6上,在隔着安装孔32的上下区域的对称位置形成有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是分别对应从上述的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伸出的连结板5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而形成的部位。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形成为下述高度方向的狭缝具有使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嵌插的缺口宽度、且具有比这些第一底板说明书CN102086671ACN102086676A10/13页13卡合部。
47、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的高度大的长度。0102底板6作为上述形状的狭缝形成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因此即使组合的模板面板2或连结板组4产生少许位置偏移,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板5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的嵌插操作。此外,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显然并不现定于上述的形状,也可以由例如将一方侧向侧方开放的缺口部构成,以使连结板5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及第二底板卡合部26从侧方嵌插。0103在底板6上,形成有由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缘部位直角地弯曲的部位形成的第一卡合凸缘部36和第二卡合凸缘部37。第一卡合凸缘部36和第二卡合凸缘部37是分别对应于形成。
48、在上述模板面板2的底板组装部13上的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而形成的部位。第一卡合凸缘部36和第二卡合凸缘部37为,底板6如上所述地成为比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的狭缝长稍小的长度,因此其长度也比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的狭缝长稍小。0104底板6对于安装了连结板组4的模板面板2从其外侧面12安装在底板组装部13上,从而使连结板组4的连结板5与模板面板2一体化。底板6例如使第一卡合凸缘部36和第二卡合凸缘部37的下方部位相对卡合在模板面板2的相对的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中,从而组合在模板面板2上。底板6在该状态下,第一连。
49、结板卡合部34和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位于与从模板面板2的外侧面12伸出的连结板5的相对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和第二底板卡合部26相对的位置。0105底板6为,将被卡合的第一卡合凸缘部36及第二卡合凸缘部37、和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作为导件,而使上方部位向外侧面12旋转,从而进行连结板5的第一底板卡合部25和第二底板卡合部26在第一连结板卡合部34及第二连结板卡合部35上的嵌合组合。底板6借助安装螺母部件33相对螺母嵌合凹部14的相对卡合而对于模板面板2在其外侧面12定位组装。0106底板6由此对于连结板5起到一种闩的作用,进行保持以使连结板5不从模板面板2脱落。底板6在与连结板5的抵接部位28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夹入模板面板2,由此与连结板5、换言之与连结板组4一同地将模板1保持在组装状态下。0107此外,底板6显然并不限定于借助上述旋转操作的向模板面板2的组装方法。底板6也可以借助例如将第一卡合凸缘部36及第二卡合凸缘部37、和第一底部嵌合狭缝17及第二底部嵌合狭缝18作为导件而沿着模板面板2滑动操作而组装。此外,底板6也可以借助其它适当的方法进行组装以使模板面板2和各连结板组4一体化。0108此外,底板6即便在组装在上述的模板面板2上而组装好模板1之后例如必须向型腔内增加增强材料等的情况下,也能应对。底板6借助以与组装操作相反的顺序使之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