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热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温热水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35393A43申请公布日20131002CN103335393ACN103335393A21申请号201310295548922申请日20130715F24H1/18200601F24H9/2020060171申请人朱红兵地址226000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北新镇新桥村二十三组17号72发明人朱红兵54发明名称恒温热水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热水器,特别涉及恒温热水器。本发明公开了恒温热水器。该恒温热水器,包括加热室、调温室、恒温室、第一冷水管、第二冷水管和出水管,调温室一端连接加热室上端,其另一端连接恒温室,第一进水管连接加热室,第二进水管连接与调温室上端,出水管连接恒。
2、温室下端。本发明通过调温室控制不同流量的热水和冷水,起到调节水温的效果;通过恒温室储水,起到持续供应恒温水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35393ACN103335393A1/1页21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室、恒温室、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加热室连接所述恒温室,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加热室,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恒温室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出水阀和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
3、连接,所述加热器、出水阀和第一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加热室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室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恒温室六分之五高度处,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恒温室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室上端设有隔热层。权利要求书CN103335393A1/2页3恒温热水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热水器,特别涉及恒温热水器。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热水器用水量大,且比较频繁时,会出现热水供应不足的情况。发明内容000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恒温热水器,包括加热室、恒温室、进水管、出水管,加热室连接恒。
4、温室,第一进水管连接加热室,出水管连接恒温室下端。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恒温室储水,起到持续供应恒温水的效果。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室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出水阀和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加热器、出水阀和第一水位传感器设于加热室下端。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设置温度,温度传感器感应水温,加热器加热,起到使水恒温的效果,通过水位传感器感应水位,起到触发供水的效果。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恒温室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设于恒温室六分之五高度处,第三水位传感器设于恒温室底部。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水位传感器感应水位,起到触发持续供水的效果。00。
5、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恒温室上端设有隔热层。其有益效果是,通过隔热层减少加热室与恒温室的热传递,起到保持水恒温的效果。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恒温热水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09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恒温热水器。如图所示,该恒温热水器包括加热室1、恒温室2、进水管3、出水管4,加热室1连接恒温室2,第一进水管3连接加热室1,出水管4连接恒温室2下端。加热室1设有控制器11、温度传感器12、加热器13、出水阀14和第一水位传感器15,控制器11与温度传感器12电连接,加热器13、出水阀14和第一水位传感器15。
6、设于加热室1下端。恒温室2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1和第三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1设于恒温室2六分之五高度处,第三水位传感器22设于恒温室2底部。恒温室2上端设有隔热层23。0010实施时,使用者在控制器11设置水温,进水管3供入冷水,加热器13将水加热至所设温度,温度传感器12根据感应的水温,将水温信号反馈回控制器11,控制器11根据反馈的温度信号,使加热器13停止加热,同时控制器11自动打开出水阀14,恒温水进入恒温室2。打开出水管4,恒温水排出,当加热室1的水低于第一水位传感器15时,第一水位传说明书CN103335393A2/2页4感器15触发控制器11使进水管3自动供入冷水,并。
7、使加热室1的加热器13自动加热。当恒温室2水位低于第二水位传感器21时,第二水位传感器21触发控制器11使加热室1加热并蓄水。当恒温室2的水位低于第三水位传感器22时,第三水位传感器22触发控制器11使出水阀14打开,供入恒温的水,实现持续供应恒温的水。不使用时,加热室1蓄满热水,实现快速供应热水。同时恒温室2设有隔热层23,减少加热室1与恒温室2的热传递,使保持水温恒定。001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335393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33539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