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34971A43申请公布日20131002CN103334971ACN103334971A21申请号201310307759X22申请日20130722F15B11/16200601F15B13/0620060171申请人邹城市博威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址273501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李庄工业园72发明人冯贻培刘纪金74专利代理机构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37106代理人江禹春54发明名称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特别是具有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设备。它是由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分别与第一号充液阀和。
2、第二号充液阀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阻尼器的一端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支撑阀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截止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号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第一号充液阀和第二号充液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塞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和第二号充液阀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连通。效果是结构简单,采用比例插装阀,外型体积小,工作稳定可靠,无泄露,工作效率高,降低设备造价,集成度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压力,广泛用于计算机控制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
3、334971ACN103334971A1/1页21一种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它是由比例溢流阀(1)、溢流阀(2)、二通插装溢流阀(3)、主阀进油口(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电磁截止阀(7)、节流阀(8)、第一号单向阀(9)、阻尼器(10)、第一号油缸(11)、第一号充液阀(12)、油箱(13)、第二号充液阀(14)、第二号油缸(15)、第二号单向阀(16)、支撑阀(17)、安全阀(18)和主阀回油口(19)构成,其特征是主阀进油口(4)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4)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4)与三位四。
4、通电磁换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溢流阀(2)的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控制口连通,溢流阀(2)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比例溢流阀(1)的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控制口连通,比例溢流阀(1)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工作口分别与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阻尼器(10)的一端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第一号单向阀(9)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
5、与电磁截止阀(7)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支撑阀(17)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截止阀(7)的出油口与节流阀(8)的一端连通,电磁截止阀(7)的出油口与第二号单向阀(16)的进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9)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阻尼器(1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节流阀(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支撑阀(17)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安全阀。
6、(18)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13)连通,实现计算机控制折弯机的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工序。权利要求书CN103334971A1/3页3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特别是具有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设备。背景技术0002目前,数控折弯机主要用于钣金加工,可以根据角度自动计算机械位置,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数。
7、控折弯机系统中主要采用50年代研制的滑阀式液压控制系统设备,其缺陷是滑阀液压控制系统性能参数低,控制部分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泄漏严重,动作不稳定,冲击大,占用空间较大,维修不方便;现有折弯机的液压阀组,有的不具有比例控制功能,从使用效果的角度来讲,速度不能采用计算机远程调节,只能手动调节,有的具有比例控制功能,但是系统较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宜大批量推广应用。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它是采用比例插装阀与集成液压控制系统相结合,控制数控折弯机的控制系统,解决折弯机精度低,无安全操作保护,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泄漏严重,动作不稳定,冲击大,压力不能采用计。
8、算机控制,占用空间较大,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实现计算机控制折弯机的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工序的目的。0004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比例溢流阀、溢流阀、二通插装溢流阀、主阀进油口、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磁截止阀、节流阀、第一号单向阀、阻尼器、第一号油缸、第一号充液阀、油箱、第二号充液阀、第二号油缸、第二号单向阀、支撑阀、安全阀和主阀回油口构成,主阀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二通插装溢流阀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连通,溢流阀的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
9、流阀的控制口连通,溢流阀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连通,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流阀的控制口连通,比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分别与第一号充液阀和第二号充液阀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阻尼器的一端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第一号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电磁截止阀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口与支撑阀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截止阀的出油口与节流阀的一端连通,电磁截止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号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塞腔连通,阻尼器的一端分别。
10、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塞腔连通,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杆腔连通,节流阀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杆腔连通,支撑阀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杆腔连通,安全阀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油缸的杆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和第二号充液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和第二号说明书CN103334971A2/3页4油缸的塞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和第二号充液阀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连通,实现计算机控制折弯机的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工序的效果。0005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效果是结构简单,采用比例插装阀,外型体积小,操作安全保护功能,操作控制精确简便,。
11、工作稳定可靠,无泄露,工作效率高,节约能耗,降低设备造价,集成度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压力,广泛用于计算机控制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上。附图说明0006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07图1是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结构示意图。00081比例溢流阀2溢流阀3二通插装溢流阀4主阀进油口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电磁截止阀8节流阀9第一号单向阀10阻尼器11第一号油缸12第一号充液阀13油箱14第二号充液阀15第二号油缸16第二号单向阀17支撑阀18安全阀19主阀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0009参照图1,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
12、控制系统,它是由比例溢流阀1、溢流阀2、二通插装溢流阀3、主阀进油口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电磁截止阀7、节流阀8、第一号单向阀9、阻尼器10、第一号油缸11、第一号充液阀12、油箱13、第二号充液阀14、第二号油缸15、第二号单向阀16、支撑阀17、安全阀18和主阀回油口19构成,主阀进油口4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4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连通,主阀进油口4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溢流阀2的进油口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控制口连通,溢流阀2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比例溢流阀1的进油口。
13、与二通插装溢流阀3的控制口连通,比例溢流阀1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工作口分别与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连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与主阀回油口19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阻尼器10的一端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第一号单向阀9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电磁截止阀7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工作口与支撑阀17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截止阀7的出油口与节流阀8的一端连通,电磁截止阀7的出油口与第二号单向阀16的进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9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阻尼器10的一端分别。
14、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节流阀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支撑阀17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安全阀18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连通,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的进油口分别与油箱13连通,实现计算机控制折弯机的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工序的效果。0010本发明电液比例数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实施例,它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折弯说明书。
15、CN103334971A3/3页5机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四个工序的工作流程如下快下工序,液压泵开启后,当比例溢流阀1不得电时,系统没有压力,折弯机不工作,当比例溢流阀1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处于平行位,压力油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进入第一号单向阀9,然后进入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由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和电磁截止阀7打开,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在刀架的自重作用下快速下行,由于下行速度较快,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处于常开状态往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供油,通过调节节流阀8的开口大小,实现下行速度的调节。压制工序,当刀。
16、架快接近工件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得电,关闭第一号充液阀12和第二号充液阀14,电磁截止阀7断电,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的压力油便通过支撑阀17进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然后进入主阀回油口19,通过调节支撑阀17的压力大小,实现压制的速度的调节;还可以通过调节比例溢流阀1,达到系统压力大小的调节,实现压制工序。卸压工序,是在压制完成后,比例溢流阀1断电,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的压力油通过阻尼器10进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然后进入主阀回油口19,经过较短时间实现预泄压力。回程工序,比例溢流阀1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通电,压力油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交叉端进入电磁截止阀7,然后进入第二号单向阀16,进入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杆腔,使第一号油缸11和第二号油缸15的塞腔的油液进入油箱13,达到回程工序,实现计算机控制折弯机的快下、压制、卸压、回程工序的效果。说明书CN103334971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3349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