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转动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13007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60882.6

申请日:

2012.07.25

公开号:

CN103573812A

公开日:

2014.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C 31/04申请公布日:201402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31/04申请日:20120725|||公开

IPC分类号:

F16C31/04

主分类号:

F16C31/04

申请人:

邱毓英

发明人:

邱毓英; 李浩玮; 范嘉敏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及相对本体外型的覆盖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种可移动方式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为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一调节装置,相对于在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以及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能够移动地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
一覆盖体,对设于本体侧面,且与本体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轨道路径与本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且所述覆盖体相对螺孔处开设有多个通孔;
一调节装置,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
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且所述的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与四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四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正多面体,其各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与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多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所述的三组轨道路径与三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三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所 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以圆弧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回流路径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

说明书

自由转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传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呈受三向受力且能准确带动移动体移动或旋转的自由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位机构(或对位平台)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精密加工的定位、加工与测试场合上,并能搭配各种光学元件或检测仪器,以能够进行高精密度的测量或检验作业。
常见的对位机构多为单一轴向的轴承,以组接方式做运作,或以球体关节式组接做运作,其组接方式为求高自由度的动作;再者,对位机构使用在三向受力状态下承压和转动,用支座与滑动件之间的平面滑动来适应上部结构的位移要求。
惟,习用的对位机构占有大量使用空间,难以运用于现今高精密的产业上,其使用无法满足高精密度作业及高荷重作业的需求,再者因体积大造成厚度高,加工制造不方便,不能节省钢材,成本较高等缺点。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习用对位机构或移动平台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自由转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具有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
可达成上述发明目的的自由转动装置,包括有:
一本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能够移动地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
一覆盖体,对设于本体侧面,且与本体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轨道路径与本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且所述覆盖体相对螺孔处开设有多个通孔;
一调节装置,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
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
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且所述的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与四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四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正多面体,其各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与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多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所述的三组轨道路径与三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三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
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以圆弧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
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回流路径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 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确实带动承载体朝X、Y轴向移动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1.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
2.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
3.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
4.应用场合极广,可依需用者的需求调整回流路径,进而带动本体位移。
5.使用者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本体的外型,突破现有对准机构或移动平台的设计,有效增加载重量,并减少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由转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所述自由转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所述自由转动装置以受控体连接电动机与上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其回流路径由两组弯曲路径组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图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轨道路径;111-回流路径;112-工作路径;12-滚珠;13-螺孔;2-覆盖体;21-通孔;3-调节装置;4-受控体;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一覆盖体2、一调节装置3以及若干的螺栓4组构而成。
所述的本体1,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11以及一种可移动方式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11中的滚珠12,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 面,且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13。
所述覆盖体2,对设于本体1侧面,且与本体1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1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11,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2轨道路径11与本体1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且所述覆盖体2相对螺孔13处开设有多个通孔21。
所述调节装置3,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1与覆盖体2之间。
若干的螺栓4,穿设于通孔21后,螺设于本体1螺孔13,供紧迫本体1与覆盖体2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即相对于工作路径112的另一端,用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受控体4;使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直接连接受控体4,所述受控体4进而包括连接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能为一线性马达、或一步进马达、或一伺服马达、或一压电电动机、或一致动器;或者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间接连接受控体4,所述受控体4能为一上部结构、或一测量平台。
由此,通过设置于本体1的轨道路径11内的滚珠12,在回流路径111或工作路径112内移动,使本体1及覆盖体2于可确实带动承载体朝X、Y轴向移动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
请参考图3~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首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11,且其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11与四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四组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由此,当螺栓4穿设于覆盖体2的通孔21再螺设于本体1的螺孔13时,使所述本体1与所述覆盖体2相互紧固结合,并通过螺栓4施压于调节装置3的迫紧力来调整本体1与覆盖体2间的间隙,进一步的可提升滚珠12于本体1及覆盖体2间移动的平稳性,并简化结构的复杂度。再者,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路径111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由一直线构成,且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以 圆弧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是以,所述本体1与覆盖体2的底缘使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的工作路径112,使滚珠12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回流,使本发明可于一平面上进行移动或转动,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达成本发明之目的;如图5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回流路径111,除了可由一弧形构成外,所述回流路径111亦可由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工作路径112为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回流路径111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端,如此,滚珠12亦可在回流路径111与所述工作路径112上移动,同样可达成传动的效果。
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本体1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11,且所述轨道路径11内的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工作路径112以平行方式设置于本体1的侧面上,而所述回流路径以垂直于工作路径112的方式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同样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两端,通过第四较佳实施例轨道路径11的设置方式,当容置本体1的空间不足时或是需要本体1的体积较小时,即可通过第四实施例,同样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优点。
请参考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正多面体的其中一面,其各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图7所示为正五边型),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11与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多组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所述回流路径111可由弧形构成,或者依照设计者的需求将回流路径111设为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皆可,而滚珠12亦可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流动,进而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
请参考图8~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11,其三组轨道路径11与三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三组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如同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所述回流路径111可由弧形构成,或者依照设计者的需求将回流路径111设为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皆可,而滚珠12亦可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流动,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 的优点:
1.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
2.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
3.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
4.应用场合极广,可依需用者的需求调整回流路径111,进而带动本体1位移。
5.如同第4点所述,使用者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本体1的外型,突破现有对准机构或移动平台的设计,有效增加载重量,并减少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举凡数值的变化与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发明的范畴。

自由转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由转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由转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由转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转动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73812A43申请公布日20140212CN103573812A21申请号201210260882622申请日20120725F16C31/0420060171申请人邱毓英地址中国台湾彰化县72发明人邱毓英李浩玮范嘉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自由转动装置57摘要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及相对本体外型的覆盖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种可移动方式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为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

2、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一调节装置,相对于在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以及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73812ACN103573812A1/1页21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能够移动地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

3、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一覆盖体,对设于本体侧面,且与本体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轨道路径与本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且所述覆盖体相对螺孔处开设有多个通孔;一调节装。

4、置,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且所述的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与四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四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正多面体,其各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与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多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

5、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所述的三组轨道路径与三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三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以圆弧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回流路径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与所述本体和。

6、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权利要求书CN103573812A1/4页3自由转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关于传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呈受三向受力且能准确带动移动体移动或旋转的自由转动装置。背景技术0002对位机构或对位平台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精密加工的定位、加工与测试场合上,并能搭配各种光学元件或检测仪器,以能够进行高精密度的测量或检验作业。0003常见的对位机构多为单一轴向的轴承,以组接方式做运作,或以球体关节式组接做运作,其组接方式为求高自由度的动作;再者,对位机构使用在三向受力状态下承压和转动,用支座与滑动件之间的平面滑动来适应上部结构的位移要求。0004惟,习用的对位机构占有大量使用。

7、空间,难以运用于现今高精密的产业上,其使用无法满足高精密度作业及高荷重作业的需求,再者因体积大造成厚度高,加工制造不方便,不能节省钢材,成本较高等缺点。0005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习用对位机构或移动平台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自由转动装置。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具有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0007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转动装置,其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0009可达成上述发明目。

8、的的自由转动装置,包括有0010一本体,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以及一能够移动地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中的滚珠,所述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0011一覆盖体,对设于本体侧面,且与本体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由一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的两端所构成,所述覆盖体的轨道路径的回流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覆盖。

9、体的轨道路径的工作路径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轨道路径与本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且所述覆盖体相对螺孔处开设有多个通孔;0012一调节装置,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与覆盖体之间;说明书CN103573812A2/4页40013螺栓,穿设于通孔后,螺设于本体螺孔,供紧迫本体与覆盖体的间隙。0014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且所述的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与四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四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0015。

10、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正多面体,其各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与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多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0016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所述的三组轨道路径与三覆盖体轨道路径相对设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浅面使三组滚珠局部显现于本体与覆盖体外侧。0017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的两端分别以圆弧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

11、。0018所述的自由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由一回流路径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回流路径与所述本体和覆盖体的工作路径的两端。0019由此,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确实带动承载体朝X、Y轴向移动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0020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00211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00222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00233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00244应用场合极广,可依需用者的需求调整回流路径,进而带动本体位。

12、移。00255使用者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本体的外型,突破现有对准机构或移动平台的设计,有效增加载重量,并减少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0026图1为本发明自由转动装置的立体图;0027图2为所述自由转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0028图3为所述自由转动装置以受控体连接电动机与上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0029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0030图5为图4其回流路径由两组弯曲路径组成的示意图;0031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0032图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0033图8图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0034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轨道路径;111回流路径;112工作路径;。

13、12滚珠;13螺孔;2覆盖体;21通孔;3调节装置;4受控体;5螺栓。说明书CN103573812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35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一覆盖体2、一调节装置3以及若干的螺栓4组构而成。0036所述的本体1,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11以及一种可移动方式被装设在所述轨道路径11中的滚珠12,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且所述侧面并排列开设有多个螺孔13。。

14、0037所述覆盖体2,对设于本体1侧面,且与本体1侧面形状相同,在与本体1的相接面上设置另一轨道路径11,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中心线等分分布成两个表面,且所述轨道路径11由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个表面形成两个深面,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个表面形成一深面与一浅面,当覆盖体2轨道路径11与本体1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且所述覆盖体2相对螺孔13处开设有多个通孔21。0038所述调节装置3,具有一厚度,设于所述本体1与覆盖体2之间。0039若干的螺栓4,穿设于通孔21后,螺设于。

15、本体1螺孔13,供紧迫本体1与覆盖体2的间隙。0040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即相对于工作路径112的另一端,用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受控体4;使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直接连接受控体4,所述受控体4进而包括连接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能为一线性马达、或一步进马达、或一伺服马达、或一压电电动机、或一致动器;或者本体1及覆盖体2的顶缘间接连接受控体4,所述受控体4能为一上部结构、或一测量平台。0041由此,通过设置于本体1的轨道路径11内的滚珠12,在回流路径111或工作路径112内移动,使本体1及覆盖体2于可确实带动承载体朝X、Y轴向移动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0042请参考图3图4,为本。

16、发明第一实施例,首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平行六面体,所述平行六面体的四侧面分别设有轨道路径11,且其四侧面所设置的四轨道路径11与四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四组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由此,当螺栓4穿设于覆盖体2的通孔21再螺设于本体1的螺孔13时,使所述本体1与所述覆盖体2相互紧固结合,并通过螺栓4施压于调节装置3的迫紧力来调整本体1与覆盖体2间的间隙,进一步的可提升滚珠12于本体1及覆盖体2间移动的平稳性,并简化结构的复杂度。再者,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路径111由一弧形构成,而所述工作路径112由一直线构成,且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

17、端分别以圆弧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是以,所述本体1与覆盖体2的底缘使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的工作路径112,使滚珠12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回流,使本发明可于一平面上进行移动或转动,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达成本发明之目的;如图5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回流路径111,除了可由一弧形构成外,所述回流路径111亦可由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构成,而所述工作路径112为由一直线构成,且两弯曲路径的两端分别连接回流路径111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两端,如此,滚珠12亦可在回流路说明书CN103573812A4/4页6径111与所述工作路径112上移动,。

18、同样可达成传动的效果。0043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本体1于一侧面设置一轨道路径11,且所述轨道路径11内的一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的两端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工作路径112以平行方式设置于本体1的侧面上,而所述回流路径以垂直于工作路径112的方式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回流路径111的两端同样分别连接工作路径112两端,通过第四较佳实施例轨道路径11的设置方式,当容置本体1的空间不足时或是需要本体1的体积较小时,即可通过第四实施例,同样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优点。0044请参考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正多面体的其中一面,其各。

19、侧面皆为相等的正多面形图7所示为正五边型,所述侧面所设置的轨道路径11与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多组滚珠12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所述回流路径111可由弧形构成,或者依照设计者的需求将回流路径111设为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皆可,而滚珠12亦可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流动,进而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0045请参考图8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面均等分成三组轨道路径11,其三组轨道路径11与三覆盖体2轨道路径11相对设后,所述工作路径112的浅面使三组滚珠12。

20、局部显现于本体1与覆盖体2外侧。如同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所述回流路径111可由弧形构成,或者依照设计者的需求将回流路径111设为一回流路径111以及两弯曲路径皆可,而滚珠12亦可于工作路径112内滚动或流动,使本体1上的承载体或承载物得以准确的位移,达成本发明的目的。0046本发明所提供的自由转动装置,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00471体积小、高度较薄、且制作成本较低。00482具有X轴向、Y轴向及绕Z轴向的高自由度动作。00493移动位置更为精准,能进行微调位移。00504应用场合极广,可依需用者的需求调整回流路径111,进而带动本体1位移。00515如同第4点所述,使用。

21、者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本体1的外型,突破现有对准机构或移动平台的设计,有效增加载重量,并减少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005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举凡数值的变化与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发明的范畴。说明书CN103573812A1/7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2/7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3/7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4/7页10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105/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116/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127/7页13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3573812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