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28705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3983.2

申请日:

2001.08.10

公开号:

CN1329201A

公开日:

2002.01.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1/35申请日:20010810授权公告日:20030917终止日期:201408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35

主分类号:

E04B1/35

申请人:

程渝;

发明人:

程渝; 程永才

地址:

400030重庆市沙坪坝恒鑫大厦24-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朱丽岩;唐晓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步骤是:柱基础施工后安装钢管柱套,然后作底层地坪的基层,制作第一块楼板,安装提升机,各提升点等步距同步提升到第一层高度,浇筑柱帽混凝土,提升机自升到第二提升位置,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板,提升第二层楼板,以此类推。每次提升高度都只有一个楼层高度,自由柱段只有两个楼层高,模壳费用降低,柱截面大大减小,总提升高度仅为传统升板法的1/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是制作一 层楼板,随即提升一层楼板,具体步骤是: (1)、柱基础施工; (2)、安装钢管柱套; (3)、作底层地坪的基层; (4)、制作第一块楼板; (5)、安装提升机; (6)、各提升点等步距同步提升第一块楼板至第一层高度; (7)、浇筑柱帽混凝土; (8)、提升机自升到第二提升位置; (9)、安装第三层钢管柱套; (10)、安装提升机、准备下一次提升; (11)、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板; (12)、将第二层楼板提升至第二层高度,各层楼板制作提升以此类推; (13)、浇筑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 工方法,其所述(4)、(11)中制作楼板的步骤:a、划分网格,涂刷隔离 剂;b、摆放模壳;c、布筋及摆放埋件、提升环、管线;d、浇筑混凝土;e、 养护混凝土至达到张拉强度;f、张拉预应力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 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6)中提升机是用电脑程序控制等步距同 步提升,即当某提升点先升到一高度,停下,等所有提点都升到同一高度,再 同时开始下一个高度的提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 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中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是逐层浇筑或可视钢 管承载力采取数层一次浇筑或全高度一次浇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 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7)、(13)中的混凝土浇筑是泵送混凝土或人工 浇筑。

说明书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楼盖施工方法。

    目前我国板柱结构的楼盖主要有平板及双向密肋板两种形式。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主要在平板结构中应用,而双向密肋楼盖则多为非预应力,故其柱网尺寸很少突破9m。传统的升板方法是将整个建筑的楼板在地面上全部重叠生产完毕后,再自上而下的逐层提升到位。一般只适用于平板楼盖,不适用于肋梁楼盖。这种升板方法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提升总高度大,以层高为4.5m的7层楼计算,提升总高度h=(7+6+-----+3+2+1)×4.5=[(7+1)/2]×7×4.5=28×4.5=126m;其次是柱截面尺寸往往受最大提升高度和稳定控制,而不是使用状态的承载力控制,一但提升完毕,柱截面就显得太富裕;再有就是由于叠层生产,模壳无法周转,有多少层楼板就需要多少层的模壳,模壳费用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减少提升量、模壳费用和柱截面尺寸,扩大柱网尺寸,降低楼盖结构层高度,降低建筑高度,节省建筑造价、节约建筑用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一层楼板,随即提升一层楼板,具体步骤是:

    (1)、柱基础施工;

    (2)、安装钢管柱套;

    (3)、作底层地坪的基层;

    (4)、制作第一块楼板;

    (5)、安装提升机;

    (6)、各提升点等步距同步提升到第一层高度;

    (7)、浇筑柱帽混凝土;

    (8)、提升机自升到第二提升位置;

    (9)、安装第三层钢管柱套;

    (10)、安装提升机、准备下一次提升;

    (11)、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板;

    (12)、将第二层楼板提升至第二层高度,各层楼板制作提升以此类推;

    (13)、浇筑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

    上述(4)、(11)中制作楼板的步骤:a、划分网格,涂刷隔离剂;b、摆放模壳;c、布筋及摆放埋件、提升环、管线;d、浇筑混凝土;e、养护混凝土至达到张拉强度;f、张拉预应力筋。

    上述(5)、(6)中提升机是用电脑程序控制等步距同步提升,即当某提升点先升到一高度,停下,等所有提点都升到同一高度,再同时开始下一个高度的提升。

    上述(13)中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是逐层浇筑或可视钢管承载力采取数层一次浇筑或全高度一次浇筑。

    上述(7)、(13)中的混凝土浇筑是泵送混凝土或人工浇筑。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法是用下一层楼板作为底模,制作上一层楼板,并随即提升到位的施工方法。应先平整地面,在地面上制作第一层楼板,达到提升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即提升到第一层高度,再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并提升到第二层高度,如此类推。

    本发明的优点: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每制作一层板,随即提升一层板,每次提升高度都只有一个楼层高度,自由柱段只有两个楼层高,柱截面不由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控制,完全可由承载力控制。

    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与现浇梁板结构采用传统升板法施工的板柱结构比较,有以下明显地技术经济优势:

    以跨度为18m,层高为4m的多层房屋为例:若采用传统升板法施工的板柱结构,其主梁高度至少为1.5m(Lo/12)。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则肋梁高仅0.45m(Lo/40)。后者较前者可减少结构层高度1.05m,亦即可降低建筑层高1.05m,用4层楼的高度即可多建一个楼层,仅为传统升板法提升高度的1/4,即可减少3/4的提升费用。仍以层高为4.5m的7层楼计算,总提升高度h=7×4.5=31.5。可大大降低楼盖结构层高度,相应地就降低了建筑高度,可节省建筑造价、节约建筑用地。将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双向密肋楼盖,与普通砼密肋楼盖比较,可扩大柱网尺寸1倍。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使板柱结构的柱网由目前的9m左右扩大到18m。

    每制作一层楼板,随即提升到位,并拆除模壳,因而模壳可周转使用,不管有多少层楼板,都只需要一层楼的模壳,可大大降低模壳费用。采用标准系列模壳,可免去全部支撑系统,将模板工作量减少到最低限。若用于双向密肋楼盖的细石混凝土一次性模壳或空腔填充块,可免去模壳拆除工序。楼板可形成平整的下表面,不需做吊顶。

    可电脑程序控制等步距同步提升,例如当某提升点先升到20mm,即停下,等所有提点都升到20mm,再同时开始下一个20mm的提升,能控制各提升点高底差<10mm,可用于大柱网的大吨位(如60吨级)提升机组。本结构体系的柱网采用钢管砼柱及环箍式圆锥台隐形柱帽,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自由柱段都只有两个楼层高度,柱截面由使用状态承载力计算控制,可减少柱截面尺寸,节省造价,增大使用空间。在提升过程中,可以很方便的焊接临时承受楼板重量的钢支托。

    这种结构体系可适应平板、肋型楼、带填充块肋型的各种楼板,广泛应用于多层厂房、库房、住宅楼、办公及商住楼。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提升机提升楼板的示意图。

    实施例:制作一层楼板,随即提升一层楼板,具体步骤是:

    (1)、柱基础施工;

    (2)、安装第一段两个楼层高的钢管柱套;

    (3)、作底层地坪的基层;

    (4)、在基层上制作第一块楼板,制作楼板的步骤:a、划分网格,涂刷隔离剂;b、摆放模壳;c、布筋及摆放埋件、提升环、管线;d、浇筑混凝土;e、养护混凝土至达到张拉强度;f、张拉预应力筋。

    (5)、安装提升机,提升机10包括提升机架1、导杆2、导轮3、螺杆4、联结器5、地锚6;

    (6)、各提升点等步距同步提升到第一层高度、停机、提升螺杆自锁,提升机是用电脑程序控制等步距同步提升,即当某提升点先升到一高度,停下,等所有提点都升到同一高度,再同时开始下一个高度的提升;

    (7)、浇筑柱帽混凝土;

    (8)、提升机反转自升到第二提升位置;

    (9)、安装第三层钢管柱套;

    (10)、安装提升机、准备下一次提升;

    (11)、在第一层楼板7上制作第二层楼板8;

    (12)、将第二层楼板8提升至第二层高度9,各层楼板制作提升以此类推;

    (13)、浇筑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钢管柱套内的混凝土是逐层浇筑或可视钢管承载力采取数层一次浇筑或全高度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可以泵送混凝土或人工浇筑。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步骤是:柱基础施工后安装钢管柱套,然后作底层地坪的基层,制作第一块楼板,安装提升机,各提升点等步距同步提升到第一层高度,浇筑柱帽混凝土,提升机自升到第二提升位置,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板,提升第二层楼板,以此类推。每次提升高度都只有一个楼层高度,自由柱段只有两个楼层高,模壳费用降低,柱截面大大减小,总提升高度仅为传统升板法的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