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27714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24101.3

申请日:

2011.08.06

公开号:

CN102359142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3B 3/02申请公布日:201202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3/02申请日:20110806|||公开

IPC分类号:

E03B3/02; E03F1/00; B01D36/04

主分类号:

E03B3/02

申请人:

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揭保如; 揭建刚; 姚志勇; 钱胜; 熊剑

地址:

33170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中大道149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的系统。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净化池、蓄水池三个部分,沉淀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渠沟连通,蓄水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总蓄水池连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的利用了雨水,形成了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结构简单,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应用广泛。3、雨水净化采用自然净化,环保卫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 所 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 (3) 、 净化池 (4) 、 蓄水池 (5) 三个部分, 沉淀池 (3) 的一端 通过水管 (2) 与渠沟 (1) 连通, 蓄水池 (5) 的一端通过水管 (2) 与总蓄水池 (6)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总蓄水池 (6) 内设置有 澄清池, 所述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水泵 (8) 。

说明书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 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的系统。背景技术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多, 但按人口、 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 相比, 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 淡水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亩均占有量 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 3/4。 据对 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 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已经退居世界 110 位, 是世界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北方地区与欧洲相比反差极为强烈。以北京为例 : 6、 7、 8 三个月的降水量占 年总降水量的 3/4, 而从 11 月到次年 4 月的半年时间的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量的 1/10。由 于旱季延续时间很长, 年蒸发量大多在 1000 毫米以上, 远远超过年降水量。不仅年内, 而且 年际降水量变化也很大, 连续三年的干旱时有发生。今年 4 月份以来, 原本水源丰富的长江 中下游地区, 遭遇了 50 年未见的大旱, 部分地区由于冬春连连旱, 可能面临绝收。此外, 由 于雨季降水过于集中, 经常有一部分水库装不下的降水以洪水的形式排入海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并经过雨水净化、 存蓄、 水的循环来缓解淡 水资源匮乏问题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所述雨水 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 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 净化池、 蓄水池三个部 分, 沉淀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渠沟连通, 蓄水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总蓄水池连通, 均为钢筋 砼池体, 在沉淀池、 净化池、 蓄水池的顶端均开有盖有检查盖板的开口且分别安装有排气管 以保证雨水收集池内空气流通, 在沉淀池和蓄水池内侧壁检查盖板的下方均安装有钢爬梯 以方便检查人员进池清污。 所述总蓄水池内设置有澄清池, 所述澄清池为钢筋砼池体, 顶部 开口盖有砼盖, 侧壁预留进水孔, 在进水孔外装有不锈钢筛网, 在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水泵。
     下雨的时候, 渠沟的雨水通过水管流入沉淀池, 沉淀池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 通过 与净化池相通的水孔进入净化池, 净化池内为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 通过砂石等无机材 料净化层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 再通过水管进入总蓄水池。总蓄水池的水通过外装有 不锈钢筛网的进水孔过滤后进入澄清池, 利用水泵抽取澄清池雨水到用户使用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1、 有效的利用了雨水, 形成了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结构简单, 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 应用广泛。
     3、 雨水净化采用自然净化, 环保卫生。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 2 为本发明澄清池平面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 A-A 立剖面图。 图 4 为本发明雨水收集池的平面图。 图 5 为本发明雨水收集池的 B-B 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 1-5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所述雨水 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 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 3、 净化池 4、 蓄水池 5 三 个部分, 沉淀池 3 的一端通过水管 2 与渠沟 1 连通, 蓄水池 5 的一端通过水管 2 与总蓄水池 6 连通, 均为钢筋砼池体, 在沉淀池 3、 净化池 4、 蓄水池 5 的顶端均开有盖有检查盖板 9 的开 口且分别安装有排气管 10 以保证雨水收集池内空气流通, 在沉淀池 3 和蓄水池 5 内侧壁检 查盖板 9 的下方均安装有钢爬梯 11 以方便检查人员进池清污。所述总蓄水池 6 内设置有 澄清池, 所述澄清池为钢筋砼池体, 顶部开口盖有砼盖, 侧壁预留进水孔, 在进水孔外装有 不锈钢筛网 7, 在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水泵 8。
     下雨的时候, 渠沟 1 的雨水通过水管 2 流入沉淀池 3, 沉淀池 3 的水位达到一定高 度, 通过与净化池 4 相通的水孔进入净化池 4, 净化池 4 内为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 通过 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 5, 再通过水管 2 进入总蓄水池 6。总蓄水 池 6 的水通过外装有不锈钢筛网 7 的进水孔过滤后进入澄清池, 利用水泵 8 抽取澄清池雨 水到用户使用区。 本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任何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理念的改变均为本 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9142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9142ACN102359142A21申请号201110224101322申请日20110806E03B3/02200601E03F1/00200601B01D36/0420060171申请人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31700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中大道1496号72发明人揭保如揭建刚姚志勇钱胜熊剑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代理人施秀瑾54发明名称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的系统。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循环利。

2、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净化池、蓄水池三个部分,沉淀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渠沟连通,蓄水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总蓄水池连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的利用了雨水,形成了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结构简单,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应用广泛。3、雨水净化采用自然净化,环保卫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CN102359158A1/1页21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3)、净化池(4)、蓄水池(5)三个部分,沉淀池(3)的一端通过。

3、水管(2)与渠沟(1)连通,蓄水池(5)的一端通过水管(2)与总蓄水池(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蓄水池(6)内设置有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水泵(8)。权利要求书CN102359142ACN102359158A1/2页3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的系统。背景技术0002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淡水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淡。

4、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0003我国北方地区与欧洲相比反差极为强烈。以北京为例6、7、8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3/4,而从11月到次年4月的半年时间的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10。由于旱季延续时间很长,年蒸发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远远超过年降水量。不仅年内,而且年际降水量变化也很大,连续三年的干旱时有发生。今年4月份以来,原本水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未见的大旱,部分地区由于冬春连连旱,可能面临绝收。此外,由于雨季降水过于集中,经常有一部分水库装不下的降水以洪水的形式排入海里。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并经过。

5、雨水净化、存蓄、水的循环来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的系统。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净化池、蓄水池三个部分,沉淀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渠沟连通,蓄水池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总蓄水池连通,均为钢筋砼池体,在沉淀池、净化池、蓄水池的顶端均开有盖有检查盖板的开口且分别安装有排气管以保证雨水收集池内空气流通,在沉淀池和蓄水池内侧壁检查盖板的下方均安装有钢爬梯以方便检查人员进池清污。所述总蓄水池内设置有澄清池,所述澄清池为钢筋砼池体,顶部开口盖有砼盖,侧壁预留进水孔,在进水孔外装有不锈钢筛网,在澄清池内部安。

6、装有水泵。0006下雨的时候,渠沟的雨水通过水管流入沉淀池,沉淀池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通过与净化池相通的水孔进入净化池,净化池内为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通过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再通过水管进入总蓄水池。总蓄水池的水通过外装有不锈钢筛网的进水孔过滤后进入澄清池,利用水泵抽取澄清池雨水到用户使用区。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的利用了雨水,形成了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00082、结构简单,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应用广泛。00093、雨水净化采用自然净化,环保卫生。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359142ACN102。

7、359158A2/2页40011图2为本发明澄清池平面示意图。0012图3为本发明AA立剖面图。0013图4为本发明雨水收集池的平面图。0014图5为本发明雨水收集池的BB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纵向依次为沉淀池3、净化池4、蓄水池5三个部分,沉淀池3的一端通过水管2与渠沟1连通,蓄水池5的一端通过水管2与总蓄水池6连通,均为钢筋砼池体,在沉淀池3、净化池4、蓄水池5的顶端均开有盖有检查盖板9的开口且分别安装有排气管10以保证雨水收集池内空气流通,在沉淀池3和蓄水池5内侧壁检查盖板。

8、9的下方均安装有钢爬梯11以方便检查人员进池清污。所述总蓄水池6内设置有澄清池,所述澄清池为钢筋砼池体,顶部开口盖有砼盖,侧壁预留进水孔,在进水孔外装有不锈钢筛网7,在澄清池内部安装有水泵8。0016下雨的时候,渠沟1的雨水通过水管2流入沉淀池3,沉淀池3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通过与净化池4相通的水孔进入净化池4,净化池4内为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通过砂石等无机材料净化层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5,再通过水管2进入总蓄水池6。总蓄水池6的水通过外装有不锈钢筛网7的进水孔过滤后进入澄清池,利用水泵8抽取澄清池雨水到用户使用区。0017本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任何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理念的改变均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2359142ACN102359158A1/3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9142ACN102359158A2/3页6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59142ACN102359158A3/3页7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5914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