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及移
动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能
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进行
通话、网购、娱乐等活动,现有的智能终端在接收任务后便直接将任务推送到用户,并没有
对任务进行预处理,并未对无用信息过滤筛选。这样会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使用户收到各
种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的骚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节约用户时间的任
务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该任务处理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或新建待处理的任务;
对任务做判断及过滤的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
优选地,在接收或新建待处理任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收集预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优选地,收集预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收集用户在本智能终端的数据,和/或通过云端下载用户在其他智能终端的数据,
和/或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数据;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优选地,对任务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分析任务,将其进行分类;
将分类后的任务与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匹配;
调取匹配到的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
根据匹配到的数据,对任务进行处理。
优选地,在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当任务需用户反馈时,接收用户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处理任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任务处理装置,所述任务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和/或任务新建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待处理任务,所述任务新建模块
新建待处理任务;
处理器,对任务做判断和过滤的预处理;
推送模块,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数据收集模块,
所述数据收集模块,收集预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数据库模块,
所述数据收集模块,收集用户在本任务处理装置的数据,和/或通过云端下载用户
在其他任务处理装置的数据,和/或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数据;
所述数据库模块,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包括:
归类模块,分析任务,将其进行分类;
匹配模块,将分类后的任务与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匹配;
调取模块,调取匹配到的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
处理模块,根据匹配到的数据,对任务进行处理。
优选地,当任务需用户反馈时,所述处理器接收用户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处
理任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一种任务处理装置,所
述任务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或任务新建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待处理任务,所述
任务新建模块新建待处理任务;处理器,对任务做判断和过滤的预处理;推送模块,将预处
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一种任务处理方法,通过在接收或创建新任务后,对任务做
判断及过滤的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本发明在用户接收到任务之前,为
用户筛选、处理了一部分信息,节约了用户的时间,避免用户接收到垃圾、诈骗信息的打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任务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30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任务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5为本发明任务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处理器的功能模块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
数据收集模块
40
推送模块
12
数据库模块
31
归类模块
20A
接收模块
32
匹配模块
20B
任务新建模块
33
调取模块
30
处理器
34
处理模块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
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
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任务处理方法。
参照图1,所述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所述任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S20:接收或新建待处理的任务;
S30:对任务做判断及过滤的预处理;
S40: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终端为智能穿戴设备,处理血压监测提醒任务时:定时自动
检测用户的血压,将检测到的用户血压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正常,如果血压异常,根据血压
值判断用户是否应拨打亲属电话或是否应当拨打急救电话,将血压值及建议信息推送给用
户,根据用户的反馈,拨打电话。
进一步地,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语音提示用户或者通
过显示屏显示给用户等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通过在接收或创建新任务后,对任务进
行预先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当任务需要用户反馈操作时,接收用户操作
指令,根据用户操作处理任务。本发明在用户接收到任务之前,为用户筛选、处理了一部分
信息,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方便快捷,避免用户接收到垃圾、诈骗信息的打扰。
具体地,在接收或新建待处理任务的S20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S10:收集预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参考图2,具体地,收集预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的S10步骤包括:
S11:收集用户在本智能终端的数据,和/或通过云端下载用户在其他智能终端的
数据,和/或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数据;
S1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穿戴设备处理血压监测提醒任务时:智能穿戴设备调取用
户以往检查的血压数据、用户上传到云端的医院检查数据、就诊记录数据等,建立用户血压
监控数据库。
当智能穿戴设备处理血压监测提醒任务时:智能穿戴设备可直接接收用户主动输
入到血压监控数据库的信息,如血压超过预设值时,自动拨打急救电话且发出求救警报声。
参考图3,具体地,对任务进行预处理的S30步骤包括:
S31:分析任务,将其进行分类;
S32:将分类后的任务与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匹配;
S33:调取匹配到的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
S34:根据匹配到的数据,对任务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穿戴设备处理血压监测提醒任务时,智能穿戴设备的血压
监控任务预处理包括:
判断任务类型为血压监控;
将本次检查到的血压数据与数据库内的用户日常血压数据进行匹配;
调取匹配到的用户血压正常值范围;
根据本次血压值是否超出用户血压正常值范围,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就医、是否需
要拨打急救电话。
具体地,在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的S40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S50:当任务需用户反馈时,接收用户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处理任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任务处理装置,
参考图4,所述任务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20A和/或任务新建模块20B,所述接收模块20A接收待处理任务,所述任
务新建模块20B新建待处理任务;
处理器30,对任务做判断和过滤的预处理;
推送模块40,将预处理后的任务推送给用户。
具体地,所述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数据收集模块11,所述数据收集模块11收集预
处理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具体地,所述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数据库模块12;
所述数据收集模块11,收集用户在本任务处理装置的数据,和/或通过云端下载用
户在其他任务处理装置的数据,和/或所述数据收集模块11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数据;
所述数据库模块1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预处理数据库。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30包括:
归类模块31,分析任务,将其进行分类;
匹配模块32,将分类后的任务与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匹配;
调取模块33,调取匹配到的预处理数据库的数据;
处理模块34,根据匹配到的数据,对任务进行处理。
具体地,当任务需用户反馈时,所述处理器30接收用户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
处理任务。
例如:当所述任务处理装置所需处理的任务为网络购物时:
任务处理装置通过数据收集模块11从云端下载用户上传聊天记录、好友信息资
料,由数据库模块12建立包含用户的好友生日日期、以及好友兴趣爱好的数据库;
通过任务处理装置的任务新建模块20B新建网购任务;
任务处理装置的归类模块31将任务类型定义为网购生日礼物,通过匹配模块32匹
配近期过生日的好友,由调取模块33调取该好友的兴趣爱好信息,然后由处理模块34通过
好友的兴趣爱好匹配好友可能喜欢的礼物类型;
推送模块40将好友喜欢的礼物类型推送给用户;
最后由处理器30根据用户的反馈操作,下单购买礼物。
本发明通过将任务与事先收集的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调取数据,对任务做判断
和过滤的预处理,再将处理后的任务推送到用户,供用户查看或操作。通过对用户日常信息
的收集可以确定用户对任务的常用处理方法,从而根据日常信息对任务进行预先处理,再
将其推送给用户。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减少用户的信息处理量,节约用户的时间,过滤垃圾信
息、诈骗信息,保护财产安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该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任务处理装
置,该任务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移动智能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
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
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