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当用户不方便接听电话时,一般会选择挂断电话,并且
仅能通过编辑短信的方式告知来电者挂断电话的原因。同样,在用户给联系人去电时或与
联系人正在通话时,若挂断电话,仅能通过编辑短信告诉联系人去电事项或挂断电话的原
因,操作十分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如在通话终端
触控屏幕上的不同方向滑动,不同手势动作,不同眼部动作,或者不同面部动作等,快捷触
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实现1)不便接听来电的情况下挂断电话并告知对方挂断的原
因;2)去电被挂断电话的情况下,告知对方来电方基本消息;3)在通话进行过程中,因特殊
情况而中途挂断,告知对方挂断原因。该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
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运动轨迹;
确定所述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
发送所述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
较佳地,所述确定所述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运动轨
迹的部分或全部确定对应的消息指令。
较佳地,所述获取目标运动轨迹包括:
在接收所述通话时,获取目标运动轨迹;或,
在发出所述通话时,获取目标运动轨迹;或,
在所述通话进行中,获取目标运动轨迹。
较佳地,所述获取目标运动轨迹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目标运动轨迹与所述消息指令的对应关系。
较佳地,所述目标运动轨迹包括:一维运动轨迹、二维运动轨迹、三维运动轨迹中
的至少一个。
较佳地,所述消息指令包括:文字、语音、图片中的至少一个。
较佳地,所述发送所述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之前,还包括: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所述
消息指令。
较佳地,所述消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挂断通话的原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话处理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确定模块、消息处理模块、挂断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运动
轨迹,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所述消息处理模块用于
发出所述消息指令,所述挂断模块用于挂断通话。
较佳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话连接
建立请求,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出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较佳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目标运动轨迹与
所述消息指令的对应关系。
较佳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确认模块,所述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所述消
息指令。
较佳地,所述消息指令模块还用于触发所述挂断模块。
有益效果:
该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
息指令,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在来电状态下的通话终端显示界面;
图2为现有技术在去电状态下的通话终端显示界面;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7提供的根据滑动动作轨迹的部分确定对应的消息指令的
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7提供的根据手势动作轨迹的部分确定对应的消息指令的
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7提供的根据滑动动作轨迹的全部确定对应的消息指令的
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9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10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11提供的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特点以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当有来电呼叫时,通话终端一般显示为三个选项:接听,
挂断,信息,如图1所示。用户不方便接听来电时,可以选择信息图标或者滑动上拉消息菜
单,即会出现终端预设或者用户设置的消息,如“会议中”、“稍后回复”等,用户需要选择相
应的消息内容才能触发消息的发送并挂断来电。上述方法需要采用多个步骤完成,给用户
的操作带来较多不便,尤其在开车或开会的时候,而且紧急情况下很容易选错预设的消息,
造成更大的困扰或麻烦。而当用户呼叫其他用户时,通话终端一般显示一个选项:挂断,如
图2所示。如遇对方不便接听挂断来电时,用户通常只能选择结束呼叫,选择其他时间再次
呼叫或者编辑消息告知对方去电情况,并等待对方的回复。上述方法使得用户操作十分繁
琐。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处理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目标运动轨迹。
目标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进行滑动轨迹,或者用户
手指、眼部、面部等动作的轨迹,用于触发快捷消息指令的发送。
具体的,例如可以是通过通话终端上的触摸屏获取用户手指在不同时刻位于触摸
屏的位置,进而获取用户手指的运动轨迹,如向左滑动、向右滑动等;也可以通过视频采集
器获取用户手指、眼球、面部在不同时刻在图像中的位置,进而获取用户手指、眼部、面部的
运动轨迹,如手指向左移动、手指向右移动、眼球向左移动、眼球向右移动、面部向上运动
等。
步骤302:确定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
对应的消息指令,是指根据已设置的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
定的消息指令,例如手指(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向某一方向滑动对应的消息指令为“会议
中”,向另一方向滑动对应的消息指令为“稍后回复”,等等。
具体的,根据预设的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出该目标运
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
步骤303:发送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
通话可以是接收到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可以是发出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也可
以是已经建立的通话连接。发送消息指令可以是向通话的接收方发送该消息指令。
该通话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来电时,流程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即接收通话,可以是基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话服务中的通话
建立请求,例如来自另一入网通话终端向本实施例中的通话终端,通过拨打本实施例中的
通话终端的号码发起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基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通话服务
中的通话建立请求,例如即时通讯软件中,来自安装该即时通讯类软件的另一通话终端向
本实施例中的通话终端发起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402:获取目标运动轨迹。
目标运动轨迹可以是一维运动轨迹、二维运动轨迹、三维运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
一维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进行滑动的轨迹;二维运动轨迹可
以是用户手势动作的轨迹;三维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眼部、面部等动作的轨迹。
具体的,例如可以是通过通话终端上的触摸屏获取用户手指在不同时刻位于触摸
屏的位置,进而获取用户手指的运动轨迹,如向左滑动、向右滑动等;也可以通过视频采集
器获取用户手指、眼球、面部在不同时刻在图像中的位置,进而获取用户手指、眼部、面部的
运动轨迹,如手指向左移动、手指向右移动、眼球向左移动、眼球向右移动、面部向上运动
等。
步骤403:确定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
确定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具体包括:根据目标运动轨迹的部分或全部确
定对应的消息指令,部分可以是前部分、中部分或后部分。当前不少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可以
实现手指(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滑动、或者手势动作实现通话的建立或挂断,因此目标运
动轨迹可以是在现有可直接挂断通话的滑动、手势动作等的基础上增加与消息指令对应的
目标运动轨迹,如图5和6,如在现有的滑动挂断通话的前部分、中部分或后部分再向某一预
设方向滑动触发消息指令;也可以是独立于现有可直接挂断通话的滑动、手势动作等之外,
直接由与消息指令对应的目标运动轨迹触发消息指令,如图7。
步骤404:发送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
消息指令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片中的至少一个,可表达“会议中”、“稍后回复”等。
发送方式可以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方式,例如短信、彩信等,也可以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即
时通讯方式,例如微信等。
消息指令用于指示挂断通话的原因。
通话可以是接收到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已经建立的通话连接。
本申请中的通话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也可以是固话通
话终端。
该通话处理方法,在接收到呼叫时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
的不同消息指令,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来电时,流程如图8所示,该方法在实
施例2方法的“接收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步骤之前增加:
步骤801:设置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的对应关系。
例如手指(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向某一方向滑动对应“会议中”消息指令的发送,
向另一方向滑动对应“稍后回复”消息指令的发送,或者单手移动(或者拖拽手势,等等)对
应“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单手挥动(或者握拳手势,等等)对应“短信、微信联系”消息指
令的发送,或者眼球向某一方向移动(或者眼睛眨一下,等等)对应“稍后回复”消息指令的
发送,眼球向另一方向移动(或者眼睛连续眨两下,等等)对应“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等
等。不同类型的目标运动轨迹可以对应同一消息指令,也可以对应不同消息指令,比如手指
(触控笔)滑动和眼球移动都对应“会议中”或“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
该通话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设置的灵活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来电时,流程如图9所示,该方法在实
施例3方法的“发送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步骤之前增加:
步骤905: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消息指令。
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消息指令,可以是判断接收方的通话号码信息(如移动电话、固
定电话等),也可以是判断接收方的通话方式(无线、有线网络等)。该步骤主要为避免消息
指令资源的浪费,如对方无法接收消息指令则直接挂断通话。
该通话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去电时,流程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
括:
步骤1001:发出通话连接建立请求。
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即发出通话,可以是基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话服务中的通话
建立请求,例如来自另一入网通话终端向本实施例中的通话终端,通过拨打本实施例中的
通话终端的号码发起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基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通话服务
中的通话建立请求,例如即时通讯软件中,来自安装该即时通讯类软件的另一通话终端向
本实施例中的通话终端发起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发出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接收方可以
是未接通状态、无应答状态,也可以是接通后挂断状态、短暂应答后挂断状态。
步骤1002:获取目标运动轨迹。
目标运动轨迹如实施例2可以是一维运动轨迹、二维运动轨迹、三维运动轨迹中的
至少一个。一维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进行滑动的轨迹;二维
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手势动作的轨迹;三维运动轨迹可以是用户眼部、面部等动作的轨迹。
具体的,例如可以是通过通话终端上的触摸屏获取用户手指在不同时刻位于触摸
屏的位置,进而获取用户手指的运动轨迹,如向左滑动、向右滑动等;
也可以通过视频采集器获取用户手指、眼球、面部在不同时刻在图像中的位置,进
而获取用户手指、眼部、面部的运动轨迹,如手指向左移动、手指向右移动、眼球向左移动、
眼球向右移动、面部向上运动等。
步骤1003:确定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
确定目标运动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如实施例2具体包括:根据目标运动轨迹的部
分或全部确定对应的消息指令,部分可以是前部分、中部分或后部分。当前不少智能移动智
能终端可以实现手指(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滑动、或者手势动作实现通话的建立或挂断,
因此目标运动轨迹可以是在现有可直接挂断通话的滑动、手势动作等的基础上增加与消息
指令对应的目标运动轨迹,如图5和6,如在现有的滑动挂断通话的前部分、中部分或后部分
再向某一预设方向滑动触发消息指令;也可以是独立于现有可直接挂断通话的滑动、手势
动作等之外,直接由与消息指令对应的目标运动轨迹触发消息指令,如图7。
步骤1004:发送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
消息指令如实施例2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片中的至少一个,可表达“XXX来电”、“收
到请回复”等。发送方式可以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方式,例如短信、彩信等,也可以是网络运
营商提供的即时通讯方式,例如微信等。
消息指令用于指示挂断通话的原因。
通话可以是发出的通话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已经建立的通话连接。
该通话处理方法,在拨号时,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
消息指令,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去电时,流程如图11所示,该方法在实
施例5方法的“发出通话连接建立请求”步骤之前增加:
步骤1101:设置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的对应关系。
例如手指(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向某一方向滑动对应“会议中”消息指令的发送,
向另一方向滑动对应“稍后回复”消息指令的发送,或者单手移动(或者拖拽手势,等等)对
应“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单手挥动(或者握拳手势,等等)对应“短信、微信联系”消息指
令的发送,或者眼球向某一方向移动(或者眼睛眨一下,等等)对应“稍后回复”消息指令的
发送,眼球向另一方向移动(或者眼睛连续眨两下,等等)对应“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等
等。不同类型的目标运动轨迹可以对应同一消息指令,也可以对应不同消息指令,比如手指
(触控笔)滑动和眼球移动都对应“会议中”或“驾车中”消息指令的发送。
该通话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设置的灵活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去电时,流程如图12所示,该方法实施
例6方法的“发送消息指令并挂断通话”步骤之前增加:
步骤1205: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消息指令.
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消息指令,可以是判断接收方的通话号码信息(如移动电话、固
定电话等),也可以是判断通话方式(如电信、无线有线网络等)。该步骤主要为避免消息指
令资源的浪费,如对方无法接收消息指令则直接挂断通话。
容易理解的是,针对实施例1-实施例7中的通话处理方法,同样可适用于通话进行
中来获取目标运动轨迹,这里不做限定。
该通话处理方法,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如图13所示,包括获取模块1301、确定模块
1302、消息处理模块1303、挂断模块1304。
获取模块1301用于获取目标运动轨迹,即获取用户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屏幕上
进行滑动轨迹,或者用户手势、眼部、面部等动作的轨迹;确定模块1302用于确定目标运动
轨迹对应的消息指令,即根据通话终端已设置的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之间的关系,确
定对应的消息指令内容,例如手指在触控屏幕上向某一方向滑动对应“会议中”消息的发
送,向另一方向活动对应“稍后回复”消息的发送,等等;消息处理模块1303用于发出消息指
令;挂断模块1304用于挂断通话。
该通话处理设备,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8设备基础上还包
括接收模块1401和发送模块1402。
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即用于接收通话;发送模块1402用于
发出通话连接建立请求,即用于发出通话。
该通话处理设备,在拨号或接收到呼叫时,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
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9设备基础上还包
括设置模块1501。
设置模块1501用于设置目标运动轨迹与消息指令的对应关系,例如手指(触控笔)
在触控屏幕上向某一方向滑动对应“会议中”消息的发送,向另一方向滑动对应“稍后回复”
消息的发送,等等。
该通话处理设备,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通过设置模块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设置的灵活性。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话处理设备,组成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0通话设备基础
上还包括确认模块1607。
确认模块1607用于确认接收方可接收消息指令,即通过判断接收方的通话号码信
息(如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或者通话方式(如电信、无线有线网络等),以确定接收方可
接收消息指令,避免资源浪费。
容易理解的是,针对实施例8-实施例11中的通话处理设备,同样可适用于通话进
行中来获取目标运动轨迹,这里不做限定。
该通话处理设备,通过不同的目标运动轨迹,快捷触发预先设定的不同消息指令,
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还通过确认模块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