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900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23CN101989006ACN101989006A21申请号200910164909X22申请日20090729G02F1/1333200601G02F1/133520060171申请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72发明人蔡正晔康沐楷曾恒正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李树明54发明名称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57摘要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聚光单元。该显示面板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聚光单元直接。
2、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并包含数个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由于该显示面板包含有该穿透区及反射区,且本发明的聚光单元的聚光元件具有聚光效果,因此该聚光单元可将该背光模组的光线理想地通过该显示面板的穿透区,并同时将外界的光线有效率地自该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反射回去,亦即可使外界部分原本无法反射的光线亦可到达该反射区。本发明的聚光单元可有效率地增加该反射区的亮度,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6页附图7页CN101989006A1/4页21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
3、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其中一者,该第一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一聚光元件,其中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些第一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以及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些第一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含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一液晶层,介于该上下基板之间;一反射电极,介于该液晶层与该下基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一胶材,用以将该第一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
4、其中一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胶材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聚光单元的折射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第一聚光元件的尺寸不大于该反射区的尺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聚光元件为对应于该些反射区的微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第一聚光元件的尺寸不小于该穿透区的尺寸。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聚光元件为对应于该些穿透区的微结构。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光元件为一凸透镜。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透镜的剖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其中一者。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光元件为透明材质所制。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明材质为压克力或塑胶的其中一者。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背光模组,其中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背光模组,。
6、其中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第一聚光单元。权利要求书CN101989006A2/4页3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其中另一者,该第二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二聚光元件,其中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些第二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以及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些第二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胶材,用以将该第二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
7、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其中另一者。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胶材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二聚光单元的折射率。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聚光元件为一凸透镜。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透镜的剖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其中一者。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聚光元件为透明材质所制。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明材质为压克力或塑胶的其中一者。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背光模组,其中当该第二聚光单元直。
8、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第一聚光单元。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背光模组,其中当该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第二聚光单元。24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将一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其中该第一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一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将一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其中该第二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二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将一背光模组。
9、直接配置于该第二聚光单元;以及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第一聚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第二聚光单元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含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一液晶层,介于该上下基板之间;以及一反射电极,介于该液晶层与该下基板之间。权利要求书CN101989006A3/4页4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胶材,将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提供一定位设备,将该第一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
10、面;以及将该第一胶材固化,以使该第一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光元件借由一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二胶材,将该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提供一定位设备,将该第二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以及将该第二胶材固化,以使该第二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聚光元件借由一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30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显。
11、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将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其中该聚光单元包含数个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将一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以及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聚光单元及显示面板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胶材,将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提供一定位设备,将该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以及将该胶材固化,以使该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3。
12、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元件借由一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33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将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其中该聚光单元包含数个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将一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聚光单元;以及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显示面板及聚光单元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胶材,将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
13、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提供一定位设备,将该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以及权利要求书CN101989006A4/4页5将该胶材固化,以使该聚光单元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元件借由一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权利要求书CN101989006A1/6页6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其包含聚光单元可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有效率地通过显示面板的穿透区,或将外界的光线有效率地自该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反射回去。【背景技术】0002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视讯产品。
14、,诸如数位化的视讯或影像装置,已经成为在一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产品。该数位化的视讯或影像装置中,其液晶显示装置为一重要元件,以显示相关资讯。使用者可由该液晶显示装置读取所需的资讯。0003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可根据其照明ILLUMINATION光源加以分类。穿透型液晶显示器装置具有较高的对比度与较佳的色彩饱和度。然而,当外界光线明亮时,穿透型液晶显示器装置会呈现低的影像对比。另外,由于穿透式液晶显示器装置需使用一背光源,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耗电量。另一方面,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装置利用外界光线取代背光,以显示影像;因此,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相当低的耗电量。然而,当外界光线昏暗时,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装。
15、置的影像可见度会减低。0004为了克服穿透型与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缺失,因此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是因而被揭露。参考图1,其显示现有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包含一显示面板10及一背光模组20。0005参考图2,该显示面板10的每一像素PIXEL具有两个区域,分别为穿透区T与反射区R。该显示面板10包含一第一基板11、一薄膜电晶体12、一绝缘层13、一透明电极14、一反射电极15、一液晶层16、一间隙子17、一彩色滤光层18以及一第二基板19。该薄膜电晶体12配置于第一基板11上方。该绝缘层13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12与第一基板11上方。该透明电极14与反射电极15皆配置于该绝缘层1。
16、3上方,且分别位于该穿透区T与反射区R之中。该彩色滤光层18配置于第二基板19下方。该液晶层16配置于该透明电极14与彩色滤光层18之间,以及该反射电极15与彩色滤光薄膜18之间。该间隙子17则配置于该透明电极14或反射电极15上,用以维持固定的面板间距CELLGAP。0006由于该显示面板10的每一像素PIXEL具有该穿透区T及反射区R,因此该显示面板10可将该背光模组20的光线22理想地通过该穿透区T,并同时利用外界的光线24理想地自该反射区R反射回去。在一昏暗的环境且降低耗电量的同时,该显示面板10可呈现一清晰的影像显示。0007然而,现有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50并无揭示将该背光模。
17、组20的光线22有效率地通过该穿透区T,并同时将外界的光线24有效率地自该反射区R反射回去,因此无法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0008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说明书CN101989006A2/6页7【发明内容】0009为了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包含0011一显示面板,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以及0012一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其中一者,该第一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一聚光元件,其中0013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
18、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则该些第一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以及0014当该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则该些第一聚光元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00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0016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0017将一第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其中该第一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一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0018将一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其中该第二聚光单元包含数个第二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0019将一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第二聚光单。
19、元;以及0020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第一聚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第二聚光单元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00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0022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0023将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其中该聚光单元包含数个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0024将一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以及0025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聚光单元及显示面板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0026本发明还提供一。
20、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0027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0028将一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其中该聚光单元包含数个聚光元件,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0029将一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聚光单元;以及0030将一前框与该背光模组结合,借此将该显示面板及聚光单元固定于该前框与背光模组之间而组合成一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0031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聚光单元。该显示面板包含数个穿透区及反射区,并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之上表面,并包含数个聚光元件。
21、,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0032由于该显示面板包含有该穿透区及反射区,且本发明的聚光单元的聚光元件具有聚光效果,因此该聚光单元可将该背光模组的光线理想地通过该显示面板的穿透区,并同说明书CN101989006A3/6页8时将外界的光线有效率地自该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反射回去,亦即可使外界部分原本无法反射的光线亦可到达该反射区。本发明的聚光单元可有效率地增加该反射区的亮度,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0033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34图1为先前技术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5图2为先前技术的显示面板。
22、的剖面示意图。0036图3至图6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剖面示意图。0037图7至图10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剖面示意图。0038图11至图14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剖面示意图。003910显示面板11基板004012薄膜电晶体13绝缘层004114透明电极15反射电极004216液晶层17间隙子004318彩色滤光层19基板004420背光模组22光线004524光线50显示装置0046110显示面板112上表面0047114下表面0048120背光模组122光线0049124光线130。
23、聚光单元0050132胶材136聚光元件0051150显示装置152前框0052210显示面板212上表面0053214下表面0054220背光模组222光线0055224光线240聚光单元0056242胶材244聚光元件0057250显示装置252前框0058310显示面板312上表面0059314下表面0060320背光模组322光线0061324光线330聚光单元0062332胶材336聚光元件说明书CN101989006A4/6页90063340聚光单元342胶材0064344聚光元件0065350显示装置352前框0066R反射区T穿透区【具体实施方式】0067参考图3至图6,其显示。
2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参考图3,提供一显示面板110,其包含数个穿透区T及反射区R,并具有一上表面112及一下表面114。详细而言,该显示面板110包含一上基板图2的第一基板11及一下基板图2的第二基板19。一液晶层图2的液晶层16是介于该上下基板之间。一反射电极图2的反射电极15是介于该液晶层与该下基板之间,具有该反射电极的区域大体上可定义出该反射区R,而未具有该反射电极的区域大体上可定义出穿透区T。0068参考图4,将一聚光单元130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112,其中该聚光单元130包含数个聚光元件136,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R。举例而言。
25、,先提供一胶材132,将该聚光单元130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112。然后,提供一定位设备图未示,将一聚光单元130定位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112。最后,将该胶材132固化,以使该聚光单元130固定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112。该胶材132的折射率须小于该聚光单元130的折射率,用以避免影响聚光效果。当该聚光单元130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112时,则该聚光元件130的尺寸须小于或等于亦即不大于该反射区R的尺寸,因此该些聚光元件136是为对应于该些反射区R的微结构。该聚光元件136的微结构可借由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该聚光元件136可为一凸透镜。该凸透镜的剖面可。
26、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该聚光元件136为透明材质所制,该透明材质可为压克力或塑胶。0069参考图5,将一背光模组120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110的下表面114。由于该显示面板110包含有该穿透区T及反射区R,且本发明的聚光单元130的聚光元件136具有聚光效果,因此该聚光单元130可将该背光模组120的光线122理想地通过该显示面板110的穿透区T;并同时将外界的光线124有效率地自该显示面板110的反射区R反射回去,亦即可使外界部分原本无法反射的光线124到达该反射区R。本发明的聚光单元130可有效率地增加该反射区R的亮度,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0070参考图6,将一前框152与该背光模组1。
27、20结合,借此将该聚光单元130及显示面板110固定于该前框152与背光模组120之间而组合成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150。0071参考图7至图10,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参考图7,提供一显示面板210,其包含数个穿透区T及反射区R,并具有一上表面212及一下表面214。0072参考图8,将一聚光单元240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214,其中该聚光单元240包含数个聚光元件244,其分别对应于该些穿透区T。举例而言,先提供一胶材242,将该聚光单元240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214。然后,提供一定位设备图未示,将一聚光单。
28、元240定位于该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214。最后,将该胶材242固化,以使该聚光单元240固定于该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214。该胶材242的折说明书CN101989006A5/6页10射率须小于该聚光单元240的折射率,用以避免影响聚光效果。当该聚光单元240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210的下表面214时,则该聚光元件244的尺寸须大于或等于亦即不小于该穿透区T的尺寸,因此该些聚光元件244是为对应于该些穿透区T的微结构。该聚光元件244的微结构可借由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该聚光元件244可为一凸透镜。该凸透镜的剖面可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该聚光元件244为透明材质所制,该透明材质可为压克力或塑胶。
29、。0073参考图9,将一背光模组220直接配置于该聚光单元240。由于该显示面板210包含有该穿透区T及反射区R,且本发明的聚光单元240的聚光元件244具有聚光效果,因此该聚光单元240可将该背光模组220的光线222有效率地通过该显示面板210的穿透区T,亦即可使该背光模组220部分原本无法穿透的光线222到达该穿透区T;并同时将外界的光线224理想地自该显示面板210的反射区R反射回去。本发明的聚光单元240可有效率地增加该穿透区T的亮度,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0074参考图10,将一前框252与该背光模组220结合,借此将该显示面板210及聚光单元230固定于该前框252与背光模组2。
30、20之间而组合成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250。0075根据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先将该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然后再将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聚光单元,如此可使该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易完成。不同地,若先将该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背光模组,然后再将包含有该聚光单元的背光模组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如此将使该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难完成。因此,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可使该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易完成。0076参考图11至图14,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参考图11,提供一显示面板310,其包含数个穿透区T及反射区R。
31、,并具有一上表面312及一下表面314。0077参考图12,将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分别地直接配置且定位于该显示面板310的上表面312及下表面314,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分别包含数个聚光元件336、344,其分别对应于该些反射区R及穿透区T。举例而言,先提供胶材332、342,将该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分别地直接配置于该显示面板310的上表面312及下表面314。然后,提供一定位设备图未示,将该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分别定位于该显示面板310的上表面312及下表面314。最后,将该胶材332、342固化,以使该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分。
32、别固定于该显示面板310的上表面312及下表面314。0078参考图13,将一背光模组320直接配置于该第二聚光单元340。由于该显示面板310包含有该穿透区T及反射区R,且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的聚光元件336、344具有聚光效果,因此该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可将该背光模组320的光线322有效率地通过该显示面板310的穿透区T,亦即可使该背光模组320部分原本无法穿透的光线322到达该穿透区T;并同时将外界的光线324有效率地自该显示面板310的反射区R反射回去,亦即可使外界部分原本无法反射的光线324到达该反射区R。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聚光单元330、340可有。
33、效率地增加该穿透区T及反射区R的亮度,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显示。说明书CN101989006A6/6页110079参考图14,将一前框352与该背光模组320结合,借此将该第一聚光单元330、显示面板310及第二聚光单元340固定于该前框352与背光模组320之间而组合成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350。0080根据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先将该第二聚光单元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表面,然后再将该背光模组直接配置于该第二聚光单元,如此可使该第二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易完成。不同地,若先将该第二聚光单元直接配置于该背光模组,然后再将包含有该第二聚光单元的背光模组定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下。
34、表面,如此将使该第二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难完成。因此,本发明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可使该第二聚光单元的定位步骤较易完成。0081虽然本发明已以前述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说明书CN101989006A1/7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2/7页13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3/7页1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4/7页15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5/7页16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6/7页17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1989006A7/7页18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