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白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增白粘胶纤维是一种高白度的粘胶纤维,适用于T恤衫、衬衣、婚纱、护士服、床单、台布、缝纫线、无纺布及抗紫外线遮阳伞、避阳帽,在防伪织物和学习用品等领域均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染整加工的增白纤维生产工艺条件因使用增白剂种类和染整方式不同而略有不同,以VBL浸染粘胶纤维丝为例,将润湿的粘胶纤维丝在室温下浸入增白液中,使染液循环,加热升温,当温度升至40℃时,加入双氧水和硅酸钠,在20min内升温于80℃,保温染色60min,取出用水漂洗、干燥。传统后期染整加工的增白丝产品色牢度不高,织成的织物经水洗后易脱色,高温熨烫后易发黄。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138825.3,发明名称为荧光增白粘胶人造丝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如下制备工艺:将平均直径为50-100微米的荧光增白剂粉末0.5-3份,加入5-7份水及微量分散剂使荧光增白剂粉末均匀地分散在水溶液中,用胶体磨将荧光增白剂粉碎使平均颗粒0.01-3微米,纺前注射加入纤维里,荧光增白剂的加入量控制份数是100份粘胶纤维里加入1-6份荧光增白剂,在纺丝机前注射来实现混合,使荧光增白剂均匀分散在纤维素黄酸酯溶液中,然后通过常规粘胶纤维纺丝方法纺丝后处理加工成筒。该发明使用的传统增白剂在纺丝后处理中容易脱色造成常规产品污染,制得的产品白色牢度不高,易脱色、发黄。常见传统增白剂有EBF增白剂、PS-1增白剂、VBL增白剂、DT增白剂等。
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属于环保型荧光增白剂,尚未见将其应用于制备粘胶纤维中的增白剂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白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提高粘胶纤维的白色色牢度,不易发黄、脱色。
本发明增白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以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为增白剂,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分散研磨剂。采用该增白剂和分散研磨剂较传统增白剂制备而得纺织品,不易发黄、脱色,可长期保持白度。
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为二苯乙烯共轭体系延长所产生的衍生物,其主体结构如下:
R1和R2主要为氰基(-CN),可以在邻位、间位或对位,两端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构成了一系列同分异构体。
具体地,该增白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增白剂乙醇调成糊状后,与分散研磨剂、水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研磨得增白分散液:增白剂1-2份、分散研磨剂1-2份、水40-80份;
其中,增白剂优选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因其具有白度高、牢度高,耐高温性能良好,不易发黄的优点;分散研磨剂优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按体积比,将步骤A所得1-2份增白分散液加入50份粘胶中,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
C、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增白粘胶纤维;其中缸洗分水洗、过氧化物洗、上油3个步骤。
本方法所采用的洗涤工艺缸洗比常规压洗(常规压洗14个站位:酸洗、水洗、水洗、碱洗、碱洗、水洗、水洗、双氧水洗、水洗、酸洗、水洗、水洗、水洗、上油。)减少了11个站位,而且使用了过氧化物(可采用的过氧化物为过氧碳酸钠或过氧化氢等)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提高了产品白度,产品白色牢度高,不易掉色、长期使用不会发黄。
综上,本发明工艺选用环保型荧光增白剂——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拓宽了该增白剂的应用领域、另简化了纺丝后的洗涤工艺,从而降低了处理能耗,减少污水处理费,降低成本,经济效益高、利于环保。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而得的增白粘胶纤维具有如下优点:
1、染色均匀,色泽华丽明快。成品不需要再进行增白处理,且染色后织物更加光亮柔和,洁白鲜艳、光彩夺目,装饰效果极佳。
2、色牢度高,强度好。具有良好的色泽耐久性,增白效果持久,产生的增白纤维制品除了自身白度较高外,久洗亦不会泛黄,具有很好的耐洗性。
3、白度好。白度高达90%以上,本发明增白粘胶纤维可吸收日光中波长350nm左右的不可见紫外线,转化为420-440nm的可见光反射出来,使反射光的强度比入射可见光强度提高15%,因而织物带蓝紫光,纤维白度明显提高。
4、抗紫外性,荧光粘胶纤维织物屏蔽紫外线范围广,具有很好的抗紫外效果,试验表明其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后期染整加工的增白丝(即增白粘胶纤维)产品色牢度不高,织成的织物经水洗后易脱色,高温熨烫后易发黄。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138825.3,发明名称为荧光增白粘胶人造丝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发明人发现该发明使用的传统增白剂在纺丝后处理中容易脱色造成常规产品污染,制得的产品色牢度不高,易脱色、发黄。而该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加入粘胶后,是按照常规粘胶纤维纺丝方法纺丝,经过后处理加工成筒。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采用的一般为压洗方式洗涤。
按常规方法得到纺丝液后添加如下方法制备而得的粘胶:
A、将增白剂乙醇调成糊状后,与分散研磨剂、水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研磨得增白分散液:增白剂1-2份、分散研磨剂1-2份、水40-80份;
其中,增白剂为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分散研磨剂为阴离子型高分子界面活性剂;
B、在步骤A所得增白分散液中加入色光调节剂;
C、按体积比,将步骤B所得1-2份增白分散液加入50份粘胶中,混合均匀,即得增白粘胶。
粘胶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增白粘胶纤维;其中,洗涤过程采用缸洗,分水洗、过氧化物洗、上油3个步骤。
步骤A中研磨时间为4-6小时。可充分研磨使得增白剂均匀分散于水中。
本发明发明人对增白剂进行筛选时,从EBF增白剂、PS-1增白剂、VBL增白剂、DT增白剂和Hydropalat 188-A分散剂、Hydropalat 1080分散剂等中间进行优化组合,发现用EBF增白剂、PS-1增白剂得到的增白粘胶纤维颜色发黄,用DT增白剂得到的增白粘胶纤维白度略低,用VBL增白剂得到的增白粘胶纤维易脱色,而Hydropalat 188-A分散剂、Hydropalat 1080分散剂的研磨分散效果不佳。使用发明人筛选出的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的增白液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过滤性、可纺性都能达到使用要求,得到的增白粘胶纤维白度、牢度高,耐高温性能良好,不易发黄。可作为婚纱、衬衣等白色织物的原料。
而用于调光的色光调节剂采用蓝光调光剂或红光调色剂,其添加量为0.1-10‰,可根据粘胶纤维实际色度需要进行调整。其中,蓝光调色剂由蓝色调色剂和紫红色调色剂按照6∶1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红光调色剂由紫红色调色剂构成。
而洗涤方式并未采用常规的压洗方式,而是采用的缸洗方式,并仅有水洗、过氧化物洗、上油3个站位,大大简化了洗涤工艺。洗涤工艺虽然简化了,但是仍能实现洗涤的效果。
综上,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而得的增白粘胶纤维染色均匀,色泽华丽明快,色牢度高,白度好,具有很好的抗紫外效果。
以下为发明人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增白粘胶纤维的实例。
实施例1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1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8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4‰份蓝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蓝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2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1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4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4‰份蓝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2∶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蓝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3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2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8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10‰份蓝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蓝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4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2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8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0.1‰份蓝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蓝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5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1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8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4‰份红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红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6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1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4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0.1‰份红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红光增白粘胶纤维。
实施例7
称取1份增白剂,用乙醇调成糊状;称取2份分散研磨剂,溶解于40份水中;再将糊状增白剂与分散碾磨剂水溶液混合,在碾磨机中碾磨6个小时,加入10‰份红光调节剂,得到增白液;将增白液与粘胶按照1∶5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过滤后纺丝,得到生丝饼;将生丝饼经缸洗后,烘干、成筒,即得到红光增白粘胶纤维。
经过比较,上述增白粘胶纤维通过现有纺织工艺制备而得的纺织品在熨烫后不会出现脱色、发黄的情形,与现有增白粘胶纤维相比,可长期保持其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