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中, 位于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前方的透光性装饰部件形 成为大于位于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前方以外部分的其他透光性装饰部件。 在上述装饰板的前面以凹陷方式形成有插入上述透光性装饰部件的插入槽 ; 在上 述装饰板的背面中的上述插入槽的后方以凹陷方式形成有照明槽。
在上述装饰板的背面中除了上述照明槽以外的部分以凹陷方式形成有背景照明 槽。
上述背景照明槽的个数多于上述照明槽的个数。
上述装饰板包括 : 装饰透明部件, 其形成有上述插入槽、 照明槽、 背景照明槽 ; 装 饰透过层, 其形成在上述装饰透明部件的后面, 且具有如下的透过率, 即, 在上述发光二极 管接通的情况下, 能够使光向前方透过。
上述装饰板还包括光遮挡部, 该光遮挡部形成在上述装饰透过层的后面中的上述 照明槽及背景照明槽以外的部分。
上述装饰透过层的透过率低于上述装饰透明部件的透过率且高于上述光遮挡部 的透过率。
上述光遮挡部形成为不透明。
上述照明单元还包括 : 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 设置有上述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的照明盒。
上述装饰板设置在上述前面框架的前面。
上述照明盒设置在上述前面框架的背面。
在上述前面框架的上述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的后方形成有使上述发光二极管的 光透过的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 在发光二极管位于装饰板的后方的状态下向装饰板照射 光, 所照射的光透过装饰板一起照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因此, 具有如下优点, 即能够使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形成的装饰图案鲜明地显示, 并且能够使为了装饰图案而设置的发光 二极管个数最小化。
另外, 还具有如下优点, 即, 装饰图案在背景照明之下显得更亮, 从而使装饰美感 显得更高档, 在装饰图案看起来像个星座的情况下, 背景照明在星座周边给人以与众不同 的感觉, 从而整体上提高朦胧的装饰美感。
另外, 还具有如下优点, 即, 在发光二极管关闭的情况下, 从前罩的前方看不到装 饰板以及照明单元, 从而前罩起到镜子的作用。
另外, 还具有易于进行照明单元的维修作业的优点。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所附的附图而变 得更加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饰图案时的主视图 ; 图 2 是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饰图案时的立体图 ; 图 3 是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实施例中不显示装饰图案时的立体图 ; 图 4 是图 2 所示的 X-X 剖视图 ;图 5 是图 2 所示的 Y-Y 剖视图 ; 图 6 是图 1 至图 5 中所示的前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 图 7 是图 4 及图 5 中所示的前罩和装饰板和照明单元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 对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饰图案时的主视图 ; 图 2 是本发 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饰图案时的立体图 ; 图 3 是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一个 实施例中不显示装饰图案时的立体图 ; 图 4 是图 2 所示的 X-X 剖视图 ; 图 5 是图 2 所示的 Y-Y 剖视图 ; 图 6 是图 1 至图 5 中所示的前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 如图 1 至图 6 所示, 包括 : 空调部 2, 其通过吸入空气并进 行调节后排出来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 ; 前面板 3, 其配置在空调部 2 的前方。
空调部 2 形成有 : 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 4、 6; 排出在空调部 2 的内部被调节 之后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 8、 9。
空调部 2 在左右两侧下部分别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4、 6, 且在左右两侧上部分别形 成有空气排出口 8、 9。 空调部 2 中, 左侧空气吸入口 4 和左侧空气排出口 8 通过左侧门板 12 被一起开闭, 右侧空气吸入口 6 和右侧空气排出口 10 通过右侧门板 14 被一起开闭。
空调部 2 包括底座 20、 壳体 22、 吸入面板 30、 40 和排出面板 50。
底座 20 形成空调部 2 的底面部的外观, 并支撑壳体 22 等。
壳体 22 形成空调部 2 的后方部外观, 并被设置成位于底座 20 的后方部上侧, 由后 板部 23、 左板部 24 和右板部 25 构成。
吸入面板 30、 40 包括形成有左侧空气吸入口 4 的左侧吸入面板 30 和形成有右侧 空气吸入口 6 的右侧吸入面板 40。
左侧吸入面板 30 被设置成位于壳体 22 的左板部 24 的下部前方, 从而位于排出面 板 50 的左侧部下侧。
右侧吸入面板 40 被设置成位于壳体 22 的右板部 25 的下部前方, 从而位于排出面 板 50 的右侧部下侧。
排出面板 50 中, 在左侧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8, 在右侧形成有右侧空气排出口 10。
排出面板 50 被配置在壳体 22 的上部前方, 并具有前板部 52、 左侧板部 53 和右侧 板部 54。
排出面板 50 中, 前板部 52、 左侧板部 53 和右侧板部 54 可以一体形成, 也可以分别 形成为单独的部件之后通过螺栓等的连结部件或挂钩等的卡扣部来结合。
在排出面板 50 的左侧板部 53 上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8, 在右侧板部 54 上形成 有右侧空气排出口 10。
空调部 2 还包括 : 热交换器 110, 其设置在空调部 2 的内侧上部, 使得制冷剂和空 气进行热交换 ; 送风机 120, 其设置在空调部 2 的内侧下部, 而吸入前方的空气并送风到上 侧; 净化单元 130, 其设置在送风机 120 的前方, 对从送风机 120 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
前面板 3 位于空调部 2 的前方而形成空调机的前面侧外观, 能够固定安装在空调 部 2 的前方, 也可以通过铰链以其为中心能够左右旋转地安装在空调部 2 的前方。
前面板 3 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底座 20、 左侧吸入面板 30、 右侧吸入面板 40 和排出面 板 50 中的至少一个上。
前面板 3 以能够向左、 右侧中的一侧旋转的方式与底座 20、 左侧吸入面板 30、 右侧 吸入面板 30、 排出面板 40 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从而能够开闭左侧吸入面板 30 和右侧吸入 面板 40 之间以及排出面板 50 的前面。
前面板 3 优选以左右中的一侧为中心能够向侧方旋转地安装在空调部 2 的前方, 以便易于进行后述的照明单元 170 的维修。下面, 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即, 前面面板 3 可旋转地连接于底座 20、 左侧吸入面板 30、 右侧吸入面板 40、 排出面板 50 中的至少一个, 并能够对排出面板 50 的上端和底座 20 的前面部之间进行开闭。
前面板 3 包括 : 前面框架 140, 其配置在空调部 2 的前方 ; 前罩 150, 其配置在前面 框架 140 的前方 ; 装饰板 160, 其设置成位于前罩 150 的后方 ; 照明单元 170, 其设置成位于 装饰板 160 的后方。
前面板 3 的装饰板 160 包括多个透光性的装饰部件 162、 164, 并装饰板 160 形成为 从照明单元 170 照射的光能够透过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被从照明单元 170 照射的光照亮闪烁而形成装饰图 案, 并被配置成北斗七星、 杯、 北侧王冠等星座形状。
照明单元 170 包括向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照射光的发光二极管 172。发 光二极管 172 在被设置成少于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个数的状态下一起照射多个透 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前面板 3 的发光二极管 172 被接通而向前方照射光, 所照射的光透过装饰板 160 之后, 照亮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并在前面板 3 的前方, 前罩 150 中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 件 162、 164 的前方区域显得更亮。
即, 前面板 3 中, 发光二极管 172 的个数少于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个 数, 并且发光二极管 172 从装饰板 160 的后方照亮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而使多个 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一起发亮, 因此, 能够使发光二极管 172 的个数最少化, 并且使多 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形成的装饰图案显示得更鲜明。
下面, 对前面板 3 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前面框架 140 形成前面板 3 的背面外观, 其大小为能够覆盖空调部 2 的前面的大 小。
前面框架 140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与空调部 2 连接。
在前面框架 140 上形成有使由照明单元 170 照射的光透过前面框架 140 而朝向装 饰板 160 的开口部 141。
在前面框架 140 中, 装饰板 160 中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所处的区域的 后方形成有透过光的开口部 141, 装饰板 160 中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所处的区域 的后方以外的部分形成为遮挡光的封闭结构。
在前面板 3 的前面框架 140 的前面安装有装饰板 160, 在前面框架 140 的后面安装 有照明单元 170。
在前面框架 140 的前面形成有通过螺栓等连结部件 161 进行连结的连结凸台等的 装饰板连结部 142。
在前面框架 140 的背面以向前方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插入照明单元 170 并进行收纳 的照明单元收纳部 143, 在照明单元收纳部 146 中形成有将照明单元 170 拆装于前面框架 140 上的照明单元拆装部 144、 145。
照明单元拆装部 144、 145 包括挂凸出片卡扣孔 144 和挂钩卡扣孔 145。在照明单 元 170 上凸出地形成的凸出片 171 插入到凸出片卡扣孔 144 中而被卡住, 在照明单元 170 上凸出地形成的挂钩 173 插入到挂钩卡扣孔 145 中而具有弹性地被卡住。
前罩 150 形成前面板 3 的前面外观, 其大小为与前面框架 140 相同或略小于前面 框架 140。
前罩 150 通过罩架 152 被固定在前面框架 140 上。
前罩 150 按如下方式形成为能够使光透过, 即, 在从照明单元 170 向装饰板 160 照 射光时, 使装饰板 160 的装饰图案能够从外部看到 ; 在不从照明单元 170 向装饰板 160 照射 光时, 使装饰板 160 的装饰图案从外部看不到。
前罩 150 包括前透明部件 154 和形成在前透明部件 154 背面上的前透过层 156。 前透明部件 154 由透明的丙烯板等合成树脂或者强化玻璃等玻璃构成。
前透过层 156 具有如下的透光率 ( 下面, 称为 “透过率” 来进行说明 ), 即, 在发光 二极管 172 被关闭的情况下, 遮挡装饰板 160 ; 在发光二极管 172 被接通的情况下, 能够使 透过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光透过。
前透过层 156 为被真空蒸镀到前透明部件 154 的背面上的一种蒸镀部, 其大面积 地形成在整个前透明部件 154 的背面上。
前透过层 156 是通过硅蒸镀或者镍蒸镀来形成, 通过调节透过率来调节装饰美 感。例如, 在低透过率的情况下, 反射率高而使前罩 150 看起来像个镜子, 在高透过率的情 况下, 反射率低而在照明单元 170 被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到装饰板 160。
前透过层 156, 在透过率为 0 的情况下, 无法从前罩 150 的前方看到被发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装饰图案 ; 在透过率与前透明部件 154 相同的 情况下, 与发光二极管 172 的关闭 / 接通无关地, 从前方能够看到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装饰图案, 且透过率被设定为低于前透明部件 154 而高于 0。
前透过层 156 的透过率在 5 至 25 的情况下, 在发光二极管 172 被关闭的情况下, 使前罩 150 看起来像个镜子 ; 在发光二极管 172 被接通情况下, 通过前罩 150 能够看到由发 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装饰图案。因此, 优选为将前透过层 156 的透过率设定为 5 至 25。
装饰板 160 为在发光二极管 172 被接通的情况下形成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图案形 成部, 并被配置成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个数多于发光二极管 172 的个数。
例如, 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七个被设置成像北斗七星那样的装饰图案 的情况下, 在装饰板 160 的后方设置单个的向七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照射光的发光 二极管 172, 由发光二极管 172 向前方照射的光经由装饰板 160 中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各自的后方而向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分散照射,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通过由单个发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光来一起发亮, 从而形成一个装饰图案即北斗七星
的装饰图案。
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中, 位于发光二极管 172 的前方的透光性装饰部 件 162 形成为大于位于发光二极管 172 的前方周边的其他透光性装饰部件 164。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按如下方式实现装饰美感的高档化, 即, 相对大于 其他透光性装饰部件 164 且位于发光二极管 173 的前方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显得更亮更 大更闪, 从而使北斗七星等星座中的某一颗星更亮更大更闪。
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中, 大小相对较大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位于大 致中央, 大小相对较小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4 位于大小相对较大的透光性部件 162 的周边。
照明单元 170 包括被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172 的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和被设 置有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的照明盒 176。
照明盒 176 形成为前面敞开的箱体形状, 并被设置在前面框架 140 的背面。
照明盒 176 以覆盖前面框架 140 的开口部 141 的方式被插入到照明单元收纳部 143 中, 在左右侧中的一侧上形成有挂片 171 而卡在前面框架 140 上, 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 上形成有挂钩 173 而拆装到前面框架 140 上。
照明盒 176 的挂片 171 被插入到前面框架 140 的凸出片卡扣孔 144 之后, 若以凸 出片卡扣孔 144 为中心旋转, 则挂钩 173 被弹性变形而被插入到挂钩卡扣孔 145 中, 从而被 卡住。
在照明盒 176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螺栓等的连结部件 177 所贯通的连结部件 贯通凸台 178, 在通过凸出片 171 和挂钩 173 被组装在前面框架 140 上的状态下, 通过连结 部件 177 连结在前面框架 140 上。
照明盒 176 的内部形成有插入并设置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的印刷电路板设 置部 179, 印刷电路板设置部 179 由安装并插入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的四个边角的多 个肋条构成。
发光二极管 172 在前后方向上与装饰板 160 相隔开地设置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中的某一个, 即大小相对较大的装饰部件 162 的后方位置上。
前面板 3 可以构成为 : 在一个照明盒 176 上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 在一个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上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 172 ; 在装饰板 160 上设置被一 个发光二极管 172 照亮而形成一个装饰图案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即, 照明盒 176、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发光二极管 172、 装饰板 160 和装饰图 案可以 1:1:1:1:1 地相对应。
另外, 前面板 3 也可以如下方式构成, 即, 照明盒 176、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发光二极管 172、 装饰板 160 和装饰图案 1:N:N:1:N 地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 在装饰板 160 上配置形成 N 个装饰图案 A、 B、 C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 件 162、 164 的集群 D、 E、 F, 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D、 E、 F 的各自的后方分 别设置由一个发光二极管 172 和一个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构成的发光二极管部的套 组 G、 H、 I。
例如,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在装饰图案 A、 B、 C 分别为形成北斗七星星座的北斗七星 装饰图案 A、 形成杯星座的杯装饰图案 B、 形成北侧王冠星座的北侧王冠星座装饰图案 C 的 情况下, 在形成北斗七星装饰图案 A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D 的后方设置有向形成北斗七星装饰图案 A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D 照射光的发光二极 管部的套组 G。
另外, 在形成杯装饰图案 B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E 的后方设置 有向形成杯装饰图案 B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E 照射光的发光二极管部的 套组 H。
另外, 在形成北侧王冠装饰图案 C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F 的后 方设置有向形成北侧王冠装饰图案 C 的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集群 F 照射光的发 光二极管部的套组 I。
在前面板 3 中, 在照明盒 176、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发光二极管 172、 装饰 板 160 和装饰图案以 1:N:N:1:N 相对应的情况下, 由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和发光二 极管 172 构成的发光二极管部的多个套组 G、 H、 I 相隔开地被设置在照明盒 176 上, 与在一 个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 17 的情况相比, 这种结构的前面板 3 能够节省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的材料费。
前面板 3 还包括 : 显示单元 200, 其通过前罩 150 显示运转信息 ; 前控制部 210, 其 对被设置在前面板 3 上的各种电子部件即显示单元 200 和照明单元 170 进行控制, 其中, 显 示单元 200 被设置成位于前控制部 210 的前方。 在多个发光二极管部的套组 G、 H、 I 设置在照明盒 176 上的情况下, 前面板 3 的照 明盒 176 上设置统一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部的套组 G、 H、 I 的照明控制部 214。
照明控制部 214 通过第一导线 212 与前控制部 210 连接, 通过第二导线 216 分别 与多个发光二极管部的套组 G、 H、 I 的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 174 连接, 由此, 根据由前控制 部 210 输出的指令来分别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部的套组 G、 H、 I 的各发光二极管 172。
图 7 是图 4 以及图 5 中所示的前罩、 装饰板和照明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在装饰板 60 的前面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插入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插入槽 163、 165, 在装饰板 60 的背面中的插入槽 163、 165 的后方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照明槽 166、 167。
插入槽 163、 165 从装饰板 160 的前面向后方凹陷地形成, 照明槽 166、 167 从装饰 板 160 的背面向前方凹陷地形成, 并且插入槽 163、 165 和照明槽 166、 167 在前后方向上相 隔开地形成。
装饰板 160 形成为 : 插入槽 163、 165 和照明槽 166、 167 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薄于插 入槽 163、 165 和照明槽 166、 167 的周边之间的部分的厚度。
从发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光被引入到照明槽 166、 167 中, 透过装饰板 160 的照明 槽 166、 167 和插入槽 163、 165 之间的部分之后, 经由插入槽 163、 165 入射到透光性装饰部 件 162、 164 中。
装饰板 160 可以形成为插入槽 163、 165 和照明槽 166、 167 相连通的孔的形状, 但 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不形成为孔的形状, 而使插入槽 163、 165 和照明槽 166、 167 相隔开地 形成。
在插入槽 163、 165 中, 插入大小相对较大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的插入槽 163 形 成为大于插入大小相对较小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4 的插入槽 165。
在照明槽 166、 167 中, 位于大小相对较大的插入槽 163 后方的照明槽 166 形成为
大于位于大小相对较小的插入槽 165 后方的照明槽 167。
在装饰板 160 的背面中除了照明槽 166、 167 的部分以外, 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背 景照明槽 168。
在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发亮时, 背景照明槽 168 形成亮度比其周边的多 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稍暗的背景照明, 并且以向前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装饰板 160 的背面中, 并其个数多于照明槽 166、 167。
背景照明槽 168 不是形成在整个装饰板 160 的背面中, 仅形成在多个透光性装饰 部件 162、 164 的周边的特定区域中, 所形成的深度浅于照明槽 166、 167。
装饰板 160 包括 : 装饰透明部件 180, 其形成有插入槽 163、 165、 照明槽 166、 167、 照明背景槽 168 ; 装饰透过层 182, 其形成在装饰透明部件 180 的后面。
装饰透明部件 180 与前罩 150 的前透明部件 154 一样, 由透明的丙烯板等的合成 树脂或者强化玻璃等的玻璃构成。
装饰透过层 182 具有在发光二极管 172 接通时光能够向前方透过的透过率。
装饰透过层 182 具有如下的透过率, 即, 在发光二极管 172 关闭的情况下, 能够遮 挡照明单元 170 ; 在发光二极管 172 接通的情况下, 由发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光能够向多个 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照射, 并且能够使在前罩 150 的前透过层 156 上向后方反射的光 再次向前方反射。 装饰透过层 182 是真空蒸镀在装饰透明部件 180 的背面上的一种蒸镀部, 其大面 积地形成在装饰透明部件 180 的整个背面上, 并且还形成在照明槽 166、 167 和照明槽 168 上。
在装饰透过层 182 的透过率为 0 的情况下, 由发光二极管 172 照射的光无法照射 到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 在装饰透过层 182 的透过率与前透明部件 154 相同的情 况下, 从前罩 150 的前透过层 156 向后方反射的光中向前方再次反射的光被减少, 因此, 将 装饰透过层 182 的透过率设定为小于装饰透明部件 182 且大于 0。
装饰透过层 182 是通过硅蒸镀或者镍蒸镀而形成, 通过调节其透过率来调节装饰 图案的装饰美感。例如, 在透过率较低的情况下, 反射率高, 因此向前方透过的光减少而显 示出朦胧的装饰图案 ; 在透过率较高的情况下, 向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透过的光 变多, 从而鲜明地显示出装饰图案。
装饰透过层 184 与前罩 150 不同, 重要的是使发光二极管 172 的光向透光性装饰 部件 162、 164 透过, 因此, 优选将装饰透过层 184 的透过率设定为高于前罩 150 的前透过层 156 的透过率。
另一方面, 装饰板 160 还包括按如下方式进行遮挡的光遮挡部 186, 即, 使由发光 二极管 172 照射的光只集中到照明槽 166、 167 和背景照明槽 168 中而不向照明槽 166、 167 和背景照明槽 168 以外照射。光遮挡部 186 形成在照明槽 166、 167 以及背景槽 168 以外的 部分上。
光遮挡部 186 由形成在装饰透过层 182 的后面中的照明槽 166、 167 以及背景照明 槽 168 以外的印刷部构成, 并由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丝网印刷部构成。
装饰板 160 的装饰透过层 184 形成为透过率高于光遮挡部 186, 并光遮挡部 186 形 成为不透明。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一部分被插入到插入槽 163、 165 中, 并通过粘接 剂等粘贴方式粘贴在插入槽 163、 165 上, 剩余部分被配置成向装饰板 160 的前方凸出。
下面, 说明以如上所述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
首先, 如果通过遥控器等操作部打开空调机或接通装饰模式, 则照明单元 170 接 通发光二极管 172。
在发光二极管 172 被接通时, 如图 7 所示, 光从发光二极管 172 向其前方和周边广 泛地照射, 所照射的光通过前面框架 140 的开口部 141 之后, 照射到装饰板 160 的背面, 并 被分散到装饰板 160 的背面中的光遮挡部 186 以外的部分。
照射到装饰板 160 的背面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依次经由照明槽 166、 167 和装饰透 过层 182 而向装饰板 160 中的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后方透过, 之后通过插入槽 163、 165 入射到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1、 164 中, 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被透过装饰板 160 的光照亮。
另一方面, 向装饰板 160 的背面照射的光中的剩余部分的光通过背景照明槽 168 而透过装饰板 60 中的背景照明槽 168 的前方, 从而使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周边 朦胧地发亮。 即, 在发光二极管 172 接通的情况下, 前面板 3 中多个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 装饰图案明亮地显示在透光性装饰部件 162、 164 的周边的背景照明之内, 通过前罩 150 显 示出具有高档感的装饰美感。
此时, 装饰板 160 和前罩 150 之间的光中不透过前罩 150 而在前透过层 156 中向 后方反射的一部分的光在装饰透过层 184 中再次向前方反射, 通过反射 / 再反射形成更亮 的照明。
另一方面, 如果通过遥控器等的操作部而停止空调机或者关闭装饰模式, 则照明 单元 170 关闭发光二极管 172。
在发光二极管 172 关闭的情况下, 不从发光二极管 172 向前方方向照射光, 在前面 板 3 的前方位置能够看到前罩 150 的前透过层 156, 从而前罩 150 起到如同镜子一样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