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隙自走式底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尤其涉及一种最终传动装置采用链传动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
背景技术
机器的最终传动是指差速器或转向机构之后、驱动轮之前的传动机构,用来进一步增大传动比。通常最终传动的传动比比较大,以减轻变速箱、中央传动等传动部件的受力,减小它们的结构尺寸。最终传动的型式有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行星齿轮式传动两种。目前农业机械底盘的最终传动结构大多采用齿轮传动,机器的离地间隙比较低,为了实现高地隙,提高机器底盘的离地高度,如果仍采用齿轮传动作为最终传动方式,那么就需要增加多级齿轮进行传动,这样不但增加了设计的难度,而且使传动机构复杂化。现在行星齿轮传动已经愈来愈多地被采用。然而这种传动结构不能有效地提高机具的离地间隙,难以满足高地隙底盘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地隙的自走式底盘,采用一级或二级链传动的最终传动方式,简化传动结构并满足高地隙底盘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前行走轮、后行走轮;
驱动装置,又包括:
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变速箱,连接所述发动机;
主减速器,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变速箱并通过一后悬挂机构铰接所述车架;
左、右最终传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分别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和左、右后行走轮,分别包括:
一级传动机构,又包括:后驱动半轴总成、一级上链轮、一级链条、一级下链轮,所述一级上链轮和所述一级下链轮通过所述一级链条连接构成所述一级传动机构,所述一级上链轮通过所述后驱动半轴总成连接所述主减速器;
二级传动机构,又包括:齿轮、齿圈、后轴,所述齿圈通过所述后轴连接所述后行走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齿圈内并与所述齿圈相啮合构成所述二级传动机构,所述齿轮通过一链轮轴连接所述一级下链轮。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右最终传动装置还包括:左、右驱动箱,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驱动箱内。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右最终传动装置还包括:左、右边减箱,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边减箱内。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一级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轮,设置于所述上链轮与所述下链轮之间。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还包括后减震支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驱动箱与所述车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左、右驱动箱铰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前行走轮、后行走轮;
驱动装置,又包括:
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变速箱,连接所述发动机;
主减速器,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变速箱并通过一后悬挂机构铰接所述车架;
左、右最终传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分别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和左、右后行走轮,分别包括:
一级传动机构,又包括:后驱动半轴总成、一级上链轮、一级链条、一级下链轮,所述一级上链轮和所述一级下链轮通过所述一级链条连接而构成所述一级传动机构,所述一级上链轮通过所述后驱动半轴总成连接所述主减速器;
二级传动机构,又包括:二级上链轮、二级链条、二级下链轮,所述二级上链轮和所述二级下链轮通过所述二级链条连接而构成所述二级传动机构,所述二级上链轮通过一链轮轴连接所述一级下链轮。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右最终传动装置还包括:左、右驱动箱,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驱动箱内。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右最终传动装置还包括:左、右边减箱,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边减箱内。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一级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轮,设置于所述一给上链轮与所述一给下链轮之间。
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还包括后减震支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驱动箱与所述车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左、右驱动箱铰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最终传动结构采用一级链条传动与一级齿轮减速机构相配或者采用两级链条相配和的传动方式,不但避免了为实现高地隙,最终传动完全采用齿轮传动配合的方式而需增加多级齿轮传动造成结构复杂的弊端,简化了传动结构,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机器的离地间隙,实现了高地隙。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终传动结构与自走式底盘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图2
图1为本发明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的左视图;
图2b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右侧最终传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右侧最终传动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前行走轮
2 车架
3 驾驶室
4 发动机
5 变速箱
6 后减震支座
7 后行走轮
8 左边减箱
9 左链轮轴
10 左驱动箱
11 后桥主减速器
12 右驱动箱
122 一级上链轮
123 一级链条
124 一级下链轮
125 张紧轮
13 右链轮轴
14 右边减箱
141 齿圈
142 齿轮
143 级上链轮
144 二级链条
145 二级下链轮
15 右后轴
16 右后驱动半轴总成
17 左后驱动半轴总成
18 左后轴
19 外套管
20 后桥悬挂架
21、22左、右芯轴
23、27前桥左、右内套管
24 前支撑管
25 前支撑块
26 前减震弹簧
28、29左、右前半轴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在图1、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最终传动装置采用一级链条传动与一级齿轮减速机构相组合或者应用两级链条传动的方式对后轮进行驱动。包括:前行走轮1、车架2、驾驶室3、发动机4、变速箱5、后减震支座6、后行走轮7、左边减箱8、左链轮轴9、左驱动箱10、后桥主减速器11、右驱动箱12、右链轮轴13、右边减箱14、右后轴15、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左后驱动半轴总成17、左后轴18。其中左右边减箱8和14、左右驱动箱10和12、左右链轮轴9和13、左右后轴15和18、左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和17共同构成高地隙底盘的最终传动结构。
请参阅图2a、图2b为图1的左、右视图,本发明的发动机4、变速箱5、前支撑块25、后桥悬挂架20、外套管19均固定在车架2上。前支撑管24与前支撑块25铰接,形成前悬挂机构。车架2与左右前半轴总成28、29之间设置前减震弹簧26。前桥左右内套管23、27均插入到前支撑管24内,用螺栓固定,右前半轴总成28、左前半轴总成29与前桥左右内套管23、27铰接。左驱动箱10、右驱动箱12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减震支座7(另一侧减震支座未示出)铰接在一起,并分别通过插入到外套管19内的左右芯轴21、22固定在车架2上。后桥主减速器11与后桥悬挂架20铰接,形成后悬挂机构。后桥主减速器11与左、右驱动箱10、12通过左、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17连接,左、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17采用万向传动轴连接结构。
本发明左、右两侧最终传动装置为结构型式相同,如图2中I所示,以右侧为例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右侧最终传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最终传动装置包括: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一级上链轮122、一级链条123、一级下链轮124、右链轮轴13、右后轴15、齿圈141、齿轮142、张紧轮125。其中,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的两端分别与后桥主减速器11和一级上链轮122连接;一级上链轮122、一级链条123、一级下链轮124及张紧轮125安装在右驱动箱12内,右链轮轴13分别与一级下链轮124和齿轮142连接;齿轮142和齿圈141安装在右边减箱内,相互啮合,右后轴分别与齿圈和右后行走轮连接。
在作业过程中由发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变速后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后桥主减速器,后桥主减速器将动力分配给左、右后驱动半轴总成,两个半轴总成带动驱动箱内的一级上链轮转动,通过一级链条将动力传递给一级下链轮,张紧轮起到对链条的张紧作用。链轮轴在一级下链轮的带动下将动力传递给边减箱内的齿轮,齿轮与齿圈相互啮合,带动边减箱内的齿圈转动,齿圈带动后轴转动,从而驱动后行走轮行走,完成机器的行走驱动作业。
由于本机构的动力由后桥主减速器以相同的速比分别传递给左、右后驱动半轴,并且两侧最终传动机构均采用相同的结构和传动型式,因此,分配到两个后行走轮的动力一致,从而可以实现两后轮同步行走。
请参阅图4本发明右侧最终传动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本发明的最终传动装置也可以采用两级链传动配合的方式得以实现,以右侧为例包括:右后驱动半轴总成16、一级上链轮122、一级链条123、一级下链轮124、右链轮轴13、二级上链轮143、二级链条144、二级下链轮145、右后轴15、张紧轮125。其中后驱动半轴总成16的两端分别与后桥主减速器11和一级上链轮122连接;一级上链轮122、一级链条123、一级下链轮124及张紧轮125安装在右驱动箱内,右链轮轴13分别与一级下链轮124和二级上链轮143连接;二级上链轮143、二级链条144和二级下链轮145安装在右边减箱内,右后轴分别与二级下链轮145和右后行走轮连接。该结构地动力传动方式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传动方式基本相同,只是以二级链条传动替代齿轮齿圈啮合传动来驱动后轮行走,从而达到提高底盘地隙,驱动车辆行走的目地。
本发明的最终传动结构采用的一级链条传动与一级齿轮减速机构相配或者采用两级链条相配和的传动方式,不但避免了为实现高地隙,最终传动完全采用齿轮传动配合的方式而需增加多级齿轮传动造成结构复杂的弊端,简化了传动结构,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机器的离地间隙,实现了高地隙。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