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17145.7
2008.06.26
CN101307977A
2008.11.1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D 11/02申请日:20080626|||公开
F25D11/02; F25C1/24
F25D11/02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王东宁; 赵明华; 马 杰; 陈 磊; 杨红燕
26610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高科园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杨秉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壳体和门体,所述壳体分隔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门体选择性开闭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还包括制冰室及活动支撑机构,该活动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本发明由于在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冰箱的壳体之间设置活动支撑机构,从而使得所述制冰室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动,以暴露出制冰室后部的存储空间,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充分,而且用户存取物品也更加方便。
1、 一种冰箱,包括壳体和门体,所述壳体分隔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门体选择性开闭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冰室及活动支撑机构,该活动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壳体的内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为转轴,该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制冰室,所述制冰室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相对的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和下轴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制冰室。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铰链,该铰链的一端连接所述制冰室,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为所述冷藏室壳体内壁。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位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处。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包括制冰室外壳,该外壳内包含制冰机及位于所述制冰机下方的储冰容器;所述制冰室外壳上还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外壳的顶部或侧部。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冷气从蒸发器周围引至所述制冰室的第一管路,该第一管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壁中。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冷冻室,所述制冰室设置于冷藏室;所述第一管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壁和侧壁中,或者后壁和顶壁中。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位于所述蒸发器周围邻近所述第一管路入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处;或者,位于所述制冰室内部邻近进风口处。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路,该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冷冻室,以形成制冰室的冷气环路。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内设冰分配机构的冰分配室;该冰分配室设有接冰口,该接冰口与所述制冰室的出冰口对应接触以接收冰。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分配室位于所述门体的下部,所述制冰室对应所述门体的上部;所述接冰口设置于所述冰分配室的顶部,所述出冰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的底部。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冷气从蒸发器周围引至所述制冰室的第一管路,该第一管路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周围,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还包括第二管路,该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出口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构成所述制冰室的冷气环路。
一种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们的需求,冰箱的功能也日渐丰富起来,而这其中制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冰箱的考虑因素。 制冰所依赖的设备便是制冰机。现有的冰箱对制冰机的放置大都包括两种: 第一种,将制冰机放置在冷藏室中。这种方案中,由于制冰机固定于冷藏室中,因而位于制冰机后部的冷藏室空间便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即使勉强利用,用户在对放置于制冰机后部的物品进行取放时,也十分不方便。 第二种,将制冰机置于门体中。这方案中,由于将制冰机集成于门体上,因而使得门体的自重加大,使得门体的开合处的承重加大,寿命降低。 并且,上述两种方案中,当用户开启门体,取放门体上放置的物品时,会造成冷藏室冷量的流失,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且存取物品方便的带制冰机的冰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包括壳体和门体,所述壳体分隔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门体选择性开闭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还包括制冰室及活动支撑机构,该活动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壳体的内壁。 其中,所述活动支撑机构为转轴,该转轴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制冰室,所述制冰室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具体的,所述转轴包括相对的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和下轴均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制冰室。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为铰链,该铰链的一端连接所述制冰室,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 其中,所述壳体内壁为所述冷藏室壳体内壁。 另外,所述制冰室位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处。 其中,所述制冰室包括制冰室外壳,该外壳内包含制冰机及位于所述制冰机下方的储冰容器;所述制冰室外壳上还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其中,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外壳的顶部或侧部。 另外,还包括将冷气从蒸发器周围引至所述制冰室的第一管路,该第一管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壁中。 其中,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冷冻室,所述制冰室设置于冷藏室;所述第一管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壁和侧壁中,或者后壁和顶壁中。 另一方面,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位于所述蒸发器周围邻近所述第一管路入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处;或者,位于所述制冰室内部邻近进风口处。 其中,还包括第二管路,该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冷冻室,以形成制冰室的冷气环路。 另外,所述门体包括内设冰分配机构的冰分配室;该冰分配室设有接冰口,该接冰口与所述制冰室的出冰口对应接触以接收冰。 其中,所述冰分配室位于所述门体的下部,所述制冰室对应所述门体的上部;所述接冰口设置于所述冰分配室的顶部,所述出冰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的底部。 其中,还包括将冷气从蒸发器周围引至所述制冰室的第一管路,该第一管路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周围,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还包括第二管路,该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出口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构成所述制冰室的冷气环路。 本发明由于在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冰箱的壳体之间设置活动支撑机构,从而使得所述制冰室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暴露出制冰室后部的存储空间,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充分,而且用户存取物品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冰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冷藏室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制冰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为了避免制冰室后部的空间无法得到应用,或者使用时存取物品不方便,而将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方式;当需要存取物品时,只需要转动制冰室,将制冰室旋转出冷藏室/冷冻室,从而暴露出后部空间,方便了存取物品,充分利用了空间。 并且,由于将制冰室分离于门体,因而减少了门体的自重,延长了门体与壳体结合处的使用寿命。而这种分离的设置,也有效的减少了开启门体取放置于门体上的物品时的冷藏室的冷量流失。 参考图1,图示了本发明一种冰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该壳体1又被分隔为上部的冷藏室2和下部的冷冻室3。还包括门体,该门体选择性开启或关闭所述冷藏室2和冷冻室3。并且,所述冷藏室2的门体上还设置取冰口4。 所述冷冻室3内设置蒸发器,该蒸发器给冷冻室3提供冷气制冷,同时也向所述冷藏室2提供冷气制冷。并且,所述冷藏室2内还设置制冰室,该制冰室也通过所述冷冻室3内的蒸发器所提供的冷气制冷。当所述制冰室制冰完毕后,产生的冰块通过取冰口4供给给用户。 所述制冰室设置在所述冷藏室2内的开口处,优选的在面对冷藏室方向上,位于冷藏室的左上部或右上部;并且,还包括活动支撑机构,该活动支撑机构将所述制冰室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该活动支撑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参考图5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述壳体1包括内壳、外壳和所述内外壳之间的隔热层。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也即所述内壳的内壁。 参考图2,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冷藏室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包括制冰室21、内壳11、供水管路60、第一管路51、第三管路53、第二管路5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仅展示了壳体1的内壳11,对于外壳和中间的隔热层来说,由于本发明之发明点的展示需要剥离所述外壳和隔热层,因而图中为示出。 所述第一管路51为进风管路,其设置于隔热层中,位于所述内壳11和外壳之间;具体来说,该第一管路51的入口处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周围,以引入冷风/气向所述制冰室21提供;而其出口,如图中所示,则穿过所述内壳11与所述制冰室21连通。(更为详细的展示可以参考图3所示) 所述第二管路52为出风管路,其也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中,位于所述内壳11和外壳之间;具体来说,该第二管路52的入口处穿过所述内壳11与所述制冰室21连通,而其出口,则通向冷冻室(图未示)。(更为详细的展示可以参考图3所示) 所述第一管路5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管路52的入口均穿过所述内壳11与所述制冰室21的侧壁连接,进而形成与制冰室21的连通。该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的存在构成将制冰室21包含在内的冷气环路,从而实现制冰机21的制冰操作。 所述第三管路53同样为进风管路,其设置于隔热层中,位于所述内壳11和外壳之间;具体来说,该第三管路53的入口处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周围,以引入冷气/风向所述制冰室21提供;而其出口,如图所示,则穿过所述内壳11与所述制冰室21的连通。更具体的说,是与所述制冰室21的顶壁连接,进而形成与制冰室21的连通。(更为详细的展示可以参考图3所示)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设置于所述冷藏室2所在壳体的侧壁中,即其在侧壁布设管路;所述第三管路53设置于所述冷藏室2所在壳体的后壁和顶壁中,即在所述后壁和顶壁布设管路。 所述供水管60也与所述制冰室21连通。其一端通向水箱/源(图未示),而另一端则通向所述制冰室21内的冰盒。 关于进/出风管路与所述制冰室21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后续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包括了两个进风管路(第一管路51、第三管路53)和一个出风管路(第二管路52)。这三个管路可以同时使用,以增加冷气循环量,使得制冰更加迅速。 或者,可以在进风管路中任选其一与出风管路进行组合,构成一组冷气环路。具体的,可以构成两种方式的一组冷气环路,包括第一管路51与第二管路52的组合,以及第三管路53与第二管路52的组合。 参考图3,图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包括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第三管路53、制冰室21及内壳11。 其中,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第三管路53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介绍。 如图中所示,所述制冰室21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上部(面对图为正向,下同)。其侧壁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该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51的出口及第二管路52的入口连通,以引入和送出冷气/风。 所述制冰室21的顶部还设置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第三管路53的出口连通以引入冷气/风。 所述制冰室21的左侧壁,通过活动支撑机构与所述内壳11的内壁连接。这样,所述制冰室21便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参考图5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如图3中所示,所述制冰室21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其内的制冰机和储冰容器,所述制冰机设置于制冰室21的上部,储冰容器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下部,制冰机制冰完毕后进行翻转,将冰块卸入所述储冰容器中。 参考图4,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门体20、制冰室21、冰分配室22、供水管路60、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 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状态为门体20闭合时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冰室2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连接,以形成包含制冰室21的冷气环路。 所述冰分配室22位于门体20上,且位于所述门体20的下部;在所述门体20的外部对应设置图1中所述的取冰口4。所述制冰室21在空间位置上位于所述冰分配室22的上方,并且该制冰室21的底部设置出冰口,所述冰分配室22的顶部与所述出冰口对应的位置设置入冰口。冰块从出冰口输送至入冰口,并最终由取冰口4出冰。(关于该部分的更具体的阐述可以参考图6及相关描述) 由于所述冰分配室22的内部分配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方案,其并不是发明点所在,因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所述第一管路51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52的入口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下部。 参考图5,图示了图2所示实施例中制冰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制冰机21包括外壳210、上轴213、下轴214、进风口211、出风口212及进风口215。 其中,所述上轴213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顶部;该上轴2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壳11的内壁上,而另一端,如图所示,则通过上座固定于所述制冰室21顶部的外壳上。 所述下轴214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底部;该下轴214的一端通过下座连接于所述内壳11的侧壁上,而另一端,如图所示,也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制冰室21的底部的外壳上的轴孔。 所述上轴213和下轴214的配合,使得所述制冰室21能够绕二者形成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其中,所述上轴213和下轴214优选的为同一轴心。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撑机构采用铰链式结构。即,所述制冰机21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内壳11的内壁。所述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制冰机21的外壳上及所述内壳11的内壁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利中,所述活动支撑机构采用一个通轴,即该轴贯穿所述制冰室,而其两端则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转轴和铰链来说,其都可以采用1个或2个的结构,本具体实施方式仅列举出2个的情形,对于1个的情形来说,其可以设置在所述制冰室21的顶部,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制冰室21外壳的一侧(该侧与所述内壳11靠近)等,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类推得到其位置及结构,因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对于所述上轴和下轴的情形来说,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制冰室21的最靠近内壳11的一侧的外壳上,或者在其它的适当位置等,所述转轴或铰链的位置不会限制本发明。 所述进风口211与所述第一管路51的出口端连通,以接收冷气;所述进风口215与所述第三管路53的出口端连通,以接收冷气;所述出风口212与所述第二管路52的入口端连通,以循环回流冷气。所述进风口215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顶部的外壳上。所述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最靠近内壳11的一侧的外壳上,且所述进风口211在所述出风口212的上方,以使得冷气充分循环实现良好制冷。 参考图6,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图中,冷藏室门体处于打开状态,冷冻室大抽屉移出,以更清楚的展示冷冻室的内部结构。 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又被分隔为位于上部的冷藏室2和位于下部的冷冻室3,以及开闭冷藏室2的门体20。 还包括制冰室21,该制冰室21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门体20的下部,设有冰分配室22,该冰分配室22在空间位置上位于所述制冰室21的下方;并且,所述冰分配室22的顶部设有入冰口221,该入冰口221的位置与所述制冰室21底部设置的出冰口的位置对应,以接收来自制冰室21制备完毕的冰块。 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冷冻室3的侧壁上的回风口62,该回风口62与所述第二管路52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2将从制冰室21循环后的冷风回流至冷冻室3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述冰箱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可以安装于所述制冰室21内进风口211附近,或者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51的出口处,或者安装于所述第三管路53的出口处,或者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51或第三管路53的入口处等;或者同时将多个风扇安装在上述若干个位置。所述风扇的存在使得冷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制冰的时间缩短。 以上阐述了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可以采用转轴或铰链的形式,其还可以采用滑轨的方式,即制冰室通过滑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这样制冰室同样可以移动以方便取放物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一种冰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冰箱.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壳体和门体,所述壳体分隔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门体选择性开闭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还包括制冰室及活动支撑机构,该活动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本发明由于在所述制冰室与所述冰箱的壳体之间设置活动支撑机构,从而使得所述制冰室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动,以暴露出制冰室后部的存储空间,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充分,而且用户存取物品也更加方便。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