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27229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3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9320.4

申请日:

2010.11.18

公开号:

CN102021947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58申请日:20101118|||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58

主分类号:

E04B1/58

申请人:

甘秀明

发明人:

甘秀明

地址: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132楼5门3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代理人:

吴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其包括H型竖柱及H型横梁等,竖柱的翼板及腹板外表面分别设置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在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外侧面安装两对第一、二连接卡,每两对第一、二连接卡通过螺接将竖柱及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固定在一起,四根横梁分别设置于两对第一、二连接卡之间,其中两根横梁的腹板与第一摩擦抗剪板螺接,翼板与第二连接卡的连接板连接,另外两根横梁的腹板与第二摩擦抗剪板螺接,翼板与第一连接卡的自锁紧固板螺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节点结构安装不方便且施工效率慢,本发明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括 H 型竖柱 (1) 和四根 H 型横粱 (2),所述四根横梁 (2) 分别设置于竖柱 (1) 的前、后、左、右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第一、二摩擦抗 剪板 (3,4) 和四个第一、二连接卡 (5,6) ; 所述第一摩擦抗剪板 (3) 由第一摩擦板 (31) 和第一抗剪板 (32) 构成,所述第一抗剪 板 (32) 垂直于第一摩擦板 (31),所述两个第一摩擦板 (31) 对称设置于竖柱 (1) 的两个翼 板前、后面,所述第一抗剪板 (32)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321) ; 所述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由 C 型第二摩擦板 (41) 和第二抗剪板 (42) 构成,所述第 二抗剪板 (42) 垂直于第二摩擦板 (41) 开口面的背面,所述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 (4) 对称 设置于竖柱 (1) 腹板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摩擦板 (41) 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 (1) 的腹板 上,所述第二抗剪板 (42)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421),所述第一、二摩擦抗剪板 (3,4) 设 置于同一水平面 ; 所述四个第一连接卡 (5) 的形状相同,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卡 (5) 组成一对对称设 置于竖柱 (1) 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 (3) 的外侧,所述两对第一连接 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抗剪板 (32) 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 (1) 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 (5) 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板 (51)、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及两个第一预紧板 (53) 构 成,两个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承载板 (51) 后表面上端的左右 两侧,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的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第一预紧板 (53),所述第一自锁紧 固板 (52) 与所述第一预紧板 (53) 垂直,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521),所述第一预紧板 (53) 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531),所述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内侧靠近第一承载板 (51) 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 (522),所述第一自锁肩 (522) 抵在第二 摩擦板 (41) 的外表面上端,所述每对第一连接卡 (5) 的第一预紧板 (53) 通过螺接固定 ; 所述四个第二连接卡 (6) 的形状相同,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卡 (6) 组成一对对称设置 于竖柱 (1) 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的外侧,两对所述第二连接卡 (6) 对称设置 于所述第二抗剪板 (42) 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 (1) 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 (6) 由纵向 放置的第二承载板 (61)、两个第二自锁板 (62)、两个第二预紧板 (63) 及两个连接板 (64) 构成,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 (64) 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二承载板 (61) 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 端,所述第二连接板 (64) 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 (63),所述第二连接板 (64) 与所述第二预紧板 (63) 垂直,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 (62)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 (61) 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64) 的上方,所述第二自锁板 (62) 与所述第二 连接板 (64) 平行,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 (62) 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 (621),所述 第二自锁肩 (621) 抵在第一摩擦板 (31) 的外表面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 (64) 上设有至少 两个通孔 (641),所述第二预紧板 (63) 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631),所述每对第二连接卡 (6) 的第二预紧板 (63) 通过螺接固定 ; 位于所述竖柱 (1) 前、后方的横梁 (2) 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 (6) 的第二连接板 (64) 之间,所述横梁 (2) 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二连接板 (64) 螺接固定,所述 横梁 (2) 的腹板与所述第一抗剪板 (32) 螺接固定,位于所述竖柱 (1) 左、右方的横梁 (2) 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 (5) 的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之间,所述横梁 (2) 的上、下翼 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螺接固定,所述横梁 (2) 的腹板与所述第二抗剪 板 (42) 螺接固定。 2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承载板 (61) 上 端面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板 (65),所述第二卡固板 (65) 与所述第二自锁板 (62) 及第二 连接板 (64) 平行,所述第二卡固板 (65) 插置于所述竖柱 (1) 的前、后翼板之间,所述第 二卡固板 (65) 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 (61) 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 (651)。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预紧板 (53,63) 分别平行于第一、二承载板 (51,61)。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摩擦板 (41) 的 中部前后端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凹槽 (411)。

说明书


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背景技术 建筑钢框架中,竖柱和横梁这两者的连接质量是结构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的关 键。 传统的建筑钢框架结构连接一般采取对接方式焊接或焊接和螺栓结合连接方式,如 图 1、图 2 所示现有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示意图,包括 H 型竖柱 1’、四根 H 型横梁 2’、四个第一焊接板 3’、四个第二焊接板 4’、八个第三焊接板 5’、四个第四焊接板 6’及四个第五焊接板 7’,四根横梁 2’分别设置于竖柱 1’的前、后、左、右面,即竖 柱 1’ 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横梁 2’ 及竖柱 1’ 翼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横 梁 2’,设置于竖柱 1’ 前翼板前侧的前横梁 2’ 的腹板后部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螺接第一 焊接板 3’ 和第二焊接板 4’ 的一端,第一焊接板 3’ 与第二焊接板 4’ 的另一端焊接于 竖柱 1’ 前翼板的前表面上,前横梁 2’ 的上、下翼板的后端分别螺接第三焊接板 5’,
     第三焊接板 5’ 上均焊接有第五焊接板 7’,两个第五焊接板 7’ 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竖柱 1’ 前翼板的前表面,后翼板后侧的连接结构与前翼板前侧的连接结构对称,此处不再赘 述,设置于竖柱 1’ 腹板左侧的左横梁 2’ 腹板右侧的前后面上分别螺接第一焊接板 3’ 和第二焊接板 3’,第一焊接板 3’ 和第二焊接板 4’ 的另一端焊接于竖柱 1’ 腹板的左 侧面上,左横梁 2’ 的上、下翼板的右端分别螺接第三焊接板 5’,第三焊接板 5’ 上均 焊接有第四焊接板 6’,两个第四焊接板 6’ 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竖柱 1’ 腹板的左侧面 上,各横梁与各第三焊接板之间焊接后再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此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 构的缺点是 :一方面需要对各种尺寸的板进行大量的焊接来实现连接,造成热应力部分 较多,降低了材料的性能 ;另一方面,这种焊接方式形成的结构使节点与柱体、或多个 节点与柱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大构件,既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如一部分放 在现场加工,将更使得施工效率低,且节点结构不方便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 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效率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 括 H 型竖柱和四根 H 型横粱,所述四根横梁分别设置于竖柱的前、后、左、右方,其中 还包括两个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和四个第一、二连接卡 ;
     所述第一摩擦抗剪板由第一摩擦板和第一抗剪板构成,所述第一抗剪板垂直于 第一摩擦板,所述两个第一摩擦板对称设置于竖柱的两个翼板前、后面,所述第一抗剪 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
     所述第二摩擦抗剪板由 C 型第二摩擦板和第二抗剪板构成,所述第二抗剪板 垂直于第二摩擦板开口面的背面,所述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对称设置于竖柱腹板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摩擦板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的腹板上,所述第二抗剪板上设有若干个通 孔,所述第一、二摩擦抗剪板设置于同一水平面 ;
     所述四个第一连接卡的形状相同,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卡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 竖柱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的外侧,所述两对第一连接卡对称设置于 所述第一抗剪板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 板、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及两个第一预紧板构成,两个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分别垂直设 置于第一承载板后表面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的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第一 预紧板,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与所述第一预紧板垂直,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上设有至少 两个通孔,所述第一预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内侧靠近第 一承载板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所述第一自锁肩抵在第二摩擦板的外表面上端,所述 每对第一连接卡的第一预紧板通过螺接固定 ;
     所述四个第二连接卡的形状相同,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卡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 竖柱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的外侧,两对所述第二连接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抗 剪板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由纵向放置的第二承载板、两个第 二自锁板、两个第二预紧板及两个连接板构成,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 二承载板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预紧板垂直,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 板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自锁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 平行,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所述第二自锁肩抵在第一摩 擦板的外表面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预紧板上设有至少 两个通孔,所述每对第二连接卡的第二预紧板通过螺接固定 ;
     位于所述竖柱前、后方的横梁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之间, 所述横梁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螺接固定,所述横梁的腹板与所述第 一抗剪板螺接固定,位于所述竖柱左、右方的横梁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的第一自 锁紧固板之间,所述横梁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螺接固定,所述 横梁的腹板与所述第二抗剪板螺接固定。
     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端面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 板,所述第二卡固板与所述第二自锁板及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二卡固板插置于所述 竖柱的前、后翼板之间,所述第二卡固板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
     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二预紧板分别平行于第一、二承载 板。
     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板的中部前后端分别设有一个弧形 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安装时先将第一、二摩擦抗剪板 先压在竖柱的翼板和腹板上再将两对第一连接卡安装在竖柱上,使第一、二摩擦抗剪板 被固定在竖柱上,再将两对第二连接卡安装在竖柱上,第一、二摩擦抗剪板使第一、二 连接卡与竖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保持位置稳定,最后将四根横梁分别安装在各对第 一、二连接卡之间,其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效 率。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 图 2 是现有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 图 3 是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 图 4 是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3、图 4 所示,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括 H 型竖柱 1、四根 H 型横粱 2、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 3、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 4、四个第一连接卡 5 和四个第二连接卡 6,四根横梁 2 分别设置于竖柱 1 的前、后、左、右方 ;
     第一摩擦抗剪板 3 由第一摩擦板 31 和第一抗剪板 32 构成,第一抗剪板 32 垂直 于第一摩擦板 31,两个第一摩擦板 31 对称设置于竖柱 1 的两个翼板的前、后面,第一抗 剪板 32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321 ; 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由 C 型第二摩擦板 41 和第二抗剪板 42 构成,第二抗剪板 42 垂直于第二摩擦板 41 开口面的背面,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 4 对称设置于竖柱 1 腹板的左 右侧面,第二摩擦板 41 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 1 的腹板上,第二摩擦板 41 的中部前后端分 别设有一个弧形凹槽 411,第二抗剪板 42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421,第一摩擦抗剪板 3 和第 二摩擦抗剪板 4 设置于同一水平面 ;
     四个第一连接卡 5 的形状相同,每两个第一连接卡 5 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 1 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 3 的外侧,两对第一连接卡 5 对称设置于第一抗 剪板 32 的上下端,位于竖柱 1 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 5 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板 51、两 个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及两个第一预紧板 53 构成,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分别垂直设置 于第一承载板 51 后表面上端的左右两侧,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的上表面后端设有第一预紧 板 53,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与第一预紧板 53 垂直,第一预紧板 53 平行于第一承载板 51, 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521,第一预紧板 53 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531, 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内侧靠近第一承载板 51 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 522,第一自锁肩 522 抵在第二摩擦板 41 的外表面上端,每对第一连接卡 5 的第一预紧板 53 通过螺接固 定;
     四个第二连接卡 6 的形状相同,每两个第二连接卡 6 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 1 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的外侧,两对第二连接卡 6 对称设置于第二抗剪板 42 的 上下端,位于竖柱 1 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 6 由纵向放置的第二承载板 61、两个第二自锁 板 62、两个第二预紧板 63 及两个连接板 64 构成,两个第二连接板 64 分别垂直设置于第 二承载板 61 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端,第二连接板 64 的上表面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 63,第 二连接板 64 与第二预紧板 63 垂直,第二预紧板 63 平行于第二承载板 61,第二自锁板 62 设置于第二承载板 61 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第二连接板 64 的上方,第二自锁板 62 与 第二连接板 64 平行,两个第二自锁板 62 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 621,第二自锁肩 621 抵在第一摩擦板 31 的外表面上端,第二连接板 64 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641,第二预
     紧板 63 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631,每对第二连接卡 6 的第二预紧板 63 通过螺接固定,位 于第二承载板 61 上端的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板 65,第二卡固板 65 与第二自锁板 62 及 第二连接板 64 平行,第二卡固板 65 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 61 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 651 ;
     位于竖柱 1 前、后方的横梁 2 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 6 的第二连接板 64 之 间,横梁 2 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第二连接板 64 螺接固定,横梁 2 的腹板与第一抗剪 板 32 螺接固定,位于竖柱 1 左、右方的横梁 2 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 5 的第一自锁 紧固板 52 之间,横梁 2 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螺接固定,横梁 2 的 腹板与第一抗剪板 32 螺接固定。
     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可直接在施工现场安装,安装时,先将两个第一摩 擦抗剪板 3 的第一摩擦板 31 对称抵在竖柱 1 的前、后翼板外表面,将两个第二摩擦抗剪 板 4 的第二摩擦板 41 的开口面抵在竖柱 1 腹板的左右侧面上,将两对第一连接卡 5 安装 于竖柱 1 的前、后翼板、第一摩擦抗剪板 3 和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的外侧,第一连接卡 5 的 第一自锁肩 521 抵在第二摩擦板 41 的外表面上,将每对第一连接卡 5 的预紧板 53 通过螺 栓螺接固定,再将两对第二连接卡 6 安装于竖柱 1 的腹板左右两侧及第一摩擦抗剪板 3 和 第二摩擦抗剪板 4 的外侧,第二自锁肩 621 抵在第一摩擦板 31 的外表面,将每对第二连 接卡 6 的第二预紧板 63 通过螺栓螺接固定,第二连接卡 6 上的第二卡固板 65 插置于竖柱 1 的前、后翼板之间,使竖柱 1、抗剪板 3 和第二摩擦抗剪板 4 固定在一起,第二卡固板 65 起到了支撑作用,使竖柱 1 与连接卡连接后不容易变形,第一摩擦抗剪板 3 和第二摩擦 抗剪板 4 使第一连接卡 5 和第二连接卡 6 与竖柱 1 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保证相互位置 稳定,最后将四根横梁 2 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 5 之间及两对第二连接卡 6 之间,将 第一抗剪板 32 与其连接的横梁 2 上的腹板螺接固定,该横梁 2 上下翼板与其上、下的第 二连接板 64 通过螺栓螺接固定,将第二抗剪板 42 与其连接的横梁 2 的腹板螺接固定,该 横梁 2 的上下翼板与其上、下的第一自锁紧固板 52 通过螺栓螺接固定。
     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可在施工现 场安装、安装方便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当某一部件使用坏了也很方便替换现场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 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1947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1947ACN102021947A21申请号201010549320422申请日20101118E04B1/5820060171申请人甘秀明地址100021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132楼5门30372发明人甘秀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代理人吴杰54发明名称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57摘要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其包括H型竖柱及H型横梁等,竖柱的翼板及腹板外表面分别设置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在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外侧面安装两对第一、二连接卡,每两对第一、二连接卡通过螺接将竖柱及。

2、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固定在一起,四根横梁分别设置于两对第一、二连接卡之间,其中两根横梁的腹板与第一摩擦抗剪板螺接,翼板与第二连接卡的连接板连接,另外两根横梁的腹板与第二摩擦抗剪板螺接,翼板与第一连接卡的自锁紧固板螺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节点结构安装不方便且施工效率慢,本发明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效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CN102021961A1/2页21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括H型竖柱1和四根H型横粱2,所述四根横梁2分别设置于竖柱1的前、后、左、右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二摩擦抗。

3、剪板3,4和四个第一、二连接卡5,6;所述第一摩擦抗剪板3由第一摩擦板31和第一抗剪板32构成,所述第一抗剪板32垂直于第一摩擦板31,所述两个第一摩擦板31对称设置于竖柱1的两个翼板前、后面,所述第一抗剪板3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321;所述第二摩擦抗剪板4由C型第二摩擦板41和第二抗剪板42构成,所述第二抗剪板42垂直于第二摩擦板41开口面的背面,所述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4对称设置于竖柱1腹板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摩擦板41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1的腹板上,所述第二抗剪板4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21,所述第一、二摩擦抗剪板3,4设置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四个第一连接卡5的形状相同,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卡5组成。

4、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1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3的外侧,所述两对第一连接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抗剪板32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1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5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板51、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52及两个第一预紧板53构成,两个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52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承载板51后表面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52的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第一预紧板53,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52与所述第一预紧板53垂直,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52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521,所述第一预紧板53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531,所述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52内侧靠近第一承载板51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522,所述第一自锁肩52。

5、2抵在第二摩擦板41的外表面上端,所述每对第一连接卡5的第一预紧板53通过螺接固定;所述四个第二连接卡6的形状相同,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卡6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1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4的外侧,两对所述第二连接卡6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抗剪板42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1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6由纵向放置的第二承载板61、两个第二自锁板62、两个第二预紧板63及两个连接板64构成,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64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二承载板61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板64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63,所述第二连接板64与所述第二预紧板63垂直,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6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61。

6、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4的上方,所述第二自锁板6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4平行,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62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621,所述第二自锁肩621抵在第一摩擦板31的外表面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64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41,所述第二预紧板63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31,所述每对第二连接卡6的第二预紧板63通过螺接固定;位于所述竖柱1前、后方的横梁2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6的第二连接板64之间,所述横梁2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二连接板64螺接固定,所述横梁2的腹板与所述第一抗剪板32螺接固定,位于所述竖柱1左、右方的横梁2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5的第一自锁紧固板52之。

7、间,所述横梁2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52螺接固定,所述横梁2的腹板与所述第二抗剪板42螺接固定。权利要求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A2/2页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板61上端面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板65,所述第二卡固板65与所述第二自锁板62及第二连接板64平行,所述第二卡固板65插置于所述竖柱1的前、后翼板之间,所述第二卡固板65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61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65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预紧板53,63分别平行于第一、二承载板51,6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

8、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板41的中部前后端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凹槽411。权利要求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A1/4页4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背景技术0002建筑钢框架中,竖柱和横梁这两者的连接质量是结构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的关键。传统的建筑钢框架结构连接一般采取对接方式焊接或焊接和螺栓结合连接方式,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示意图,包括H型竖柱1、四根H型横梁2、四个第一焊接板3、四个第二焊接板4、八个第三焊接板5、四个第四焊接板6及四个第五焊接板7,四根横梁2分别设置于竖柱1的。

9、前、后、左、右面,即竖柱1腹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横梁2及竖柱1翼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横梁2,设置于竖柱1前翼板前侧的前横梁2的腹板后部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螺接第一焊接板3和第二焊接板4的一端,第一焊接板3与第二焊接板4的另一端焊接于竖柱1前翼板的前表面上,前横梁2的上、下翼板的后端分别螺接第三焊接板5,第三焊接板5上均焊接有第五焊接板7,两个第五焊接板7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竖柱1前翼板的前表面,后翼板后侧的连接结构与前翼板前侧的连接结构对称,此处不再赘述,设置于竖柱1腹板左侧的左横梁2腹板右侧的前后面上分别螺接第一焊接板3和第二焊接板3,第一焊接板3和第二焊接板4的另一端焊接于竖柱1腹板的左侧。

10、面上,左横梁2的上、下翼板的右端分别螺接第三焊接板5,第三焊接板5上均焊接有第四焊接板6,两个第四焊接板6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竖柱1腹板的左侧面上,各横梁与各第三焊接板之间焊接后再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此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缺点是一方面需要对各种尺寸的板进行大量的焊接来实现连接,造成热应力部分较多,降低了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这种焊接方式形成的结构使节点与柱体、或多个节点与柱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大构件,既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如一部分放在现场加工,将更使得施工效率低,且节点结构不方便安装。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

11、效率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0004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括H型竖柱和四根H型横粱,所述四根横梁分别设置于竖柱的前、后、左、右方,其中还包括两个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和四个第一、二连接卡;0005所述第一摩擦抗剪板由第一摩擦板和第一抗剪板构成,所述第一抗剪板垂直于第一摩擦板,所述两个第一摩擦板对称设置于竖柱的两个翼板前、后面,所述第一抗剪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0006所述第二摩擦抗剪板由C型第二摩擦板和第二抗剪板构成,所述第二抗剪板垂直于第二摩擦板开口面的背面,所述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对称设置于竖柱腹板的左右说明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

12、A2/4页5侧面,所述第二摩擦板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的腹板上,所述第二抗剪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一、二摩擦抗剪板设置于同一水平面;0007所述四个第一连接卡的形状相同,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卡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的外侧,所述两对第一连接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抗剪板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板、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及两个第一预紧板构成,两个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承载板后表面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的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第一预紧板,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与所述第一预紧板垂直,所述第一自锁紧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

13、述第一预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内侧靠近第一承载板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所述第一自锁肩抵在第二摩擦板的外表面上端,所述每对第一连接卡的第一预紧板通过螺接固定;0008所述四个第二连接卡的形状相同,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卡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的外侧,两对所述第二连接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抗剪板的上下端,位于所述竖柱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由纵向放置的第二承载板、两个第二自锁板、两个第二预紧板及两个连接板构成,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二承载板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预紧板垂直,所述。

14、两个第二自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自锁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两个第二自锁板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所述第二自锁肩抵在第一摩擦板的外表面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预紧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每对第二连接卡的第二预紧板通过螺接固定;0009位于所述竖柱前、后方的横梁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横梁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螺接固定,所述横梁的腹板与所述第一抗剪板螺接固定,位于所述竖柱左、右方的横梁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的第一自锁紧固板之间,所述横梁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所述第一自。

15、锁紧固板螺接固定,所述横梁的腹板与所述第二抗剪板螺接固定。0010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端面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板,所述第二卡固板与所述第二自锁板及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二卡固板插置于所述竖柱的前、后翼板之间,所述第二卡固板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0011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二预紧板分别平行于第一、二承载板。0012本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板的中部前后端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凹槽。00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安装时先将第一、二摩擦抗剪板先压在竖柱的翼板和腹板上再将两对第一连接卡安装在竖柱上,使第一、二摩擦抗剪板被固定。

16、在竖柱上,再将两对第二连接卡安装在竖柱上,第一、二摩擦抗剪板使第一、二连接卡与竖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保持位置稳定,最后将四根横梁分别安装在各对第一、二连接卡之间,其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可提高施工效率。说明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A3/4页6附图说明0014图1是现有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图;0015图2是现有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图;0016图3是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分解图;0017图4是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的立体组合图。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19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建筑钢框。

17、架节点结构包括H型竖柱1、四根H型横粱2、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3、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4、四个第一连接卡5和四个第二连接卡6,四根横梁2分别设置于竖柱1的前、后、左、右方;0020第一摩擦抗剪板3由第一摩擦板31和第一抗剪板32构成,第一抗剪板32垂直于第一摩擦板31,两个第一摩擦板31对称设置于竖柱1的两个翼板的前、后面,第一抗剪板3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321;0021第二摩擦抗剪板4由C型第二摩擦板41和第二抗剪板42构成,第二抗剪板42垂直于第二摩擦板41开口面的背面,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4对称设置于竖柱1腹板的左右侧面,第二摩擦板41的开口面设置于竖柱1的腹板上,第二摩擦板41的中部前后端分别。

18、设有一个弧形凹槽411,第二抗剪板4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21,第一摩擦抗剪板3和第二摩擦抗剪板4设置于同一水平面;0022四个第一连接卡5的形状相同,每两个第一连接卡5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1的前、后翼板外侧及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3的外侧,两对第一连接卡5对称设置于第一抗剪板32的上下端,位于竖柱1前方上端的第一连接卡5由纵向放置的第一承载板51、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52及两个第一预紧板53构成,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52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承载板51后表面上端的左右两侧,第一自锁紧固板52的上表面后端设有第一预紧板53,第一自锁紧固板52与第一预紧板53垂直,第一预紧板53平行于第一承载板51,第一自。

19、锁紧固板52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521,第一预紧板53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531,两个第一自锁紧固板52内侧靠近第一承载板51处分别设有第一自锁肩522,第一自锁肩522抵在第二摩擦板41的外表面上端,每对第一连接卡5的第一预紧板53通过螺接固定;0023四个第二连接卡6的形状相同,每两个第二连接卡6组成一对对称设置于竖柱1腹板的外侧及第二摩擦抗剪板4的外侧,两对第二连接卡6对称设置于第二抗剪板42的上下端,位于竖柱1左方上端的第二连接卡6由纵向放置的第二承载板61、两个第二自锁板62、两个第二预紧板63及两个连接板64构成,两个第二连接板64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二承载板61右表面下端的前后两端,第二。

20、连接板6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第二预紧板63,第二连接板64与第二预紧板63垂直,第二预紧板63平行于第二承载板61,第二自锁板62设置于第二承载板61右表面的前后两端且位于第二连接板64的上方,第二自锁板62与第二连接板64平行,两个第二自锁板62的内侧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621,第二自锁肩621抵在第一摩擦板31的外表面上端,第二连接板64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41,第二预说明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A4/4页7紧板63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31,每对第二连接卡6的第二预紧板63通过螺接固定,位于第二承载板61上端的中部向右设有第二卡固板65,第二卡固板65与第二自锁板62。

21、及第二连接板64平行,第二卡固板65边缘靠近第二承载板61处设有弧形第二凹槽651;0024位于竖柱1前、后方的横梁2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二连接卡6的第二连接板64之间,横梁2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第二连接板64螺接固定,横梁2的腹板与第一抗剪板32螺接固定,位于竖柱1左、右方的横梁2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5的第一自锁紧固板52之间,横梁2的上、下翼板分别与两对第一自锁紧固板52螺接固定,横梁2的腹板与第一抗剪板32螺接固定。0025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可直接在施工现场安装,安装时,先将两个第一摩擦抗剪板3的第一摩擦板31对称抵在竖柱1的前、后翼板外表面,将两个第二摩擦抗剪板4的第二摩擦板4。

22、1的开口面抵在竖柱1腹板的左右侧面上,将两对第一连接卡5安装于竖柱1的前、后翼板、第一摩擦抗剪板3和第二摩擦抗剪板4的外侧,第一连接卡5的第一自锁肩521抵在第二摩擦板41的外表面上,将每对第一连接卡5的预紧板53通过螺栓螺接固定,再将两对第二连接卡6安装于竖柱1的腹板左右两侧及第一摩擦抗剪板3和第二摩擦抗剪板4的外侧,第二自锁肩621抵在第一摩擦板31的外表面,将每对第二连接卡6的第二预紧板63通过螺栓螺接固定,第二连接卡6上的第二卡固板65插置于竖柱1的前、后翼板之间,使竖柱1、抗剪板3和第二摩擦抗剪板4固定在一起,第二卡固板65起到了支撑作用,使竖柱1与连接卡连接后不容易变形,第一摩擦抗。

23、剪板3和第二摩擦抗剪板4使第一连接卡5和第二连接卡6与竖柱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保证相互位置稳定,最后将四根横梁2分别插置于两对第一连接卡5之间及两对第二连接卡6之间,将第一抗剪板32与其连接的横梁2上的腹板螺接固定,该横梁2上下翼板与其上、下的第二连接板64通过螺栓螺接固定,将第二抗剪板42与其连接的横梁2的腹板螺接固定,该横梁2的上下翼板与其上、下的第一自锁紧固板52通过螺栓螺接固定。0026本发明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便于运输、可在施工现场安装、安装方便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当某一部件使用坏了也很方便替换现场安装。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021947ACN102021961A1/4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21947ACN102021961A2/4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21947ACN102021961A3/4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21947ACN102021961A4/4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219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