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预涂层的配制配方及预涂层的制作方法:
丁苯胶乳10Kg、碳酸钙30Kg、煅烧土30Kg、丙烯酸中空球树脂20Kg、润滑剂5Kg、氧化淀粉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40~50%固含量的涂布液。用刮刀涂布机涂于热敏原纸上,涂布量为7~9g/m2。
(2)发色层的配制配方及发色层的制作方法:
A组分:氧化剂:4,4′-二羟基二苯砜10Kg,敏化剂:2-萘酚苄基醚15Kg,胶黏剂:聚乙烯醇5Kg,润滑剂:硬脂酸锌8Kg,煅烧土1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30%~40%固含量的混合液,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颗粒。
B组分:无色染料:2-(2-4-二甲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45Kg、胶黏剂:聚乙烯醇15Kg、抗氧化剂:苯甲酸甲酯6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乳液。
将A组分、B组分按照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发色层涂料。
用气刀涂布机涂于预涂纸的预涂面,涂布量为4~5g/m2。
(3)防护层的配制配方及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丙烯酸酰胺70Kg,环氧氯丙烷15Kg在低速搅拌下混合,配制成12%固含量的涂布液。用气刀涂布机涂于有发色层的热敏纸上,涂布量为4~5g/m2。
实施例2
(1)预涂层的配制配方及预涂层的制作方法:
丁苯胶乳10Kg、碳酸钙30Kg、煅烧土30Kg、丙烯酸中空球树脂20Kg、润滑剂5Kg、氧化淀粉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40~50%固含量的涂布液。用刮刀涂布机涂于热敏原纸上,涂布量为7~9g/m2。
(2)发色层的配制配方及发色层的制作方法:
A组分:氧化剂:2,4′-二羟基二苯砜15Kg,敏化剂:β-萘酚苄基醚12Kg,胶黏剂:丙烯酸胶乳12Kg,润滑剂:石蜡8Kg,煅烧土12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30%~40%固含量的混合液,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颗粒。
B组分:无色染料:2-(2-4-二甲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60Kg,胶黏剂:石蜡6K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酚12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乳液。
将A组分、B组分按照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发色层涂料。
用气刀涂布机涂于预涂纸的预涂面,涂布量为4~5g/m2。
(3)防护层的配制配方及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丙烯酸酰胺75Kg,环氧氯丙烷10Kg在低速搅拌下混合,配制成12%固含量的涂布液。用气刀涂布机涂于有发色层的热敏纸上,涂布量为4~5g/m2。
实施例3
(1)预涂层的配制配方及预涂层的制作方法:
丁苯胶乳10Kg、碳酸钙30Kg、煅烧土30Kg、丙烯酸中空球树脂20Kg、润滑剂5Kg、氧化淀粉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40~50%固含量的涂布液。用刮刀涂布机涂于热敏原纸上,涂布量为7~9g/m2。
(2)发色层的配制配方及发色层的制作方法:
A组分:氧化剂:2,4′-二羟基二苯砜10Kg,敏化剂:2-萘酚苄醚18Kg,胶黏剂:丙烯酸胶乳15Kg,润滑剂:石蜡10Kg,煅烧土10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30%~40%固含量的混合液,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颗粒。
B组分:无色染料:2-(2-4-二甲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30Kg,胶黏剂:石蜡6K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酚1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乳液。
将A组分、B组分按照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发色层涂料。
用气刀涂布机涂于预涂纸的预涂面,涂布量为4~5g/m2。
(3)防护层的配制配方及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丙烯酸酰胺80Kg,环氧氯丙烷20Kg在低速搅拌下混合,配制成12%固含量的涂布液。用气刀涂布机涂于有发色层的热敏纸上,涂布量为4~5g/m2。
实施例4
(1)预涂层的配制配方及预涂层的制作方法:
丁苯胶乳10Kg、碳酸钙30Kg、煅烧土30Kg、丙烯酸中空球树脂20Kg、润滑剂5Kg、氧化淀粉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40~50%固含量的涂布液。用刮刀涂布机涂于热敏原纸上,涂布量为7~9g/m2。
(2)发色层的配制配方及发色层的制作方法:
A组分:氧化剂:4,4′-二羟基二苯砜12Kg,敏化剂:2-萘酚苄基醚20Kg,胶黏剂:聚乙烯醇18Kg,润滑剂:硬脂酸锌10Kg,煅烧土20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30%~40%固含量的混合液,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颗粒。
B组分:无色染料:2-(2-4-二甲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36Kg、胶黏剂:聚乙烯醇12Kg、抗氧化剂:苯甲酸甲酯18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乳液。
将A组分、B组分按照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发色层涂料。
用气刀涂布机涂于预涂纸的预涂面,涂布量为4~5g/m2。
(3)防护层的配制配方及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丙烯酸酰胺72Kg,环氧氯丙烷12Kg在低速搅拌下混合,配制成12%固含量的涂布液。用气刀涂布机涂于有发色层的热敏纸上,涂布量为4~5g/m2。
实施例5
(1)预涂层的配制配方及预涂层的制作方法:
丁苯胶乳10Kg、碳酸钙30Kg、煅烧土30Kg、丙烯酸中空球树脂20Kg、润滑剂5Kg、氧化淀粉5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40~50%固含量的涂布液。用刮刀涂布机涂于热敏原纸上,涂布量为7~9g/m2。
(2)发色层的配制配方及发色层的制作方法:
A组分:氧化剂:4,4′-二羟基二苯砜18Kg,敏化剂:2-萘酚苄基醚10Kg,胶黏剂:聚乙烯醇20Kg,润滑剂:硬脂酸锌14Kg,煅烧土18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成30%~40%固含量的混合液,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颗粒。
B组分:无色染料:2-(2-4-二甲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54Kg、胶黏剂:聚乙烯醇6Kg、抗氧化剂:苯甲酸甲酯18K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在卧室砂磨机中研磨到2~5微米的乳液。
将A组分、B组分按照3∶1的比例混合配置成发色层涂料。
用气刀涂布机涂于预涂纸的预涂面,涂布量为4~5g/m2。
(3)防护层的配制配方及防护层的制作方法:
丙烯酸酰胺76Kg,环氧氯丙烷18Kg在低速搅拌下混合,配制成12%固含量的涂布液。用气刀涂布机涂于有发色层的热敏纸上,涂布量为4~5g/m2。
耐高温热敏纸与普通热敏纸性能测试
1、耐温性
仪器:恒温试验台(河南巩义裕华仪器),色密度计(美国艾利色)
试样准备:样品A为耐高温热敏纸,样品B为普通热敏纸。将纸样裁剪为2cm*2cm规格。每个样品裁切12份。
测试方法:将恒温测试台升温到70℃,将纸样用显微镜载玻片夹持,放置于加热台上加热,并于70℃保温2min。保温完毕后将试样拿出来,降温到常温。用色密度计测试显色密度。依照此方法,依次检测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
表1A、B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显色密度
![]()
此数据说明A型纸能够耐受100℃的高温而不发色,只有轻微的底色,适用100℃下的高温环境。
2、耐水性
使用上述的感热打印装置,将在打印电压20V、脉冲幅宽3ms条件下显色的图像在水温20℃的水里浸渍24小时后风干,再用麦克佩斯浓度计测试试验前后的图像部分以及白纸部分的色浓度,并计算色浓度的残存率(%)以及显色率
(%)。
残存率(%)=(Q1/Q0)*100
Q1:试验后图像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的色浓度
显色率(%)=[Q3-Q2)/Q0]*100
Q3:试验后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2试验前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部分的色浓度
3.耐油性
使用感热打印装置,在打印电压20V条件下显色的图像上滴一滴棉籽油,10秒钟后及干多余的棉籽油,然后用麦克佩斯浓度计测试在20℃条件下放置了24小时以后的图像以及白纸部分的色浓度,并计算色浓度的残存率(%)以及显色率(%)。
残存率(%)=(Q1/Q0)*100
Q1:试验后图像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的色浓度
显色率(%)=[Q3-Q2)/Q0]*100
Q3:试验后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2试验前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部分的色浓度
4.耐可塑剂性
使用上述的感热打印装置,将在打印电压20V、脉冲幅宽3ms条件下显色的图像用工业用保鲜膜盖3层,在20℃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用麦克佩斯浓度计测试试验前后的图像部分以及白纸部分的色浓度,并计算色浓度的残存率(%)以及显色率(%)。
残存率(%)=(Q1/Q0)*100
Q1:试验后图像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的色浓度
显色率(%)=[Q3-Q2)/Q0]*100
Q3:试验后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2试验前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部分的色浓度
5.耐湿性
使用上述的感热打印装置,将在打印电压20V、脉冲幅宽3ms条件下显色的图像在60℃、80%RH条件下放置24小时以后,用麦克佩斯浓度计测试试验前后的图像部分以及白纸部分的色浓度,并计算色浓度的残存率(%)以及显色率(%)。
残存率(%)=(Q1/Q0)*100
Q1:试验后图像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的色浓度
显色率(%)=[Q3-Q2)/Q0]*100
Q3:试验后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2试验前白纸部分的色浓度,Q0试验前图像部分的色浓度
表2A、B样品耐水、耐油、耐可塑剂性、耐湿性显色率
![]()
样品A、B在耐水、耐油、耐可塑剂性、耐湿性显色率效果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