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的冷轧方法及冷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轧制 Si 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的冷轧方法及 冷轧设备。背景技术
以往, 在制造铁损优良的高磁通密度单取向性电磁钢板时, 在冷轧的道次间进行 在 50℃~ 350℃的温度范围将钢板保持 1 分钟以上的处理。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着这样的 处理被称为道次间时效处理。
通过采用串列式轧机的轧制难以得到与道次间时效处理同等的效果。因此, 在制 造取向性更优良的、 磁通密度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时, 一般采用可逆式轧机进行冷轧。 这是因为容易保持道次间的温度。
另一方面, 高磁通密度单取向性电磁钢板为实现低铁损而含有 3%以上的硅, 结果 非常脆。因此, 在制造途中容易发生边缘裂纹。此外, 假设即使少量地发生边缘裂纹, 有时 也因裂纹扩展而产生板断裂。特别是在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进行轧制时, 在轧机结构 上进行将热轧卷的端部卷绕在张力卷取辊上的作业, 因而在将热轧卷的端部卷绕在张力卷 取辊上时的弯曲应力的作用下, 使钢板断裂的可能性较高。
这里, 对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进行说明。图 4A ~图 4E 是按工序顺序 表示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方法的图示。
在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设备中, 在中央配置有轧制座 ( 可逆式轧 机 )21。此外, 夹着轧制座 21 而在一方的一侧配置有卷材顶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22, 在另一 方的一侧配置有卷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23 及开卷机 ( 或放线盘 )24。
而且在冷轧之前, 如图 4A 所示, 将要开始轧制的钢板 26 形成带卷状, 将此状态的 钢板卷材 ( 热轧卷材 )25 搬入到开卷机 24 上。 接着, 从钢板卷材 25 上卷开钢板 26 的前端, 经由轧机座 21 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22 上。
然后, 如图 4B 所示, 一边在开卷机 24 与张力卷取辊 22 之间对钢板 26 施加张力, 一边进行第 1 道次的轧制。然后, 如图 4C 所示, 在钢板卷材 25 的末端 27 脱离开卷机 24 后 结束轧制, 如图 4D 所示, 将末端 27 卷绕在位于开卷机 24 和轧制座 21 之间的卷材末端侧的 张力卷取辊 23 上。然后, 如图 4E 所示, 一边在两张力卷取辊 22 及 23 间对钢板 26 施加张 力, 一边进行第 2 道次以后的轧制。
在采用此方法的冷轧中, 在第 1 道次轧制后, 如图 5 所示, 在末端 27 残留未轧制部 28。因此, 在将末端 27 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23 上时, 在将未轧制部 28 卷绕后, 可卷绕 1 道次 轧制部 30 的一定长度的部分。此时, 在开始卷绕的曲率较大的部分有时发生断裂。
此外, 通过第 1 道次轧制, 形成厚度从热轧原厚度 t0 过渡到 1 道次轧制后的厚度 t1 的轧辊咬入部 (1 道次轧辊咬入部 )29。轧辊咬入部 29 也是弯曲应力大的厚的未轧制部 28 和加工硬化了的 1 道次轧制部 30 的边界区域。因此, 在卷绕时有时在轧辊咬入部 29 产 生断裂。因此, 从提高生产性的观点来看, 重要的是缓和材料的脆性, 抑制板断裂的发生。 这样的板断裂不局限于 Si 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 在对其它脆性钢板 ( 例如高碳钢 钢板 ) 进行上述轧制时有时也同样发生。
专利文献 2 中记载了在对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进行冷轧时缓和材料脆性的技 术。在该技术中, 在采用连续式的串列式轧机进行冷轧时, 事先将带材温度设定为 50℃~ 150℃, 在输送到第一轧制机座之前加热钢板, 从而在各轧制机座间将钢板温度保持在规定 的范围内。
但是, 如果将此技术应用于可逆式轧机, 则发生以下的问题。
(i) 在采用可逆式轧机的轧制中, 在第 1 道次轧制结束后将末端卷绕在张力卷取 辊上, 因此即使预先加热好钢板, 其效果在卷绕前也下降。
(ii) 尽管 1 道次轧辊咬入部是最容易断裂的部分, 但由于在该部分停止轧制, 因 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加工发热。
(iii) 在 1 道次轧辊咬入部暴露于轧制油中后, 由于在直到被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上的期间, 被暴露于大气中, 因此伴随着轧制油的气化而被快速放热。
(iv) 在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的轧制中, 如果将冷轧前的带卷加热到追加了放热部分 的温度, 则因温度变得过高而使得最终得到的钢板的磁特性劣化。
因此, 即使将专利文献 2 的技术应用于可逆式轧机, 在将钢板的末端卷绕在带卷 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上时, 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脆性缓和效果。
此外, 在专利文献 3 中, 记载了用保温围璧覆盖开卷机与轧制机座之间, 以防止钢 板温度下降的技术。而且, 还考虑采用此技术来解决专利文献 2 的 (iii) 的问题。
但是,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用保温围璧覆盖到接近轧制机座的范围。另一方面, 在 可逆式轧机中, 在偶数道次时, 末端侧被切换到开始侧。因此, 大量的伴随烟气进入到围璧 内, 在围璧的内部充满烟气, 因而难以确保围璧内的测试设备 ( 板厚度计及板温度计等 ) 的 测定精度及保全设备。
此外, 如果为了降低弯曲应力本身而使卷筒径大型化, 则能够降低板断裂的发生, 但将卷筒径的大型化应用于现有的装置在空间上是困难的。 此外, 与大型化相对应, 未轧制 部延长, 从而使得成品率降低。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公昭 54-1384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昭 61-13220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昭 61-13540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冷轧方法及冷轧设备, 在采用可逆式轧机对 Si 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进行冷轧时, 能够抑制板断裂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具备以下的构成。
(1) 一种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采用开卷机及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对钢板卷材进行 冷轧, 所述冷轧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工序 :
采用所述可逆式轧机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 1 道次轧制的工序 ;
接着, 通过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的加热装置, 将
所述钢板卷材的末端部加热到 50℃~ 350℃的温度范围, 使所述末端部卷绕在所述卷材末 端侧张力卷取辊上的工序 ;
接着, 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 2 道次以后的轧制的工序。
(2)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 在靠 近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的期间对所述末端部进行加热。
(3)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末端部包括所述第 1 道次轧制后的未轧制部分及与所述未轧制部分邻接的轧辊咬入部。
(4) 根据上述 (2)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末端部包括所述第 1 道次轧制后的未轧制部分及与所述未轧制部分邻接的轧辊咬入部。
(5)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 3 质量%以上的 Si 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 ;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 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 50℃~ 150℃的温度范围内。
(6) 根据上述 (2)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 3 质量%以上的 Si 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 ;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 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 50℃~ 150℃的温度范围内。 (7) 根据上述 (3)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 3 质量%以上的 Si 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 ;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 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 50℃~ 150℃的温度范围内。
(8) 根据上述 (4) 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 3 质量%以上的 Si 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 ;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 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 50℃~ 150℃的温度范围内。
(9) 一种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开卷机 ;
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 ;
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 ;
加热装置, 其被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 用于 对钢板卷材的末端部进行加热。
(10) 根据上述 (9) 所述的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装置具有从多个喷嘴 喷出蒸汽的喷头装置。
(11) 根据上述 (9) 所述的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装置是电加热装置。
(12) 根据上述 (9) 所述的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 具有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该导向 装置被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 且包括所述加热装置。
(13) 根据上述 (10) 所述的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 具有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该导 向装置被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 且包括所述加热装 置。
(14) 根据上述 (11) 所述的冷轧设备, 其特征在于 : 具有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该导 向装置被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 且包括所述加热装 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的从室温到 300℃的多种温度下的反复弯曲次数的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钢板卷材的冷轧设备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 3 是表示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 4A 是表示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方法的图示。 图 4B 是接续图 4A 表示冷轧方法的图示。 图 4C 是接续图 4B 表示冷轧方法的图示。 图 4D 是接续图 4C 表示冷轧方法的图示。 图 4E 是接续图 4D 表示冷轧方法的图示。 图 5 是表示第 1 道次轧制后的卷材末端部的剖视图。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图 1 ~图 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进行可逆式轧制时, 板断裂的可能性最高的 1 道次轧辊咬入部附近是不能得到 充分的加工发热的部分。此外, 1 道次轧辊咬入部附近在第 1 道次轧制时暴露于轧制油中 后, 由于在直到被卷绕在张力卷取辊上的期间被暴露于大气中, 因此伴随着轧制油的气化 而冷却, 从而被快速放热。 因此, 即使事先加热到规定的温度, 确保其板温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 可以认为在第 1 道次轧制后的卷材末端部即将卷绕在卷材末端侧的张力卷 取辊上之前对其进行再加热是有效的。
于是, 本申请发明人就即便是脆性的钢板也能不断裂地将末端部卷绕在张力卷取 辊上所需的温度进行了调查。
在 Si 含量低于 3%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中, 已知能够没有断裂问题而卷绕在张力 卷取辊上。于是, 制作了使 Si 含量如 2.95 质量%、 3.25 质量%、 3.55 质量%那样变化的单 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钢板, 对各钢板调查了在从室温到 300℃的多种温度下反复弯曲 的次数, 其结果如图 1 所示。
在 Si 含量低于 3 质量%的钢板中, 由于如前所述不发生断裂, 因此如果能够确保 与 Si 含量为 2.95 质量%的钢板同等的弯曲性能, 则可以说不会产生断裂。而且如图 1 所 示, Si 含量为 2.95 质量%的钢板的室温 (25℃ ) 下的反复弯曲次数为 4 次。因此, 如果将 此次数 (4 次 ) 作为基准 ( 阈值 ), 则从图 1 可知, 为了得到与其同等程度的反复弯曲次数, 需要至少将钢板加热到 50℃以上, 优选加热到 90℃以上的温度。
从该结果得知, 对于含有 3 质量%以上的 Si 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钢板卷材, 通过将卷材末端部加热到 50℃以上的温度, 能够不产生断裂而将其卷绕在张力卷取辊上。
再有, 在加热温度过高时, 有时出现与设备及钢板的材质有关的问题, 且在经济上 是不优选的, 因此优选将加热温度规定在 350℃以下。此外, 如图 1 所示, 由于即使加热到 150℃以上的温度, 改善弯曲性的效果也较小, 因此在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钢板卷材时, 优选将加热温度的上限规定为 150℃。
此外, 在其它的脆性钢板 ( 例如高碳钢 ) 的可逆式轧制中, 也与单取向性电磁钢板 同样, 通过对卷材末端部进行加热, 能够不产生断裂而卷绕在张力卷取辊上。 此时的加热温度与单取向性电磁钢板同样, 虽根据钢板的材质而定, 但基于与单取向性电磁钢板同样的 理由, 优选确定在 350℃以下的范围内。
要加热的钢板的范围至少为包含从卷材末端部靠近未轧制部分的轧辊咬入部的 区域。更优选包含 1 道次轧制部的一部分。卷材末端部的加热从卷材的上面或下面的任一 侧进行都可以。也可以从两面加热, 但采用从单面的加热就足够。
即使实施这样的加热, 被加热的范围也只是作为等外品弃掉的未轧制部及 1 道次 轧制部的一部分。 所以, 只要是该温度范围的加热, 就不会对最终得到的钢板即制品钢板的 特性产生影响。
由于加热的温度范围在 350℃以下, 因此作为加热装置可使用多种装置, 但从不要 求精密的温度控制及设备的简易化的观点来看, 适合利用蒸汽进行的加热。
而且在冷轧设备内, 这样的加热装置被配置在轧制机座 ( 可逆式轧机 ) 与卷材末 端侧的张力卷取辊之间。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钢板卷材的冷轧设备的构成的示 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轧设备中, 轧制机座 ( 可逆式轧机 )1 被配置在中央。此外, 夹 着轧制座 1 而在一方的一侧配置有卷材顶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2, 在另一方的一侧配置有卷 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3 及开卷机 4。再有, 在图 2 中虽不明确, 但从开卷机 4 输出卷材时 的轧制线、 和卷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3 与轧制机座 1 之间的钢板 7 的轧制线相互错开。 此外, 如图 2 所示, 以靠近加热时的钢板 7 的轧制线的方式, 将加热装置设置在轧 制机座 1 与卷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 3 之间的区域 5 内。此外, 在区域 5 内还配置有卷材 末端侧的偏导轧辊 6。 为了避免从加热到卷绕期间的放热, 优选尽量靠近张力卷取辊 3 而设 置加热装置。另外, 更优选卷材末端部的加热至少在朝张力卷取辊 3 前进时进行。因此, 优 选将加热装置设在张力卷取辊 3 与偏导轧辊 6 之间。
只要在张力卷取辊 3 与偏导轧辊 6 之间, 就可脱离从开卷机 4 输出钢板卷材时的 轧制线而设置加热装置。在从开卷机 4 输出卷材时的轧制线中密集地配设有各种设备, 因 此难以确保设置加热装置的空间。因此, 如果可脱离从开卷机输出卷材时的轧制线而设置 加热装置, 则其优点突出。
再有, 优选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张力卷取辊 3 与偏导轧辊 6 之间, 以在加热时可与钢 板 7 的张力卷取辊 3 的卷取线接近而对钢板 7 的末端部进行加热, 且在加热后为了不妨碍 钢板 7 的卷取而能够从卷取区域退让。
这里, 对加热装置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 3 是表示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 图。
如图 3 所示, 在偏导轧辊 6 与张力卷取辊 3 之间设有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9, 用于将 卷材末端部 8 诱导到张力卷取辊 3 上。 另外, 将加热装置设在该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9 中。 也 就是说, 在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9 上固定有多个管状的喷头装置 10, 该喷头装置 10 具有多个 蒸汽喷嘴。
在进行可逆式轧制中, 在将卷材末端部 8 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3 上时, 使卷材末端导 向装置 9 位于轧制线上, 诱导卷材末端部 8。此时, 喷头装置 10 附随着卷材末端导向装置 9 而接近卷材末端部 8。然后, 加热装置如图 3 中的箭头所示, 从喷头装置 10 的喷头朝钢板 7 喷出高温的蒸汽, 利用气体变成液体时的液化潜热, 从下面侧对卷材末端部 8 进行加热。其
结果是, 能够将卷材末端部 8 的温度迅速加热到 100℃左右, 能够一边将卷材末端部 8 卷绕 在张力卷取辊 3 上, 一边对其下面进行加热。所以, 能够在未轧制部及轧辊咬入部不产生断 裂而将钢板 7 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3 上。
此外, 根据这样的构成, 能够在张力卷取辊 3 与偏导轧辊 6 之间, 与钢板 7 的张力 卷取辊 3 的卷取线接近而对卷材末端部 8 进行加热。此外, 在加热后为了不妨碍钢板 7 的 卷取能够从卷取区域退让。
再有, 作为加热装置, 也可采用通电加热装置及感应加热装置等电加热装置。 为了 从表面对卷材末端部 8 进行加热, 优选以能够从上方朝加热位置及退让位置移动的方式设 置电加热装置。
下面, 就本申请发明人实际进行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在该实验中, 采用上述的具备喷出蒸汽的喷头装置的加热装置、 感应加热装置及 通电加热装置, 在不同的温度下对 Si 含量为 3.25 质量%及 3.5 质量%的单取向性电磁钢 板用的热轧卷材的末端部进行加热, 然后实施冷轧。其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1
如表 1 所示, 在将卷材的末端部加热时, 都能够无断裂地实施冷轧。在不将卷材的 末端部加热时, 在末端部发生断裂、 或不能卷绕在卷筒上。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ケチ体, 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实施。
以往, 对于卷材末端部要确保可得到充分的脆性缓和效果的钢板温度是困难的, 或者如果欲确保充分的钢板温度也增加设备成本, 设备的保养管理也困难。 与此相对照, 根 据本发明, 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可确保难以产生板断裂的钢板温度。其结果是, 能够提高钢 板的生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