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旋转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22197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5352.7

申请日:

2008.05.07

公开号:

CN101689875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4B 1/38申请公布日:201003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1/38申请日:20080507|||公开

IPC分类号:

H04B1/38

主分类号:

H04B1/38

申请人:

P&Tel股份有限公司; 李汉相

发明人:

李汉相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07.5.9 KR 10-2007-004516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志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公开了具有枢转部件的枢转装置,所述枢转部件适于当被枢转到工作角度时,在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到工作位置并且被设置在工作条件下。为此,连杆将基于枢转结构的枢转运动与基于滑动结构的滑动联锁。特别地,所述滑动结构应用于支撑部件与滑动部件之间的耦接,而所枢转结构应用于滑动部件和枢转部件以将他们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所述连杆连接支撑部件与滑动部件,使得当枢转部件通过用户的枢转力而相对于滑动部件枢转时,滑动部件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至期望的方向和距支撑部件的期望距离。结果,枢转部件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进行滑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
以可枢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的枢转部件;以及
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的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的连杆,使得当所述枢转部件枢转时,与所述枢转部件耦接的第一端关于与所述支撑部件耦接的点枢转并且使所述枢转部件移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在所述枢转部件上形成有通孔,并且具有接合凸缘的旋转板被安装到所述通孔中以将所述旋转板的第一端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使得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润滑部件被安装到所述旋转板上并且被插入到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以减小枢转摩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当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纵向方向上时,所述连杆从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朝向所述枢转部件的运动目的地偏置,并且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和所述连杆的两端构成钝角三角形。

5、
  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
具有通孔的枢转部件;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的第一端以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枢转部件的所述通孔的周界接合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以可旋转方式相互耦接;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以及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所述枢转部件枢转时,耦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关于被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点枢转并且使枢转部件沿一方向移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当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纵向方向上时,所述连杆从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朝向所述枢转部件的运动目的地偏置,并且关于延伸通过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被定位在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上的半区内。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部件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形状具有不同的纵向与横向比例,所述枢转部件用于在进行联锁的枢转运动和滑动的同时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从所述枢转中心至所述连杆的枢转端的线段在所述第一位置以钝角与从所述枢转端至所述枢转部件的固定端的线段接合,并且所述钝角通过所述枢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枢转运动而逐渐减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前板部分;与所述前板部分间隔开的后板部分;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前板部分和所述后板部分,使得在所述前板部分和所述后板部分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并且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具有形成支撑表面的内表面,用于支撑枢转部件的侧面。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还包括被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滑动部件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在由外力引起的枢转运动期间伸展、压缩和再次伸展,使得所述弹簧为滑动部件提供从被压缩到伸展的过程中获得的恢复力并完成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和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分别形成在两端的一对导向孔,并且所述滑动部件具有用于分别接合相应导向孔的并沿着导向孔滑动的凸缘。

11、
  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
具有通孔的枢转部件;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的第一端和设置有用于接合所述枢转部件的通孔的周界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枢转部件与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关于被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点沿着与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使枢转部件沿一方向移位,并在方向改变后使枢转部件沿相反方向移位。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弓形枢转角限定孔,用于限制所述连杆的枢转端的枢转,使得枢转部件枢转90°,并且所述连杆的枢转端利用耦接销钉通过枢转角限定孔被耦接到枢转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还包括被安装在支撑部件和枢转部件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在由外力引起的枢转运动期间伸展、压缩和再伸展,使得所述弹簧为滑动部件提供在从被压缩到伸展的过程中获得的恢复力并完成所述滑动和所述枢转运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分别在两侧的一对导轨,并且所述滑动部件具有用于分别接合相应导轨并沿着导轨滑动的凸缘。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润滑部件被分别被插入到旋转板与枢转部件之间以及枢转部件的接触部分与滑动部件之间。

16、
  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并设置有通孔的滑动部件;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以及设置有用于与滑动部件的通孔的周界接合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
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被耦接到旋转板的第一端并且用于在与旋转板一起作为整体单元旋转的同时进行滑动;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旋转板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围绕被耦接到支撑板的点沿着与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使滑动部件沿一方向滑动,并且在方向改变后,使滑动部件沿相反方向滑动。

17、
  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具有沿枢转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的通道;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形成在第一端的圆形插入部分,所述圆形插入部分通过所述通道被耦接到枢转部件;以及形成在第二端的接合凸缘,用来接合支撑板的通道的周界,使得枢转部件与支撑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
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被耦接到旋转板的所述第一端并且用于在与旋转板一起作为整体单元旋转的同时进行滑动;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旋转板的第一端以及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围绕与支撑板耦接的点沿着与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使滑动部件沿一方向滑动,并且在方向改变后,使滑动部件沿相反方向滑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板的圆形插入部分具有比所述通道的宽度略小的直径,使得所述圆形插入部分沿着通道在通道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在所述通道的横向方向上不存在摆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通道沿着选自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和与平行于滑动方向的直线略有倾斜的斜线或曲线而延伸。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板具有从接合凸缘延伸出的连接部分并且被耦连到所述连杆的枢转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连杆还从被耦接到支撑部件的枢转中心点沿着与到旋转板的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弹簧被安装在延伸部分和支撑部件之间,并且用于在所述连杆的枢转运动期间伸展、压缩和再伸展,使得所述弹簧为所述连杆提供在由压缩转换至伸展的过程中获得的恢复力。

22、
  根据权利要求11、16和17之一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部件具有横向与纵向比例不同的矩形形状,并且用于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位置与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同时进行被联锁的枢转运动与滑动,当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杆从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朝向所述枢转部件的运动目的地偏置,并且所述连杆的枢转端被定位成在所述连杆的枢转方向的反方向上经过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平行的、延伸通过支撑部件的耦接点的竖直线。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连杆在所述第一位置关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被定位在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的反方向上的半区内,并且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与所述连杆的固定端和枢转端构成具有与枢转端对应的钝角的三角形。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连杆为直条形状,枢转端在与所述连杆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弯曲。

25、
  根据权利要求1、5、11、16和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动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滑动枢转部件被应用于手机、PDA以及LCD显示器之一。

说明书

滑动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枢转部件(pivot member)的装置,该装置适于在被枢转到工作角度时,所述枢转部件滑动至工作位置,同时枢转运动被设定在工作条件下。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枢转装置,所述滑动枢转装置具有通过连杆(link)相互联锁(interlock)的滑动结构和枢转结构,所述连杆用来将枢转部件的滑动与其枢转运动联锁,使得在沿着旋转半径枢转时枢转部件的角不会阻碍邻近的支撑部件,并且枢转部件被移动期望距离同时改变方向,从而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所述枢转部件设置在期望的方向和工作位置。
背景技术
如在本领域熟知的那样,便携式终端(例如手机)不断进化为各种不同类型,包括掀盖式(flip-type)手机,直板式(bar-type)手机和折叠式(folder-type)手机。此外,滑盖式手机也已出现在市场上并得到广泛使用。
最近的手机集成了照相功能和动态图像观看功能。结果,希望手机能够使用户可以自由地旋转手机盖,使得用户可以横向和纵向放置手机盖上的液晶屏,以及方便地观看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或者以期望的角度照相。例如,最近出现增强手机对动态图像业务(如数字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支持的趋势,紧跟着出现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横向放置的屏幕方便地观看动态图像的产品。为此,手机配备有枢转机构,使得所述盖能够相对于主体枢转以被横向放置。这样的枢转机构也应用于折叠式手机或滑盖式手机,使得主体上的盖可以相对于主体枢转。
用于使折叠式手机盖转动的传统机构基于开口的轴结构和枢轴结构两者将主体与盖耦接,使得所述盖可以相对于主体围绕枢轴枢转。该折叠式枢转结构的问题在于,由于耦接是基于具有小直径的轴,所以对盖的支持力不够。这意味着盖可能容易被外力损坏。此外,枢转部件仅通过枢轴耦接,并且此结构在所述盖被枢转机构枢转后不能稳定地支撑所述盖。结果,处于静止位置的盖甚至可能由于微弱的外部影响而移动或摆动。在所述盖被重复使用后,枢轴的各元件之间的间隙增大,这意味着盖未被稳定支撑并且容易摇动。
为了解决上述枢轴结构的根本问题,提出了枢转机构由双板结构(即,用于将盖耦接到主体、同时能够打开/闭合的盖支撑板单元和被耦接成相对于所述盖支撑板单元枢转的枢转部件)构成,并且提出除了枢转部件和所述盖支撑板的枢轴结构外,所述盖支撑板单元还支撑枢转部件的侧面。然而,这一结构具有以下问题:考虑到旋转半径,所述枢转结构的对立边必须光滑弯曲,使得在所述枢轴结构被枢转时,枢轴结构的角不会阻碍支撑枢转部件侧面的盖支撑板单元的座面(seating surface)。可替选地,在枢转部件被枢转之前,枢转部件必须被拉离盖支撑板单元,使其与座面间隔开。因此,前一情况限制了传统手机的设计,其整体形状为矩形,只有角是弯曲的。在后以情况下,枢转运动要求用户进行移动和旋转两个操作,不方便且困难。当所述枢转部件被枢转至横向时,枢转部件(其表面以前被压在纵向方向上的盖支撑板单元的座面上)与所述座面间隔开的距离为距枢转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之间的差。这使得支撑力不稳定。因此,为寻求稳定的支撑,枢转部件必须在其被枢转至横向后再次被压在座面上。
同时,除了滑动机构之外,滑盖型手机还具有枢转机构,使得当盖相对于主体枢转时,盖被向上滑动以露出主体上的、之前被盖所覆盖的键盘部分,然后被枢转。这表示两种类型的操作必须相继进行,如同上述折叠型情况那样,这不方便且需要很多操作作用力。此外,一旦被枢转,盖只是由枢轴支撑,即使微弱的外部影响也可能使其转动或摆动。
总体而言,传统的枢转装置通过用户的枢转操作仅关于旋转中心以预定角度枢转,但是既不能相应地更正位置也不能相应地调整位置。结果,用户必须不方便地额外移动枢转部件以在枢转运动过程中更正枢转部件的位置以及避免干扰,或将其移动至便于操作的位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枢转部件的滑动枢转装置,所述枢转部件的滑动与枢转运动联锁,使得通过将枢转部件移动预定距离并同时改变方向,方便在期望方向和服务位置上操作所述枢转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枢转部件的滑动枢转装置,所述枢转部件使得一旦被用户枢转,枢转部件从支撑部件的支撑表面(其支撑枢转部件的则面)滑离,同时与枢转运动锁接,并且使得枢转部件的角沿着旋转半径自由旋转,但不干扰支撑枢转部件的支撑部件。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耦接到滑动部件的枢转部件;以及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的连杆,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关于被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点枢转并且使枢转部件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具有通孔的枢转部件;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的第一端以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枢转部件的所述通孔的周界接合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以可旋转方式相互耦接;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以及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所述枢转部件枢转时,耦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关于被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点枢转并且使枢转部件沿一方向移位。
优选地,当枢转部件被定位在纵向方向上时,所述连杆从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朝向枢转部件的运动目的地偏置,并关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被定位在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上的半区内。
所述枢转部件为具有不同的纵向与横向比例的矩形形状,并且用于在进行联锁的枢转运动和滑动的同时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从枢转中心至所述连杆的枢转端的线段在第一位置以钝角与从枢转端至枢转部件的固定端的线段接合,并且所述钝角通过枢转部件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枢转运动而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发面,提供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滑动部件;具有通孔的枢转部件;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所述滑动部件的第一端和设置有用于接合所述枢转部件的通孔的周界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枢转部件与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关于被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的点沿着与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使枢转部件沿一方向移位,并在方向改变后使枢转部件沿相反方向移位。
所述枢转部件为具有不同的横向与纵向比例的矩形形状,并且用于进行联锁的枢转运动和滑动的同时在纵向方向的第一位置与横向方向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杆从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朝向枢转部件的移动目的地偏置,并且所述连杆的枢转端被定位成在所述连杆的枢转方向的反方向上经过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平行的、延伸通过支撑部件的耦接点的竖直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枢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所述支撑部件并设置有通孔的滑动部件;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具有通过所述通孔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第一端以及设置有用于与滑动部件的通孔的周界接合的接合凸缘的第二端,使得所述枢转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被耦接到旋转板的第一端并且用于在与旋转板一起作为整体单元旋转的同时进行滑动;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所述旋转板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使得当枢转部件枢转时,被耦接到枢转部件的枢转端围绕被耦接到支撑板的点沿着与枢转部件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使滑动部件沿一方向滑动,并且在方向改变后,使滑动部件沿相反方向滑动。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滑动枢转装置的优点在于:用于相对于支撑部件枢转的枢转部件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使得通过将枢转部件移动预定距离并同时改变方向,便于在期望方向和工作位置上操作所述枢转部件。
如果用户枢转所述枢转部件,枢转部件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离开支撑部件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支撑枢转部件的侧面。结果,枢转部件的角沿着旋转半径自由旋转,不干扰用于支撑枢转部件的支撑部件。
通过将本发明应用到电子应用设备(例如手机、LCD显示器、PDA),用户只需相对于支撑单元枢转包括屏幕的枢转单元,使得枢转单元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到期望的工作位置。
本发明装置使用弹簧,以易于通过小的操作力实现枢转运动和滑动。此外,所述装置采用基于板的枢转耦接结构,而不是基于轴的耦接,以获得稳定的耦接结构和出色的耐用性。根据本发明,在枢转结构和滑动结构之间的联锁(即,滑动移动与枢转运动联锁)可被应用于需要类似移动类型的各种领域。特别地,当应用于手机时,显示屏在其被枢转时移动至期望高度,以便在横向位置观看。这改善了用户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上述和其他对象、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时从下方观察的图2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操作和使用图1至图4所示装置的方法的透视图,所述装置的结构例如应用于手机;
图6示出图5所示装置的内部操作机制的操作过程;
图7示出在枢转操作期间枢转部件和连杆的运动轨迹;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9是在去除支撑部件之后示出图8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以显露内部结构;
图10是图8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8至图11所示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图13结合图12所示方法示出内部操作机制的操作流程;
图14示出枢转部件和连杆在枢转操作期间的移动轨迹;
图15示出根据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手机的示例;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单独示出图16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6至图19所示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的透视图;
图21是结合图20所示方法的操作机构的俯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图24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25示出图22至图24所示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
图26和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在支撑部件上的通道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图2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相互联锁的枢转结构和滑动结构,使得当枢转部件20相对于支撑部件10枢转时,枢转部件20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预定距离。
为此,如图所示,枢转部件20通过滑动部件30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特别地,滑动部件30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10,并且枢转部件20以可枢转方式耦接到滑动部件30。枢转部件30与支撑部件10通过连杆40相互连接,连杆40以使得滑动部件30的滑动与枢转部件20的枢转运动相联锁的方式使所述三个部件10、20和30互连。
支撑部件10与滑动部件30通过滑动结构以可滑动方式相互耦接。根据耦接方法,在支撑部件10上形成有直的导向孔(guide hole)12,并且滑动部件30的耦接凸缘(ledge)32与导向孔12耦接,使得当耦接凸缘32沿导向孔12滑动时,滑动部件30可在支撑部件10上滑动。优选的,如根据本实施例的附图所示,在支撑部件10和滑动部件30的左、右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导向孔12和一对耦接凸缘32。特别地,一对(左和右)导向孔12可整体形成在支撑部件10上。可替选地,导向孔12可被形成在与支撑板10耦接的分离的支撑板14上。
也可使用其他形式的滑动结构,例如包括导向条(未示出)和与引导条匹配并耦接的导向孔(未示出)的类型,只要支撑部件和滑动部件能够关于彼此滑动。
现在描述在滑动部件30和枢转部件20之间的枢转耦接结构。枢转部件20形成有通孔22,并且具有接合凸缘52的旋转板50被装配在通孔22中,以将枢转部件20耦接到滑动部件30。特别地,旋转板50以使得接合凸缘52与枢转部件20的通孔22的边界(periphery)接合并且旋转板50的一端延伸通过通孔22并耦接到滑动部件30的方式被装配在通孔22内。根据更优选的耦接方法,在旋转板50上形成有多个螺栓孔54,并且螺栓60被装配在螺栓孔54内并且与滑动部件30的固定孔34固定,所述固定孔34被连接到螺栓孔54。旋转板50的接合凸缘52优选是具有圆形形状。接合凸缘52并不延伸通过通孔22,而是与旋转板20接合,并且旋转板50的轴板部分(shaft plate portion)56穿过通孔22以被压到滑动部件30上并且被耦接到滑动部件30。结果,枢转部件20被耦接到滑动部件30,同时能够相对于滑动部件30枢转。在滑动部件30与枢转部件20之间优选是插入润滑部件70,用来在两个部件的旋转期间减少摩擦与损耗并且确保流畅的枢转运动。润滑部件7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安装到旋转板50的轴板部分56上。润滑部件70优选由塑料或金属制成。
连杆40是所述装置的最重要的元件,该元件将由外力引起的枢转部件20的枢转力传递给滑动部件30作为滑动部件直线滑动所需的力。连杆40的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部件10,并且其另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枢转部件20。特别地,连杆40具有直条形状,并且在两端具有销孔42-1和销孔42-2。耦接销钉44-1被插入到在一端的销孔42-1中,使得该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与支撑部件10固定的支撑板14。耦接销钉44-2被插入到在另一端的销孔42-2中,使得所述另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枢转部件20。由于所述耦接,连杆40的另一端关于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作为枢轴的一端枢转。下文中,连杆40的、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的端被称为固定端,而被耦接到枢转部件20的另一端被称为枢转端。连杆40关于枢转装置的枢转中心、朝向滑动方向定位,并且被布置成使得在枢转中心与该连杆的两个旋转中心(即,两个销孔的中心)接合的情况下,它们构成钝角三角形。优选地,从枢转中心到连杆的枢转端的线段与从连杆的枢转端到连杆的固定端的线段以钝角接合。连杆40的长度和移动角度被设计成使得一旦枢转部件20被旋转期望的角度,枢转部件20到达期望距离。例如,将连杆40的长度和移动角度确定为使得在枢转部件20被旋转90°的情况下,其滑动预先设定距离(从起始点到目的地),同时与90°旋转联锁。此外,连杆40关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20的枢转中心Cr的竖直中心线Lv朝向旋转方向偏置。
连杆40由能够承受操作力且能够为枢转部件20提供用于直线运动的力的刚性金属或塑料制成。优选地,连杆40为细条形状,并且支撑板14设置有连杆容纳凹槽,用于容纳连杆40并限定确保连杆40稳定移动的空间。
根据本实施例,支撑部件10包括前板部分10-1和连接到前板10-1的一端的后板部分10-3。前板部分10-1具有的高度小,而后板部分10-3具有的高度大,使得后板部分10-3的一部分不与前板部分10-1重叠而显露。此外,前板部分10-1与后板部分10-3的重叠部分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容纳空间15-5,枢转部件20可以进入容纳空间15-5。枢转部件20的侧面被支撑在连接部分10-7内,该连接部分使前板部分10-1和后板部分10-3相互连接。因此,当枢转部件20被定位在纵向方向上(第一位置)时,枢转部件20被折叠在支撑部件10的后板部分10-3上,并置于支撑部件10的容纳空间10-5内。枢转部件20的下端被压在连接部分10-7的内表面(支撑表面)上,使得枢转部件20不易于移出支撑部件10。如果枢转部件20在这种情况下被枢转,则枢转部件20离开容纳空间10-5并且旋转90°,使得被置于横向方向上,即,基本垂直于后板部分10-3的方向上(第二位置)。转部件20的下端可能干扰连接部分10-7的内表面,该内表面在这样的枢转运动期间支撑枢转部件20的下端。这样的干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按照以下方式来防止:枢转部件20在被枢转的情况下随着枢转运动而逐渐滑动并同时上升,使得枢转部件20的下角的拐点不与连接部分10-7的内表面(支撑表面)接洽。此外,枢转部件20在其被枢转时进一步向上滑动,直至其停止枢转并到达操作位置。结果,枢转部件20不仅枢转而且上升,使得离开支撑部件10的容纳空间10-5并准备使用(即,在横向方向上显露)。
所述装置还装配有利于枢转和滑动的弹簧80。弹簧80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0和滑动部件30之间,用来增加在枢转和滑动操作期间的操作力。为此,弹簧80的一端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其另一端被耦接到滑动部件30。优选地,弹簧80的两端的耦接位置在关于滑动方向的对角线上(一个在上方,另一个在下方),使得恢复力适当作用于滑动部件30上。弹簧80被压缩到大约滑动部件30的滑动距离的一半,并且在超过滑动距离的一半后,压缩力被转化为恢复力并且利于滑动。换而言之,在枢转部件20由外力引起的枢转运动期间,弹簧80伸展、压缩、再伸展,并且为滑动部件30提供恢复力,所述恢复力是在从压缩转换到伸展的过程中产生,以完成滑动部件30的滑动和枢转部件20的枢转运动。这样,弹簧80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通过很小的力使枢转部件20枢转和滑动至目的地。如图所示,弹簧80优选由连杆型弹簧构成。连杆型弹簧80的一端82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滑动部件30的孔36,并且其另一端84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支撑部件10的孔18。
除示例性的连杆型弹簧之外,本发明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弹簧80,包括扭转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板簧。
*支撑部件10的连接部分10-7的支撑表面也可以为在枢转部件20枢转时形成在其他元件上的被妨碍部分。根据本发明,枢转部件20适于枢转和滑离支撑表面,否则该支撑表面会干扰其他元件并阻碍旋转。此外,枢转部件20利于枢转运动的同时被移动至期望的工作位置。
图5为示出用于操作和使用图1至图4所示装置的方法的透视图,其中,该装置的结构被例如应用于应用设备之一(即手机)。图6示出图5所示装置的内部操作机制的操作流程。图7示出枢转部件和连杆在枢转操作期间的运动轨迹。特别地,图7所示的圆点表示连杆的枢转端的运动轨迹,并且菱形点表示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运动轨迹。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手机的操作原理将结合这些附图予以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可用于具有含多个键的QWERTY键盘的手机1。在这种情况下可假设枢转部件20设置有QWERTY键盘3,并假设支撑部件10的前板部分10-1设置有液晶显示屏5。那么,支撑部件10构成手机1的主体,并且枢转部件20用作键区。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也可以在支撑部件10的前板部分10-1上安装普通键区并且为枢转部件20提供液晶显示屏。本实施例分别使用支撑部件作和枢转部件作为主体和键区,在本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支撑部件和枢转部件的相同的标号将分别用于相应的主体和键区。
如图6(I)所示,当这样的手机应用设备未使用时,键区20被折叠在主体10的容纳空间10-5内。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想要使用键区20,用户沿者方向A用手推键区20中从主体10中显露出的上部。于是,键区20关于作为枢轴的旋转板50枢转。结果,如图6(II)所示,当从键区20来看时,在连杆40的枢转端和键区20之间的耦接点Lpm旋转并下降。但是,连杆40的与主体10固定的固定端阻止键区20下降。因此,键区20的耦接点Lpm的向下的移位反而抬升键区20。可以说,当从连杆40来看时,当键区20枢转90°时,耦接点Lpm在水平幅度内移动。因此,连杆40的枢转端的耦接点Lpm在固定端的耦接点Lpf周围的范围内往复运动。结果,如果键区20从纵向(第一位置)被旋转90°并且被定位在横向(第二位置)上,则在连杆40与键区20之间的耦接位置Lpm(该耦接位置以前被置于枢转中心Cr上方)移动至枢转中心Cr下方,如图6(III)所示,使得键区2被提升了垂直滑动距离。换而言之,键区20的枢转中心移动了从最初枢转位置Cr1至最终枢转位置Cr2的竖直距离d。总而言之,键区20在相对于主体10枢转90°的同时上升了垂直距离d,并且被定位在横向方向上。
就此而论,键区20在枢转的同时滑动,直至从主体10中显露以供使用。然后,用户能够操作置于横向方向上的键区20,用来打电话或输入字符。
在通话结束后,键区20按照与打开键区20的过程相反的过程被折叠到主体10中。
本发明的模式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在移除支撑部件以显露内部结构后的图8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图10是图8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用于按以下方式实现与枢转运动联锁的一系列滑动。当枢转部件20a被枢转时(其在这之前被置于纵向方向上(第一位置)),枢转部件20a以足以防止枢转部件20a的角(拐点)妨碍支撑表面11a的距离滑离支撑部件10a的支撑表面11a。在拐点通过后,改变滑动方向。也就是说,枢转部件20a在继续枢转的同时开始滑向支撑表面11a。在被定位在横向方向(第二位置)上后,枢转部件20a被坐落在支撑表面上。枢转部件20a为矩形形状(即,纵向与横向比例不同),使其被枢转90°时在纵向方向与横向方向之间转换。此外,枢转部件20a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使得被定位在期望的高度。枢转部件20a在已经被移至期望高度后不一定坐落在支撑表面11a上,并且枢转部件20a可向上滑动到任意位置。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所述装置的机制。
如图所示,所述装置具有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10a的滑动部件30a。为此,导轨12a以及导向凸缘32分别被形成在支撑部件10a和滑动部件30a的相应部分中,使得导向凸缘32a与导轨12a接合并沿其滑动。优选地,一对滑动结构被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如图所示,支撑部件10a具有形成在表面的左、右侧的一对导轨12a,而滑动部件30a在左、右侧具有一对导向凸缘32a。更优选地,在待与支撑部件10a固定的支撑板14a的左、右侧形成有一对导轨12a。导向凸缘32a从滑动部件30a的板体部分36a的两个边缘朝向导轨12a弯曲,y以分别与导轨12a接合。
接合凸缘16a-1与16a-3在两个滑动界限(上界限和下界限)处形成在与支撑板14a固定的支撑部件10a的表面上,使得与导轨12a接合的导向凸缘32a不会从导轨12a脱离。换而言之,导向凸缘32a在滑动界限处与接合凸缘16a-1、16a-3接合并且不会脱离。这防止支撑部件10a与滑动部件32a相互分离。在两个界限处的接合凸缘16a-1和16a-3中的一个可以被具有支撑表面11a的座式部分16a-1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枢转部件20a的表面被压在座式部分16a-1的内表面上,使得该内表面用作枢转部件20a所坐落的支撑表面11a上。通过只将导向凸缘32a形成在距板体部分36a的预定部分内可以调节滑动距离。
用于可枢转地将枢转部件20a耦接到滑动部件30a的枢转结构类似于先前所述实施例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枢转部件20a上形成有通孔22a,并且具有接合凸缘52a的旋转板50a被安装到通孔22a,以将枢转部件20a耦接到滑动部件30a。优选地,环状润滑部件72a被插入通孔22a中,以减少旋转板50a与滑动部件30a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且润滑器件70a被插入到枢转部件20a和滑动部件30a的接触部分之间,以利于枢转运动。
所述装置具有一个连杆40a,所述连杆的滑动运动与枢转部件20a的枢转运动联锁(即,取决于枢转部件20a的枢转运动)。连杆40a是所述装置中用于将枢转部件20a限制到支撑部件10a的核心元件,使得根据枢转运动进行直线运动。连杆40a的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部件10a,并且另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枢转部件20a。特别地,连杆40在两端具有销孔42a-1和42a-3。耦接销钉44a-1被插入到一端的销孔42a-1中,使得该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部件10a的支撑板14a,并且耦接销钉44a-2被插入到另一端的销孔42a-3中,使得所述另一端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枢转部件20a。
当枢转部件20a被定位在纵向方向(第一位置)上时,连杆40a关于延伸通过枢转中心Cr′的竖直中心线Lv′朝向枢转方向偏置。连杆40a被安置成使得在枢转中心Cr′与连杆40a的两端(两个耦接销钉44a-1和44a-2的中心)结合的情况下,所得到的三角形在枢转端40a-3附近具有钝角。特别地,当枢转部件20a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杆40a从枢转部件20a的枢转中心Cr′被布置和偏向枢转部件20a的运动目的地。此外,连杆40a的枢转端的耦接点在与该连杆40a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定位成跨过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20a的枢转中心Cr′的竖直中心线Lv平行并且延伸通过支撑部件10a的耦接点的竖直线。因此,连杆40a两端的耦接位置和枢转角度以下述方式确保第一和第二滑动:随着枢转部件20a从纵向向横向枢转,枢转部件20a首先滑离支撑表面11a(沿着与支撑表面11a相反的方向),使得枢转部件20的角不与支撑表面接合(第一滑动)。在所述枢转部件20a的角已经移动经过支撑表面11a后,枢转部件20a完成第一滑动并开始朝向支撑表面11a滑动(第二滑动)。连杆40a的第一和第二滑动保证即使在枢转部件20a从纵向转换到横向的情况下,枢转部件20a依然被稳定的安置和支撑在支撑表面11a上。用于实现这些运动的连杆40a的运动轨迹将随后结合图12至图14更加详细地描述。
该耦接结构保证,在枢转部件20a枢转时,连杆40a的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a的一端(固定端)用作枢转中心,而耦接到枢转部件20a的另一端(枢转端)关于枢转中心枢转预定角度。连杆40a的长度和移动角度被确定为使得枢转部件20a在旋转预定角度后达到期望的移动距离。根据本实施例,在滑动部件30a上形成有弓形枢转角限定孔38a,用来限定连杆40a的旋转角度,使得当枢转部件20a相对于滑动部件30a枢转时,枢转部件20a在90°处停止枢转。优选地,连杆40a从直条形状的中间沿着与连杆40a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弯曲,以利于最初的运动。
所述装置具有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0a和枢转部件20a之间的弹簧80a,以增加在枢转和滑动期间的操作力。所述弹簧80a保证枢转部件20a在其由外力引起的枢转运动的过程中伸展、压缩和再伸展。在从压缩到伸展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恢复力被施加到枢转部件20a上以完成枢转运动和滑动。优选地,弹簧80a两端的耦接位置被大致布置为水平方向上,使得即使滑动方向发生变化,弹性力一直作用在枢转部件20a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可以如参考第一实施例所述那样使用不同类型的弹簧80a。
图12是示出图8至图11所市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的透视图。图13结合图12所示方法示出内部操作机制的操作流程。图14示出枢转部件和连杆在枢转操作中的运动轨迹。特别地,图14所示圆点表示连杆的枢转端的运动轨迹,而菱形点表示枢转部件的枢转中心的运动轨迹。现在将结合这些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原理。
如图12(I)及图13(I)所示,枢转部件20a最初被定位在纵向方向上。如果用户沿方向A旋转枢转部件20a,通过旋转板50a耦接到滑动部件30a的枢转部件20a关于旋转板50a枢转。连杆40a中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a的固定端40a-1的耦接点Lpf′用作旋转的中心,而连40a中被耦接到枢转部件20a的枢转端40a-3的耦接点Lpm′关于旋转中心旋转。结果,如图14所示,连杆40a的固定端40a-3的耦接点Lpm′上升与从起始运动点到最高点Tp的距离d1相同的距离。这意味着与枢转端40a-3耦接的枢转部件20a从支持表面11a上升。此外,与枢转部件20a耦接的滑动部件30a的导向凸缘32a沿着支撑部件10a的导轨12a以使得枢转部件20a与支持表面11a间隔开的方向进行第一滑动。至最高点Tp的上升距离d1被设置为枢转部件20a的角(拐点)在与支撑表面11a接合前在上升方向上滑动的距离。为实现这样的第一滑动,即,为确保在枢转部件20a从纵向方向到横向方向的枢转运动的起始阶段中,枢转部件20a从支撑部件10a处滑离,以防止角与支撑表面11a接合,在枢转部件20被定位在纵向方向上时枢转端40a-3的耦接位置在于连杆40a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距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20a的枢转中心Cr′的竖直中心线Cv′平行的竖直参考线Fv′为预定角度θ,如图14所示。如果枢转端40a-3的耦接位置相对于竖直参考线Fv′枢转角度θ,则枢转端到达竖直参考线Fv′上的最高点Tp。因此,枢转部件20a向上滑动上升距离d1。
在上升至最高点Tp后,随着枢转部件20a继续枢转,连杆40a的枢转端40a-3从最高点Tp下降,如图14所示。随后,枢转部件20a下降并滑向支撑表面11a。结果,已枢转90°并从起始位置滑到结束位置(下文中称为实际运动距离)的枢转部件20a的实际运动距离与从下降距离d2中减去连杆40a的上升距离d1而得到的距离d对应。以这种方式计算实际运动距离d使得可以在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将枢转部件20a滑到期望高度。更特别地,如果在根据本实施例将枢转部件20a从纵向方向至横向方向枢转90°时,实际运动距离d被设置为距枢转中心Cr′的枢转部件20a横向长度与纵向长度之间的差,则枢转部件20a即使从纵向方向至横向方向枢转90°后也依然被坐落在支撑表面11a上,如图12(III)和图13(III)所示。
图15示出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应用设备之一(即手机)上的示例。
以上已具体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可被应用于折叠式手机,例如如图15所示。特别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枢转装置的结构被应用于折叠式手机1b的盖3b,使得在从主体5b上把盖3b掀开后,装配有屏幕7b的枢转部件20b可相对于盖3b的支撑部件10b枢转。结果,用户能够在纵向位置上或横向位置上观看屏幕7b。
在手机1b上的应用具有下述优点。枢转部件20b坐落并稳定耦接在盖3b的支撑部件10b的支撑表面11b上。如果用户将枢转部件20b枢转,则枢转部件20b在枢转的同时上升离开支撑表面11b。在移动通过拐点后,枢转部件20b下降,直至其坐落在支撑部件10b的支撑表面11b上。这保证枢转部件20b可以在纵向位置或横向位置上稳定使用,其中,枢转部件20b可在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间转换。换而言之,当装配有液晶显示屏7b的枢转部件20b从纵向显示模式切换至横向显示模式时,枢转部件20b坐落在支撑部件20b的支撑表面11b上,并防止在用户观看动态图像时传统枢转结构的摆动或其他问题。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图17是图16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装置从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单独示出图16所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组装后的透视图。下面将结合图16至图19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操作的机制类似于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机制。特别地,当枢转部件20b从纵向位置(第一位置)枢转时,其向上滑离支撑部件10b的支撑表面11b预定距离,使得枢转部件20b的角(拐点)不会妨碍支撑表面11b。在移动通过拐点后,枢转部件20b改变其滑动方向,即,在继续枢转的同时向下滑至支撑表面11b。当枢转部件20b被定位在横向方向(第二位置)上时,枢转部件20b的底表面坐落在支撑表面11b上。这样,滑动枢转装置进行与枢转运动联锁的一系列滑动。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用于实现这些运动的装置的机制。
如图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与主体90b耦接以折叠在主体90b上或从主体90b展开的支撑部件10b,以及以可滑动方式耦接到支撑部件10b的滑动部件30b,如折叠式手机的情况那样。为此,支撑部件10b具有被布置在左、右内侧的一对导轨12b-1和12b-3,并且滑动部件30b的两侧被安装到导轨12b-1和12b-3上并沿着所述导轨滑动。由于该简单的滑动结构,滑动部件30b在支撑部件10b上滑动,并且枢转部件被耦接到滑动部件30b,使得枢转部件20b既可滑动又可以相对于支撑部件10枢转。
用于将枢转部件20b以可枢转方式耦接到滑动部件30b的枢转结构如下:在滑动部件30b上形成有通孔38b,具有接合凸缘52b的旋转板50b被安装在通孔38b中以将滑动部件30b耦接到枢转部件20b。支撑部件10b具有通道18b,使得旋转板50b的、延伸通过位于支撑部件10b内的滑动部件30b的通孔38b的一端到达枢转部件20b。在考虑到滑动部件30的滑动距离的基础上决定通道18b的长度。这样,旋转板50b的一端延伸通过支撑部件10b内的滑动部件30b的通孔38b并且还通过支撑部件10b的通道18b,并且被压在枢转部件20b上并通过螺栓60b与其固定/耦接。为了通过螺栓60b固定,在枢转部件20b上形成有螺栓孔24b,并且旋转板50b具有形成在相应端上的固定孔54b。结果,枢转部件20b的枢转运动后跟随着旋转板50b的枢转运动。
旋转板50具有从接合凸缘52b沿垂直于枢轴的方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分58b,其中,接合凸缘52b位于支撑部件10b内。连接部分58b被连接到与支撑部件10b以可旋转方式耦接的连杆40b的一端。
连杆40b是用于将枢转部件20b限制到支撑部件10b的核心元件,使得根据枢转运动进行直线运动。连杆40b的一端与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部件10b的点间隔开,并且被可旋转地耦接到枢转部件20b。特别地,在连杆40b上形成有轴孔42b,形成在支撑部件10b上的轴针13b被安装到所述轴孔42b内并与其以可旋转方式耦接。连杆40b在两端具有与轴孔42b间隔开的耦接销钉44b-1和44b-3。一端的耦接销钉44b-1被安装到形成在旋转板50b的连接部分58b上的销孔59b内,而另一端的耦接销钉44b-3被安装并耦接到弹簧80b的销孔82b。这样,根据本发明,旋转板50b和弹簧80b被分别耦接到连杆40b的两端,使得当枢转部件20b和连杆40b相继枢转时,弹簧80b被压缩以及复位,为连杆40b提供操作力并且增加枢转部件20b的枢转运动力。
如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那样,当枢转部件20b位于纵向方向(第一位置)上时,连杆40b关于延伸通过枢转部件20b的枢转中心的竖直中心线Lv″朝向枢转部件20b的枢转方向偏置。特别地,连杆40b的轴孔42b位于竖直中心线Lv″上,并且在连接部分58b附近的耦接点关于竖直中心线Lv″朝向枢转部件20b的枢转方向偏置,即,与连杆40b的枢转方向相反。连杆40b的两端的耦接位置和枢转角度以下述方式确保第一和第二滑动:当枢转部件20b从纵向方向向横向方向旋枢转时,枢转部件20b首先(在与支撑表面11b相对的方向上)滑离支撑表面11b,使得枢转部件20b的角不与支撑表面11b接合(第一滑动)。在枢转部件20b的角移动通过支撑表面11b后,枢转部件20b完成第一滑动并且开始滑向支撑表面11b(第二滑动)。
此耦接结构确保当枢转部件20b枢转时,连杆40b的被耦接到旋转板50b的一端(枢转端)关于与支撑部件10b耦接的点枢转预定角度。优选地,连杆40b从直条形状的中间沿着与连杆40b的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以利于起始运动。
图20是示出用于操作和使用图16至图19所示装置的方法的透视图。图21是结合图20所示方法示出操作机制的俯视图。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原理。
如图20(I)所示,支撑部件10b被折叠在主体90b上。如图20(II)所示,如果支撑部件10b被抬起,则支撑部件10b关于枢轴92b枢转并且从主体上展开,使得他们的侧面相互邻接。
在从主体90b展开支撑部件10b后,用户用手使枢转部件20b枢转。特别地,如图20(II)和图21(I)所示,枢转部件20b位于纵向方向上。用户沿着方向A使枢转部件20b枢转,并且枢转部件20b与旋转板50b作为一体旋转。结果,被连结到旋转板50b的连杆40b枢转。特别地,连杆40b的枢转端关于被耦接到支撑部件10b的点枢转。因此,如图20(III)和图21(II)所示,连杆40b上升与枢转端从最初运动点至最高点经过的距离d1′相同的距离。这又抬升枢转端所耦接的旋转板50b。结果,旋转板50b所安装的滑动部件30b沿着支撑部件10b的导轨12b-1和12b-3上升。此外,通过旋转板50b被耦接到滑动部件30b的枢转部件20b滑动并上升离开支撑表面11b(第一滑动)。
在上升到最高点后,随着枢转部件20b继续枢转时,连杆40b的枢转端从最到点下降。结果,被连杆到连杆40b的旋转板50b下降,并且旋转板50b所耦接的滑动部件30b滑向支撑表面11b(第二滑动)。
如图20(IV)和图21(III)所示,在枢转部件20b已从纵向方向至横向方向枢转90°后,枢转部件20b被坐落在支撑表面11b上。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组装后的透视图。图23是图22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4是从图23所示装置下方观察时的分解透视图。图25示出图22至图24所示装置的操作和使用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滑动枢转装置的构造和操作机制类似于第三实施的构造和操作机制,只是省略了根据第三实施的滑动部件,并且旋转板50c具有插入部分51c,该插入部分51c的宽度略小于支撑部件10c的通道18c的宽度,使得根据第四实施例,插入部分51c通过压入安装在通道18c中。结果,插入部分51c在通道18c的宽度的方向上不发挥作用,而是只沿着纵向方向(滑动方向)移动并引导滑动部件20c的滑动。旋转板50c的插入部分51c具有一个圆形形状,并且能够在通道18c中滑动和旋转。这样,当枢转部件50c被安装在通道18c中时,旋转板50c的凸缘52c与通道18c接合,并且圆形插入部分51c被安装在通道18c中并被导向沿着通道18c直线滑动。通道18c是两端闭合的沿滑动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孔。
连杆40c被耦接到旋转板50c的连接部分58c,并且连杆40c的耦接结构和操作与参考图3描述的相同。特别地,连杆40c具有轴孔42c,形成在支撑部件10c上的轴针13c被安装在轴孔42c中并与其以可旋转方式耦合。连杆40c在两端具有与轴孔间隔开的耦接销钉44c-1和44c-3。在一端的耦接销钉44c-1被安装在形成在旋转板50c的连接部分58c上的销孔59c中,而在另一端的耦接销钉44c-3被安装并耦接到弹簧80c的销孔82c。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旋转板50c和弹簧80c分别被耦接到连杆40c的两端,使得当枢转部件20c与连杆40c相继枢转时,弹簧80c被压缩和复位,向连杆40c提供操作力,并增加枢转部件20c的枢转运动力。
连杆40c具有与参考第三实施例所述相同的耦接结构和操作,以下述方式用于第一和第二滑动:当枢转部件20c从纵向方向向横向方向枢转时,枢转部件20c滑离支撑表面11c,使得枢转部件20c的角不干扰支撑表面11c(第一滑动)。在枢转部件20c的角移动通过支撑表面11c后,枢转部件20c完成第一滑动并滑向支撑表面11c(第二滑动)。细节部分请参考对第三实施例的上述描述。
图26和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沿滑动方向被形成在支撑部件上的通道的示例。通道18c′可如上示例性描述的那样略微偏移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特别地,如图26所示,通道18c′可以略微相对于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倾斜。可替选地,如图27所示,图26所示的倾斜通道可被弯曲以形成弯曲通道18c″并且利于实现更加平滑的运动。通过以这种方式使通道从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倾斜,沿着该通道移动的旋转板可在不变条件下平滑且有效地枢转。
工业实用性
虽然出于说明性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实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例如,枢转结构和本发明装置的连杆可与任意结构或类型的、只要能提供直线滑动的滑动结构结合。此外,虽然本发明的描述以手机作为其应用对象,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手机,而是可以应用于具有支撑体和枢转体的其他应用设备,所述支撑体和枢转体应经历关于对方的枢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滑动旋转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滑动旋转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滑动旋转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动旋转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动旋转装置.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公开了具有枢转部件的枢转装置,所述枢转部件适于当被枢转到工作角度时,在于枢转运动联锁的同时滑动到工作位置并且被设置在工作条件下。为此,连杆将基于枢转结构的枢转运动与基于滑动结构的滑动联锁。特别地,所述滑动结构应用于支撑部件与滑动部件之间的耦接,而所枢转结构应用于滑动部件和枢转部件以将他们以可枢转方式相互耦接。所述连杆连接支撑部件与滑动部件,使得当枢转部件通过用户的枢转力而相对于滑动部件枢转时,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