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2097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0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5008.7

申请日:

2008.03.13

公开号:

CN101531244A

公开日:

2009.09.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3C 9/08公开日:20090916|||公开

IPC分类号:

B63C9/08; B65D5/00; A47C27/00

主分类号:

B63C9/08

申请人:

裴 文; 车慧中; 李皞白; 江清标; 林廸生

发明人:

裴 文; 车慧中; 李皞白; 江清标; 林廸生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明湖路393巷71弄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金 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包含一封闭外罩,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阀口设置于该封闭外罩上,还至少包括一个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弹性组件,所述的容置空间之体积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被排除并由所述阀口闭合时缩至最小,容置空间之体积于阀口开启时依所述弹性组件的回复作用下扩至最大,达成无动力的充气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救生装置,包括一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以及配置于容置空间结构两端处的一连接卡扣容置部及一卡扣凸出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救生衣,包括二个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一段用于将两个容置空间结构固接成近似ㄇ字形之结构的塑料编织布、其一端与该段塑料编织布固接的一纵向编织带以及一横向的环状编织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包含一封闭外罩,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阀口设置于该封闭外罩上,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一个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弹性组件,所述的容置空间之体积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被排除并由所述阀口闭合时缩至最小,容置空间之体积于阀口开启时依所述弹性组件的回复作用下扩至最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压缩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外罩的材质为塑料、橡胶或其它高分子合成的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可以伸缩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设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边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中配置有卡榫。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相向而设的上基板及下基板,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配置于该封闭外罩的内侧且于该等基板之间配置有复数个前述的弹性组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可以伸缩的支撑装置,该等支撑装置为配置于该容置空间结构的两侧边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置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中配置有卡榫。

9.
  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包括一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结构两端处的一连接卡扣容置部及一卡扣凸出部。

10.
  一种救生衣,其特征包括二个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一段用于将两个容置空间结构固接成近似ㄇ字形之结构的塑料编织布、其一端与该段塑料编织布固接的一纵向编织带以及一横向的环状编织带,该横向的环状编织带为部份固接于该两容置空间结构之上并且位于该横向之环状编织带的接近中心处与该纵向编织带的另一端连接,且于该环状的编织带的两端设有一连接卡扣容置部及一卡扣凸出部。

说明书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
背景技术
在大众运输工具中,例如飞机或是船舶等,一般为了能有较多的载客空间,因此对于法律规定所必须配置之救生装置,就必须以最小的空间来储存最多的数量。因此,为了能够以最小的空间来储存救生装置,现有的救生装置,例如救生衣或救生筏等,大都使用气体充气的方式,例如:充气瓶,对救生装置进行充气,如此可在救生装置使用前将救生装置中的空气抽出,以使这些救生装置的体积最小化;然后在紧急使用时,需要拉开或开启充气开关,以充气瓶对救生装置进行充气。由于充气瓶使用过后必须回收并再次灌入气体以后,方能再次使用,产生较高的成本。另外,此充气瓶也有可能会因爆炸而危害到乘客或航空器等飞航安全。
另外,为了使救生装置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还有一些救生装置就直接在其中加入质量校轻的保利隆(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又名EPS),以作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物。然而,藉由保利隆所形成之救生装置会占据较多的储存空间,同时使用保利隆来做为救生装置,也不符合环保的要求。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充气瓶或是保利隆,就能使得救生装置自动充气完成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可以在无需任何动力下,自动完成充气。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救生装置,其使用前可以气密储存以节省空间,而于使用时,可以在无需任何动力下,自动完成充气。
本发明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衣,其使用前可以气密储存以节省空间,而于使用时,可以在无需任何动力下,自动完成充气。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为: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包含一封闭外罩,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阀口设置于该封闭外罩上,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一个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弹性组件,所述的容置空间之体积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被排除并由所述阀口闭合时缩至最小,容置空间之体积于阀口开启时依所述弹性组件的回复作用下扩至最大。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压缩弹簧。所述的封闭外罩的材质为塑料、橡胶或其它高分子合成的材料。还包括复数个可以伸缩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设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边上。所述的支撑装置中配置有卡榫。还可包括一对相向而设的上基板及下基板,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配置于该封闭外罩的内侧且于该等基板之间配置有复数个前述的弹性组件。
一种救生装置,包括一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结构两端处的一连接卡扣容置部及一卡扣凸出部。
一种救生衣,包括二个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一段用于将两个容置空间结构固接成近似ㄇ字形之结构的塑料编织布、其一端与该段塑料编织布固接的一纵向编织带以及一横向的环状编织带,该横向的环状编织带为部份固接于该两容置空间结构之上并且位于该横向之环状编织带的接近中心处与该纵向编织带的另一端连接,且于该环状的编织带的两端设有一连接卡扣容置部及一卡扣凸出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安全,可以在无需任何动力下,自动完成充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容置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容置空间结构于气密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容置空间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容置空间结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容置空间结构所形成的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容置空间结构所形成的救生衣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20、30 容置空间结构          12、22 封闭外罩
13、23 封闭外罩的上表面          14、24 阀口
15、25 封闭外罩的下表面          16、26 弹性组件
18、28 止逆装置                  32 支撑装置
34 上基板                        36 下基板
300 连接卡扣装置                 300A 连接卡扣容置部
300B 卡扣凸出部                  310 塑料编织布
320 纵向编织带                   330 横向的环形编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无动力充气组成所形成的救生装置。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组成。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救生装置之技艺者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救生装置的详细构造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状态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状态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而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首先,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使用弹性组件来使封闭外罩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结构10包括一封闭外罩12,且于封闭外罩12上配置至少一个阀口14,同时于封闭外罩12中再均匀配置复数个弹性组件16,其中弹性组件16固定于封闭外罩12中。因此,当封闭外罩12的结构经由外力将其压缩至一个适当的厚度后(例如:使用油压设备),接着,如图2所示,将阀口14气密地封闭;由于,封闭外罩12中的空气已被排除至封闭外罩12之外,所以封闭外罩12的结构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薄的厚度;而此厚度端视弹性组件16被压缩后的厚度来决定。而当阀口14的气密被解除后,很明显地,弹性组件16依虎克定律(弹性定律)所产生之弹力作用而撑起封闭外罩12,再加上封闭外罩12外部的大气压力大于封闭外罩12中的压力,使得空气会很快并且自动地被吸入封闭外罩12中,而使得封闭外罩12可以恢复成压缩前的容置空间结构10。由于,此容置空间结构非常的轻,若将其放置于水面时,会浮在水面上,因此,将此容置空间的结构经过适当的裁剪或组合,可以作为水上的救生装置,例如,救生衣或救生筏。
为了使第图1中的容置空间结构10能够作为救生装置,其封闭外罩12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橡胶或是其它高分子合成之材料,特别是具有防火能力的材料。此外,图1中的弹性组件16,则可以是弹簧,特别是使用塑料弹簧、金属弹簧或是空气弹簧等。在此要强调的是,上述的封闭外罩12的材质以及弹性组件16的种类,仅为本发明之实施状态之一,其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另外,弹性组件16与封闭外罩12间的固定方式包括使用魔鬼毡(常用的那种粘扣带)或是在封闭外罩12的内侧之中配置固定扣等。当使用魔鬼毡(未显示于图中)作为固定接口时,可将魔鬼毡预先黏贴于弹性组件16的两端面上,并且在封闭外罩12之内侧的上表面13及下表面15也全部或选择性地配置魔鬼毡,因此当弹性组件16的两端面上之魔鬼毡与封闭外罩12内侧的上表面13及下表面15上的魔鬼毡接触后,即可产生黏合之效果。而当使用固定扣(未显示于图中)作为固定接口时,则可以先在封闭外罩12内侧的上表面13及下表面15上均匀地配置复数个接合扣,然后将弹性组件16的两端面与接合扣接合,使得每一个弹性组件16都能固定在封闭外罩12之中。
为了使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结构10漂浮在水中时,水不会渗入容置空间结构10中,在封闭外罩12上的阀口14下方设有一止逆装置18,止逆装置18与其中一个弹性组件16连接,所以当阀口14的气密解除而使得容置空间结构10被撑起后,此止逆装置18会被相连的弹性组件16顶住,而使得水不易渗入容置空间结构10。在此还是要强调,本发明的止逆装置18为一实施方式的说明,所以只要是可以作为防止水渗入的各种止逆装置18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情况。
接着,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容置空间结构20。如图3所示,容置空间结构20包括一封闭外罩22,且于封闭外罩22上配置至少一个阀口24,同时于封闭外罩22中再均匀配置复数个弹性组件26,其中弹性组件26为固定于封闭外罩22中;除此之外,封闭外罩22在弹性组件26伸张方向平行的两侧边上更配置复数个可以伸缩的支撑装置32,并且于支撑装置32中设有卡榫(未显示于图中);当支撑装置32被弹性组件26之力带起之而伸长后,此卡榫可以发挥抵挡的效果而使支撑装置32不会缩短。此外,支撑装置32可以由复数个相同长度或是不同长度的管状段所形成,各管状段之间均设有卡榫。
如图3所示,当封闭外罩22之结构经由外力将其压缩至一个适当的厚度后(例如:使用油压设备),接着,将阀口24气密地封闭;由于,封闭外罩22中的空气已被排除至封闭外罩22之外,故封闭外罩22的结构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薄的厚度;而此厚度端视弹性组件26被压缩后的厚度或是支撑装置32可被压缩后的厚度来决定。而当阀口24的气密被解除后,很明显地,弹性组件26依虎克定律(弹性定律)所产生的弹力作用而撑起封闭外罩22,再加上封闭外罩22外部的大气压力大于封闭外罩22中的压力,使得空气会很快并且自动地被吸入封闭外罩22中,而使得封闭外罩22可以恢复成压缩前的容置空间结构20。再加上封闭外罩22的两侧边上更配置复数个可以伸缩的支撑装置32,所以可以使得容置空间结构20具有较稳固的外形。同时,也可在容置空间结构20中的阀口24下方配置止逆装置28,因此当此容置空间结构20经过适当的裁剪或组合,可以作为水上的救生装置,例如,救生衣或救生筏。而本实施例中的止逆装置28与图1中的止逆装置18构造及功能相同。
再接着,图4为本发明之一种具有支撑装置之的容置空间结构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中容置空间结构30,为第3图中的封闭外罩22的上表面23及下表面25的内侧上再配置一个上基板34及一个下基板36,此上基板34及下基板36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塑料板,同时在一个较佳之实施例中,封闭外罩22中的复数个弹性组件26均配置在此上基板34及下基板36的面积内。因此,当容置空间结构30中的弹性组件26伸张后,可以使得整个封闭外罩22的表面形成一体,而增加容置空间结构30的稳固。此外,第4图中的上基板34及下基板36更可与支撑装置32接合,而使得容置空间结构30的四个面都有支撑面,更可以增加其稳固性。
经由上述之说明,本发明实际上揭露的特征为一种无动力充气组成(unpowered inflating assembly)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结构30,包含一个封闭外罩12,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阀口24设置于封闭外罩12上,可操作地使开启与闭合容置空间的气密状态;以及至少一个弹性组件26设置于容置空间结构30,此外,在容置空间结构30中还可进一步包括一对相向而设的基板(34;36),此两基板34/36配置于封闭外罩12的内侧,基板34及基板36之间设置有复数个弹性组件26,其中,当容置空间结构30中的空气被排除并由阀口24闭合以保持气密时,此容置空间结构30的体积缩至最小,当操作阀口24被开启后,除了使大气迅速进入容置空间结构30内,还可藉由复数个弹性组件26的回复力,使容置空间结构30之间的空间增加,达成无动力的充气效果。
接着,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结构30的一个应用实施例。如图5所示,当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结构30以一长方形之方式形成时,例如:长150公分;宽30公分;于此容置空间结构30的较长的两端处,配置一对连接卡扣装置300(包括连接卡扣容置部300A及卡扣凸出部300B),同时,容置空间结构30上亦配置有至少一个阀口24,此阀口24可配置于接近长方形的中央处或是配置在长方形的两端处。本实施例在使用前,容置空间结构30已被压缩成薄片状(如图2所示),当预到紧急状况时,立刻将阀口24开启以使容置空间结构30的气密被解除,因此容置空间结构30迅速藉由弹性组件及大气压力而膨胀成一长方体,然后长方体的接近中央附近为中心来将其弯折成左右对称的长度,如图5所示;然后,将连接卡扣容置部300A及卡扣凸出部300B接合后,即形成一环形容置空间结构30;因此使用者可将其头部(未显示于图中)跨于弯折处且双手抓住容置空间结构30,可能使得使用者漂浮于水面;此外,也可将上半身(未显示于图中)跨于环形容置空间结构30上,即将此环形容置空间结构30作为救生圈。
请再参考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以容置空间结构30作为救生装置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特别是一种救生衣。首先,如图6A所示,以一段塑料编织布310(例如PP编织布)来将两个容置空间结构30固接成近似ㄇ字形的结构,其中容置空间结构30的宽度可以从15~20公分,而长度可以从50~100公分,同时每一容置空间结构30上配置有至少一个阀口24。此外,于塑料纤维材料310上缝合一条纵向的编织带320,同时在ㄇ字形的结构开口处缝合一条横向且可形成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而于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两端再配置连接卡扣容置部300A及卡扣凸出部300B。此外,纵向编织带320的一端与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的一端接合在一起,如图6B所示;而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则具有可调整长度的功能。同样地,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救生衣,在使用前,容置空间结构30已被压缩成薄片状(如图2所示);当预到紧急状况时,使得立刻将救生衣穿上,使颈部或头部靠抵于塑料纤维材料310上并且使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从使用者的背部环绕至肚脐附近,然后将连接卡扣容置部300A及卡扣凸出部300B扣合;此时,使用者的背部有纵向的编织带320支撑,而使用者的腰部则有环状的塑料编织带330环绕,由于纵向的编织带320与环状的编织带330接合在一起,因此可以使得救生衣与使用者提形成一体。接着,由使用者将阀口24开启以使容置空间结构30的气密被解除,因此容置空间结构30迅速藉由弹性组件及大气压力而膨胀成一长方体,如图6A所示,可能使得使用者漂浮于水面。
在此要强调,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置空间结构30,因此上述形成救生装置的各种纵向的编织带320、环状的编织带330以及弹性连接卡扣装置300等,均是使用旧有的技术所形成,所以并未加以详细说明。因此,凡是由此容置空间结构30所形成的救生装置,无论其使用何种塑料编织带或是何种卡扣装置,都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须以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以上所述从具体实施例的角度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一步地披露,其目的在于让大家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权利保护局限于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救生装置和救生衣.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置空间结构,包含一封闭外罩,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阀口设置于该封闭外罩上,还至少包括一个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弹性组件,所述的容置空间之体积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被排除并由所述阀口闭合时缩至最小,容置空间之体积于阀口开启时依所述弹性组件的回复作用下扩至最大,达成无动力的充气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救生装置,包括一前述的容置空间结构以及配置于容置空间结构两端处的一连接卡扣容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