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209724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4311.7

申请日:

2009.09.05

公开号:

CN101647955A

公开日:

2010.02.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8申请公布日:201002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8申请日:200909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8; A61K9/70; A61P19/08; A61K31/045(2006.01)N; A61K33/24(2006.01)N; A61K35/02(2006.01)N; A61K35/55(2006.01)N;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8

申请人:

艾忠实

发明人:

艾忠实

地址:

425100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石溪江村文学堂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中主药由如下药材组成:生地,栀子,川芎,青皮,文术,川柏,苦参,山莳菇,白芨,大黄,地骨皮,薄荷,当归,甘草,川羌,连翘,陈皮,香附,广木香,麻油,桐油;所述辅药为:松香,黄蜡,白蜡,元胡,广丹;所述配药为:蜈蚣,冰片,当门子。本发明遵照中医“肾立骨”、“瘀不去新骨不生”等中医原理,配伍科学,具有接骨、活血散瘀、消炎消肿、行气通络、祛风除湿、无毒无副作用等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其特征在于,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 中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生地15-20克,栀子10-15克,川芎25-30 克,青皮5-10克,文术15-20克,川柏10-15克,苦参10-15克,山 莳菇5-10克,白芨15-20克,大黄20-25克,地骨皮20-25克,薄荷 10-15克,当归5-10克,甘草5-10克,川羌15-20克,连翘15-20 克,陈皮20-25克,香附15-20克,广木香5-10克,麻油200-300 克,桐油100-200克;所述辅药为:元胡5-10克,松香20-30克,黄 蜡10-15克,白蜡10-15克,广丹30-40克;所述配药为:蜈蚣1-2 条,冰片5-10克,当门子0.1-0.2克。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活血接骨膏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由 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主药中的中药放入麻油、桐油的混合液体中浸泡三天三夜, 同时将蜈蚣、冰片粉碎到400-600目备用; B、将浸泡过中药后的油液倒入锅中,用火加热到120-140摄氏度; C、将浸泡过的中药倒入油锅中,用文火加热,直到中药炸至黑褐 色,一捏即碎时,将中药捞出,用开水滤净; D、将滤净的药液油用文火烧5-8分钟,将松香、黄蜡、白蜡、广 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拌,用文火加热至广丹在油中变为黑色,再放 入元胡继续熬至滴水成珠; E、将蜈蚣、当门子、冰片加入熬制好的膏药中,搅拌均匀,冷却 成块即得。

说明书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和接骨作用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折、关节脱臼、筋骨受伤,是外科常见病症。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西医的治疗除少数需要手术内固定外,多数是以夹板或石膏进行外固定,以控制活动,待其自行愈合。常规的正骨方式不但患者痛苦大,愈期慢,而且费用很高,很多病人难以承受。用西医方式治愈的骨折病人,在天气变冷或气温变化太大时,病人常感到骨折处有隐痛。中医也有很多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多数因人而异,同时在治疗新旧骨折、关节错位及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等方面还有许多进一步探讨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接骨、活血散瘀、消炎消肿、祛风除湿作用,能够加速骨痂形成和止痛功效的活血接骨膏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活血接骨膏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中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生地15-20克,栀子10-15克,川芎25-30克,青皮5-10克,文术15-20克,川柏10-15克,苦参10-15克,山莳菇5-10克,白芨15-20克,大黄20-25克,地骨皮20-25克,薄荷10-15克,当归5-10克,甘草5-10克,川羌15-20克,连翘15-20克,陈皮20-25克,香附15-20克,广木香5-10克,麻油200-300克,桐油100-200克;所述辅药为:元胡5-10克,松香20-30克,黄蜡10-15克,白蜡10-15克,广丹30-40克;所述配药为:蜈蚣1-2条,冰片5-10克,当门子0.1-0.2克。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主药中的中药放入麻油、桐油的混合液体中浸泡三天三夜,同时将蜈蚣、冰片粉碎到400-600目备用;

    B、将浸泡过中药后的油液倒入锅中,用火加热到120-140摄氏度;

    C、将浸泡过的中药倒入油锅中,用文火加热,直到中药炸至黑褐色,一捏即碎时,将中药捞出,用开水滤净;

    D、将滤净的药液油用文火烧5-8分钟,将松香、黄蜡、白蜡、广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拌,用文火加热至广丹在油中变为黑色,再放入元胡继续熬至滴水成珠;

    E、将蜈蚣、当门子、冰片加入熬制好的膏药中,搅拌均匀,冷却成块;或将药膏分摊涂布在棉布上,截成长宽为10x8厘米或8x6厘米,包装即可。

    本发明的各种药材中,生地,性凉,入心、肝、肾经,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栀子,味苦,入心、肝、肺、胃经,清热、凉血;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青皮,味苦辛,微酸,入肝、胆经,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文术,苦辛,入肝、脾经,行气破血,消肿止痛;川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入肝、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杀虫;山莳菇,苦甘微寒,解血解毒,清咽凉心;白芨,味苦味寒,收敛止血,清肿生肌;大黄,味苦,性寒,入胃、脾、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地骨皮,味甘寒,入肺、肝、肾经,消热、凉血;薄荷,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甘草,甘、平、无毒,入脾、胃、肺经,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川羌,性温、味苦,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连翘,苦、凉,入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效;香附,辛、微苦甘,入肝、三焦经,理气解郁,止痛调经;广木香,辛苦、温,入胃、脾、肝、大肠经,败毒抗癌,行气止痛,医疮消肿;麻油,甘凉,入手阳明经,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桐油,甘辛,寒,有毒,探吐风痰;元胡,性温,味辛苦,入心、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松香,苦甘、温,入肝、脾经,祛风、燥湿、排浓、生肌、止痛;黄蜡,可用来治疗溃疡、疮、烧伤和创伤等多种疾病,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化瘀血,通血气,除疼痛;白蜡,甘温,入肝经,止血,生肌,定痛;广丹,解毒生肌,坠痰镇惊,用于痈疽、溃疡、金疮出血、汤火灼伤;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祛风、定惊、攻毒、散结;冰片,辛、苦,性凉,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当门子(麝香),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辟秽、通络、散瘀。

    本发明遵照中医“肾立骨”、“瘀不去新骨不生”等中医原理,配伍科学,具有接骨、活血散瘀、消炎消肿、行气通络、祛风除湿、无毒无副作用等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中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生地15克,栀子12克,川芎25克,青皮5克,文术15克,川柏10克,苦参10克,山莳菇5克,白芨15克,大黄20克,地骨皮20克,薄荷10克,当归5克,甘草5克,川羌15克,连翘15克,陈皮20克,香附15克,广木香5克,麻油200克,桐油100克;所述辅药为:松香20克,黄蜡15克,白蜡10克,元胡5克,广丹30克;所述配药为:蜈蚣2条,冰片5克,当门子0.1克。

    活血接骨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主药中的19味中药放入麻油、桐油的混合液体中浸泡三天三夜,同时将蜈蚣、冰片粉碎到400-600目备用;

    B、将浸泡后的油液倒入锅中,用火加热到120摄氏度以上;

    C、将浸泡过的中药倒入油锅中,用文火加热,直到中药炸至黑褐色,一捏即碎时,将中药捞出,用开水滤净;

    D、将滤净的药液油用文火烧5-8分钟,将松香、黄蜡、白蜡、广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拌,用文火加热至广丹在油中变为黑色,再放入元胡继续熬至滴水成珠;

    E、将蜈蚣、当门子、冰片加入熬制好的膏药中,搅拌均匀,冷却成块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中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生地20克,栀子15克,川芎30克,青皮10克,文术20克,川柏15克,苦参15克,山莳菇10克,白芨15克,大黄20克,地骨皮25克,薄荷15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川羌20克,连翘20克,陈皮25克,香附20克,广木香10克,麻油220克,桐油120克;所述辅药为:松香30克,黄蜡15克,白蜡15克,元胡10克,广丹35克;所述配药为:蜈蚣2条,冰片10克,当门子0.2克。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主药中的中药放入麻油、桐油地混合液体中浸泡三天三夜,同时将蜈蚣、冰片粉碎到400-600目备用;

    B、将浸泡后的油液倒入锅中,用火加热到120-140摄氏度;

    C、将浸泡过的中药倒入油锅中,用文火加热,直到中药炸至黑褐色,一捏即碎时,将中药捞出,用开水滤净;

    D、将滤净的药液油用文火烧5-8分钟,将松香、黄蜡、白蜡、广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拌,用文火加热至广丹在油中变为黑色,再放入元胡继续熬至滴水成珠;

    E、将蜈蚣、当门子、冰片加入熬制好的膏药中,搅拌均匀,冷却后将药膏分摊涂布在棉布上,截成长宽为10x8厘米膏药片,包装即可。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血接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主药、辅药和配药制成,其中主药由如下药材组成:生地,栀子,川芎,青皮,文术,川柏,苦参,山莳菇,白芨,大黄,地骨皮,薄荷,当归,甘草,川羌,连翘,陈皮,香附,广木香,麻油,桐油;所述辅药为:松香,黄蜡,白蜡,元胡,广丹;所述配药为:蜈蚣,冰片,当门子。本发明遵照中医“肾立骨”、“瘀不去新骨不生”等中医原理,配伍科学,具有接骨、活血散瘀、消炎消肿、行气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