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背景技术
根据 2007 年中国环境公报, 我国水体污染十分严重 : 黄河、 淮河水系总体为中度 污染 ; 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 : 水质相对较好的长江检测到 V 类和劣 V 类水质也分别达 到 7.8%和 6.8%。除河流以外, 我国的湖泊水库也有严重污染 : 太湖总体为劣 V 类, 主要污 染为总氮 ; 滇池总体为劣 V 类, 主要污染为总氮、 总磷以及高锰酸盐。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而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技术, 如中国专利局于 1998.04.22 公告 的申请 ( 专利 ) 号 95196440.2 发明名称 《富营养水的处理方法》 的发明中公开发一种新的 处理方法, 该方法利用容器设备将磷及其它无机物进行沉淀以除去。该方法虽然也能对富 营养水进行处理, 但处理量小, 成本高, 无法满足我国现有的富营养水的处理需求。现在急 需一种投资少, 成本低, 能大面积处理富营养水的方法。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 提供一种投资少、 成本低、 施工简单、 能大面积 处理富营养水体的方法。
为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 提出了一种在不向水体注入新 营养物质的条件下, 通过生物生长的作用来实现富营养水体的净化, 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实 现富营养水体的治理, 实现富营养物质的资源化回收。所述方法是先通过自然培养或者人 工引入的方法, 在富营养水体中种植生长繁殖能力强的藻类 ; 当藻类生长到一定规模后, 对 分散的藻类进行聚集 ; 当聚集到一定浓度后, 对聚集的藻类进行采获, 从水体中取出。具体 步骤为 :
1) 通过自然培养或者人工引入的方法, 在富营养水体中种植生长繁殖能强的藻 类;
2) 当藻类生长到一定规模后, 对分散的藻类进行聚集 ;
3) 当聚集到一定浓度后, 对聚集的藻类进行采获 ;
4) 最后对采获的藻类进行脱水处理, 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中, 所述种植的藻类具有富集水体 中富营养物质的能力, 种植的藻类单位干重富集的营养物质越多, 其后处理的费用也越小 ; 有利于藻类后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也有利于消耗水体中营养化物质。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中, 所述藻类的采获是在藻类个体 死亡之前进行。对种植的藻类的采获过程安排在藻类个体死亡之前进行, 避免发生种植的 藻类个体死亡后尸体分解造成营养物质重新进入水体以至发生更严重水体污染事故。 也只 有这样才能截断藻类大量繁殖、 生长、 死亡、 尸体分解、 严重污染水体、 再次爆发藻类的恶性 循环。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中, 所述采获的藻类进行脱水处理 后进行资源化利用, 避免藻类富含的营养物质返回水体。只有当已经富含有营养物质的藻 类被资源化利用之后, 其富营养物质才不会重返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 也只有这样, 水体中的 富营养物质才会通过藻类被消耗、 减少 ; 当藻类因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减少而不能满足藻类 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时, 富营养水体就得到了治理。所述的资源化利用是将经过脱水处 理的藻饼作为饲料、 肥料、 沼气原料。
本发明提供的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方法与现有处理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1、 技术可操作性强, 实施方便, 适用于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治理 ;
2、 见效快, 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
3、 利用生物治水, 有利于水体的保护 ;
4、 治理采集的物质本身是一种资源, 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本发明对被富营养物质污染水体如太湖进行治理时, 太湖水体中已经有一种 繁殖能力很强的蓝藻, 其蓝藻含有的氮达到 9.25%, 其肥效相当于等量的碳酸氢氨的肥效 ; 其含磷量也达到 1.25 %, 是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较理想的藻类。当蓝藻繁殖到一定数量 并漂浮于水体表面时, 用网眼直径小于蓝藻直径的浮面网进行聚集, 浓缩 ; 然后用蓝藻采集 装置进行采集 ; 采集的蓝藻由于受温差影响在水的密度上下波动, 采用离心过滤机对蓝藻 进行脱水处理 ; 经过脱水处理的蓝藻饼可以作为饲料、 肥料、 沼气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蓝 藻的采集在蓝藻处理活体时进行, 若蓝藻死亡、 腐烂或分解, 其富集的营养物质将返回水体 而降低治理的效果。从而以 “富营养物质——藻类繁殖——采集” 的单向营养物质输送来 打破 “蓝富营养物质——藻类繁殖——死亡——污染——分解——富营养物质——蓝藻繁 殖” 的恶性循环链, 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治理。
上面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要求保护 的构思、 方法和范围, 都记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