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快,培养时间短,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优点。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组织培养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1.5-2.5cm左右长的三菱形,每个外植体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2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将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0.1-1.5mg/L腋芽诱导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光照250-300lux下,保持温度24+2℃,培养28-42天左右腋芽长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1.0~6.0mg/L+矮壮素0.1~1.5mg/L培养基中,培养28-42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并同步生根,有42%丛生芽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若是增殖丛生芽,则28-42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之后再继代。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1、利用母茎上的成熟茎为外植体,保证了遗传稳定性,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数量大,出芽快;至今有一篇报道采用母茎上的嫩茎为外植体,40天左右,腋芽可萌发至1~1.5cm,(陈广超等,中国南方果树,2003,32(3))。本发明30天左右腋芽萌发至2~3cm高,多效唑能促进腋芽萌发及伸长;
2、增殖培养基中添加矮壮素,促进丛生芽的形成,40天左右为一个增殖周期,能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比目前报道的丛生芽形成时间提早15天左右,比其完整植株的形成提早45天左右;
3、在增殖过程中,其中42%试管苗可以直接用于移栽,移栽基质为天然泥土,本发明方法不仅省去生根阶段,而且移栽基质为天然泥土,容易获得,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0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4.0mg/L+矮壮素0.8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42%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4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2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5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1.5~2.5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6.0mg/L+矮壮素1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38%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3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增殖系数为4.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3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0.1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40天左右腋芽直至1.5~2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1.0mg/L+矮壮素1.5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40%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35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4.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4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0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2.0mg/L+矮壮素0.1mg/L培养基中,培养4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35%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4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增殖系数为3.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本发明提出的火龙果组织培养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繁殖慢,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的不足,可以将火龙果的种苗繁殖工厂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繁殖出满足大规模繁殖所需要的种苗;本方法具有成本低,种苗生长整齐;利用火龙果茎段为外植体,使得外植体取材容易,数量大;本培养方法出芽快,增殖率高,可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