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0320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11410.7

申请日:

2009.12.14

公开号:

CN101874472A

公开日:

2010.11.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H 4/00申请日:20091214授权公告日:20111130终止日期:2013121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H 4/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易自力 陈智勇 蒋建雄 黄丽芳 覃静萍 艾辛 王红权变更后:黄丽芳 易自力 陈智勇 蒋建雄 覃静萍 艾辛 王红权|||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H 4/00申请日:20091214|||公开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易自力; 陈智勇; 蒋建雄; 黄丽芳; 覃静萍; 艾辛; 王红权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火龙果的成熟茎段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多效唑0.1~1.5mg/L腋芽诱导培养基上,将获得的腋芽切下转入MS+6-BA1.0~6.0mg/L+矮壮素0.1~1.5mg/L培养基上增殖,42%试管苗同步生根,直接用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本发明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快,生产出的火龙果种苗具有遗传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优点。使火龙果能实现工厂化快速育苗,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利用火龙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火龙果的成熟茎段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多效唑0.1~1.5mg/L腋芽诱导培养基上,将获得的腋芽切下转入MS+6-BA1.0~6.0mg/L+矮壮素0.1~1.5mg/L的增殖培养基上增殖28-42天,同步生根,将同步生根的增殖丛生芽,直接用于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消毒处理过程如下: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段,首先用无菌水清洗成熟茎段外部,然后切成1.5-2.5cm长的三菱形,每个外植体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腋芽诱导时将外植体的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上,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250-300lux光照强度下,保持温度24+2℃,培养28-42天,腋芽长至2~3cm高切下,并将腋芽再切成2~3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增殖丛生芽时,28-42天为一个增殖周期,然后继代培养。

说明书

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为仙人掌科(Cactaceae)三角柱属(又称量天尺属,Hylocereus)的果用栽培品种,起源于中美洲,自然分布在哥斯达尼加、尼加拉瓜、墨西哥、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的热带雨林及沙漠地带。在亚洲地区,火龙果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和越南。火龙果的果实椭圆形,果皮有红、黄两种,色泽艳丽,果肉颜色有红、白两类。火龙果具有高纤维、低热量,富含维A、维B、维C、维E、维K、氨基酸及矿质营养。正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最高达到22%,各类维生素含量46mg/100g。果肉中芝麻状的种子更有促进肠胃消化之功能,长期食用还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火龙果果肉营养丰富,功效独特,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有降血压、降血脂、解毒、滋肺、养颜、明目之功效,对便秘和糖尿病也有疗效。火龙果不但味道堪称一绝,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绝佳的食疗功效。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中的白蛋白是具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对重金属中毒有解毒的功效。它对胃壁还有保护作用。火龙果含有维生素E和一种更为特殊的成分抓花青素。花青素在葡萄皮、红甜菜等果蔬中都含有,但以火龙果果实中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它们都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还能提高对脑细胞变性的预防,抑制痴呆症的作用。火龙果还含有美白皮肤的维生素C及丰富的具有减肥、降低血糖、润肠、预防大肠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还有食疗、保健功能,对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显著。

火龙果经台湾改良驯化后传入大陆,近几年来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相继引种,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常见水果,开发潜力巨大。但火龙果为热带植物,从其适生条件来看适生范围相对较狭,通过扩展栽培范围来提高果实的供应量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而火龙果的产量直接构成因素主要有:挂果期长短、挂果数量、果实大小等。因此,加强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促进因素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海南、广东和广西一些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研究和开发火龙果这一新型水果品种,对调整我国水果的生产结构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火龙果的繁育仅仅是靠扦插育苗,繁殖速度慢且影响母株的长势,不利于扩大生产。组织培养是火龙果进行快速繁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火龙果组织培养已有少量报道,陈广超等通过新生嫩茎培养获得了火龙果的再生植株(中国南方果树,2003,32(3))。本发明专利提供的快速繁殖方法及其使用的培养基与目前已有报道不同,试管苗增殖率高,方法更简单,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快,培养时间短,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优点。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组织培养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1.5-2.5cm左右长的三菱形,每个外植体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2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将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0.1-1.5mg/L腋芽诱导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光照250-300lux下,保持温度24+2℃,培养28-42天左右腋芽长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1.0~6.0mg/L+矮壮素0.1~1.5mg/L培养基中,培养28-42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并同步生根,有42%丛生芽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若是增殖丛生芽,则28-42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之后再继代。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1、利用母茎上的成熟茎为外植体,保证了遗传稳定性,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数量大,出芽快;至今有一篇报道采用母茎上的嫩茎为外植体,40天左右,腋芽可萌发至1~1.5cm,(陈广超等,中国南方果树,2003,32(3))。本发明30天左右腋芽萌发至2~3cm高,多效唑能促进腋芽萌发及伸长;

2、增殖培养基中添加矮壮素,促进丛生芽的形成,40天左右为一个增殖周期,能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比目前报道的丛生芽形成时间提早15天左右,比其完整植株的形成提早45天左右;

3、在增殖过程中,其中42%试管苗可以直接用于移栽,移栽基质为天然泥土,本发明方法不仅省去生根阶段,而且移栽基质为天然泥土,容易获得,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0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4.0mg/L+矮壮素0.8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42%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4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2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5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1.5~2.5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6.0mg/L+矮壮素1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38%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3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增殖系数为4.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3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0.1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40天左右腋芽直至1.5~2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1.0mg/L+矮壮素1.5mg/L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40%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35天为一个增殖周期,以保持高速度递增,增殖系数为4.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施例4

1、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用火龙果生长健壮母茎上的成熟茎,首先用无菌水清洗茎外部,然后切成2cm左右长的三菱形,至少带1个腋芽生长点,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酒精处理30秒左右,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1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7次备用;

2、腋芽的诱导:腋芽生长点向上接种在MS+多效唑1.0mg/L培养基中,接种瓶内每瓶接种2-3个外植体,在300lux光照下培养,保持温度24+2℃,培养30天左右腋芽直至2~3cm高,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将切下来的腋芽再切成2~3段接种在MS+6-BA2.0mg/L+矮壮素0.1mg/L培养基中,培养40天左右,幼茎上各腋芽也萌出,形成一个类似鹿角状的丛芽组织;在增殖过程中,35%试管苗形成2~3条根,可以直接用于移栽;丛生芽增殖40天为一个增殖周期,增殖系数为3.5以上;之后继代培养。

4、移栽:选取根系生长良好的试管苗,放入清水中把根部的琼脂清洗干净,移栽到天然泥土中,注意保水保湿,移栽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本发明提出的火龙果组织培养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繁殖慢,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的不足,可以将火龙果的种苗繁殖工厂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繁殖出满足大规模繁殖所需要的种苗;本方法具有成本低,种苗生长整齐;利用火龙果茎段为外植体,使得外植体取材容易,数量大;本培养方法出芽快,增殖率高,可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应用价值高。

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火龙果的成熟茎段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多效唑0.11.5mg/L腋芽诱导培养基上,将获得的腋芽切下转入MS+6-BA1.06.0mg/L+矮壮素0.11.5mg/L培养基上增殖,42试管苗同步生根,直接用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本发明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快,生产出的火龙果种苗具有遗传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应用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