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19966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22008.7

申请日:

2009.04.14

公开号:

CN101555681A

公开日:

2009.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恒秀; 祈润平; 廖文华; 李 军; 白成科; 王永安

地址: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文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顶梁:通过顶梁千斤顶竖直向上顶升待横移梁;二、布设上下横移滑道:在待横移梁梁底布设横移用的上滑道和下滑道;三、布设横移用水平向顶推千斤顶:在下滑道的后背设置竖向反力架,顶推千斤顶的前部顶在上滑道上且其后部通过后背支垫顶在竖向反力架上;四、横移:通过顶推千斤顶顶推上滑道进行横移,当顶推千斤顶的行程达到最大值时,通过更换或添加后背支垫继续进入下一顶推行程直至将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五、后续施工:将横移到位的待横移梁落至永久支座上。本发明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工期快,并且整孔梁梁体横移过程缓慢,安全系数高且易保证线形的控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所需横移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即待横移梁为已在造桥机内拼装完成且架设在多个桥墩(2)上的整孔梁,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梁:通过分别布设在所述待横移梁与多个桥墩(2)之间的多个顶梁千斤顶(1),将所述待横移梁竖直向上顶升,且顶升后所述待横移梁的高度高出横移后对其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4)的高度不小于8cm;所用顶梁千斤顶(1)的数量和型号即竖向顶推力,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总重量进行确定;所述顶梁千斤顶(1)的顶部与所述待横移梁的底部之间,以及顶梁千斤顶(1)的底部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均垫有垫板一;
步骤二、布设上下横移滑道:在顶升后的所述待横移梁与桥墩(2)之间布设横移用的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所述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设置有一钢板(5),所述钢板(5)的光面朝上且其上均匀涂有一层润滑油,上滑道(3-1)与所述待横移梁底部之间垫有垫板二(7),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设置有找平层(8);
步骤三、布设多个横移用的水平向顶推千斤顶(9):首先,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重量、横移距离、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具体施工条件,通过力学分析确定需用顶推千斤顶(9)的数量以及型号即实际顶推力;再在下滑道(3-2)的后背设置顶推用的竖向反力架(10),顶推千斤顶(9)的前部顶在上滑道(3-1)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前顶块(11),顶推千斤顶(9)的后部顶在竖向反力架(10)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后背支垫(12);
步骤四、横移:利用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的摩擦力远大于所述待横移梁与上滑道(3-1)间以及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间摩擦力的条件,通过顶推千斤顶(9)顶推上滑道(3-1)将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横移;顶推过程中当顶推千斤顶(9)的行程达到最大值时,更换或添加后背支垫(12)即加大后背支垫(12)的横向长度,使顶推千斤顶(9)继续进入下一顶推行程,如此不断循环顶推,直至将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横移过程中,通过水准仪和经纬仪对所述待横移梁的线型进行控制;
步骤五、后续施工:待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后,先通过分别布设在多个桥墩(2)上的多个顶梁千斤顶(1)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临时支撑,再在多个桥墩(2)上部安装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4),之后拆除步骤二中所布设的上下横移滑道,最后按照常规造桥机节段拼装施工工艺的后续施工工艺,对横移到位的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施工直至将其落至永久支座(4)上,即完成所述待横移梁的整体横移施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确定顶梁千斤顶(1)的竖向顶推力时,通过公式pV=VK/2进行计算,式中V-顶推的最大反力,K-安全系数。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垫板一由一木质垫板(13)和一钢制垫板(14)组成。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上滑道(3-1)为单层滑道且为中部不连通的断续滑道,所述下滑道(3-2)为上下两层滑道且其为中部连通的连续滑道。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找平层(8)为设置在找平钢板上的砂浆找平层。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均由多个八三式军用轻墩拼装组成。

7.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润滑油为硅脂油。

8.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确定顶推千斤顶(9)的实际顶推力时,通过公式P=W(μ±i)K1计算所述多个顶推千斤顶(9)总共所需的顶推力,式中W-需顶推的总重力,μ-具体施工条件下步骤二中所述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K1-施工时的安全系数,i-顶推坡度,当顶推千斤顶(9)向上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9)向下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9)横向顶推时i=0;每个顶推千斤顶(9)的顶推能力:Pf=PnK2]]>进行计算,式中n-顶推千斤顶(9)的数量,K2-顶推千斤顶(9)的安全系数。

9.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步骤五中所述的永久支座(4)为盆式橡胶支座。

说明书

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60年代早期,在欧洲出现了现今称为节段预制的混凝土箱梁。70年代该法传到美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美学效益,从而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80年代首次引入香港,目前可以说,香港正在施工的或处于规划阶段的主要混凝土高架桥全部都采用预制节段法。国内最早是90年代晚期,出现于上海。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跨江、跨连续丘陵的工程中,都应用该法进行施工,特别是近年各条铁路大线上基本都有该工艺施工的工程,其箱梁节段拼装架设施工方法已趋成熟。但在国内以往的施工中,节段预制的混凝土箱梁施工都是一次架设完成,对箱梁节段拼装后整孔梁的横移特别是大吨位箱梁横移且距离长达80cmm的很少,几乎为空白。
恩施清江特大桥是宜万线唯一一座采用造桥机施工的桥梁,梁段采用在预制场分段预制,在造桥机内拼架形成预应力简支梁。因受造桥机的尺寸限制,左线架梁架设完成后,右线架梁的架设将要使造桥机中线偏离右线中线80cm进行,待右线架设完毕后,将整孔梁横移至设计位置,在完成右线箱梁架设后进行隔板和后浇带施工,然后将左右两片箱梁张拉串联起来,完成防水层铺装,完成上部结构工程。在国内移动支架造桥机施工中,针对大吨位箱梁长距离的横移技术比较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其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工期快,并且整孔梁梁体横移过程缓慢,安全系数高且易保证线形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所需横移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即待横移梁为已在造桥机内拼装完成且架设在多个桥墩上的整孔梁,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梁:通过分别布设在所述待横移梁两端部与多个桥墩之间的多个顶梁千斤顶,将所述待横移梁竖直向上顶升,且顶升后所述待横移梁的高度高出横移后对其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的高度不小于8cm;所用顶梁千斤顶的数量和型号即竖向顶推力,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总重量进行确定;所述顶梁千斤顶的顶部与所述待横移梁的底部之间,以及顶梁千斤顶的底部与桥墩的墩帽之间均垫有垫板一;
步骤二、布设上下横移滑道:在顶升后的所述待横移梁与桥墩之间布设横移用的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上滑道和下滑道之间设置有一钢板,所述钢板的光面朝上且其上均匀涂有一层润滑油,上滑道与所述待横移梁底部之间垫有垫板二,下滑道与桥墩的墩帽之间设置有找平层;
步骤三、布设多个横移用的水平向顶推千斤顶:首先,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重量、横移距离、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具体施工条件,通过力学分析确定需用顶推千斤顶的数量以及型号即实际顶推力;再在下滑道的后背设置顶推用的竖向反力架,顶推千斤顶的前部顶在上滑道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前顶块,顶推千斤顶的后部顶在竖向反力架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后背支垫;
步骤四、横移:利用上滑道和下滑道之间的摩擦力远大于所述待横移梁与上滑道间以及下滑道与桥墩的墩帽间摩擦力的条件,通过顶推千斤顶顶推上滑道将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横移;顶推过程中当顶推千斤顶的行程达到最大值时,更换或添加后背支垫即加大后背支垫的横向长度,使顶推千斤顶继续进入下一顶推行程,如此不断循环顶推,直至将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横移过程中,通过水准仪和经纬仪对所述待横移梁的线型进行控制;
步骤五、后续施工:待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后,先通过分别布设在多个桥墩上的多个顶梁千斤顶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临时支撑,再在多个桥墩上部安装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之后拆除步骤二中所布设的上下横移滑道,最后按照常规造桥机节段拼装施工工艺的后续施工工艺,对横移到位的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施工直至将其落至永久支座上,即完成所述待横移梁的整体横移施工。
步骤一中所述的确定顶梁千斤顶的竖向顶推力时,通过公式pV=VK/2进行计算,式中V-顶推的最大反力,K-安全系数。
步骤一中所述的垫板一由一木质垫板和一钢制垫板组成。
步骤二中所述的上滑道为单层滑道且为中部不连通的断续滑道,所述下滑道为上下两层滑道且其为中部连通的连续滑道。
步骤二中所述的找平层为设置在找平钢板上的砂浆找平层。
步骤二中所述的上滑道和下滑道均由多个八三式军用轻墩拼装组成。
步骤二中所述的润滑油为硅脂油。
步骤三中所述的确定顶推千斤顶的实际顶推力时,通过公式P=W(μ±i)K1计算所述多个顶推千斤顶总共所需的顶推力,式中W-需顶推的总重力,μ-具体施工条件下步骤二中所述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K1-施工时的安全系数,i-顶推坡度,当顶推千斤顶向上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向下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横向顶推时i=0;每个顶推千斤顶的顶推能力:Pf=PnK2]]>进行计算,式中n-顶推千斤顶的数量,K2-顶推千斤顶的安全系数。
步骤一和步骤五中所述的永久支座为盆式橡胶支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利用工地现有设备八三墩布置上下滑道及后支撑架即竖向反力架,采用大吨位千斤顶对大跨度简支箱梁进行顶推,能够快捷且安全地完成大跨度简支箱梁的横移,不仅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工期快,并且整孔梁梁体横移过程缓慢,安全系数高且易保证线形的控制。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右线架梁横移滑道纵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右线架梁横移滑道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I-I剖视图。
图5为图2的II-II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横移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梁千斤顶;    2-桥墩;     3-1-上滑道;
3-2-下滑道;      4-永久支座; 5-钢板;
7-垫板二;        8-找平层;   9-顶推千斤顶;
10-竖向反力架;   11-前顶块;  12-后背支垫;
13-木质垫板;     14-钢制垫板;15-左线架梁;
16-右线架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梁:通过分别布设在所述待横移梁两端部与多个桥墩2上的多个顶梁千斤顶1,将所述待横移梁竖直向上顶升,且顶升后所述待横移梁的高度高出横移后对其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4的高度不小于8cm;所用顶梁千斤顶1的数量和型号即竖向顶推力,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总重量进行确定。所述顶梁千斤顶1的顶部与所述待横移梁的底部之间,以及顶梁千斤顶1的底部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均垫有垫板一。所述待横移梁即所需横移的节段拼装简支箱梁为已在造桥机内拼装完成且架设在多个桥墩2上的整孔梁。
本实施例中,在恩施清江特大桥11-56m梁右线架梁16的架设施工时,左线架梁15架设完成后,造桥机中心偏离设计中心80cm,则造桥机中心右偏其中心线80cm进行组拼右线架梁16,因而按常规造桥机湿接缝施工工艺将所述右线架梁16组拼完后,还需要对所组装成型的右线架梁16进行整孔横移,直至将整孔右线架梁16横移至设计位置,之后再进行左右幅横隔板和后浇带施工,最后进行横向张拉并压浆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横移梁为已在造桥机内拼装完成且架设在多个桥墩2上的整孔右线架梁16,并且所述右线架梁16的横移距离为80cm。
本步骤中,确定顶梁千斤顶1的竖向顶推力时,通过公式pV=VK/2进行计算,式中V-顶推的最大反力,K-安全系数。本实施例中,选用顶梁千斤顶1时,最主要是确定顶梁千斤顶1的竖向顶推力,通过公式pV=VK/2计算每个顶梁千斤顶1即竖向千斤顶的起顶力即顶推力时,取顶推的最大反力V=500T,安全系数K=1.4。通过计算可知:需要竖向顶推力为350T的顶梁千斤顶1,此时处于安全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选用竖向顶推力为500T的顶梁千斤顶1。所述永久支座4为盆式橡胶支座。
另外,使用多个顶梁千斤顶1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竖直向上顶升时,为防止桥墩2的墩帽以及所述待横移梁的梁底受到局部损坏,因而在顶梁千斤顶1的顶部与所述待横移梁的底部之间,以及顶梁千斤顶1的底部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均垫有垫板一。本实施例中,所述垫板一由一木质垫板13和一钢制垫板14组成,具体是现在顶梁千斤顶1的上下分别垫一厚度为20mm的钢制垫板14,再在钢制垫板14与所述待横移梁的底部之间以及钢制垫板14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分别垫一木质垫板13。所述木质垫板13还可用橡胶垫来代替。综上,通过所述垫板一,能有效扩大顶梁千斤顶1与所述待横移梁和桥墩2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防止破坏。竖直向上顶升所述待横移梁即起顶梁作业时,关键工序是各个顶梁千斤顶1的同步操作,施工时采用同一电机控制所有顶梁千斤顶1的起落,培训熟练工人同步操作,以保证施工时的安全。
步骤二、布设上下横移滑道:在顶升后的所述待横移梁与桥墩2之间布设横移用的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所述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设置有一钢板5,所述钢板5的光面朝上且其上均匀涂有一层润滑油,上滑道3-1与所述待横移梁底部之间垫有垫板二7,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设置有找平层8。所述上滑道3-1为单层滑道且为中部不连通的断续滑道,所述下滑道3-2为上下两层滑道且其为中部连通的连续滑道。所述垫板二7为木垫板,即横移过程中通过所述木垫板对所述待横移梁的梁底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找平层8为设置在找平钢板上的砂浆找平层,所述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均由多个八三式军用轻墩拼装组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两层下滑道3-2之间以及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横移所述待横移梁即右线架梁16的目的。另外,所述润滑油为硅脂油。具体而言,利用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钢板5的一面加橡胶垫的摩擦系数大,而钢板5另一面磨光且抹硅脂油(如黄油)摩擦系数小的特点,大大减少横移时顶推力来实现所述待横移梁的横移。
步骤三、布设多个横移用的水平向顶推千斤顶9:首先,根据所述待横移梁的结构和重量、横移距离、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具体施工条件,通过力学分析确定需用顶推千斤顶9的数量以及型号即实际顶推力;再在下滑道3-2的后背设置顶推用的竖向反力架10,顶推千斤顶9的前部顶在上滑道3-1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前顶块11,顶推千斤顶9的后部顶在竖向反力架10上且二者之间垫有一后背支垫12。
在使用顶推千斤顶9进行顶推之前,先要确定顶推千斤顶9的实际顶推力大小,从而由实际可调用顶推千斤顶9的数量来计算每个顶推千斤顶9的顶推能力。在确定顶推千斤顶9的顶推力时,应按实际的摩擦系数、施工条件等进行计算,通常通过公式P=W(μ±i)K1计算所述多个顶推千斤顶9总共所需的顶推力,式中W-需顶推的总重力,μ-具体施工条件下步骤二中所述上下横移滑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K1-施工时的安全系数,i-顶推坡度,当顶推千斤顶9向上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9向下顶推时P=W(μ-i)K1,当顶推千斤顶9横向顶推时i=0。每个顶推千斤顶9的顶推能力:Pf=PnK2]]>进行计算,式中n-顶推千斤顶9的数量,K2-顶推千斤顶9的安全系数,一般K2取1.2~1.25。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顶推千斤顶9为出力均匀且速度缓慢的水平液压千斤顶。通过公式P=W(μ±i)K1计算顶推千斤顶9的实际顶推力时,需顶推的总重力W取1000T;正常温度下,滑动摩擦系数μ=0.05,当在低温情况下,μ可能达到0.1,本实施例中取μ=0.1;施工时的安全系数K1=1.2,因而P=W(μ±i)K1=1000×(0.1+0)×1.2=120T。由以上数值可以得出顶推力为120T,单端为60T,则选用200T千斤顶更为安全。
步骤四、横移:利用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之间的摩擦力远大于所述待横移梁与上滑道3-1间以及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间摩擦力的条件,通过顶推千斤顶9顶推上滑道3-1将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横移。顶推过程中当顶推千斤顶9的行程达到最大值时,更换或添加后背支垫12即加大后背支垫12的横向长度,使顶推千斤顶9继续进入下一顶推行程,如此不断循环顶推,直至将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横移过程中,通过水准仪和经纬仪对所述待横移梁的线型进行控制。
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横移时顶推千斤顶9所施加的顶推力很大,将会造成所述待横移梁即右线架梁16梁体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顶推千斤顶9不能直接作用在所述待横移梁的梁体上,而是作用在所述待横移梁梁体下部的上滑道3-1上,也就是说,将顶推千斤顶9即水平液压千斤顶一端顶在上滑道3-1上,而不是直接顶推所述待横移梁,因而能有效避免顶推千斤顶9对待横移梁的梁体造成破坏。所述顶推千斤顶9的另一端顶在安装在下滑道3-2后背的竖向反力架10上,已达到顶推过程中的自平衡。由受力分析可知,在匀速顶推中,顶推千斤顶9对所述待横移梁的推力与所述待横移梁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平衡;顶推中对下滑道3-2所产生的摩擦力与顶推千斤顶9对竖向反力架10的顶推力平衡,所以整个滑动装置即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在匀速顶推中不对桥墩2产生水平力;而且由于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间的摩擦系数很小(最大时仅0.1),使其滑动时所需的力也很小,而下滑道3-2与桥墩2的墩帽混凝土面的摩擦系数较大,为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间摩擦系数的3-5倍,所以顶推时的反作用力不会使下滑道3-2中的下层滑道移动,因而无需对下滑道3-2另行设置顶推后背。
由于桥墩2墩帽的截面尺寸大小不一,顶推千斤顶9长40cm,八三式军用轻墩宽26.2cm,下滑道3-2距所述墩帽边缘最小距离5cm,因为下滑道3-2整体受力,此布置既保证了整个滑动装置原有的稳定性,同时也满足上下滑道的承压能力。利用公式P=σ=N/S计算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的抗压强度P,式中N-压力,即所述待横移梁梁体一端的重力,按500T考虑;S-接触面积(0.2×3=0.6m2),经计算约为8.3Mpa,而上滑道3-1和下滑道3-2均为16Mn材制的八三式军用轻墩,查《八三式铁路轻型军用桥墩使用手册》,其抗压强度远远大于8.3Mpa,墩帽强度为C25,其连接处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接头处采用接头板进行加强,又由于本实施例中下滑道3-2采用双层结构且上滑道3-1采用单层结构,稳定性不受影响,因此此方案安全可行。
步骤五、后续施工:待所述待横移梁横移到设计位置后,先通过分别布设在多个桥墩2上的多个顶梁千斤顶1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临时支撑,再在多个桥墩2上部安装对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支撑的永久支座4,之后拆除步骤二中所布设的上下横移滑道,最后按照常规造桥机节段拼装施工工艺的后续施工工艺,对横移到位的所述待横移梁进行施工直至将其落至永久支座4上,即完成所述待横移梁的整体横移施工。
需注意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中,除动力设备既电机外,所用的其它设备均需两套,以保证横移工作的连贯和快速。横移过程中,重点控制工序为整孔梁横移时的方向,因而所述横移梁两端应同步进行控制,并且顶梁千斤顶1顶梁时应采取避免所述横移梁梁底局部受力大的措施。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梁整孔梁横移时的方向控制方式为:在上滑道3-1上每隔50cm用20mm圆钢交叉焊来限位;所述横移梁两端的同步控制为:每端安排一个技术员用卷尺以及上下滑道的刻度来控制其顶进速度保证两端同步;顶梁千斤顶1顶梁时避免梁底局部受力大的措施为:根据设计院的文件采用20mm钢板来增大梁底与顶梁千斤顶1之间的接触面。
另外,在横移之前,还需检查偏位架设梁即所述右线架梁16的中线与所述右线架梁16梁体的设计中线,有无存在前后错动以及相对的转动情况,永久垫石位置和高程及预留锚拴孔位置,前后两个桥墩2的高差。横移前,布置横移方向轴线并结合上面的检查结果布设横移轴线。布设原则以设计中线作为控制轴线布设横移轴线,所述待横移梁两端的横移轴线保持相互平行;并且所述横移梁体底面到永久垫石的距离应大于等于永久支座4高度加十公分,且保证上下滑道以及上下滑道之间均在一个平面上。横移顶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人员应指挥统一,口令明确。横移完成后进行落梁,所述待横移梁梁体落完一端后再落另一端,这样在56米的坡度影响大约不到千分之五,在两端支点面接触处不到3毫米,不会影响横移质量而且偏于安全;并且所述待横移梁每端用两台500吨顶,并且采用统一电机进行控制,同起同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整孔横移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顶梁:通过顶梁千斤顶竖直向上顶升待横移梁;二、布设上下横移滑道:在待横移梁梁底布设横移用的上滑道和下滑道;三、布设横移用水平向顶推千斤顶:在下滑道的后背设置竖向反力架,顶推千斤顶的前部顶在上滑道上且其后部通过后背支垫顶在竖向反力架上;四、横移:通过顶推千斤顶顶推上滑道进行横移,当顶推千斤顶的行程达到最大值时,通过更换或添加后背支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