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59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42908.2

申请日:

2009.12.17

公开号:

CN101748794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19申请日:20091217|||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19; E04B1/24; E04B1/58

主分类号:

E04B1/19

申请人:

甘秀明

发明人:

甘秀明

地址: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双龙南里132楼5门3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代理人:

解政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连接卡及采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主要用于建筑钢框架连接,连接卡包括承载板及自锁板,承载板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卡翼,卡翼由与承载板平行相对的预紧板和过渡板构成,承载板上面设有凹槽,预紧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过渡板与承载板内壁上连接有自锁板,自锁板里端具有凸出自锁肩,自锁板前端面及与自锁板连接的过渡板内壁上连接第一连接板,过渡板外壁与预紧板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板,过渡板下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垂直过渡板并沿过渡板外壁延伸,固定板位于自锁板下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连接卡、第二连接卡及摩擦抗剪板先在地面上安装于竖柱上,竖柱安装于地面后,再将横梁安装上去。本发明连接卡便于与横梁竖柱安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卡,包括承载板(1)及自锁板(5),在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卡翼(4),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翼(4)由与承载板(1)平行相对的预紧板(3)和连接承载板(1)及预紧板(3)内侧端的过渡板(2)构成,所述承载板(1)上面设置有一凹槽(11),所述预紧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1),所述过渡板(2)与承载板(1)内壁上连接有自锁板(5),所述自锁板(5)里端具有凸出的自锁肩(6),所述自锁板(5)前端面及与该自锁板(5)连接的过渡板(2)内壁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过渡板(2)外壁与预紧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过渡板(2)下端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垂直过渡板(2)并沿过渡板(2)外壁延伸,所述固定板(9)位于自锁板(2)下部,所述固定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9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连接板(7,8)均为三角形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为V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板(3)为一椭圆或矩形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外壁中间下部设置有一截面为半弧形的凸柱(12)。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由弧形板(92)与长方形板(93)一体构成。

7.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包括竖柱(20)和四根横梁(30),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两组连接卡(10)、两组第二连接卡(40)及四个摩擦抗剪板(50),每两个连接卡(10)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连接卡(10)分别位于竖柱(20)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卡(40)包括第二承载板(401)和两个连接板(406),在第二承载板(4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翼(404),所述第二卡翼(404)由与第二承载板(401)平行相对的第二预紧板(403)和连接第二承载板(401)及第二预紧板(403)的第二自锁板(402)构成,所述第二自锁板(402)里端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405),所述连接板(406)位于左右两个第二卡翼(404)的第二自锁板(402)下部及第二承载板(401)侧面并和所述第二承载板(401)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406)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061),每两个第二连接卡(40)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第二连接卡(40)分别位于竖柱(20)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摩擦抗剪板(50)由截面为L形的摩擦板(501)及与摩擦板(501)两侧中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构成,所述摩擦板(501)截面短的一侧连接的第一抗剪板(502)长度小于摩擦板(501)截面长的一侧连接的第二抗剪板(503)长度,所述四个摩擦抗剪板(50)均布于竖柱(20)四角外表面,各摩擦抗剪板(50)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分别与其相邻摩擦抗剪板(50)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连接,所述两组连接卡(10)分别安装于四个摩擦抗剪板(50)的上、下表面且呈对称分布,且由穿过连接卡预紧板(3)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二抗剪板(502,503)均放置在所述连接卡凹槽(11)内,所述两组第二连接卡(40)分别安装于所述两组连接卡(10)上、下方的竖柱(20)上且呈对称分布,所述两组第二连接卡(40)由穿过其第二预紧板(403)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卡(10)与第二连接卡(40)相互垂直安装,所述其中两根横梁(30)分别放置于两组连接板的固定板(9)之间,所述横梁(30)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二抗剪板(503)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所述横梁(30)的翼板与所述连接卡(10)的固定板(9)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所述另外两根横梁(30)分别放置于两组第二连接卡(40)的第二连接板(406)之间,所述横梁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一抗剪板(502)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所述横梁(30)的翼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406)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卡的连接板(406)及第二自锁板(402)均为L形板,所述第二预紧板(403)为一椭圆或矩形板,所述第二预紧板(403)上具有至少二个通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第二自锁板(402)的里端靠近所述第二承载板(401)的位置有一斜面。

说明书

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及其连接件,尤指一种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钢框架中,横梁和竖柱之间的钢结构连接特性是结构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的关键。本申请人于2007年申请的“连接卡及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如图1B所示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示意图,该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包括竖柱1’、四根工字形横梁2’及八个连接卡3’,如图1A所示的连接卡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卡3’包括承载板7’,承载板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个截面为L形的卡翼5’,卡翼5’与承载板7’形成一个截面为门形的卡槽,该卡翼5’由与承载板7’相对的预紧板6’和连接承载板7’及预紧板6’的自锁紧固板9’构成,自锁紧固板9’靠近承载板7’的一端具有凸出的自锁肩8’,该自锁肩8’与承载板7’的连接处具有朝向自锁紧固板9’方向的圆弧凹槽,其另一端与预紧板6’的连接面为斜面或凹面,自锁紧固板9’上具有两个通孔,预紧板6’上具有一个通孔。每两组连接卡3’位于一条直线上固定两根横梁2’,每两个连接卡3’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连接卡3’分别位于竖柱1’的两相对侧面上,其中一根横梁2’上的两组连接卡3’分别设置于该工字横梁2’的腹板与翼板交接处的四个拐角处,且每组连接卡3’以横梁2’的腹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其连接卡3’的自锁紧固板9’对称放置在横梁2’的翼板上并与翼板螺接,预紧板6’对称放置在横梁2’的腹板上并用螺栓固定在一起,另外两组连接卡3’固定另两根横梁2’,该两组连接卡3’分别放置在横梁2’的上下翼板的上下面,上翼板的一组连接卡3’对称放置,其两个预紧板6’面对面靠近用螺栓螺接在一起,其各自的自锁紧固板9’均螺接在该横梁2’的翼板上;下翼板下的一组连接卡3’与上翼板上的连接卡3’的连接方式相同。
上述建筑钢框架结构在安装过程是先将竖柱1’固定于地面,然后在高空中将连接卡3’通过螺栓螺接于吊在空中的横梁2’与竖柱1’上,这样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很不方便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卡及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连接卡便于与横梁及竖柱安装在一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连接卡,包括承载板及自锁板,在承载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卡翼,其中所述卡翼由与承载板平行相对的预紧板和连接承载板及预紧板内侧端的过渡板构成,所述承载板上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预紧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过渡板与承载板内壁上连接有自锁板,所述自锁板里端具有凸出的自锁肩,所述自锁板前端面及与该自锁板连接的过渡板内壁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过渡板外壁与预紧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过渡板下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过渡板并沿过渡板外壁延伸,所述固定板位于自锁板下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本发明连接卡,其中所述第一、二连接板均为三角形板。
本发明连接卡,其中所述凹槽为V形。
本发明连接卡,其中所述预紧板为一椭圆或矩形板。
本发明连接卡,其中所述承载板外壁中间下部设置有一截面为半弧形的凸柱。
本发明连接卡,其中所述固定板由弧形板与长方形板一体构成。
一种采用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包括竖柱和四根横梁,其中所述结构还包括两组连接卡、两组第二连接卡及四个摩擦抗剪板,每两个连接卡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连接卡分别位于竖柱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卡包括第二承载板和两个连接板,在第二承载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翼,所述第二卡翼由与第二承载板平行相对的第二预紧板和连接第二承载板及第二预紧板的第二自锁板构成,所述第二自锁板里端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所述连接板位于左右两个第二卡翼的第二自锁板下部及第二承载板侧面并和所述第二承载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每两个第二连接卡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第二连接卡分别位于竖柱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摩擦抗剪板由截面为L形的摩擦板及与摩擦板两侧中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构成,所述摩擦板截面短的一侧连接的第一抗剪板长度小于摩擦板截面长的一侧连接的第二抗剪板长度,所述四个摩擦抗剪板均布于竖柱四角外表面,各摩擦抗剪板的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分别与其相邻摩擦抗剪板的第一抗剪板和第二抗剪板连接,所述两组连接卡分别安装于四个摩擦抗剪板的上、下表面且呈对称分布,且由穿过连接卡预紧板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二抗剪板均放置在所述连接卡凹槽内,所述两组第二连接卡分别安装于所述两组连接卡上、下方的竖柱上且呈对称分布,所述两组第二连接卡由穿过其第二预紧板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卡与第二连接卡相互垂直安装,所述其中两根横梁分别放置于两组连接板的固定板之间,所述横梁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二抗剪板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所述横梁的翼板与所述连接卡的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所述另外两根横梁分别放置于两组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横梁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一抗剪板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所述横梁的翼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
本发明采用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卡的连接板及第二自锁板均为L形板,所述第二预紧板为一椭圆或矩形板,所述第二预紧板上具有至少二个通孔。
本发明采用所述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其中所述位于第二自锁板的里端靠近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位置有一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连接卡及采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通过将连接卡设计改进,可以在安装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时,将连接卡、第二连接卡、摩擦抗剪板及竖柱先在地面安装完成,摩擦抗剪板通过连接卡、第二连接卡固定在竖柱上,连接卡、第二连接卡分别由预紧螺栓及第二预紧螺栓固定在竖柱上,然后将竖柱、摩擦抗剪板及连接卡、第二连接卡一体竖起来,将竖柱下面固定于地面上,然后将横梁分别放置于连接卡的固定板之间及第二连接卡的连接板之间,再将其中各横梁用固定螺栓及抗剪螺栓螺接固定即可,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连接卡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连接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不含横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中摩擦抗剪板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发明连接卡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卡10包括承载板1及自锁板5,在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卡翼4,卡翼4由与承载板1平行相对的矩形的预紧板3和连接承载板1及预紧板3内侧端的过渡板2构成,承载板1上面设置有一V形凹槽11,预紧板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31,过渡板2与承载板1内壁上连接有自锁板5,自锁板5里端具有凸出的自锁肩6,自锁板5前端面及与该自锁板5连接的过渡板2内壁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为三角形板。过渡板2外壁与预紧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为三角形板。过渡板2下端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垂直于过渡板2并沿过渡板2外壁延伸,固定板9位于自锁板2下部,固定板9上设置有三个第二通孔91。
如图3所示,承载板1外壁中间下部设置有一截面为半弧形的凸柱12。
固定板9由弧形板92与长方形板93一体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的本发明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不含横梁及含横梁)的示意图,其包括竖柱20、四根横梁30、两组连接卡10、两组第二连接卡40及四个摩擦抗剪板50,每两个连接卡10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连接卡10分别位于竖柱20的两相对侧面上。
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卡40包括第二承载板401和两个L形的连接板406,在第二承载板4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翼404,第二卡翼404由与第二承载板401平行相对的椭圆形第二预紧板403和连接第二承载板401及第二预紧板403的L形第二自锁板402构成,第二预紧板403上具有二个通孔,第二自锁板402里端具有凸出的第二自锁肩405,位于第二自锁板402的里端靠近第二承载板401的位置有一斜面。连接板406位于左右两个第二卡翼404的第二自锁板402下部及第二承载板401侧面并和第二承载板401连接在一起,连接板406上设置有三个通孔4061,每两个第二连接卡40组成一组配合连接,各组的两个第二连接卡40分别位于竖柱20的两相对侧面上。
结合图6所示,摩擦抗剪板50由截面为L形的摩擦板501及与摩擦板501两侧中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构成,摩擦板501截面短的一侧连接的第一抗剪板502长度小于摩擦板501截面长的一侧连接的第二抗剪板503长度,四个摩擦抗剪板50均布于竖柱20四角外表面,各摩擦抗剪板50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分别与其相邻摩擦抗剪板50的第一抗剪板502和第二抗剪板503连接,两组连接卡10分别安装于四个摩擦抗剪板50的上、下表面且呈对称分布,且由穿过连接卡预紧板3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第一抗剪板502、第二抗剪板503均放置在连接卡凹槽11内,两组第二连接卡40分别安装于两组连接卡10上、下方的竖柱20上且呈对称分布,两组第二连接卡40由穿过其第二预紧板403上的预紧螺栓连接固定,连接卡10与第二连接卡40相互垂直安装,其中两根横梁30分别放置于两组连接板10的固定板9之间,横梁30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二抗剪板503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横梁30的翼板与连接卡的固定板9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另外两根横梁30分别放置于两组第二连接卡40的第二连接板406之间,横梁30的腹板一侧与摩擦抗剪板的第一抗剪板502表面贴合并由抗剪螺栓螺接固定,横梁30的翼板与第二连接卡的第二连接板406通过固定螺栓螺接固定。
本发明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通过将连接卡设计改进,可以在安装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时,将连接卡10、第二连接卡40、摩擦抗剪板50及竖柱20先在地面安装完成,摩擦抗剪板50通过连接卡10、第二连接卡40固定在竖柱20上,连接卡10、第二连接卡40分别由预紧螺栓及第二预紧螺栓固定在竖柱20上,然后将竖柱20、摩擦抗剪板50及连接卡10、第二连接卡40一体竖起来,将竖柱20下面固定于地面上,然后将横梁30分别放置于连接卡10的固定板9之间及第二连接卡40的连接板406之间,再将其中各横梁30用固定螺栓及抗剪螺栓螺接固定即可,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卡及使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连接卡及采用该连接卡的建筑钢框架节点结构,主要用于建筑钢框架连接,连接卡包括承载板及自锁板,承载板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卡翼,卡翼由与承载板平行相对的预紧板和过渡板构成,承载板上面设有凹槽,预紧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过渡板与承载板内壁上连接有自锁板,自锁板里端具有凸出自锁肩,自锁板前端面及与自锁板连接的过渡板内壁上连接第一连接板,过渡板外壁与预紧板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板,过渡板下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