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蕉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蕉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 属农业种植中套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香蕉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 其生长发育期长达 ±10 个月。由 于占地时间较长, 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蕉农越来越期望高效益 栽培模式的出现。所谓蕉田经营高效栽培技术, 就是研究在确保香蕉实现正常产量的前提 下, 通过与其他短期农作物进行套种, 使蕉田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栽培技术。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 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 根、 茎、 叶、 花、 果及 吸芽 ( 繁殖用 ) 均由此长出。香蕉喜高温多湿, 通常生长温度 20 ~ 35℃, 最适温度 24 ~ 32 ℃, 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 10 ~ 12 ℃, 果实 13 ℃, 根 13 ~ 15 ℃。年均温 21 ℃以上 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 少数分布在 20℃及其以下的地域。灵芝属高温型腐生真菌, 菌丝体 在 24 ~ 30℃时生长迅速, 子实体在 24 ~ 28℃之间分化较快。香蕉和灵芝的生长温度较 为接近, 灵芝的生长周期一般在 ±5 个月, 合理安排灵芝栽培季节, 使其控制在香蕉生长周 期内 ; 基于香蕉的科学种植密度 ( 种植中杆品种, 规格单行植株行距为 1.8 米 ×2 米或 2 米 ×2 米模式 ), 设计在株间距内土壤上栽培灵芝, 达到提高蕉田利用率, 增加蕉农收入的 目的。
经文献检索, 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蕉田利用率高、 经济效益好的香蕉与灵芝套种的栽培 方法。
本发明的香蕉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的步骤如下 :
(1) 在当地气温 25℃以上时, 在香蕉种植园内 1.8 米 ×2 米或 2 米 ×2 米的行距 正中间挖 50 厘米宽、 50 厘米深、 长度随香蕉种植长度而定的长渠, 翻晒土壤 5-7 天 ;
(2) 将用常规方法发好菌的灵芝菌袋或椴木脱去塑料袋后直立在长渠中, 每条长 渠摆放 2 排菌袋或椴木, 使两菌袋或椴木之间保持 15 厘米的间距, 中间空隙用 (1) 步骤中 翻晒过的土壤填充 ;
(3) 向放有灵芝菌袋或椴木的长渠内浇水, 使其水分完全渗透至渠低 ;
(4) 用竹条在已浇透水的长渠上方搭建小拱棚, 高度控制在 ±50 厘米, 用农用塑 料薄膜覆盖, 塑料薄膜两侧用土壤压盖, 两头用绳子系好 ;
(5)±10 天后, 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形成并长出表土层, 形成白色块状物, 随时观 察小拱棚内空气湿度和温度, 确保空气湿度控制在 80% -90%, 小拱棚内温度不超过 38℃ 以上 ;
(6) 在灵芝子实体长至 5 厘米高时, 每天上、 下午将拱棚两头塑料解开各通风一 次, 使空气保持流通 30 分钟 ;(7) 当灵芝分化形成菌盖后, 揭起拱棚两侧塑料, 将其绑在在距离地面 5 厘米高度 的竹架子上, 随时观察拱棚内土壤表面湿度, 当小拱棚内湿度低于 80%时, 向棚内喷撒雾状 水, 控制土壤表面不出现干裂情况 ;
(8) 当灵芝子实体表面弹射铁红色孢子时, 即进行灵芝的采摘, 同时撤去拱棚设 施, 平整土壤, 便于香蕉采摘管理。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 土壤利用率高、 经济效益好的优点。 能够广泛用于蕉园生产 栽培。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 1 : 在行距为 1.8 米 ×2 米的香蕉种植园内实施
(1) 在当地气温 25℃以上时, 在香蕉种植园内 1.8 米 ×2 米行距正中间挖 50 厘米 宽、 50 厘米深、 长度随香蕉种植长度而定的长渠, 翻晒土壤 5 天 ;
(2) 将用常规方法发好菌的灵芝菌袋或椴木脱去塑料袋后直立在长渠中, 每条长 渠摆放 2 排菌袋, 使两菌袋之间保持 15 厘米的间距, 中间空隙用 (1) 步骤中翻晒过的土壤 填充 ; (3) 向放有灵芝菌袋的长渠内浇水, 使其水分完全渗透至渠低 ;
(4) 用竹条在已浇透水的长渠上方搭建小拱棚, 高度控制在 ±50 厘米, 用农用塑 料薄膜覆盖, 塑料薄膜两侧用土壤压盖, 两头用绳子系好 ;
(5)±10 天后, 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形成并长出表土层, 形成白色块状物, 随时观 察小拱棚内空气湿度和温度, 确保空气湿度控制在 80%, 小拱棚内温度不超过 38℃以上 ;
(6) 在灵芝子实体长至 5 厘米高时, 每天上、 下午将拱棚两头塑料解开各通风一 次, 使空气保持流通 30 分钟 ;
(7) 当灵芝分化形成菌盖后, 揭起拱棚两侧塑料, 将其绑在在距离地面 5 厘米高度 的竹架子上, 随时观察拱棚内土壤表面湿度, 当小拱棚内湿度低于 80%时, 向棚内喷撒雾状 水, 控制土壤表面不出现干裂情况 ;
(8) 当灵芝子实体表面弹射铁红色孢子时, 即进行灵芝的采摘, 同时撤去拱棚设 施, 平整土壤, 便于香蕉采摘管理。
实施例 2 : 在行距为 2 米 ×2 米的香蕉种植园内实施
(1) 在当地气温 25℃以上时, 在香蕉种植园内 2 米 ×2 米的行距正中间挖 50 厘米 宽、 50 厘米深、 长度随香蕉种植长度而定的长渠, 翻晒土壤 7 天 ;
(2) 将用常规方法发好菌的灵芝椴木脱去塑料袋后直立在长渠中, 每条长渠摆放 2 排椴木, 使两椴木之间保持 15 厘米的间距, 中间空隙用 (1) 步骤中翻晒过的土壤填充 ;
(3) 向放有灵芝椴木的长渠内浇水, 使其水分完全渗透至渠低 ;
(4) 用竹条在已浇透水的长渠上方搭建小拱棚, 高度控制在 ±50 厘米, 用农用塑 料薄膜覆盖, 塑料薄膜两侧用土壤压盖, 两头用绳子系好 ;
(5)±10 天后, 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形成并长出表土层, 形成白色块状物, 随时观 察小拱棚内空气湿度和温度, 确保空气湿度控制在 90%, 小拱棚内温度不超过 38℃以上 ;
(6) 在灵芝子实体长至 5 厘米高时, 每天上、 下午将拱棚两头塑料解开各通风一 次, 使空气保持流通 30 分钟 ;
(7) 当灵芝分化形成菌盖后, 揭起拱棚两侧塑料, 将其绑在在距离地面 5 厘米高度 的竹架子上, 随时观察拱棚内土壤表面湿度, 当小拱棚内湿度低于 90%时, 向棚内喷撒雾状 水, 控制土壤表面不出现干裂情况 ;
(8) 当灵芝子实体表面弹射铁红色孢子时, 即进行灵芝的采摘, 同时撤去拱棚设 施, 平整土壤, 便于香蕉采摘管理。
实际应用表明, 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土壤利用率高、 增加蕉农经济收入等优点。 能够广泛用于蕉园生产栽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