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15296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9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00951.4

申请日:

2001.07.05

公开号:

CN1366689A

公开日:

2002.08.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9/18申请日:20010705授权公告日:20050525|||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1H9/18; H01H11/00; H01H13/02; H05B33/26

主分类号:

H01H9/18; H01H11/00; H01H13/02; H05B33/26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花原哲朗; 大隈信二; 石川隆幸; 三户宏一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门真市

优先权:

2000.07.07 JP 206468/00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沈昭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作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的背景灯,操作时能够得到良好、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加工容易的EL片和使用EL片的开关。在隔膜部的根部外围的弯折部近旁不形成EL元件层,而只形成与透光性电极层和与背面电极层连接的导电性图形。又可以在该处不形成任何东西,而使绝缘膜坯料露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EL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向上方隆起成钟罩形的隔膜部的透光性绝缘膜、
具有在所述隔膜部根部外围的弯折部近旁以外的所述绝缘膜下表面设置的透
光性电极层、在所述透光性电极层下表面设置的发光体层、在所述发光体层下表面
设置的电介质层、以及在所述电介质层下表面设置的背面电极层的EL元件层、
在所述绝缘膜的下表面设置的,连接于所述透光性电极层的第1导电图形、以

在所述绝缘膜的下表面设置的,连接于所述背面电极层的第2导电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电极层包含透光性
树脂和分散于所述透光性树脂中的导电性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性图形与所
述透光性电极层成一整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电性图形
与所述背面电极层成一整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
导电性图形中的至少一个图形设置于所述隔膜部的根部外围的弯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
导电性图形设置于所述隔膜部的根部外围的弯折部以外的地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EL元件层设
置于所述隔膜部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置于所述EL元件层下
表面的可动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所述EL元件层
设置于所述隔膜部下表面以外的地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EL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置于所述隔膜部下表
面的可动接点。
1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EL片、
在所述可动接点的下方保持规定的间隙相对的固定接点、以及
承载所述规定接点的配线板。
12.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EL片、以及
在所述隔膜部下方配置的,通过按压实现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开关接点。

说明书

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作为背景灯等使用的一种EL片及使用EL
片的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多样化的发展,在操作部后方配备照明用的背
景灯,在暗处也能够识别开关等和进行操作的开关越来越多。该背景灯往往使用
EL片。

下面使用图7对这样的已有的EL片的开关加以说明。为了便于理解,将画面
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加以放大。

图7是使用已有的EL片的开关的侧剖面图。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光
性绝缘膜1的规定的地方形成向上方隆起成钟罩形隔膜部2,同时在下表面的整个
面上利用溅射法或电子束法等形成氧化铟锡构成的透光性电极层3A。

然后在隔膜部2根部外围的弯折部2A以外的地方,依序重叠印刷形成在氟橡
胶或氰基系树脂等高介电性树脂中分散作为发光的母材的硫化锌等的发光体层
3B、高介电性能的树脂中分散钛酸钡等的电介质层3C、银或碳树脂系的背面电极
层3D、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的绝缘层3E等。用这些层构成EL元件层3。

在形成于隔膜部2的下表面上的EL元件层3的下表面印刷分散有银或碳等导
电性颗粒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形成可动接点,构成EL片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绝缘膜制的配线板6配置于EL片5的下方,其上
表面形成EL片5的可动接点4和保持规定的间隙相对的一对固定接点6A及与其连
接的多个配线图形(未图示),构成开关。

其下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透光性电极层3A的绝缘膜1上,在印刷形成发光体
层3B和电介质层3C、背面电极层3D、绝缘层3E的EL元件层3、以及可动接点4
之后,用成型模具形成隔膜部2制作EL片5。利用粘接剂或热熔融焊接等方法将
EL片5粘贴于配线板6上制作开关。

将开关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由电子设备的电路在EL片5的透光性电极
层3A与背面电极层3D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发光体层3B即发光。该光线从后方照
射电子设备的操作部,因此即使是周围黑暗的情况下也容易识别操作部,对其进行
操作。

又,一旦通过操作按钮等从上方按压隔膜部2进行操作,隔膜部2就以弯折
部2A近旁为支点适度地挠曲。然后可动接点4向下方移动,与固定接点6A接触形
成电气连接。一旦操作力解除,由于隔膜部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恢复图7所示
的状态。

已有的EL片以及使用EL片的开关中,绝缘膜1的整个下表面上形成金属硬
质膜的透光性电极层3A,因此隔膜部2操作时的触感受到妨碍,同时可挠性变差。
因此在进行隔膜部2的成型加工时,或反复进行按压操作时会发生透光性电极层
3A破裂的情况,而且操作力容易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时能够得到良好、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加工容易的EL
片和使用EL片的开关。

所述EL片具备下述要素,即

(a)具有向上方隆起成钟罩形的隔膜部的透光性绝缘膜、

(b)在绝缘膜的下表面,设置于隔膜部根部外围的弯折部近旁以外的部分的透光
性电极层、发光体层、电介质层、以及背面电极层依照这一顺序叠层的EL元件层、

(c)在绝缘膜的下表面设置的,连接于透光性电极层的第1导电图形、以及

(d)在绝缘膜的下表面设置的,连接于背面电极层的第2导电图形。

所述开关具备EL片和设置于隔膜部下方的弹性的电气接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EL片的开关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该EL片的平面剖面图。

图3是该EL片的平面剖面图。

图4是该EL片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该EL片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使用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EL片的开关的侧面剖面图。

图7是使用已有的EL片的开关的侧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为了容易理解,将附图的
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放大表示。又,与已有技术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
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是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EL片的开关的侧剖面图。图2是该EL片
的平面剖面图。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光性绝缘膜1的规定的地方形成向上
方突出为钟罩形的隔膜部2。在隔膜部2根部外围的弯折部2A近旁以外的,隔膜
部2下表面及绝缘膜1的平坦部分下表面印刷形成各种透光性电极层13A。透光性
电极层13A由分散有氧化铟锡或氧化锡、氧化铟等等导电性颗粒的苯氧基树脂、环
氧树脂、氟橡胶等透光性树脂构成。在透光性电极层13A上依序重叠印刷形成在高
介电性的氟橡胶或氰基系树脂等中分散作为发光的母材的硫化锌等的发光体层
3B、同样高介电性能的树脂中分散钛酸钡等的电介质层3C、银或碳树脂系的背面
电极3D、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的绝缘层3E等,构成EL元件层13。

而且,导电性图形14A、14B延伸到一端分别连接于透光性电极层13A和背面
电极层3D,另一端通过弯折部2A从其外形突出的尾部(未图示)等上。导电性图
形14A、14B是利用分散有银或碳等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印刷形成。

然后,在形成于隔膜部2的下表面上的EL元件层13的下表面上用分散有银
或碳等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印刷形成可动接点4,这样构成EL片1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绝缘膜制的配线板6配置于EL片15的下方。其
上表面形成EL片15的可动接点4和保持规定的间隙相对的一对固定接点6A及与
其连接的多个配线图形(未图示),构成开关。

EL片15利用粘接剂或热熔融焊接等方法粘贴在配线板6上制作开关。

在上述结构中,将开关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由电子设备的电路在EL片
15的透光性电极层13A与背面电极层3D上分别连接的导电性图形14A、14B上施
加交流电压,发光体层3B即发光。该光线从后方照射电子设备的操作部,因此即
使是周围黑暗的情况下也容易识别操作部,对其进行操作。

又,一旦通过操作按钮等从上方按压隔膜部2进行操作,隔膜部2就以只形
成导电性图形14A、14B的弯折部2A近旁为支点,有节度地挠曲。借助于此,可动
接点4向下方移动,与固定接点6A接触形成电气连接。一旦操作力解除,由于隔
膜部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恢复图1所示的状态。

采用本实施形态,进行按压操作时隔膜部2挠曲之际,在作为支点的弯折部
2A近旁不形成EL元件层13,而只形成具有可挠性的导电性图形14A、14B。因此
在操作时能够得到良好、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能够得到隔膜部的加工也容易的
EL片和使用EL片的开关。

又,透光性电极层13A利用分散有导电性颗粒的具有可挠性的透光性树脂印
刷形成,整个隔膜部2的可挠性也高,因此操作时的更有适度感。

还有,在形成于隔膜部2的下表面上的EL元件层13的下表面形成可动接点4,
因此只要将EL片15与具备固定接点6A的配线板6等加以组合,就能够容易地构
成开关。

还可以如图3的平面剖面图所示,将各导电性图形与透光性电极层13A和背
面电极层3D形成一体。透光性电极层13A和与其连接的导电性图形、以及背面电
极层3D和与其连接的导电性图形可以分别同时印刷形成。因此可以减少EL元件层
的印刷次数,廉价地制作EL片。

还有,在上述说明中,对隔膜部2根部外围的弯折部2A近旁以外的隔膜部2
下表面及绝缘膜1的平坦部下表面上分别形成EL元件层13的结构加以说明。也可
以如图4的侧剖面图所示,只在隔膜部2的下表面形成EL元件层13。

又可以如图5的侧剖面图所示,也可以只在绝缘膜1的平坦部的下表面形成
EL元件层13,在隔膜部2的下表面上只形成可动接点4。在将隔膜部2挠曲之际,
在作为支点的弯折部2A近旁不形成导电性图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绝缘膜1露
出,可挠性进一步提高,能够得到更良好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

实施形态2

对与实施形态1相同结构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是使用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EL片的开关的侧剖面图。绝缘膜1上形成
隔膜部2。在隔膜部2根部外围的弯折部2A近旁以外的,隔膜部2的下表面及绝
缘膜1的平坦部分下表面上分别形成EL元件层13。这些与实施形态1相同。EL
元件层13的透光性电极层13A和背面电极层3D上分别连接导电性图形的情况也与
实施形态1相同。    

在EL片16中,在EL元件层13的下表面不形成可动接点。EL片16的下表面,
配置在绝缘基板21上载置的所谓膜片式开关的接点22,形成开关。

还有,该膜片式开关接点22由上片23与下片24构成。上片23由具有可挠
性的绝缘膜23A与在其下表面的隔膜部2中央下方形成的可动接点23B构成。下片
24由绝缘膜24A与形成于其上表面的、与可动接点23B相对的固定接点24B构成。
可动接点23B是用分散有银或碳等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形成于上片23上的。

上片23和下片24利用在垫片25的绝缘膜25A上下表面上涂布的粘接剂(未
图示)粘贴。在可动接点23B和固定接点24b之间利用开口25B形成规定的间
隙。

将该开关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由电子设备的电路对透光性电极层13A
和背面电极层3D施加交流电压,EL片16就和实施形态1一样发光。

又,通过操作按钮等从上方对隔膜部2进行按压操作,就能够以弯折部2A
的近旁处为支点,隔膜部2有节度感地与实施形态1一样弯曲。这时隔着EL
元件层13被压在隔膜部2下面的隔膜式开关接点22的上片23在开口25B处
向下方弯曲。因此可动接点23B向下方移动与固定接点24B接触实现电气连接。
一旦操作压力解除,在隔膜部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就恢复图6的状态。

采用本实施形态,在EL片16的隔膜部2下方配置通过按压实现电气接触
或分离的开关接点22形成开关。以此可以实现更加良好的稳定的有节度的触
感,能够得到可挠性优异的开关。

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不使用隔膜式开关接点22,而代之以EL片16与单独
的按压(push)开关接点的组合或利用按压改变电阻值。与使用所谓感压电阻
元件的开关接点组合也可以实施本发明。这样可以得到能够输出各种各样的电
气信号的开关。

采用本实施形态,用分散有导电性颗粒的透光性树脂印刷透光性电极层
13A。但是也可以利用溅射法或电子束方法等,在绝缘膜1的下表面的整个面
上一旦形成透光性电极层之后,就利用蚀刻等方法在规定的处所形成透光性电
极层。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作为背景灯用的EL片和使用EL
片的开关。采用本发明在操作时可以得到良好的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又能够
得到加工也容易的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

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L片及使用EL片的开关.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用作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的背景灯,操作时能够得到良好、稳定的有节度的触感,加工容易的EL片和使用EL片的开关。在隔膜部的根部外围的弯折部近旁不形成EL元件层,而只形成与透光性电极层和与背面电极层连接的导电性图形。又可以在该处不形成任何东西,而使绝缘膜坯料露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