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振荡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4784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19939.3

申请日:

2001.07.02

公开号:

CN1393990A

公开日:

2003.01.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8.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3B5/00; H03B5/08; H03B5/12

主分类号:

H03B5/00; H03B5/08; H03B5/12

申请人: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永华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汤保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射频(RF)振荡器,其中包含一负载电路、一匹配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及一振荡电路,本发明的RF电路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本发明于振荡电路的控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射频(RF)振荡器,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 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于振荡电路的 控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 要求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晶体管; 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 一振荡电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 11 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极, 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 12 、电容器C 16 及电容器C 17 所组成,接于 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 13 相互匹配; 第一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 14 、电容器C 15 及电感器L 11 与匹配电路 产生反馈的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 12 及电容器C 13 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与 射极之间,增加电路的稳定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RF)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3: 一种射频(RF)振荡器,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 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于振荡器的控 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 求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晶体; 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 一振荡电路,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 21 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 极,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匹配电路,是由电感器L 22 、电容器C 26 、电容器C 27 及电感器L 24 所组成,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 23 相互匹配; 第一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 24 及电感器L 21 与匹配电路产生反馈的 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 22 及电容器C 23 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 与射极之间,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RF)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说明书


射频振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射频(RF)振荡器,特别是指一种抑制谐波的射频振荡器的改良,利用多重反馈来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并在主波增强时,可由振荡器将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求范围内。

    背景技术

    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是由数个晶体管所组成,在制作过程上较为复杂,另外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都有谐波过大的问题,且又无法同时符合“主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二次谐波的抑制更是习用射频(RF)振荡器最大的问题所在。

    有人将数个晶体管所组成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成只须利用一颗晶体管就能达一样的效果(如图1所示),虽是将射频(RF)振荡器简单化,但是一样都有谐波过大的问题,也无法同时符合“主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又该电路中的C2、C3以及ANT的谐波频率在共振器X可谐振的频率点时,此电路才会振荡。

    由此可见,上述习射频(RF)振荡器仍有诸多缺失,而亟待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目的即在于提供一射频(RF)振荡器,只使用了一颗晶体管,和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的数个晶体管相较之下,减少了在制作上的成本。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利用多重反馈,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范围的降压时,仍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由振荡器改善了一般电路谐波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同时符合“主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

    可达成上述目的的射频(RF)振荡器之一,包括有:

    一晶体管;

    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

    一振荡电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11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极,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12、电容器C16及电容器C17所组成,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13相互匹配;

    第一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14、电容器C15及电感器L11与匹配电路产生反馈的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12及电容器C13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与射极之间,增加电路的稳定度。

    其中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可达成上述目的的射频(RF)振荡器之二,包括有:

    一晶体;

    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

    一振荡电路,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21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极,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匹配电路,是由电感器L22、电容器C26、电容器C27及电感器L24所组成,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23相互匹配;

    第一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24及电感器L21与匹配电路产生反馈的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22及电容器C23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与射极之间,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

    其中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本发明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输入信号是以脉波信号为主,当有脉波信号输入时,电路才会振荡,而振荡的频率是由该振荡器中的共振器加以决定,并由该第一反馈电路及第二反馈电路来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最后的输出信号会经由该匹配电路加以处理,进而和天线完成匹配的作动。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图1为习用射频(RF)振荡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架构图。

    图3为该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第1个实施例电路图。

    图4为该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第2个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示意图,主要包括有:一晶体管26、一负载电路25、一匹配电路24、第一反馈电路23、第二反馈电路22及一振荡电路21;本发明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输入信号是以脉波信号20为主,当有脉波信号20输入时,电路才会振荡,而振荡的频率是由该振荡电路21中的共振器211加以决定;该第一反馈电路23接于晶体管26的集极与射极之间,由第一反馈电路23以及第二反馈电路22来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该第二反馈电路22接于晶体管26的基极与射极之间,最后的输出信号会经由匹配电路24和天线27完成谐波的抑制;该负载电路25的目的为控制晶体管26的基本工作点。

    请参阅图3所示,为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第1实施例,其中:

    1.匹配电路为L12、C16及C17所组成,由L12、C16及C17所产生的并联谐振进而抑制谐波;

    2.天线(ANT)为L13;

    3.振荡电路为共振器211与C11串接,主要的目的是由C11降低谐波强度;

    4.由C14、C15和匹配电路以及天线的谐振会形成第一个反馈且产生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5.当C14、C15、匹配电路及天线的谐阶在共振器的谐振频率点时,此电路才振荡,但在C11、匹配电路及天线等元件抑制谐强度时,使得电路的振荡条件易受到电压的降低而造成不起振,为改善此现象是利用第二反馈电路的C12与C13由晶体管26的射集与基集间作正反馈,由此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以改善因电压降低而不起振的问题;

    6.另在C14及C15间由一电感L11接于晶体管26的射集,主要目的是在抑制谐波的产生。

    请参阅图4所示,此为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第2实施例,可改善第1实施例受到环境的杂散电容的影响而产生频偏的问题,其中:

    1.匹配电路为L22、C27、C26及L24所组成,由L22、C27、C26及L24所产生的并联谐振进而抑制谐波;

    2.天线(ANT)为L23;

    3.该匹配电路的L24主要目的为降低环境所产生的杂散电容而导致频偏的情形以及天线(L23)对电路振荡时的影响;

    4.振荡电路为共振器211与C21串接,主要的目的是由C21降低谐波强度;

    5.C24和匹配电路以及天线的谐振会形成第1个反馈且产生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6.当C24、匹配电路及天线的谐阶在共振器的谐振频率点时,此电路才振荡,但在C21、匹配电路及天线等元件抑制谐强度时,使得电路的振荡条件易受到电压的降低而造成不起振,为改善此现象是利用C22与C23由晶体管26的射集与基集间作第二反馈电路,由此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以改善因电压降低而不起振的问题;

    7.另C24串接一电感L21于晶体管26的射集,主要目的是在抑制谐波的产生。

    此两种实施例功能皆为相同,可分别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中,该实施例的实际测试谐波的结果也在法规合格的要求范围内,并取得合格证书,请参阅附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射频(RF)振荡器,与前述习用射频(RF)振荡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只使用了一颗晶体管的射频(RF)振荡器,和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的数个晶体管相较之下,减少了在制作上的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重反馈的射频(RF)振荡器,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范围的降压时,仍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谐波的射频(RF)振荡器,由此振荡器改善了一般电路谐波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谐波的射频(RF)振荡器,同时符合“主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射频振荡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射频振荡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射频振荡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频振荡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振荡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射频(RF)振荡器,其中包含一负载电路、一匹配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及一振荡电路,本发明的RF电路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本发明于振荡电路的控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求范围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