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13455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4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11215.3

申请日:

2001.05.30

公开号:

CN1436384A

公开日:

2003.08.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29/00申请日:20010530授权公告日:20050713终止日期:20130530|||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ADC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德国柏林变更后权利人:ADC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德国柏林登记生效日:2006.1.13|||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克罗内有限公司 地址: 德国柏林变更后:ADC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德国柏林|||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9/00

主分类号:

H01R29/00

申请人:

克罗内有限公司

发明人:

R·-D·布泽; H·克莱恩; J·施塔克

地址:

德国柏林

优先权:

2000.06.15 DE 10029649.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强;赵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它包括一个其中可从外面接近地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的外壳(3),其中外壳(3)形成有一空腔,在该空腔中,功能件设置在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之间。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它包括一个其中可 从外面接近地设有用于连接导线或芯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的外 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3)形成有一个空腔,在该空腔中,功能件 被设置在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 设置在至少一块支承在外壳(3)内的印制电路板(6)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入触 点(4)被设计成刀形线夹触点的形式或者包括刀形线夹触点。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出 触点(5)被设计成刀形线夹触点的形式或成电插接器的形式。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 形线夹触点分别形成有一个叉指触点(9),可借助所述叉指触点产生 与所述功能件的传力电气连接。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功能件被设计成过电压保护器的形式,尤其是成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 路的形式。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一 个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可从外面接近的 开路接点(10)。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开路接点(10) 被布置成与所述功能件串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开路接点(10) 设置在所述功能件的后面。
10: 如权利要求7-9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开 路接点(10)设置在印制电路板(6)的底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开路接点 (10)可从输入触点(4)侧接近。
12: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输 入触点(4)和输出触点(5)被布置在外壳(3)的对置端面上。
13: 如权利要求3-12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刀形线夹触点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确定的,即芯线(7)可以用标准连 接工具被接上。
14: 如权利要求2-13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 印制电路板(6)上的地线被设计成可通过至少一个环形触点或叉指触 点(14)让外界接近。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叉指触 点(14)的区域内,外壳(3)形成有速动件,可以通过所述速动件把 配线分接组件(1)锁定到异型杆(15)上。
16: 如权利要求2-15之一所述的配线分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 印制电路板(6)上的地线被引向装有输入触点(4)的端面(8)并且 被设计成可从外面接近。
17: 借助一个由两部分构成的外壳制造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 分接组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把所述印制电路板移入一个第一壳部(21)中, b)把一个装有输入触点(4)的第二壳部(22)锁定到第一壳部 (21)上。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分接组 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制电路板被移入第一壳部(21)前, 开路接点(10)被固定在插装完的印制电路板(6)上。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分接组 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把插装完的印制电路板(6)移入第一壳部(21)中, b)从第一壳部(21)的底面侧压入开路接点(10),从而在印制 电路板(6)上夹紧开路接点(10), c)把装有输入触点(4)的第二壳部(22)锁定到第一壳部(21) 上。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分接组 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把插装完的印制电路板(6)移入第一壳部(21)中, b)把装有输入触点(4)的第二壳部(22)锁定到第一壳部(21) 上, c)从第一壳部(21)的底面侧压入开路接点(10),从而在印制 电路板(6)上夹紧开路接点(10),

说明书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配线分接组件包括一个外壳,在该外壳中,可从外面接近地设有用于连接导线或芯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背景技术

    例如,从DE2725551中公开了这样的配线分接组件。这样的配线分接组件具有第一列缆线侧连接触点并且对置地具有第二列配线侧连接触点,在这里,即使信息流可能颠倒过来,缆线侧触点仍可被视为输入触点,配线侧触点可被视为输出触点。在这两列触点之间,设有中心触点,测试插头或保护插头可被插入中心触点中。这样的保护插头的一个例子就是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或3点式或5点式过电压保护组件。如果这样的过电压保护器件现在被插入中心触点中,则该中间抽头并且有时甚至是邻近的中间抽头无法再被用于测试和检验,或者为了测试和检验,必须再次取出过电压保护器件,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无法保护触点。

    此外,例如从DE 3917270中公开了配线分接组件,其中,功能件如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可以从侧面或从底下被插入配线分接组件中,在这种情况下,缺点是,必须相当费事地加工出配线分接组件。

    所有配线分接组件都必须将其外部功能件插入有弹性的触点中,对弹性触点提出了耐压强度和载流能力的严格要求。另一个缺点是,外部功能件给紧凑的模件结构带来了困扰。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技术课题,即提供一种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借助该配线分接组件,可以实现更简单和更紧凑的结构。另一个技术课题在于提供配线分接组件的制造方法。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和17的特征的主题,得到了所述技术课题的解决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形式。

    为此,配线分接组件的外壳被设计成具有一个空腔,在该空腔中,功能件设置在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之间。这样一来,产生了获得很紧凑地结构的可能性。此外,该外壳原则上可一体地形成或由多个部分形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功能件设置在一块支承于该外壳内的印制电路板上。为此,该外壳最好是有多个部分形成的,从而印制电路板可以移入一个第一壳部中并且随后可通过一个第二壳部封闭。因而,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很容易地使用插装件不同的印制电路板或换掉出故障的印制电路板。

    输入触点最好被设计成刀形线夹触点的形式,从而缆线侧的芯线或导线可以快速、可靠并灵活地以已知的技术与之连接。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输出触点最好也被设计成刀形线夹触点或多路插接器的形式。多路插接器的优点是,如果存在预制缆线,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插接很快速且可靠地实现缆线连接。而在没有预制缆线的情况下,则刀形线夹触点显示出其优点。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刀形线夹触点分别被设计成具有一个叉指触点,借助该叉指触点,可以形成与功能件的传力电气连接。如果功能件设置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则最好在印制电路的上、下两个表面上设置触垫。与焊接的加工和装配公差相比,这种传力连接明显的公差要小得多。由此一来,可以通过叉指触点被锁定到触垫上而同时接通所有刀形线夹触点。此外,这种触点接通允许简单拆卸,例如在必须更换出故障的印制电路的情况下。

    所述功能件可以是滤波电路、信号装置或测试电路。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功能件是一个过电压保护组件,尤其是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器件。因此,产生了整体的过电压保护,这既不防碍事后配线、测试或检验,也不会干扰标准组件的组装。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分别给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配备一个可从外部接近的开路接点。该开路接点分别成列地布置在功能件的后面。因而,在把功能件设计成过电压保护器件的情况下,完全保护了开路接点。

    在功能件被安置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时,开路接点最好设置在印制电路板的底面上,在这里,最好可从与输入触点相同的那侧接近开路接点。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输出触点被设置在与输入触点对置的外壳侧上。这样一来,获得了缆线侧与配线侧的明确分开,在这里,各芯线或缆线互不妨害。

    如果输入触点和/或输出触点被设计成刀形线夹触点,则如此相对确定它们的尺寸,即可以参照已有的标准连接工具。这免除了开发昂贵的新型连接工具并简化了与已有配线分接组件结合的新型配线分接组件的操作。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印制电路板上的地线被设计成可通过一个叉指触点或环形触点从外接近的结构。为此,地线最好在印制电路板上被合并起来。于是,通过相应的孔或开口,配线分接组件可被推到异型杆上,异型杆随后与叉指触点或环形触点相连。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地线被设计成可从输入触点侧接近。由此一来,配线分接组件可被有选择地用作AB组件或ABS组件,在这里,屏蔽件与地线相连。

    为了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配线分接组件,印制电路板和功能件被推入一个第一壳部中并且锁定一个装有输入触点的第二壳部。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单地自动实现插装和锁定。在带有开路接点的实施形式中,原则上有各种变型方案。

    在第一优选实施形式中,开路接点首先被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在这里,开路接点被相应地夹紧。随后,印制电路板和被夹紧的开路接点被推入第一壳部中,第一壳部随后与第二壳部锁定在一起。由此一来,在外壳上不需要不利于外壳稳定性的防范措施。

    在一个替代实施形式中,首先把印制电路板推入第一壳部中并随后从外壳底侧把开路接点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并夹紧。由此一来,可以很简单地给配线分接组件加装上开路接点。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一个优选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图示出了:

    图1表示配线分接组件的一个横截面;

    图2是配线分接组件的前视图;

    图3示意表示具有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的配线分接组件的电路结构;

    图4示意表示制造配线分接组件的工艺流程;

    图5示意表示制造配线分接组件的一个替代方法的工艺流程;

    图6表示具有ADSL分线盒的配线分接组件的方框线路图;

    图7是配线分接组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形式

    在图1中,以横截面图示出了带有一插入的测试插头2的配线分接组件1。配线分接组件1包括一个外壳3、输入触点4、输出触点5和一块设置在外壳3空腔内的印制电路板6。输入触点4被设计成用于接通芯线7的刀形线夹触点的形式,可以从外壳3的第一端侧8接近该触点。在面对印制电路板6的那侧上,输入触点4为有叉指触点9的结构。叉指触点9夹住印制电路板6并形成与设置在印制电路板6的上、下面上的触垫的传力连接。在印制电路板6上,设有位于输入触点4和输出触点5之间的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分别给两个输入触点4和两个输出触点5分配一个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包括一个过电压放电器11、两个PTC电阻12和两个二极管13,其地线通过一个叉指触点或环形触点14与一个穿过外壳3的异型杆15相连。在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的后面是开路接点10,它设置在印制电路板10的底面上,其中为了与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与开路接点10电气连接,印制电路板6例如在二极管13处进行通孔敷镀处理。开路接点10位于一载体16上,该载体被固定在外壳3内。通过一个夹子17使开路接点弹性夹紧,从而弯钩状触点18、19接触印制电路板6。在触点19后面有一个与输出触点5的电气接点,所述输出触点5通过焊接、压接或插接器20与印制电路板6相连。因此,在没有测试插头2的情况下,输入触点4通过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和后置的开路接点10与输出触点5相连。随后,为了进行测试,从端侧8把一个带一板27的插头2推入外壳3中。由此一来,开路接点10的触点19如图所示地被压离印制电路板6并且断开输入触点4与输出触点5之间的电气连接,或是通过测试插头来进行这种电气连接。由于开路接点10被设置在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的后面,所以,即使在用测试插头2进行测试时,也完全保护开路接点10不受过电压的影响。由于在装设刀形线夹触点时可能出现很大的力,所以,在叉指触点9区域内,沿印制电路板6的整个宽度把一个塑料形保持件或支持件锁定在印制电路板6上,这将叉指触点9固定在印制电路板6上。

    在图2中,以端侧8的前视图示出了配线分接组件1。配线分接组件1包括16个输入触点4,它们成对结合并且例如用于连接双芯线。在每对输入触点4的下方,设有一用于测试插头21的入口23。通过入口23,可以从外面接近开路接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一个测试插头21插入入口,同时启用两个输入触点4的两个开路接点。此外,外壳3具有电缆导向叉24和张力减轻机构25。

    在图3中,示意示出了用于具有作为功能件的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的配线分接组件的电路结构。该电路具有16个输入触点a1、b1-a8、b8和16个输出触点a1′、b1′-a8′、b8′,其中,一对触点a、b分别用于一根双芯线的布线。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a、b或a′、b′对应于图1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此外,分别给两个输入触点分配一个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每个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包括一个三极过电压放电器11、两个PTC电阻12和两个二极管13。给每个过电压放电器11配备一个具有至少一根保险丝的失效安全触点26,该触点26在出现过电压时使两个输入触点永久地接地短路。在分段时限距离保护电路和两个所属输出触点之间,设有两个开路接点10。

    在图4中,示意地示出了用于图1所示的配线分接组件1的制造方法。在第一步骤A中,开路接点10以其夹子17被固定在印制电路板6底面上的一个共同或独立的载体16上。随后,在一个步骤B中,插装完的印制电路板6被推入一个第一壳部21的空腔中。接着,在另一个步骤C中,一个其中设有输入触点4的第二壳部22被锁定到第一壳部21上。

    在图5中,示意地示出了一个替代的制造方法。在这里,首先在第一步骤A中,把插装完的印制电路板6推入第一壳部21中并随后在一个步骤B中从第一壳部21的底面插入开路接点10。接着,又在步骤C中把第二壳部22锁定到第一壳部21上。

    在图6中,示出了具有一个作为功能组件的ADSL分线盒的配线分接组件1的方框线路图,其中,ADSL表示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是一个通过普通的铜缆接线网络实现宽带数据终端负载的传输技术设备。ADSL系统全部被设计成具有两个电讯装置(下游和上游)的双向传输设备。到达用户的下游通道被设计成宽带形式,而相反的上游通道是频带较窄的并且主要被设置用于控制信号的传输。ADSL的应用例子尤其是视频随选和多媒体互联网应用。配线分接组件1包括输入触点4、输出触点5和检验入口28。此外,配线分接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印制电路板6,在该印制电路板上设有一个过电压保护器29、一个低通滤波器30和一个隔直电容器31。ADSL分线盒由低通滤波器30和隔直电容器31构成并且使在右输出触点5上的高频ADSL信号与在左输出触点5上的低频POTS或ISDN信号分开,而输入触点4表示用户入口。为了清楚说明而要注意的是,由于双向传输,信号从输入触点4传到输出触点和反之,因而,术语“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指在配线分接组件上的不同的信息技术设备连接侧。隔直电容器31用于阻断ADSL端口的直流工作电压。在这些功能已在DSLAM(数字用户环线访问多路调制器)中实现的应用场合中,隔直电容器31可以省略。低通滤波器30的滤波特性最好与DTAG所用的ADSL系统协调,DTAG只使用138千赫频带并因而与ISDN兼容。原则上,可以实现具有单个业务的特别优化方式的实施形式。供选的过电压保护器29用于瞬时过电压保护,它将组件的耐脉冲干扰的耐压强度提高到如4千伏。借助最好成插接器且尤其是SUB-D插接器形式的检验入口28,用户线的信号可以持续地被传给一个外界转换和测量设备并返回。没有该外界环路的分线盒的工作可以通过插上一相应的短路插头来实现。ADSL分线盒的主要使用形式是主配电盘。

    在图7中,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图6的配线分接组件1。配线分接组件1包括一个第一壳部21和一个第二壳部22。第二壳部22包括一行输入触点4和输出触点5,它们分别成刀形线夹触点的形式。输入触点4和输出触点5分别设置在端子板中,其上壳部32或33通过刀形线夹触点被锁住。上壳部32、33分别形成有锁定件34,它们嵌入端子板下壳部36、37的相应锁止口35中。端子板最好成ABS板的形式,因而也可以接上一个属于双芯线的屏蔽件,这改善了附带ADSL信号的用户线路的串音衰减。输出触点5起到POTS/ISDN线的端口的作用。此外,第二壳部22具有锁定机构38,它们对应于第一壳部21的对应的锁止口39。在第一壳部21中,设置两个印制电路板6,它们与输入触点4和输出触点5电气连接。在第一壳部21的背面上,设置用于ADSL端口的检验入口28和其它输出触点5,它们最好都被设计成SUB-D插接器的形式。在侧壁上,第一壳部21形成有导向叉24和两个环形触点14,印制电路板6的地线通过它们与一个作为接地母线的异型杆相连。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讯和数据技术设备的配线分接组件,它包括一个其中可从外面接近地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的外壳(3),其中外壳(3)形成有一空腔,在该空腔中,功能件设置在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4,5)之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