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3212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9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9015.5

申请日:

2003.04.10

公开号:

CN1646243A

公开日:

2005.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1D51/38; B65D8/20

主分类号:

B21D51/38; B65D8/20

申请人:

皇冠塞及密封技术公司;

发明人:

M·瓦特森; B·菲尔德斯; A·R·洛克莱伊

地址:

美国伊利诺伊州

优先权:

2002.04.22 EP 02252800.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备麟;胡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埋头孔卷边(25)、倾斜的夹盘(24)壁和坚固的卷边的罐端,在遭受热加工或封装碳酸饮料时可抵抗其环形轮廓的变形。该高环箍强度影响当放置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罐端最终破坏方式,即使瘪塌压力性能在工业规定标准内。本发明的罐端具有引入的控制零件,该控制零件在维持规定的瘪塌压力性能的同时控制破坏方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零件包括作为局部顶点触发器的埋头孔卷边的扩展部分,以及夹盘壁内的槽,该槽防止顶点力集中于一个单独点,这样会通过产生一个针孔而导致泄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罐端外壳,包括一中心板、、一埋头孔卷边、一倾斜的夹盘壁 部以及一卷边接合板,并且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零件,每一区域绕埋头孔卷 边和/或夹盘壁的部分圆弧延伸,从而在罐端被卷边接合到罐体时控制罐端的折 断方式,其中这些或每一控制零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埋头孔卷边的一扩展部分、 埋头孔外壁内的一搁架、夹盘壁内的一压痕,和/或压花。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控制零件包括至少一 个绕端部外壳整个圆周延伸的零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零件沿被固定 于该罐端的一接片的根部后的一圆圆弧延伸,并定中在通过接片轴的直径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端外壳,其在通过接片中心轴的直径的每一 侧上都有一控制零件,并且每一控制零件绕罐端的一圆弧延伸。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罐端,其特征在于,该圆弧的长度为90° 或更小。
6: 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所述的罐端外壳,其具有绕着与罐端定中 在相同直径上的一圆弧延伸的不同类型的控制零件的组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控 制零件包括绕与罐定中在相同直径上的一圆弧延伸的至少一埋头孔卷边的扩展 部分和夹盘壁中压痕。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卷边扩展部分的圆弧 长小于夹盘壁压痕的圆弧长,以使得卷边扩展部分起触发器的作用。
9: 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一个压痕 或压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夹盘壁的上半部分,在其内部或在外部延伸,或者是 两者的组合。
10: 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所述的罐端外壳,其还包括在埋头孔内壁 和在一个或一对圆弧上的中心板之间的台肩的压花。
11: 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所述的罐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控制零 件可用薄壳冲压或变形冲压或两者的组合来制造。
12: 一种包括一个罐体和一个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所述的罐端的 罐,罐端通过双重卷边连接到罐体,并且其中控制零件包括至少一个在双重卷 边底部上夹盘壁中的压痕。

说明书


罐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端和一种制造这种罐端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特性的罐端。

    背景技术

    诸如用于封装饮料的罐等容器,例如,可以容纳高于大气压的碳酸饮料。罐端设计已经发展到在故障前于正常操作条件下可承受这种达到所限定最小值(对于碳酸软饮料通常为90磅/平方英寸)的“正”瘪塌压力(有时也称为“顶点”压力)。在高出该值大约8到10磅/平方英寸时,常规罐端的故障包括环形轮廓的损坏以及最终会导致端部轮廓外翻的端端部瘪塌。当容器落下或变形、或者当容器内装物经受热加工时会出现损坏的情况。

    在我们的欧洲专利No.EP-B-0828663中描述的罐端提供了环形轮廓损坏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该专利中的罐端外壳(即,未卷边的罐端)包括一圆周卷边、一卷边板、一角度在30°到60°之间的夹盘壁、一窄地抗峰卷边和一中心板。在将该外壳卷边接合到罐体上的时候,夹盘壁通过与上夹盘的基准部分接触而在其上端部变形。由于通过卷边形成的环具有非常高的环箍强度,所形成的轮廓提供了一非常坚固的双重卷边,从而在热加工条件下或当其封装碳酸饮料时,可以承受其环形轮廓的变形。

    通过抗峰或埋头孔卷边,也可以给饮料罐端提供硬度。这是一种向外凹的包括通过弯曲部分连接的内壁和外壁的卷边。在EP-B-0828663中,该卷边有基本上竖直的壁,尽管两个壁的变化可能达到+/-15°。该申请使用了一个小基圆半径(最佳适配)的卷边,典型的为0.75mm或更小。

    从EP-A-1105232中可以知道,通过卷边内壁的自由成型可以降低抗峰卷边的宽度。该最新的方法避免了卷边在再加工时过度变薄。所得到的更窄的卷边优化了罐的硬度,并且因此也优化了当其与罐内存在高内压的罐体连接时对瘪塌的抵抗力。

    如上所述专利中的那些罐端具有高的环箍强度和/或改进的瘪塌性能以使得当经受高内压时它们能抗瘪塌。尤其,EP-B-0828663中端部的瘪塌压力远高于90磅/平方英寸的制罐工业最小标准。

    虽然高的环箍强度是显著有利的,但是其会影响罐端最终的破坏方式。在常规的罐端中,罐端的环状圆周在高内压下易于变形并变成椭圆形。如果如通常情况一样,卷边端部的环状外形在高内压下可自由地变形成椭圆形,那么罐端局部外翻时,抗峰卷边的部分将沿着椭圆外形长轴一端的圆弧展开。

    然而,尤其在EP-B-0828663中的罐端,已经发现通过双重封罐法而形成的硬环可阻抗这种变形。结果,在遭受严重损坏的情况、运输期间的坠落、机械误操作、冷冻等时,已经发现所得到的破坏方式可导致罐的内容物的泄漏。当通过坚固的卷边和/或抗峰卷边抵抗卷边或抗峰卷边的变形时,故障可以是由于卷边在一个单点处的外翻而非沿着圆弧的外翻而引起。这种点外翻导致针孔式泄漏或者甚至由于金属的局部疲劳而引起的罐端破裂,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爆炸。

    本发明力图控制破坏方式并避免灾难性的故障和泄漏,同时仍然能获得远高于90磅/平方英寸的工业规定压力的瘪塌压力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罐端外壳,其包括一中心板、一埋头孔卷边、一倾斜的夹盘壁部以及一卷边板,并且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零件,每一控制零件绕埋头孔卷边和/或夹盘壁的部分圆弧延伸,从而在卷边接合到罐体时控制罐端的破坏方式,并且其中多个或每一控制零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埋头孔卷边的扩展部分、埋头孔外壁中的搁架(shelf)、夹盘壁内的压痕和/或压花。

    为避免疑义,应当注意到,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圆弧”包括360°的圆弧,即一个或多个绕罐端外壳整个外周延伸的控制零件。此外,应当注意到,并没有对术语“倾斜”进行限制,并且倾斜的夹盘壁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其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是直线的或曲线的。

    一个控制零件,例如一个可选的弱化区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引入到罐端上,所有这些意在限制或防止应变的集中。可以通过增加埋头孔卷边外壁的径向位置、埋头孔卷边内的搁架、夹盘壁内的压痕或压花来获得控制零件或弱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很多变型,包括如下所述的那些变型。

    通常,埋头孔卷边内的搁架位于卷边的外壁中,以及可以位于沿该壁向上的任何位置上。很明显,当搁架在外壁下部时,其有效的对应于卷边半径的扩展部分。搁架或槽可以设置在通过卷边的径向横截面的任何部分,但是由于内壁直径位置经常作为机械加工的基准,并且埋头孔底部的厚度理想地不应减小,因此外壁是优选的位置。

    优选地,应该在夹盘壁中形成压痕,从而在卷边罐端中,压痕大约位于卷边的根部。在端部外壳,这意味着压痕应当在夹盘壁向上大约一半处或者在夹盘壁上半部形成,这取决于卷边的类型。可以利用径向和压痕间距制造压痕以控制加工的半径和穿透的深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零件可在接片的根部后面的一圆圆弧延伸,并定中在通过接片铆钉和突出部分的直径上。可选地,可有一对控制零件,其对称地在接片的每一侧放置一个,并理想地定中于从接片的根部(把手端部)偏离+/-90°或更少。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包围由于相对于晶粒取向的定向而产生的任何“薄点”,圆弧长可以是达到90°的任何值。

    控制零件可以包括一个不同类型控制零件的组合,通常是在罐端上同一圆弧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使得当圆弧不是整个圆周时,不同类型的控制零件定中在与罐端相同的直径上。例如,可以有卷边壁/半径的扩展部分和用于相同的或每一控制零件的夹盘壁的压痕。在该实施例中,夹盘壁中的压痕可在如卷边扩展部分同样长度的圆弧上延伸,也可以是更长或更短的圆弧,并且圆弧的中心在相同的端部直径上。然而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不但可以是卷边扩展部分和夹盘壁压痕,另外还可以是一搁架形槽。

    埋头孔卷边可有其放大的基圆半径,然后与一包括在其外壁的搁架的控制零件结合。在一实施例中,卷边扩展部分(和,此处表现为搁架)的圆弧长小于夹盘壁压痕的圆弧长,以使得卷边扩展部分(和搁架)作为局部顶点的触发器。

    在控制零件包括夹盘壁上的一个压痕或压花区域,这既可以在内部也可以在外部延伸,或者是两者的组合环绕着圆弧。为便于叙述,其上固定有接片并称作“外面”的罐端的面将称为成品罐的外面。然而,优选地,压痕向内延伸,因为否则在卷边期间其会被卷边工具去除。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端部外壳也可另外包括位于埋头孔内壁和在一个圆弧或一对圆弧的中心板之间的台肩压花。

    倘若端部的定向不是问题,控制零件优选用变形冲压中制造,但是也可在薄壳冲压或者甚至是壳式与变形冲压的组合中制造。

    虽然以上使用了术语“槽”、“压痕”以及“压花”,但是应当意识到,这些术语也包括罐端的可形成控制零件的任何改造,包括点凹痕或串凹痕以及点或槽的其它变型的使用。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以实施例的方式并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是一个常规的饮料罐端的透视图;

    图2是另一种类型的饮料罐端的平面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罐端在卷边前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罐端在卷边接合到罐体后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5是具有两种类型的控制零件的卷边罐端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罐端是一个包括有圆周卷边2的常规饮料罐端外壳1,该圆周卷边2由一夹盘壁4和抗峰加固卷边或埋头孔5连接到中心板3上。该中心板具有一个限定出一用于倒出饮料的孔隙的凹痕线6。如惯例,一接片7由一铆钉8固定在中心板3上。卷边9设置用于增强中心板。

    图1中的罐端在通过卷边连接到充满碳酸饮料的罐体时,例如,罐端通常在瘪塌前可承受98磅/平方英寸的内压,比所要求的90磅/平方英寸的最小胀罐压力高出8磅/平方英寸。当压力接近并超过该值时,端部外周的环形形状将会变形并变成椭圆。最终中心板将被迫向外以致埋头孔“拆开(unravel)”并在其圆周圆弧上翻转。虽然以这样的方式瘪塌的罐不可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但是罐端自身仍然是无损的,接片7仍然可使用并且这种可能会引起内装物泄漏的故障不会危及到容器的密封。然而,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在一个带有一个由于其设计而具有比图1中的端部基本上更硬并且具有更大环箍强度的端部的容器中,瘪塌破坏方式不同于上述方式。EP-B-0828663中正是这样的罐端,如图2到4中所示以供参考。如图4所示,罐端20通过双重卷边22连接到罐体21上。卷边22的基本上竖直的内部部件23通过夹盘壁24连接到埋头孔卷边25上。埋头孔或抗峰卷边25具有内壁和外壁26和27,内壁26从端部的中心板28下垂。

    虽然这种罐端所展示的高环箍强度对于维持容器的整体完整性很重要,但是罐在严重损坏的情况下故障的方式仍然可能是不能接受的,并且甚至有时是灾难性的。典型的破坏方式可能会由于罐端的针孔和/或裂开而损坏罐的完整性。在极端的情况下,中心板28被过度的内压向外推。随着中心板向外移动,其推动抗峰卷边25的内壁26随它一起移动。当罐盖罐端被挤出时,卷边22的内部部件23从卷边的其余部分上“剥落”。这种所谓的“顶点”故障的爆炸性质导致了一个鸟咀形构形的形成,在“咀(beak)”的顶点带有一个针孔,此处压力集中在埋头孔25底部的一个单点上。

    本申请人已经发现,通过给罐端提供一个控制零件罐端,当罐端故障时可获得一个优先的“软”顶点。尽管这意味着罐端会在更低的瘪塌压力下故障,但是顶点的更软、更少的爆炸性质会产生一种没有针孔或裂开的破坏方式。从而控制零件的引入控制了破坏方式并避免了力在一个单点的集中。

    参考附图3和4。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零件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A、埋头孔卷边外壁27的径向位置可以增加;

    B、夹盘壁24可以大约在中点或在中点上方压花或有压痕,以使得该控制零件在卷边罐端的卷边22的根部(表示为B′);

    C、对埋头孔的内台肩(C)或外台肩(C′)进行压花;

    D、在埋头孔卷边的外壁27中可形成一个搁架。

    当一个D类型区域位于外埋头孔壁的下部时,这可相当于A类型的控制零件。增高外壁,D类型区域表现为明显的搁架形式。

    在本发明的初步试验中,图2至图4中的外壳通过在埋头孔外壁中的局部槽进行修改。该槽理想地是紧邻接片的拉手处以使得罐端的任何故障都会远离凹痕线。将接片的任一侧定位在或者,实际上在埋头孔周围的任何位置也是可行的。该槽的圆弧长典型地大约为8mm,并以搁架的形式放置于埋头孔卷边外壁向下大约一半距离处。计算机模拟显示,提供这样的一个槽会产生与如图1中常规罐端的破坏方式相似的破坏方式,而不会有泄漏。

    模拟和实验室测试发现,当在埋头孔外壁的底部形成一对槽时,可以获得对破坏方式的更佳控制。对各种变量进行模拟并然后进行实验室测试,如下:

    槽的深度                              外壁的底部*

    槽之间的间隙                 3mm到6mm

    径向干扰(穿入外壁的深度)     0.2mm到0.4mm

    定向                         接片(的拉手末端)之后

                                 相对接片正左60°

                                 相对接片正右60°

                                 相对接片左和右60°

    *这相当于增加埋头孔(抗峰)卷边的径向位置。

    在使用每个上述组合的罐的小批量实验室测试中,发现,虽然大多数罐泄漏,但是控制零件的提供控制了压痕处出现顶点的位置并且并且所有的泄漏位于顶点上而不是位于接片铆钉或凹痕线上。

    虽然事实上初始试验的罐仍然在顶点上泄漏,但是本申请发现,通过那些单独使用时会在顶点出现不可接受的泄漏的各种控制零件的组合,可极大地减少泄漏事故。以下实例显示了破坏方式是怎样不仅集中在罐端上的特殊位置,而且还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罐也具有可接受的瘪塌性能。在所有这些进一步的试验中,在进行落下试验前,将罐加热到100°F。

    实施例1

    通过在变形冲压中在接片根部的+/-90°位置处使埋头孔卷边扩展60°圆弧,从而对罐端进行改进。这些端部然后被卷边接合到充满的罐上,并且接片端向下地垂直下落在呈30°倾斜的钢板上。这种极端的测试是非标准的并且测试了罐在严重损坏情况下的性能。该测试使用了Bruceton阶梯分析法并且其结果在表1中列出,其中P=标准顶点,和PS=顶点和凹痕线破裂。

    所有测试的罐在控制零件处出现顶点,并且没有开裂。如同初始实验室试验一样,顶点的位置集中在压痕位置。

    用这种方式改进的罐端也通过将罐加压至端部卷边来进行测试(“卷边端部测试”)。这些结果在表2中示出。虽然罐都在压痕位置出现顶点并且在出现顶点后仍可打开,但是仅有25%的罐在测试中幸存而在顶点位置没有出现泄漏。

    表1(Bruceton阶梯测试)                       扩展的埋头孔卷边                    下落测试(落在倾斜30°的钢板上)    罐    高度    (″)在顶点处泄    漏?在控制零件处出现顶点?  顶点类型    1    5    N    Y    P    2    10    N    Y    PS    3    5    N    Y    P    4    10    N    Y    P    5    15    N    Y    PS    6    10    N    Y    PS    7    5    N    Y    P    8    6    N    Y    P    9    7    N    Y    P    10    8    N    Y    PS    11    7    N    Y    P    12    8    N    Y    PS    13    7    N    Y    P    14    8    N    Y    PS    15    7    N    Y    P

    表2(SET测试)    罐    压力 (磅/平方英    寸)    幸存?在控制零件处 出现顶点?  可打开?    1    95    N    Y    Y    2    93.4    Y    Y    Y    3    99.3    N    Y    Y    4    100.4    N    Y    Y    平均值    97.0    25%    100%    100%

    P=没有泄漏的标准顶点

    PS=在凹痕线处出现顶点和破裂

    实施例2

    进一步,罐端既通过在变形冲压下在接片根部的+/-90°位置使埋头孔卷边扩展60°的圆弧,又通过在上部夹盘壁+/-90°位置提供一个50°的圆弧的压痕,从而对罐进行改进。这些端部然后被卷边接合到充满的罐上并通过接片端部向下地将罐垂直下落在以30°倾斜的钢板上而进行下落测试。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在表3中给出,其中P=标准顶点和PS=顶点和压痕破裂。

    埋头孔卷边扩展和在夹盘壁上的压痕的组合增加了顶点出现处的平均高度。可发现埋头孔卷边扩展起到了触发器的作用,并且触发器和夹盘壁压痕的组合和单独的埋头孔卷边扩展(实施例1)相对更好地控制了顶点。

    用这种方式改进的罐端也通过将罐压至端部卷边来进行测试(“卷边端部测试”)。这些结果在表4中示出。

    在表4的结果中,所有的罐再次在压痕处出现顶点,并且在出现顶点后仍可打开。另外,100%的罐在测试中幸存而在顶点位置处没有出现泄漏,这支持了本申请人的发现:通过将两种类型的控制零件组合起来,可以显著地提高了在无泄漏破坏方式方面的性能。

    表3(Bruceton阶梯测试)                            扩展埋头孔卷边+夹盘壁槽                          下落测试(落在倾斜30°的钢板上)    罐    高度    (″)高度  在顶点处泄漏?  在控制零件处?    顶点类型    1    5    N    Y    P    2    10    N    Y    P    3    15    Y    Y    P    4    12    Y    Y    P    5    11    N    Y    P    6    12    Y    Y    P    7    11    N    Y    P    8    12    Y    Y    P    9    11    N    Y    P    10    10    Y    Y    P    11    8    N    Y    PS    12    9    Y    Y    P    13    8    N    Y    P    14    9    Y    Y    P    15    8    N    Y    P

    表4(SET测试)    罐    压力(磅/平方英    寸)   幸存?在控制零件处  出现顶点? 可打开?    1    93.7    Y    Y    Y    2    87    Y    Y    Y    3    93.2    Y    Y    Y    4    92.3    Y    Y    Y    平均值    91.6    100%    100%    100%

    实施例3

    仅在上部夹盘壁上有压痕的罐端(即在埋头孔处没有)被卷边接合到罐体上,然后加压。操作1到8在接片后有一个约为40°到50°的圆弧的压痕。操作1-1到8-8在+/-90°处有一个50°的圆弧的压痕。其平均结果全部给出。顶点位置指示了顶点在控制零件上的出现率。间距部分说明了夹盘壁中压痕的程度。

    表5(SET测试)  操作    反压(磅/平方英寸)  在控制零件处出  现顶点的百分比    幸存    可打开  径向间距    (mm)  压痕间距    1    99.03    100%    25%    100%    0.5    8.75    2    101.7    75%    50%    100%    0    8.75    3    92.48    100%    75%    75%    0    9.25    4    91.3    100%    25%    75%    0.5    9.25    5    101.83    100%    75%    100%    0.5    10.75    6    103.2    100%    100%    100%    0    10.75    7    94.65    100%    50%    100%    0    11.25    8    93.45    100%    75%    100%    0.5    11.25    1-1    101.45    100%    75%    75%    0.5    8.75    2-2    101.83    75%    75%    100%    0    8.75    3-3    92.35    100%    75%    100%    0    9.25    4-4    89.6    100%    25%    100%    0.5    9.25    5-5    102.0    100%    75%    100%    0.5    10.75    6-6    103.95    75%    50%    100%    0    10.75    7-7    94.98    100%    75%    100%    0    11.258-8    95.8    100%    75%    100%    0.5    11.25控制    105.98    N/A    25%    100%    N/A    N/A

    实施例4

    实施进一步的试验以确认埋头孔半径扩展和上部夹盘壁中压痕两者单独作用以及一起作用时的效果。通过控制对未改进的罐端进行测试。其结果在表6和7中示出。

    夹盘壁压痕在接片每一侧上包括一相对于接片成90°设置的压痕。间距情况如实施例3,但是有一9mm的压痕环形间距(而不是8.75mm)。

    埋头孔“触发器”包括一个在夹盘壁压痕圆弧的范围内的卷边扩展部分并且定中在同样的直径(圆弧中点)上。该卷边扩展部分被选择用来触发如实施例2中所示的在夹盘壁压痕内的顶点。

    控制罐端在下落测试和卷边端部测试(SET测试)中都给出了很低的幸存数字,即当它们达到顶点时控制罐端泄漏。单独的夹盘壁压痕给出了良好的热下落(100°F)和SET性能,但是似乎在热下落测试中有更高的凹痕线破裂发生率。埋头孔(“c′sk”)卷边触发器从热下落试验中实现了非常对称的端部形状,并且在确定顶点位置时非常有用。埋头孔触发器将SET性能减少到89磅/平方英寸的平均值,但是相信这可以归结于用于形成压痕的加工。除了在1表示控制零件的顶点的位置外,通常“1”表示有,而“0”表示没有。

    表6未改进的与各种改进的罐端的Bruceton阶梯比较    未修改的控制                        只有C′sK卷边触发器                  只有夹盘壁               兼有两种特征  高度    泄露? 泄露类型     高度       泄露?    位置? 泄露类型   高度?  泄露?位置?泄露类型     高度    泄露?  位置? 泄露类型    5      y       p           5         Y        1       p×2          5    n     0     p×2        5       Y       1      蛤壳式    4      y       p           4         Y        1       p×2          5    y     1     p           4       N       1      p×2    3      y       p           3         Y        1       p×2          4    n     1     p           5       Y       1      p×2    2      y       p           2         Y        1       p×2          5    n     1     p           4       N       1      p×2    1      y       凹痕线破裂  1         Y        1       凹痕线破裂    6    n     1     p           5       N       1      p×2    1      n       无          1         Y        1       凹痕线破裂    7    y     1     凹痕线破裂  6       Y       1      p×2    1      n       p           1         N        1       凹痕线破裂    6    y     1     p×2        5       N       1      p×2    2      y       p           2         N        1       凹痕线破裂    5    n     1     p×2        6       N       1      p×2    1      y       p×2        3         Y        1       p×2          6    y     1     p×2        7       Y       1      p×2    1      y       凹痕线破裂  2         Y        1       p×2          5    n     1     p           6       Y       1      p×2    1      y       p           1         Y        0       p×2          6    n     1     p×2        5       N       1      p×2    1      n       p           1         Y        1       凹痕线破裂    7    n     1     p×2        6       N       1      p×2    2      n       p           1         N        1       p×2          8    n     1     p           7       Y       1      p×2    3      y       p           2         Y        1       凹痕线破裂    9    n     1     凹痕线破裂  6       Y       1      p×2    2      n       p×2        1         N        0       p×2          9    n     1     凹痕线破裂  5       N       1      p×2    3      y       p           1         N        1       凹痕线破裂    9    y     1     p×2        6       N       1      p×2    2      y       p           2         Y        1       p×2          8    n     1     p×2        7       N       1      p×2    1      n       无          1         Y        1       p×1          9    y     1     凹痕线破裂  8       N       1      p×2    2      n       p           1         N        1       p×1          8    n     1     p×2        9       Y       1      p×2    3      n       p           2         Y        1       p×1          9    n     1     p×2        8       Y       1      p×2    4      y       p×2        1         Y        1       p×1          10   y     1     p×2        7       N       1      p×2    3      n       p           1         Y        1       p×1          9    n     1     p×2        8       N       1      p×2    4      n       p           1         Y        1       p×1          11   n     1     p×2        9       Y       1      p×2    5      y       p           1         Y        1       凹痕线破裂    12   n     1     p×2        8       Y       1      p×2    4      y       p           1         Y        1       凹痕线破裂    13   n     1     p×2        7       Y       1      蛤壳状    3      y       p           1         Y        1       凹痕线破裂    14   n     1     p×2        6       Y       1      p×2    2      y       p×2        1         Y        1       凹痕线破裂    15   n     1     p×2        5       N       1      p×2    1      y       p×2        1         Y        1       p×2          15   y     1     p×2        6       Y       1      p×2    1      n       p           1         Y        1       凹痕线破裂    14   n     1     p×2        5       N       1      p×2    2      n       p                     Y        93%    凹痕线破裂               97%                              100%

    表7

    (未改进的与改进的罐端的SET比较)未改进的罐1 罐2 罐3 罐4  罐5  罐6  罐7 罐8 罐9罐10  平均值瘪塌压力(磅/平方英寸)103.4 101.1 99.7 101.6  104.4  102.9  98.3 97.9 98.3 108  102位置?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幸存?1 0 0 0  0  0  0 0 0 1  20%可打开?1 1 1 1  1  0  1 1 1 1  90%  仅有C′9k卷边触发凹痕  罐1  罐2  罐3  罐4  罐5  罐6  罐7  罐8  罐9  罐10  平均值  瘪塌压力(磅/平方英寸)  88.4  91.9  92.5  91.7  91.2  91.4  91.1  92  95  92.7  92  位置?  1  1  1  1  1  1  1  1  1  1  100%  幸存?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可打开?  1  1  1  1  1  1  1  1  1  1  100%仅有夹盘壁凹痕罐1 罐2 罐3 罐4 罐5 罐6 罐7 罐8 罐9 罐10 平均值瘪塌压力(磅/平方英寸)96.695. 7 92.7 93.7 94.3 94.6 92 95.1 93.7 95.5 94位置?1 1 1 1 1 1 1 1 1 1 100%幸存?1 1 1 1 1 1 1 0 1 1 90%可打开?1 1 1 1 1 1 1 0 1 1 90%兼有两种凹痕罐1 罐2 罐3 罐4 罐5 罐6 罐7 罐8 罐9 平均值瘪塌方压力(磅/平方英寸)86.6 90.5 87.7 87.6 88.5 92.7 90.3 86.3 87.5 89位置?1 1 1 1 1 1 1 1 1 100%幸存?1 1 1 1 1 1 1 1 1 100%可打开?1 1 1 0 1 1 1 1 1 89%

    实施例5

    在未改进的罐端(“控制实施例”)和在埋头孔卷边的外壁上有搁架形式的360°控制零件的罐端上都实施进一步的卷边罐端测试。这些试验的结果在表8中给出。瘪塌压力性能远高于适用于所有罐的90磅/平方英寸的工业标准,标准的罐端和改进的罐端都是如此。仅有25%的控制实施例幸存于测试而没有泄漏,但是有控制零件(埋头孔卷边中的圆周搁架)的罐100%通过测试而没有泄漏。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经通过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并且在本发明所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很多的改变和/或置换。还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控制零件尤其计划用于待安装到罐端体并从而要承受内压的饮料罐端。此外,控制零件可以用于具有任何夹盘壁角度的罐端,无论是常规的(小于15°)还是更大的,例如EP-B-0828663中的角度,即30°到60°。    表8                            控制实施例                          卷边中搁架    瘪塌压力    (磅/平方英寸)    压力    (磅/平方英寸)    泄露    102.6    n    98.1    n    102.3    n    104.1    n    105.6    y    102.3    n    105.6    y    96.8    n    101.5    n    103.4    n    101.7    y    103.5    n    102.5    y    104    n    104.6    y    103.5    n    107    n    99.8    n    103.4    y    105    n    103.5    y    103.6    n    104.2    y    104.1    n    103.6    n    103.9    n    102.2    n    104    n    103    n    102.2    n    103    y    103.1    n    103.5    y    105.5    n    105.1    y    104.5    n    102.8    y    101.9    n    102.8    y    104.1    n    104.7    y    100.5    n    103.8    y    103.2    n    103.8    y    102.3    n    105.9    y    101.9    n    104.5    y    105.7    n    103.3    y    105.6    n    103.3    y    98.6    n    104.5    y    101.3    n

罐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罐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罐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罐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罐端.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具有埋头孔卷边(25)、倾斜的夹盘(24)壁和坚固的卷边的罐端,在遭受热加工或封装碳酸饮料时可抵抗其环形轮廓的变形。该高环箍强度影响当放置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罐端最终破坏方式,即使瘪塌压力性能在工业规定标准内。本发明的罐端具有引入的控制零件,该控制零件在维持规定的瘪塌压力性能的同时控制破坏方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零件包括作为局部顶点触发器的埋头孔卷边的扩展部分,以及夹盘壁内的槽,该槽防止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