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电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128834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27133.X

申请日:

2002.07.26

公开号:

CN1449093A

公开日:

2003.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2K13/00; H01R39/38

主分类号:

H02K13/00; H01R39/3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原桂一; 大宫正也; 桥本征史; 松本昭夫; 杉山武史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2.03.29 JP 2002-09459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立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回转电机,电刷17按照以小角度、可回动地引导、平缓地收纳在刷握8内,即使将刷握8组装成相对于整流子2的错误的角度,也可使电刷17的接触于整流子2的第1面正确地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即使刷握被安装成倾斜的形态,电刷也可将这种倾斜吸收掉,面向正常的方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回转电机,具有转子和定子, 所述转子包括:回转轴、轴向贯通设置于该回转轴上的整流子、固定于所 述回转轴的电枢铁心、以及卷装于电枢铁心的线圈, 所述定子包括:收纳所述转子的轭铁;固定于该轭铁的磁铁;与所述整流 子接触的大致正方体形的电刷;与所述整流子之间留有间隙地固定于所述外 壳上、收纳所述电刷并对该电刷进行向该整流子方向引导的刷握;具有缩设 于该刷握与所述电刷之间、向所述整流子方向推压所述电刷的弹性构件,其 特征在于, 为了使接触于所述电刷的所述整流子的第1面正确地与该整流子的外周面 接触, 所述电刷在所述刷握内,可游动地被收纳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 轴周围、与所述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或者与所述整流子 的回转轴正交的轴周围中的至少1个轴周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了以所定的 角度可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所述整流子的回转 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 于中央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了以所定的 角度可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所述整流 子的轴向的第
4: 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 度小于中央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了以所定的 角度可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所述整流子的回 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所述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端 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了以所定的 角度可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所述整流子的回转 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所述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 于中央部,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 围进行回动,所述整流子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 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 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 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流子的外周部, 沿着全周设置有与所述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电极,在相邻的该电极之间, 形成有与所述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槽, 所述电刷的所述第1面是一种可滑动但不可与所述槽卡合的形状。

说明书


回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电机的电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由电刷和整流子的滑动所产生的电刷的自激振动及由该振动所产生的杂音进行抑止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回转电机中,为了获得整流作用,有一种具有电刷和整流子的结构。即,通过电刷在整流子上回转滑动,从外部向回转中的线圈供电。作为传统的电刷的保持装置,通常采用的是收纳电刷的刷握以及将所述电刷向整流子进行弹性推压的螺旋弹簧。

    在整流子的回转中,依靠作用于电刷与整流子之间的滑动阻力,电刷压向刷握的回转方向侧面而进行工作。与整流子接触的电刷在电刷前端与整流子面的磨擦力的作用下沿回转方向移动。此时,电刷的前端部不断地被卷入刷握与整流子的间隙中。

    电刷由石墨和一部分铜粉末的混合物形成,一旦空气中的湿度下降,则滑动阻力增大,电刷的回转方向前端部形成了由刷握壳体和整流子作瞬间夹入的状态,反之,因其反向地强力造成强力回弹而发生自激振动,从而产生一种称之为啾啾声的噪音。

    图27为表示传统的电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图28为图27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部分的放大图。整流子2贯通固定在回转轴1上,呈大致圆筒状。电刷7呈大致正方体状,整流子2侧的第1面模仿整流子2的外周面下陷成凹形。另外,图中省略了将电刷7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的弹簧。

    在此,如图27、图28所示,若在相对于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倾斜Δt度的状态下将刷握8进行组装时,电刷7的滑动面不会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即,只有图28的S点部分接触,形成所谓的单面碰触状态。一旦形成了这种单面碰触状态,就会发生自激振动和啾啾声,不仅使电机的特性恶化,而且,还会因发生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而出现问题。

    图29为表示传统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图30为图29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部分的放大图。电刷7呈大致正方体状,整流子2侧的第1面在回转电机的回转方向上,中央部是一种大下陷的圆弧状。另外,图中省略了将电刷7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的弹簧。如图29、图30所示,若在相对于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倾斜Δt度的状态下将刷握8进行组装时,电刷7的滑动面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不能正常地进行面接触。即,只有图30的T点部分接触,形成所谓的单面碰触状态。一旦形成了这种单面碰触状态,就会发生自激振动和啾啾声,不仅使电机的特性恶化,而且,还会因发生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而出现问题。

    图31为表示传统的整流子在相对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倾斜Δt度的状态下进行组装时的、从电刷的滑动方向看的要部剖面图。如图31所示,一旦电刷7相对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形成了倾斜Δt度的状态,则电刷7的滑动面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形成点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电刷7的滑动面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不能正常地进行面接触。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也会发生自激振动和啾啾声,不仅使电机的特性恶化,而且,还会因发生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而出现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提案,其目的在于,通过将电刷的所定部分的形状作成特殊的结构,可使电刷在刷握中进行所定方向的回动,以防止由刷握及构成其它的回转电机的部件的精度影响和组装的精度影响而造成的单面碰触状态。由此来改善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回转电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包括:回转轴、轴向贯通设置于回转轴上的整流子、固定于回转轴的电枢铁心、以及卷装于电枢铁心的线圈。所述定子包括:收纳转子的轭铁;固定于轭铁的磁铁;与整流子接触的大致正方体形的电刷;与整流子之间留有间隙地固定于外壳上、收纳电刷并对电刷进行向整流子方向引导的刷握;具有缩设于刷握与电刷之间、向整流子方向推压电刷的弹性构件。为了使接触于电刷的整流子的第1面正确地与整流子的外周面接触,电刷在刷握内,可游动(以所定的游隙进行活动)地被收纳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或者与整流子的回转轴正交的轴周围中的至少1个轴周围。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

    并且,在整流子的外周部,沿着全周设置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电极,在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槽,电刷的第1面是一种可滑动但不可与槽卡合的形状。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回转电机的实施形态1的剖面图。

    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3为表示实施形态1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形态1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

    图5为表示实施形态2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实施形态2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

    图7为表示实施形态3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实施形态3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

    图9为表示实施形态4的电刷形状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实施形态4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

    图11为表示实施形态5的电刷的侧面图。

    图12为表示实施形态5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

    图13为表示实施形态6的电刷的侧面图。

    图14为表示实施形态6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

    图15为表示实施形态7的电刷的侧面图。

    图16为表示实施形态7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

    图17为表示实施形态8的电刷的侧面图。

    图18为表示实施形态8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

    图19为表示实施形态9的电刷的主视图。

    图20为表示实施形态9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

    图21为表示实施形态10的电刷的主视图。

    图22为表示实施形态10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

    图23为表示实施形态11的电刷的主视图。

    图24为表示实施形态11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

    图25为表示实施形态12的电刷的主视图。

    图26为表示实施形态1 2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

    图27为表示传统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

    图28为图27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29为表示传统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

    图30为图29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31为表示传统的刷握在相对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倾斜Δt度的状态下进行组装时的、从电刷的滑动方向看的要部剖面图。

    图中,1为回转轴,2为整流子,3为电枢铁心,4为线圈,5为轭铁,6为磁铁,8为刷握,9为弹簧(弹性部件),10为转子,11为壳体,12、13为轴承,14为给电线,15为接插件,17,27,37,47,57,67,77,87,97,107,117,127为电刷,20为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回转电机的实施形态1的剖面图。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图1中,回转电机的转子10具有:回转轴1、轴向贯通设置于回转轴1上的整流子2、固定于回转轴1的电枢铁心3、以及卷装于电枢铁心3的线圈4。转子10受轴承12、13支承。

    另一方面,回转电机的定子20具有:收纳转子10的轭铁5、固定于轭铁5的磁铁6、与整流子2接触的的电刷17、收纳电刷17并引导电刷17的刷握8、以及作为收纳于刷握8并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电刷17的弹性构件,即弹簧9。11是轭铁5的盖子,即壳体。磁铁6固定于轭铁5的内壁。

    刷握8为了不使收纳的大致正方体状的电刷17的振动传向壳体11,其外形部由树脂成型,内部具有大致箱状的箱体8a。箱体8a收纳电刷17并引导电刷17。弹簧9在刷握8内,被缩设于刷握的底壁与电刷17的后端之间,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电刷17。弹簧9吸收电刷17的振动,在刷握8内起着稳定电刷17的作用。给电线14从电刷17延伸。给电线14延伸至设置于回转电机的外周部的接插件15,通过接插件15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并且,从电刷17通过(接插件15)所获得的电力通过整流子2向线圈4供给。

    图3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图3中,电刷17呈大致正方体状,整流子2侧的第1面模仿整流子2的外周面下陷成凹状。并且,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17a、17a,以形成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

    图4中,整流子2贯通固定在回转轴1上,呈大致圆筒状。在圆筒状的外周部,沿着全周设置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电极2a,在相邻的电极2a之间,形成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槽2b。电刷17被收纳在刷握8内。刷握8的箱体8a可引导电刷17向整流子2方向移动。在电刷17与箱体8a之间形成有所定的微小间隙,电刷17平缓地被收纳在箱体8a内。另外,图4中,省略了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电刷17的弹簧。

    在此,如图4所示,设想在这样一种场合,即,在相对于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倾斜Δt度的状态下将刷握8进行组装后的场合。电刷17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整流子2方向进行推压。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7由于在与整流子2反向侧的后端侧形成有锥状面17a、17a,因此,要想使形成于整流子2侧的一面的凹部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卡合,在与整流子2的回转轴1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小角度回动。由此,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凹部与整流子2密合。即,不会形成单面接触的形态。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回转电机中,电刷17平缓地被收纳在箱体8a内,为了以小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2的回转轴1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可防止电刷1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2

    图5为表示实施形态2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实施形态2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图5和图6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27a、27a、27b、27b,以形成整流子2侧的前端侧和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于电刷27更加容易回动,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凹部更加容易密合,因此,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另外,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27a、27a、及27b、27b既可模型成形,也可通过切削等的追加工来形成,但整流子2侧的形成于凹部两端的凸部必须是平滑的形状,以使其在整流子2的回转时不会被电极2a之间的槽2b挂住。

    实施形态3

    图7为表示实施形态3的从电刷的回转电机的电枢铁心侧看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实施形态3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图7和图8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3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圆弧状的锥状面37a、37a、37b、(37b),以形成整流子2侧的前端侧和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于电刷37更加容易回动,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凹部更加容易密合,因此,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另外,剖面呈圆弧状的锥状面37a、37a、37b、27b既可模型成形,也可通过切削等的追加工来形成,但整流子2侧的形成于凹部两端的凸部必须是平滑的形状,以使其在整流子2的回转时不会被电极2a之间的槽2b挂住。

    实施形态4

    图9为表示实施形态4的电刷形状的说明图。图10为表示实施形态4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从电枢铁心侧看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垂直的剖面方向的要部剖面图。图9和图10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47形成了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宽度整体性小的形态。并且,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设置有半球状的凸起47a、47a。由此,电刷47在箱体8a内,将凸起47a作为支点进行回动。因此,电刷47的凹部更加容易与整流子2密合,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5

    图11为表示实施形态5的电刷的侧面图。图12为表示实施形态5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图11中,电刷57是一种中央部下陷更深的圆弧状,以使整流子2侧的第1面只有前端部与后端部才能在回转电机的回转轴方向上进行接触。并且,本实施形态的电刷57在整流子2的轴向的两侧面即、第4、第5的侧面,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57a、57a,以形成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

    图12中,整流子2贯通固定在回转轴1上,呈大致圆筒状。在圆筒状的外周部,沿着全周设置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电极2a,在相邻的电极2a之间,形成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槽2b。电刷57被收纳在刷握8内。刷握8的箱体8a可引导电刷57向整流子2方向移动。在电刷57与箱体8a之间形成有所定的微小间隙,电刷57平缓地被收纳在箱体8a内。另外,图12中,省略了向整流子2方向推压电刷57的弹簧。

    在此,如图12所示,设想在这样一种场合即、在相对于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倾斜Δt度的状态下将刷握8进行组装后的场合。电刷57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整流子2方向进行推压。本实施形态的电刷57由于在与整流子2反向侧的后端侧形成有锥状面57a、57a,因此,要想使轴向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双方都与整流子2接触,在与整流子2的包含回转轴1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小角度回动。由此,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双方都与整流子2密合。即,不会形成单面接触的形态。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回转电机中,电刷57为了以小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2的包含回转轴1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小角度回动,整流子2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可防止电刷5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6

    图13为表示实施形态6的电刷的侧面图。图14为表示实施形态6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图13和图14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6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4、第5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67a、67a、67b、67b,以形成整流子2侧的前端侧和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于电刷67更加容易回动,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前端部与后端部更加容易密合,因此,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7

    图15为表示实施形态7的电刷的侧面图。图16为表示实施形态7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图15和图16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77在整流子2的轴向的两侧面即、第4、第5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圆弧状的锥状面77a、77a、77b、77b,以形成整流子2侧的前端侧和与整流子2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于电刷77更加容易回动,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前端部与后端部更加容易密合,因此,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8

    图17为表示实施形态8的电刷的侧面图。图18为表示实施形态8的电刷与整流子接触形态的、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要部剖面图。图17和图18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87形成了整流子2的轴向的宽度整体性小的形态。并且,整流子2的轴向的两侧面即、第4、第5的侧面,设置有半球状的凸起87a、87a。由此,电刷87在箱体8a内,将凸起87a作为支点进行回动。因此,电刷87更加容易回动,整流子2侧的第1面的前端部与后端部更加容易密合,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9

    图19为表示实施形态9的电刷的主视图。图20为表示实施形态9的电刷在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图19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9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97a、97a,以形成整流子2侧的未设置有轴向的给电线14的后端侧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

    另外,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97a、97a、97b、97b既可模型成形,也可通过切削等的追加加工来形成,但整流子2侧的形成于凹部两端的凸部必须是平滑的形状,以使其在整流子2的回转时不会被电极2a之间的槽2b挂住。

    图20中,整流子2贯通固定在回转轴1上,呈大致圆筒状。电刷97被收纳在刷握8内。刷握8的箱体8a可引导电刷97向整流子2方向(即、与图2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在电刷97与箱体8a之间形成有所定的微小间隙,电刷97平缓地被收纳在箱体8a内。

    在此,如图20所示,设想在这样一种场合即、在相对于回转电机的整流子、倾斜Δt度的状态下将刷握8进行组装后的场合。电刷97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整流子2方向进行推压。本实施形态的电刷97由于在整流子2的未设置有轴向的给电线14的后端侧,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97a、97a,以小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2的回转轴1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因此,即使刷握8是一种相对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倾斜Δt度的状态,电刷97也相对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滑动面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接触。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回转电机中,电刷97为了以小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2的回转轴1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未设置有轴向的给电线14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可防止电刷5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实施形态10

    图21为表示实施形态10的电刷的主视图。图22为表示实施形态10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图21和图22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0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107a、107a、107b、107b,以形成整流子2的设置有轴向的给电线14的前端侧和未设置有给电线14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此,电刷107更加容易回动,可防止电刷10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另外,剖面呈直线状的锥状面107a、107a、107b、107b既可模型成形,也可通过切削等的追加工形成,但整流子2侧的形成于凹部两端的凸部必须是平滑的形状,以使其在整流子2的回转时不会被电极2a之间的槽2b挂住。

    实施形态11

    图23为表示实施形态11的电刷的主视图。图24为表示实施形态11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图23和图24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17在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剖面呈圆弧状的锥状面117a、117a、117b、117b,以形成整流子2的设置有轴向的给电线14的前端侧和未设置有给电线14的后端侧分别相对于中央部呈前端尖的形状。由此,电刷117更加容易回动,可防止电刷11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另外,剖面呈圆弧状的锥状面107a、107a、107b、107b既可模型成形,也可通过切削等的追加工形成,但整流子2侧的形成于凹部两端的凸部必须是平滑的形状,以使其在整流子2的回转时不会被电极2a之间的槽2b挂住。

    实施形态12

    图25为表示实施形态12的电刷的主视图。图26为表示实施形态12的电刷与回转电机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矫正形态的要部剖面图。图25和图26中,本实施形态的电刷127形成了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宽度整体性小的形态。并且,整流子2的回转方向的两侧面即、第2、第3的侧面,设置有半球状的凸起127a、127a。由此,电刷127在箱体8a内,将凸起127a作为支点进行回动。因此,可防止电刷127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1~4、5~8、以及9~12的方案中已分别作了说明的锥状面以及凸起也可以任意组合而形成。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将刷握8组装成了向某一方向倾斜的形态,电刷也可将这种倾斜吸收掉,面向正常的方向。

    本发明的回转电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包括:回转轴、轴向贯通设置于回转轴上的整流子、固定于回转轴的电枢铁心、以及卷装于电枢铁心的线圈,所述定子包括:收纳转子的轭铁;固定于轭铁的磁铁;与整流子接触的大致正方体形的电刷;与整流子之间留有间隙地固定于外壳上、收纳电刷并对电刷进行向整流子方向引导的刷握;具有缩设于刷握与电刷之间、向整流子方向推压电刷的弹性构件。为了使接触于电刷的整流子的第1面正确地与整流子的外周面接触,电刷在刷握内,可游动(以所定的游隙进行活动)地被收纳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或者与整流子的回转轴正交的轴周围中的至少1个轴周围,由此,即使将刷握组装成了向某一方向倾斜的形态,电刷也可将这种倾斜吸收掉,面向正常的方向,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电刷在刷握中容易回动,可防止电刷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电刷在刷握中容易回动,可防止电刷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电刷在刷握中容易回动,可防止电刷的单面接触,可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又,电刷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平行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包含回转轴的面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轴向的第4、第5的两侧面至少在与整流子的反向侧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为了以所定的角度可在与整流子的回转轴的正交的轴周围进行回动,整流子的回转方向的第2、第3的两侧面在整流子轴向的至少未设置有给电线的后端侧,其宽度小于中央部,由此,电刷在刷握中更加容易回动,可进一步防止电刷的单面接触,可进一步改善回转电机的特性恶化以及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并且,在整流子的外周部,沿着全周设置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电极,在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有与回转轴的平行方向延伸的槽,形成于电刷的第1面的两端的凸部与设置于电刷的第1面以外的锥状面及其圆弧状的面平滑状地连接,以使形成于电刷的第1面的两端的凸部不与槽卡合,由此,整流子与电刷的滑动顺畅,可进一步改善噪音·振动等不良现象。

回转电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回转电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回转电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转电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电机.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回转电机,电刷17按照以小角度、可回动地引导、平缓地收纳在刷握8内,即使将刷握8组装成相对于整流子2的错误的角度,也可使电刷17的接触于整流子2的第1面正确地与整流子2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即使刷握被安装成倾斜的形态,电刷也可将这种倾斜吸收掉,面向正常的方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