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识别模组卡固定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用户识别模组卡(SIM card,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 card)固定装置。利用本发明,可使用户识别模组卡得以获取足够的保护。
(2)背景技术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移动电话逐渐普及,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鉴于用户数持续增加,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因而发展出一种用户识别模组卡(SIM CARD),在卡片里面记录着用户的个人资料,可随身携带。欲打电话时,只要将卡片插入手机内即可使用;此种设计能让使用者随时更换所使用的移动电话手机,而电话网路仍能正确地连结到更换后的新手机,以建立正确的通话关系。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一种用户识别模组卡固定装置的第一例的示意图。在手机后盖上设置有一凹陷,用以容纳用户识别模组卡(SIM Card)10于其中,于凹陷内设置有一连接器(被遮住而无法显示),用以接触用户识别模组卡10,在凹陷旁设置有一活动铁片11,可依图中箭头方向移动,而将用户识别模组卡10限制在凹陷内。在铁片11旁设置有二挡片12,是用于限制铁片11仅能依箭头方向来移动。
在此例中,活动铁片11容易刮伤用户识别模组卡10,并且于手机的整体组装时,公差容许度(tolerance)要求较高。
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的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第二例的示意图。在手机后盖上设置有一凹陷22,用以容纳用户识别模组卡10于其中,在凹陷22的边缘设置有一对塑胶制的平行导槽21,用户识别模组卡10可沿着箭头方向插入导槽21,于凹陷22内设置有一连接器23,用以接触用户识别模组卡10。
在此例中,平行导槽21虽然不会刮伤用户识别模组卡10,但用户识别模组卡10却无法有效的被固定,容易向外滑出,因而使得信号读取产生失误,严重的话,甚至无法读取用户识别模组卡信号的现象。
请参阅图3,图3为现有的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第三例的示意图。在手机后盖上设置有一固定护盖13于连接器23上,其使用上的缺点除了使用者不易抽换用户识别模组卡之外,当上述地用户识别模组卡经反复抽取、移动所造成用户识别模组卡的读取端子磨损以及上述的固定护盖13松脱,导致固定不足,因而使得信号读取产生失误,严重的话,甚至无法读取用户识别模组卡信号的现象。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一种用户识别模组卡固定装置,用于手机壳体内,包括一第一固定板,具有一对轴部,侧向凸出于该第一固定板两侧,且这些轴部位于该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两沟槽,位于该第一固定板两侧,用以容纳用户识别模组卡插入;一第二固定板,具有一方形承载部;两缺口,位于该第二固定板中,且第一固定板以这些轴部枢接于该第二固定板的这些缺口处;以及一对第一滑槽分别连接这些缺口,位于方形承载部两侧,且这些第一滑槽以上述手机壳体包覆,而这些缺口是由手机壳体所覆盖。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1、由于将第一固定板完全设置在承载部内,第一固定板并不另外占据高度方向的空间,因此整体固定装置较现有技术为小。2、在操作时,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并不会磨擦到用户识别模组卡,可避免用户识别模组卡被刮伤。3、由于上述的部分这些第一滑槽以及这些缺口以上述的手机壳体包覆,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将更为简便且牢固。4、由于本发明的装置可与连接器分开制作,使用EMI遮蔽材料,故可同时达到遮蔽功能。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第一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第二例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第三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B为本发明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实施例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实施例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固定装置置入手机壳体内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板的第一位置状态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板的第二位置状态立体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A,图4A为本发明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以EMI遮蔽材料制作的第一固定板31以及第二固定板41为本发明用户识别模组卡的固定装置的主要固定部,其中在第一固定板31具有一对轴部32及一对凸出部33,侧向凸出于该第一固定板31两侧且这些轴部32位于该第一固定板31的一端,两沟槽34(如图6所示)位于第一固定板31两侧可容纳用户识别模组卡插入并加以固定,一开口36(如图6所示)位于第一固定板31以及一立板35以便于推移第一固定板31。
第二固定板41具有一方形承载部42、一对第一缺口43、一对第二缺口44、一对第一滑槽45(如局部放大图,图4B所示)、一对第二滑槽46以及开口48以使用户识别模组卡可与连接器接触(图中未表示出);且第一固定板31以轴部32枢接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一缺口43处,第一滑槽45连接第一缺口43,第二滑槽46连接第二缺口44。
请参阅图5,图5为将第一固定板31以及第二固定板41安装于手机内的印刷电路板50的连接器23所在位置的上。
请参阅图6,图6为将第二固定板以及下方的印刷电路板置入手机壳体60内,且仅露出方形承载部42及周围部分区域,但特别的是位于方形承载部42两侧的第一缺口43(如图4A所示)、第二缺口44、第一滑槽45(如图4A所示)及第二滑槽46由手机壳体60所包覆,且第一缺口43由手机壳体60完全覆盖,而第二缺口44则是由手机壳体60将其部分覆盖。其中由于第一固定板31以轴部32枢接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一缺口43处,因此第一固定板31可以转动方式开启;在操作时,将用户识别模组卡(图中未表示出)插入沟槽34内,再将第一固定板31闭合于第二固定板41的方形承载部42内,如图7所示。
在图7中,第一固定板31闭合于第二固定板41的方形承载部42内,其中凸出部33个别位于相对应的缺44内;此状态为第一固定板31的第一位置。
请参阅图8,接下来使用者可利用立板35推移第一固定板31,将第一固定板31利用其轴部32(如图4A所示)以及凸出部33沿着各自所在的滑槽45、46推移到底部,则利用连接器23所具有的弹片构造顶住用户识别模组卡(图中未表示出)及第一固定板31,因此轴部32及凸出部33便因摩擦力作用分别被固定于滑槽45、46(如图4A所示)底部,以使第一固定板31不再滑动,使得第一固定板31以及位于其中的用户识别模组卡(图中未表示出)位于如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状态。另外,由于滑槽45被手机壳体60所包覆,当第一固定板31位于第二位置时,不仅利用摩擦力防止第一固定板31滑动,同时手机壳体60亦可以有效固定第一固定板31防止其松脱,以使得第一固定板31内的用户识别模组卡可与连接器23紧密接触。此外,若要抽换用户识别模组卡,再反向操作即可。
由于将第一固定板完全设置在承载部内,第一固定板并不另外占据高度方向的空间,因此整体固定装置较现有技术为小;在操作时,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并不会磨擦到用户识别模组卡,可避免用户识别模组卡被刮伤;由于上述的部分这些第一滑槽以及这些缺口以上述手机壳体包覆,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将更为简便且牢固;由于本发明的装置可与连接器分开制作,使用EMI遮蔽材料,故可同时达到遮蔽功能。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