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微弹轰击对兰花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中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特别是对兰花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类重要商品。兰花种类繁多,花形多姿多态,色彩艳丽,即可作切花,又可作盆花,是世界花卉产业中的主要花卉品种之一,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兰花在国外早已商品化(多为热带兰),全世界兰花商品年销售额达30多亿美元,约占国际花卉市场的1/3。
兰花育种是兰花产业技术的制高点,也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推出新品种是加速和保证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兰花生长缓慢,生活周期长,种子成熟所需时间长,发芽率极低,且成苗非常困难,因此应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很难获得预期的新品种。基因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快速的获得新品种地方法。目前,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的许多农作物已进入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如抗棉铃虫的基因工程棉花、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的大豆在美国和加拿大已分别占种植面积的40%、30%和60%。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已经开始,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发明的发明人已将花色相关基因CHS转入矮牵牛中,得到了花色改变的转基因矮牵牛新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有着省时省力和目标性强的优点。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善兰花品质,获得抗病、抗逆、提前开花、花色、花型改变的兰花新品种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兰花品质显得很有必要。但是,目前在兰花转化上进展较为缓慢,国际上只在6个属的兰花转化上有过报道。Kuehnle和Sugii(1992)应用微弹轰击法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石斛兰杂交种(Dendrobium x JaquelynThomas)得到了转基因兰花,但转化效率不高,而且由于兰花对卡那霉素不敏感,不能有效抑制未转入基因的植株,易产生嵌合体。Chia等(1994)通过微弹轰击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Luc)转入石斛兰(White Angel),并利用Luc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得到了转基因植株。但此法所需设备昂贵,且费时费力。Anzai等(1996)利用微弹轰击法成功转化了蝴蝶兰,但转化率和再生率都较低。Yang等(1999)利用微弹轰击法将NPTII基因和GUS基因转入兰属兰花(Cymbidium orchid),得到了转基因植株。Yu等(2000)应用微弹轰击法转化石斛兰杂交种,用潮霉素抗性基因(HPT)作筛选标记,得到了转基因兰花,转化效率有所提高,约为5-10%。Knapp等(2000)应用基因枪法对三个属的兰花进行了转化:卡特兰属(Cattleya);长萼兰属(Brassia)和一个杂交属Doritaenopsis(Doritis x Phalaenopsis),利用除草剂抗性基因(bar)作为筛选标记,得到了转基因植株。Belarmino和Mii(2000)应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成功转化了蝴蝶兰(Doritaenopsis Coral x FantasyPhalaenopsis(Baby Hat x Ann Jessica))。他们将含有GUS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T)的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与蝴蝶兰悬浮细胞共培养后,用50mg/L潮霉素筛选,7个月后得到了转基因植株,但转化效率较低。
目前所进行的兰花转化,效率都不是很高,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微弹轰击法,受体材料多用原球茎(protocome)或类原球茎体(protocome like body,PLB),由于从原球茎能直接出苗,不经过愈伤或从头开始的胚胎发生阶段,因而不能有效去除未转化的细胞,易产生嵌合体。而唯一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的报道,受体材料又采用的是悬浮细胞,利用悬浮细胞作为受体材料,虽然可以避免产生嵌合体,但操作烦琐。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简便的应用微弹轰击对兰花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微弹轰击法对兰花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是用携带外源基因片段的质粒载体与金粉混合制成的子弹,对兰花愈伤组织进行轰击,将供体的外源基因片段转移到受体基因组中。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将所述兰花愈伤组织在高渗培养基上预处理后再进行轰击。所述高渗培养基优选的为含0.4M甘露醇的高渗培养基,预处理时间为1小时。
制作子弹的金粉直径以1μm为宜。轰击采用BIO-RAD公司的PDS-1000/He基因枪,在1100psi的压力下进行,子弹飞行距离为5.5-6.5厘米,真空度为24-28毫米汞柱是较佳的轰击条件。轰击后,恢复培养2-4天后转入筛选培养基,所述筛选培养基中含有30mg/L潮霉素。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转接入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苗和生根,得到转基因兰花植株。
本发明巧妙地以兰花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微弹轰击实现兰花的遗传转化,即避免了嵌合体的产生,又易于操作,转化效率达14%以上。本发明进行兰花基因转化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品种的兰花,使兰花基因工程育种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抗病、抗逆、稀有花色、多花大花、花期提前或延长的花卉,实现兰花育种及生产的产业化。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图1为质粒pCAMBIA1301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基因植株PCR鉴定结果
图3为转基因兰花的southern杂交结果。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兰花进行基因转化
本实施例中,以兰花Dendrobium phalaenopsis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以质粒pCAMBIA1301(其结构图谱如图1所示)为基因供体材料,该质粒含葡糖苷酸酶基因(GUS)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T)。其中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可在底物存在下使转基因植物产生显色反应,HPT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它赋予植物对潮霉素的抗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质粒与直径为1μm的金粉混合制成子弹;
2、将兰花愈伤组织在含0.4M甘露醇的高渗培养基上预处理1小时;
3、用制得的子弹轰击愈伤组织,轰击的条件为:采用BIO-RAD公司的PDS-1000/He基因枪,在1100psi的压力下进行轰击,子弹飞行距离为6厘米,真空度为25毫米汞柱;
4、轰击后马上转入普通的1/2MS培养基中恢复培养;
5、恢复培养3天后转入含30m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经过两个月的筛选,得到抗性愈伤组织;
6、将抗性愈伤组织转接入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苗和生根。
按上述转化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转化处理。共转化43块愈伤组织,筛选得到6块抗性愈伤组织,其中有5块抗性愈伤组织正常分化成苗。转化效率约为14%。组织染色法检测GUS活性,4株有GUS活性。
实施例2、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应用CTAB法提取总DNA,利用HPT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根据HP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两引物间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800bp。引物合成由上海博亚公司完成。PCR反应程序为:94℃,4分钟;94℃,50秒;50℃,50秒;72℃,1分钟,扩增30个循环,然后72℃延伸10分钟。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M,DNA分子量标准(λDNA/HindIII+EcoR I);1-6,转基因植株;7,负对照;8,正对照pCAMBIA1301。从图中可以看出,转基因植株均扩增出一条800bp的特异条带,证明有外源基因转入。
实施例3、Southern杂交检测
随机取三株转基因植株进行southern检测。
应用CTAB法提取总DNA,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用地高辛标记的GUS基因做探针,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的Dig DNA Labeling and Detection Kit进行杂交,杂交温度68℃。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1.λHindIII分子量标准;2.质粒正对照;3.未转基因的负对照;4、6.GUS组织染色阳性的转基因系;5.GUS组织染色阴性的转基因系,图中显示,三株转基因植株均杂出特异的条带,而未转基因的负对照则没有杂交信号。证实外源基因的确已经导入到受体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