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锁撞栓.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1092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6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0193.X

申请日:

2009.07.10

公开号:

CN101624887A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5B 65/2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神奈川登记生效日:2011062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20

主分类号:

E05B65/20

申请人: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桥道夫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7.10 JP 2008-1806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建涛;车 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固定到附接表面的左和右附接板部;左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左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以与锁定装置啮合,所述左和右附接板部以及左和右接合板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一体形成。构成应力分散部的左和右倾斜表面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将左和右接合板部与左和右附接板部连接在一起的部位上,即,它们倾斜成使得当左和右倾斜表面部从左和右接合板部的下端延伸以接近相应的左和右附接板部时,限定在左和右倾斜表面部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扩大。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 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 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并且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锁定装置接合;和 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连接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并且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构成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从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下端延伸以接近相对应的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时,限定在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使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的高度和横向宽度为所述金属板的厚度的两倍或更大,并且 其中,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背侧下部处的中央部分彼此牢固固定。
2: 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 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 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并且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锁定装置接合;和 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连接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并且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构成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向内弯曲,使得当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从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下端延伸以接近相对应的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时,限定在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使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的半径为所述金属板的厚度的两倍或更大。

说明书


车辆门锁撞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门锁撞栓,该门锁撞栓能够与车辆的车门、行李箱盖或后门啮合。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车辆门锁撞栓,在该车辆门锁撞栓中,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与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通过弯曲单个连续金属板而一体形成(例如参考JP‑UM‑B‑55‑6920)。在此,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以螺栓固定到车身的附接表面,并且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相应的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地立起。图9示出现有技术的车辆门锁撞栓的一个示例。在下文中,也可将“车辆门锁撞栓”简单称为“撞栓”。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撞栓100中,锁定装置(未示出)与设置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101a、101b上的啮合柱部102a、102b形成啮合。因此,例如,当由于车辆受到侧面碰撞而将载荷F从右边方向(横向方向)施加到现有技术的撞栓100时,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101a、101b从左和右弯曲部103a、103b向左倾斜并变形。然后,变形进一步进行,最后在位于该倾斜的外侧的右手边弯曲部103b上产生裂缝A,然后断裂。由于弯曲部的断裂,现有技术的车辆门锁撞栓的强度可能变弱。认为所述断裂是由于弯曲部103b边角上的拉伸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该应力集中由右手边接合板部101b向左倾斜变形而引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固有的问题已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出众强度的车辆门锁撞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并且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锁定装置接合;和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连接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并且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构成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倾斜成使得当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从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下端延伸以接近相应的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时,限定在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其中,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和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一体形成,并且其中,使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的高度和横向宽度为所述金属板厚度的至少两倍或更大。

    据此,当横向载荷通过侧面碰撞等输入到撞栓上时,由于倾斜表面部同时也随着接合板部的倾斜变化而变形,所以分散了应力,结果能够实现撞栓强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并且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锁定装置接合;和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连接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并且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构成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向内弯曲成使得当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从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的下端延伸以接近相应的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时,限定在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其中,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与左和右包括的表面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一体形成,并且其中,使所述左弯曲表面部和右弯曲表面部的半径为所述金属板厚度的至少两倍或更大。

    据此,当横向载荷通过侧面碰撞等输入到撞栓上时,由于弯曲表面部同时也随着接合板部的倾斜变化而变形,所以分散了应力,结果能够实现撞栓强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当横向载荷输入到撞栓上时,由于应力分散部同时也随着接合板部的倾斜变化而变形,所以分散了应力,由此使得能够实现撞栓强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撞栓的透视图;

    图2是撞栓的正视图;

    图3是撞栓的平面图;

    图4是撞栓的底视图;

    图5A是撞栓的侧视图,而图5B是根据修改例的撞栓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撞栓变形时的正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撞栓的正剖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撞栓的透视图;并且

    图10是现有技术的撞栓变形时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7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撞栓1被构造成通过与设置在后门上的锁定装置(未示出)啮合来保持后门(未示出)。后门以如下这种方式在车顶的后部处枢转,即通过定向于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铰轴在竖直方向上打开和关闭。撞栓1包括: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所述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固定到车身的附接表面2;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大致成直角;和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5、5,所述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构成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分别将附接板部3、3连接到接合板部4、4。撞栓1通过以如下这种方式弯曲单个连续金属板而形成,即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背侧彼此对接。

    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包括螺栓插孔31、31,所述螺栓插孔在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的大致中央部中开口,使得螺栓6、6插入到螺栓插孔中,从而将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固定到附接表面2。

    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在其上端经由折叠部41彼此连接,该折叠部41形成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上端处,并且金属板在该折叠部处向下折回。如从侧面所看到的,孔口42、42以如下这种方式形成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大致中央处,即在横向方向上贯穿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顺便提一句,虽然不限制孔口42、42的形状,但为了应对车门的尺寸裕量或车门的倾斜,或为了保证用于与锁定装置啮合的区域,孔口42、42可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伸长孔形状(见图5A和5B)。啮合柱部43、43形成在孔口42、42的前侧上,使得锁定装置与其形成啮合。顺便提一句,啮合柱部43、43在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折弯,从而形成弧形形状,这促进了插销的旋转。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背侧下部处的中央部分彼此牢固固定,使得接合板部4、4的背侧不会由于金属板被压制成以上述方式折回时产生的回弹而互相分离。例如,如图2所示,焊接部7在弯曲部R1(即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背侧下部处的中央部分)的内部空间处通过火焰焊接来焊接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据此,即使力从侧向方向施加到撞栓1时,也能够抑制弯曲部R1的内部空间的角度增加,而构成应力分散部的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5、5能够变形。因此,能够分散由侧向方向上的力产生的应力集中。顺便提一句,焊接部7仅需具有足以使接合板部4、4的背侧彼此紧密接触的强度,并且焊接部7的强度被设计成使得焊接部7在过大的力从侧向方向上施加到撞栓1的情况下破裂。

    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5、5以如下这种方式倾斜,即,当从正面看时,限定在所述倾斜表面部的面对面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随着倾斜表面部向下延伸而逐渐扩大,使得在其表面上形成平滑的斜面。通过这种结构,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5、5相对于左附接板部和右附接板部3、3和接合板部4、4的弯曲部R1和R2的内角θ1和θ2(参见图2、7)变成钝角。左倾斜表面部和右倾斜表面部5、5的外角θ3能够设定在大于0°到小于90°的范围内。顺便提一句,外角θ3优选为10°到60°,并且更优选为20°到50°。例如,将外角θ3设定为大约30°。另外,弯曲部R1和R2的内角θ1和θ2能够设定在大于90°到小于180°的范围内。顺便提一句,内角θ1和θ2优选为120°到170°,并且更优选为130°到160°。例如,将内角θ1设定为大约120°,并将内角θ2设定为大约150°。顺标提一句,内角θ1和θ2可以单独设定。例如,从分散应力的角度出发,可以优选将内角θ2设定为大于内角θ1。此外,优选使形成于倾斜表面部5的表面上的斜面的高度H(从附接板部3的表面到弯曲部R1的尺寸)(参见图6)和基部的长度L(从接合板部4到弯曲部R2的尺寸)等于或大于金属板厚度t的两倍。换句话说,优选使倾斜表面部5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金属板厚度t的2√2倍。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倾斜表面部5的斜面长度短的情况下,甚至在接合板部以稍后将描述的方式倾斜和变形的情况下,倾斜表面部5的变形量小,并因此使应力未充分分散。从而,为了充分分散应力,长度L需要是如下这种长度,该长度允许倾斜表面部5在接合板部4倾斜变形的同时变形。

    接下来,将基于实验结果来描述实施例中的撞栓的变形。

    如图7所示,在锁定装置与固定到车身的附接表面2的撞栓1啮合的状态下,当载荷F由于侧面碰撞等从右侧输入到撞栓1上时,面对载荷F施加方向的右手边接合板部4以如下这种方式向左倾斜变形,即,弯曲部R1、R2的内角增大,并且右手边附接板部3的内端以从附接表面2被向上拔起的方式变形。此外,左手边倾斜表面部5以如下这种方式变形,即,当从正面看时,随着接合板部4倾斜和变形,该左手边倾斜表面部5弯曲成向下稍微凸出。通过这种作用,分散了施加侧向载荷F时产生的应力。因此,特别能够防止弯曲部R1早期破裂。

    此外,当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进一步向左倾斜变形时,相对于倾斜方向引起位于内侧的左手边接合板部4与位于外侧的右手边接合板部4的背侧之间的位置移动。当这发生时,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的背侧彼此如此强力牢固地固定以致于不在其之间产生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引起了以下担心:拉伸应力特别集中于右手边弯曲部R1上,并且右手边弯曲部R1由于这种应力集中而破裂。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当这种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之间产生位置移动的力施加到所述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4、4时,焊接部7破裂,使得能够在左接合板部和右接合板部之间产生位置移动,减小了特别是右手边弯曲部R1上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防止右手边弯曲部R1早期破裂。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以下各种修改或变型。

    (i)撞栓1的形状不限于如图5A所示。例如,作为修改例,撞栓1可以在侧视图中具有对称的形状,如图5B所示。根据这种修改例,由于撞栓1方向的识别变得不必要,可能易于安装撞栓。

    (ii)如图8所示,使应力分散部成为弯曲表面部8,该弯曲表面部8以如下方式向内弯曲,即,当弯曲表面部8从接合板部4的下端延伸以接近附接板部3时,限定在弯曲表面部8的背侧之间的空间逐渐扩大,并且使弯曲表面部8的半径r为金属板厚度t的至少两倍或更多。

    (iii)锁定装置是行李箱盖或侧门的锁定装置。

    (iv)撞栓固定到后门、行李箱盖或侧门。

    

车辆门锁撞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辆门锁撞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辆门锁撞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门锁撞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门锁撞栓.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车辆门锁撞栓,包括:固定到附接表面的左和右附接板部;左和右接合板部,所述左和右接合板部分别与左和右附接板部大致成直角,所述左和右接合板部的彼此面对面的背侧相互对接以与锁定装置啮合,所述左和右附接板部以及左和右接合板部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一体形成。构成应力分散部的左和右倾斜表面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将左和右接合板部与左和右附接板部连接在一起的部位上,即,它们倾斜成使得当左和右倾斜表面部从左和右接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