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08122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8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80918.0

申请日:

2009.03.25

公开号:

CN101847773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P 11/00申请日:200903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P11/00; H01L21/02

主分类号:

H01P1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发明人:

王显泰; 金智; 吴旦昱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包括:选择衬底,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形成谐振腔底面的金属图形;淀积金属,剥离在底面金属图形之外淀积的金属,形成谐振腔的金属底面;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曝光,形成谐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淀积并剥离金属,形成谐振腔的金属侧壁;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并加热固化形成介质层;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直至露出谐振腔侧壁金属的上边沿;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形成谐振腔顶面的金属图形;淀积金属,剥离在顶面金属图形之外淀积的金属,形成谐振腔的金属顶面。利用本发明所制作的谐振腔适用与毫米波及更高频率的高品质振荡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 步骤 101 : 选择衬底, 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底面的金 属图形 ; 步骤 102 : 在形成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底面金属图形之外淀积的 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底面 ; 步骤 103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底面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曝光, 形成谐振腔 侧壁的金属图形 ; 步骤 104 : 淀积并剥离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 步骤 105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 并加热固化形 成介质层 ; 步骤 106 : 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 直至露出谐振腔侧壁金属的上边沿 ; 步骤 107 : 重复执行步骤 103 至步骤 106, 形成足够高度的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 步骤 108 : 在形成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顶面的金属 图形 ; 步骤 109 : 在形成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顶面金属图形之外淀积的 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顶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1 中所述衬底为半导体材料衬底, 或者为陶瓷基片 ; 所述在衬底上旋涂的光刻胶 为 AZ5214 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2 中所述在形成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 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金属的厚度为 3u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3 中所述旋涂的光刻胶为 AZ6420 胶, 旋涂光刻胶的厚度为 10um, 在光刻显影曝光 形成谐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时, 利用厚胶底部发生光线散射扩宽的特性, 采用增加曝光的 方式使得图形开口形成倒梯形, 对所淀积的金属起到切断功能, 使侧壁金属淀积之后更易 于剥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4 中所述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105 中所述在形成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的介质材料为 BCB 或 PI 胶。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6 中所述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 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 利用四氟化碳和氧 气进行刻蚀。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8 中所述在衬底上旋涂的光刻胶为 AZ5214 胶。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09 中所述在形成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 2 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金属的厚度为 3um。

说明书


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 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中, 振荡器作为频率源的核心部件, 是最常用的电路之一。 振荡器的最重要参数指标是振荡频率和相位噪声, 其中振荡频率主要由谐振腔 ( 通常也可 称为选频回路或谐振器 ) 的谐振频率控制, 相位噪声主要由谐振腔的品质因数决定。制作 高品质因数的谐振腔是提升振荡器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通常的, 在 KHz ~ GHz 的频段, 晶体或者介质能够提供很高的品质因数, 在 10GHz 以上频段, 采用腔体波导作为谐振腔, 可以获得很好的品质因数。 但是上述谐振腔的体积都 远大于单片集成的振荡器电路的体积, 因此单片集成振荡电路通常采用片内电容、 电感或 者平面结构波导形成谐振腔, 其品质因数远低于腔体波导谐振腔。在新兴的毫米波到 THz
     频段, 随着波长的减小, 所需要的波导谐振腔体积相应下降, 使得在集成电路内进行制作成 为可能。
     光刻、 金属图形淀积、 介质旋涂或淀积, 介质刻蚀或者腐蚀都是半导体工艺中的常 见步骤, 均具有多种方法或设备实现, 属于本行业人员所熟悉的技术。 发明内容
     ( 一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 法, 以使所制作的矩形波导谐振腔能够用于实现高品质单片毫米波振荡器电路。
     ( 二 )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 方法, 该方法包括 :
     步骤 101 : 选择衬底, 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底面 的金属图形 ;
     步骤 102 : 在形成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底面金属图形之外淀 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底面 ;
     步骤 103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底面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曝光, 形成谐 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 ;
     步骤 104 : 淀积并剥离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
     步骤 105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 并加热固 化形成介质层 ;
     步骤 106 : 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 直至露出谐振腔侧壁金属的上边沿 ;
     步骤 107 : 重复执行步骤 103 至步骤 106, 形成足够高度的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步骤 108 : 在形成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顶面的 金属图形 ;
     步骤 109 : 在形成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顶面金属图形之外淀 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顶面。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1 中所述衬底为半导体材料衬底, 或者为陶瓷基片 ; 所述在衬 底上旋涂的光刻胶为 AZ5214 胶。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2 中所述在形成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 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金属的厚度为 3um。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3 中所述旋涂的光刻胶为 AZ6420 胶, 旋涂光刻胶的厚度为 10um, 在光刻显影曝光形成谐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时, 利用厚胶底部发生光线散射扩宽的 特性, 采用增加曝光的方式使得图形开口形成倒梯形, 对所淀积的金属起到切断功能, 使侧 壁金属淀积之后更易于剥离。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4 中所述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5 中所述在形成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的介质 材料为 BCB 或 PI 胶。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6 中所述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 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 利用四氟化碳和氧气进行刻蚀。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8 中所述在衬底上旋涂的光刻胶为 AZ5214 胶。
     上述方案中, 步骤 109 中所述在形成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的金属为金、 铝 或铜, 淀积方式采用金属蒸发、 溅射或电镀, 金属的厚度为 3um。
     ( 三 )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在半导 体电路衬底上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 所采用的工艺步骤与常规半导体工艺兼容, 制作的矩 形波导谐振腔作为集成元件, 可以与同时制作的常规半导体集成器件相互连接形成集成电 路, 利用矩形波导谐振腔所提供的高品质因数, 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单片毫米波振荡器。
     2、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 所制作的 矩形波导谐振腔可以通过设置侧壁金属光刻版图, 制作成为终端开路、 短路, 以及谐振腔腔 体中间生长与侧壁平行的金属立柱的多种样式, 用于不同的调谐需求。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提供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流程图 ;
     图 2 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工艺流程 图;
     图 3 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的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 并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 1 所示, 图 1 是本发明提供的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 法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 :
     步骤 101 : 选择衬底, 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底面 的金属图形 ;
     步骤 102 : 在形成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底面金属图形之外淀 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底面 ;
     步骤 103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底面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曝光, 形成谐 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 ;
     步骤 104 : 淀积并剥离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
     步骤 105 : 在形成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 并加热固 化形成介质层 ;
     步骤 106 : 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 直至露出谐振腔侧壁金属的上边沿 ;
     步骤 107 : 重复执行步骤 103 至步骤 106, 形成足够高度的谐振腔的金属侧壁 ;
     步骤 108 : 在形成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顶面的 金属图形 ; 步骤 109 : 在形成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顶面金属图形之外淀 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的金属顶面。
     如图 2 所示, 图 2 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 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201, 选择衬底 ; 所选择的衬底可以为半导体材料衬底, 也可以为陶瓷基片, 衬底表 面允许存在淀积半导体工艺中常用介质和材料层。
     202, 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 ; 本例中 以金属剥离工艺为例制作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 选择 AZ5214 胶, AZ5214 为反转胶, 适用于 金属剥离工艺。常用金属图形淀积工艺及其对应的光刻胶均可选用。
     203,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光刻后的状态。
     204, 在形成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之 外淀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金属底面 ; 在本例中包括金属生长和金属剥离步骤。 根据谐振腔 工作频率, 本例中选择金属厚度为 3um。
     205,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制作后的状态。
     206, 再次在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曝光, 形成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 图形 ; 所述光刻胶的厚度根据所需制作的谐振腔高度选择, 本例中选择 AZ6420 胶, 旋涂厚 度为 10um。AZ4620 胶的特征是具有较大的旋涂厚度, 且易使用丙酮溶剂去除, 适于形成高 度需求较大的谐振腔结构。 在曝光过程中, 利用厚胶底部发生光线散射扩宽的特性, 采用增 加曝光的方式使得图形开口形成倒梯形, 对所淀积的金属起到切断功能, 使侧壁金属淀积 之后更易于剥离。同时为保证侧壁强度, 光刻胶深宽比不宜过大, 本例选择在 3 ∶ 1 左右。
     207,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图形光刻后的状态。
     208, 淀积金属并剥离, 形成矩形波导谐振腔金属侧壁 ; 本例中选择金属蒸发和剥 离工艺实现, 利用步骤 206 中所控制的倒梯形开口, 使金属剥离易于完成。
     209,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图形制作后的状态。
     210, 在形成矩形波导谐振腔金属侧壁的衬底上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 并加热 固化, 形成可靠的介质层。 介质材料可以为半导体工艺中常用介质, 介质制作可采用淀积或 旋涂的方式。在本例中选择 BCB 为介质材料, 采用旋涂方式, 使材料均匀分填充到衬底表 面。
     211, 介质填充后, 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及底面被覆盖的状态。
     212, 对介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 直至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上边沿露 出。本例中针对所用的 BCB 材料, 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 利用四氟化碳和氧气进行刻蚀, 至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上边沿露出。
     213, 介质刻蚀后, 矩形波导谐振腔侧壁金属上边沿露出的状态。
     213-R, 重复执行步骤 206 至步骤 212, 形成足够高度的矩形波导谐振腔金属侧壁 ;
     工艺循环, 从 206 到 213 步骤及状态的循环, 采用常规光刻和金属淀积工艺, 进行 一次 206 到 213 步骤通常可以生长数微米到数十微米的侧壁, 通过多次工艺循环 213-R, 可 以实现满足需求的更大尺度侧壁高度。
     214, 再次旋涂光刻胶, 并光刻显影, 形成谐振腔顶面金属图形 ; 同步骤 202, 本例 中以金属剥离工艺为例制作谐振腔底面金属图形, 选择 AZ5214 胶, AZ5214 为反转胶, 适用 于金属剥离工艺。常用金属图形淀积工艺及其对应的光刻胶均可选用。 215,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顶面金属图形光刻后的状态。
     216, 在形成谐振腔顶面金属图形的衬底上淀积金属, 剥离在谐振腔顶面金属图形 之外淀积的金属, 形成谐振腔金属顶面 ; 同步骤 204, 在本例中包括金属生长和金属剥离步 骤。根据谐振腔工作频率, 本例中选择金属厚度为 3um。
     217, 完成矩形波导谐振腔顶面金属图形制作后的状态。 矩形波导谐振腔的制作工 艺完成。
     图 3 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的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结 构示意图。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集成电路片内制作集成矩形波导谐振腔的方法,包括:选择衬底,在选择的衬底上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形成谐振腔底面的金属图形;淀积金属,剥离在底面金属图形之外淀积的金属,形成谐振腔的金属底面;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曝光,形成谐振腔侧壁的金属图形;淀积并剥离金属,形成谐振腔的金属侧壁;淀积或旋涂一层介质材料,并加热固化形成介质层;对形成的介质层进行刻蚀或腐蚀,直至露出谐振腔侧壁金属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