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盖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多采用电池作为其能量来源,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多为可拆式电池,容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其上设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本体插接的电池盖。当电池电量不足而无法充电时,或电池损坏时可打开电池盖,更换电池。
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盖多采用卡钩和扣孔配合卡固在本体上,其在电池盖一端设置一对卡钩,另一端设置一扣锁销,对应的在本体一端设置一对卡槽,另一端设置扣锁孔。安装时,先将电池盖的卡钩插入本体的卡槽,再将电池盖以该卡槽为轴向本体旋转并按压,直至电池盖的扣锁销卡入本体的扣锁孔中即安装完毕。
该类电池盖结构完全通过手动将电池盖的扣锁销按压至扣锁孔内,安装后电池盖与本体结合紧密且牢固,然在取出该电池盖时,其需通过较大的外力使扣锁销从扣锁孔内脱出,不便于用户拆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装取方便的电池盖结构。
一种电池盖结构,包括一本体、一滑动锁扣、一弹性体及一电池盖,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一装配槽及卡槽,该装配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动锁扣具有二相对的凸耳,所述电池盖上形成有卡钩及卡扣销,所述滑动锁扣的二凸耳可滑动地配合二导向槽,所述弹性体装配于装配槽内且抵持所述滑动锁扣,所述电池盖的卡钩与本体上的卡槽对应配合,所述滑动锁扣锁持所述卡扣销以使该电池盖盖合于本体上,推压所述滑动锁扣使所述卡扣销解除锁持以打开电池盖。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电池盖结构通过将电池盖的一端与本体卡扣,另一端通过一安装于本体上的活动塞锁持,当电池盖盖合于本体时,滑动锁扣锁持该电池盖的具有卡扣销的一端,使电池盖相对本体盖合稳定,当需要打开该电池盖时,用户只需推动该滑动锁扣,即可解除电池盖的锁定。如此,可大大方便用户装取电池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盖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盖结构的滑动锁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池盖结构较佳实施例电池盖装配过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池盖结构较佳实施例电池盖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V‑V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电池盖结构100包括一本体10、一滑动锁扣20、一弹性体30及一电池盖40。
所述本体10的中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12,大致呈矩形体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盖40。该本体10由于形成该收容空间12后而形成一第一端部14、一第二端部16及一连接部18。所述第一端部14于邻接所述收容空间12的一侧开设有一装配槽142及形成于该装配槽142二侧壁上的导向槽144。
该装配槽142大致呈阶梯状,其包括一第一阶梯面1422、一第二阶梯面1424及连接该第一阶梯面1422与第二阶梯面1424的一第一连接面1426。该第一阶梯面1422与第二阶梯面1424与本体10表面平行,且该第二阶梯面1424位于邻接所述连接部18一侧,较第一阶梯面1422低,该第二阶梯面1424延伸至所述连接部18的表面上于该连接部18的表面形成凸台182。该第二阶梯面1424的中部开设有沿该第二阶梯面1424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1428,该滑槽1428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426平齐,另一端穿过所述凸台182与收容空间12贯通。该滑槽1428于第一连接面1426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一盲孔1429,该盲孔1429为圆孔,用于部分收容所述弹性体30。
所述导向槽144为两端封闭的具有限定行程矩形槽,该导向槽144形成于所述装配槽142的侧壁上位于第二阶梯面1424的两侧,该导向槽144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426平齐,另一端朝所述收容空间12一端延伸且未贯通至该收容空间12,而于该第一端部14上形成一挡壁1442。
所述连接部18上开设有一收容槽184及二卡槽186,所述收容槽184呈矩形槽结构,其形成于该连接部18的中部且一端与所述装配槽142的第二阶梯面1424于该连接部18表面上形成的凸台182邻接。所述卡槽186形成于该连接部18上邻接所述第二端部16的一端,该卡槽184从该连接部18上邻近第二端部16的一端朝第二端部16延伸,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6的端面上且形成一定的深度。
请结合参阅图2,所述滑动锁扣20包括一主体板22、二凸耳24、二延伸臂26及一套设座28。该主体板22大致呈矩形板结构,其宽度大致与所述装配槽142的宽度相当,用于与所述装配槽142配合。该主体板22包括一上表面221及一下表面222。该上表面222为平面结构,其上形成有若干按压条纹2212。该下表面222呈阶梯结构,其包括第一台阶面2222、一第二台阶面2224及连接该第一台阶面2222与第二台阶面2224的一第二连接面2226。该第一台阶面2222较第二台阶面2224低,其长度与所述装配槽142的第一阶梯面1422的长度相当。该第二台阶面2224上形成有所述二凸耳24、二延伸臂26及套设座28。
所述二凸耳24相对地形成于该第二台阶面2224的两侧,其相对主体板22的二侧伸出,伸出的长度大致与所述导向槽144的深度相当,用于与所述导向槽144可滑动地配合。
所述二延伸臂26相互平行地形成于该第二台阶面2224上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面2226的一端,该延伸臂26相对主体板22延伸,延伸末端形成有一楔形突起262。
所述套设座28形成于该第二台阶面2224的中部,用于与所述本体10上的滑槽1428配合,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二夹持壁282及与该二夹持壁282垂直连接的一抵持壁284。所述夹持壁282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面2226且其端面与该第二连接面2226平齐。所述抵持壁284与该第二连接面2226平行,其与相对该第二连接面2226的主体板22的端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该二夹持壁282与抵持壁284围成一夹持槽286,该夹持槽286用于夹持弹性体30一端。
所述弹性体30为一螺旋弹簧,该弹性体30用于抵持所述滑动锁扣20。
所述电池盖40包括一板部42、二卡钩44及一卡扣销46。该板部42对应所述收容空间12的形状,以容置于该收容空间12,其一端形成有所述二卡钩44,另一端形成有所述卡扣销46。每一卡钩44大致呈“L”形状,用于与所述本体10上的卡槽186配合。所述卡扣销46的结构大致与所述卡钩44的结构相当,用于与所述滑动锁扣20相配合。
组装所述电池盖结构100时,先将所述弹性体30的一端置于所述本体10上的盲孔1429内,然后将所述滑动锁扣20装配于所述装配槽142内,使滑动锁扣20的二凸耳24分别套入所述第一端部14的二导向槽144内,滑动锁扣20的第一台阶面2222与装配槽142的第一阶梯面1422贴合,滑动锁扣20的二延伸臂26与装配槽142的第二阶梯面1424贴合;滑动锁扣20的套设座28容置于滑槽1428且抵持于滑槽1428的底面;所述弹性体30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套设座28的夹持槽286内且与所述套设座28的抵持壁284抵持,该弹性体30处于压缩状态,使得该滑动锁扣20朝本体10的收容空间12滑动,直至二凸耳24为所述二挡壁1442所阻挡,同时第一台阶面2222相对第一阶梯面1422滑动后而部分贴合。
装配所述电池盖40至本体10上时,参阅图3,与外力作用下滑动所述滑动锁扣20,滑动锁扣20的凸耳24沿导向槽144朝第一连接面1426滑动,所述滑动锁扣20上的套设座28沿滑槽1428滑动使得弹性体30进一步压缩,直至凸耳24抵持至该第一连接面1426,此时,所述滑动锁扣20的主体板22退回于装配槽142内。接着将电池盖40的具有二卡钩44一端与本体10的连接部18的一端配合,使电池盖40相对本体10倾斜,电池盖40的二卡钩44对应插入连接部18的二卡槽186内,再将电池盖40向本体10旋转并按压,使其容置于本体10的收容空间12内,然后释放所述滑动锁扣20,则滑动锁扣20于弹性体30的弹力作用下朝电池盖40滑动,滑动锁扣20的主体板22的第二台阶面2224压抵所述电池盖40的卡扣销46,该滑动锁扣20与卡扣销46锁持,滑动锁扣20的二延伸臂26位于电池盖40的底部,且该二延伸臂26的楔形突起262大致向上抵持电池盖40,以使电池盖40卡合稳定。
当需打开电池盖40时,只需推动该滑动锁扣20,使滑动锁扣20退回于装配槽142内,该滑动锁扣20的主体板22的第二台阶面2224与电池盖40的卡扣销46脱离抵持,如此,只需于该卡扣销46的一端掀开电池盖40即可取下电池盖40。
综上所述,本电池盖结构100通过将电池盖40一端的卡钩44与本体10一端卡槽186的卡扣,电池盖40的另一端的卡扣销46通过一安装于本体10上的活动塞20锁持,当电池盖40盖合于本体10时,滑动锁扣20锁持该电池盖20的卡扣销46,使电池盖40相对本体10盖合稳定,当需要打开该电池盖20时,用户只需推动该滑动锁扣20,即可解除滑动锁扣20与电池盖40的锁定。如此,可大大方便用户装取电池盖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