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097672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9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4897.6

申请日:

2009.04.15

公开号:

CN101567497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1R 12/24申请公布日:2009102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24; H01R13/639; H01R13/629

主分类号:

H01R12/24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野真广; 冈本将幸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08.4.25 JP 115616/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陶凤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连接器,即使对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操作杆也不会从基座脱落,并且连接端子不发生塑性变形。连接器包括:基座(11),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FPC(40)的开口部,并且并列设有从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20),其突设有一端部具有可压接在所述FPC的连接部(41)上的可动触点(22a)的大致T形操作片(22),并且将一端部(20a)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操作杆(30),其将凸轮部(32)嵌合在设于连接端子的上边的转动用凹部(28)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22b)。在所述操作杆的锁定操作完成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34)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25)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包括:
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
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
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其特征在于,
在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完成锁止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用以防止脱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在另一端部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形成有嵌合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的限位用凹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转动用凹部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与操作杆的凸轮部抵接用以进行限位的防脱用凸部。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将操作杆的并列设置的多个限位用抵接部连接并一体化。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将操作杆的并列设置的多个限位用抵接部连接并一体化。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设有卡止部,在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形成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设有卡止部,在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形成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设有卡止部,在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形成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说明书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与设于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器,例如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可装卸自如地与挠性印刷基板(FPC)或挠性扁平电缆(FFC)嵌合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规定数量的接点,其具有与所述挠性印刷基板或所述挠性扁平电缆接触的接触部;壳体,其保持并固定所述接点,具有插入所述挠性印刷基板或所述挠性扁平电缆的嵌合口;滑块,其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FPC)或所述挠性扁平电缆(FFC)按压在所述接点上。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在所述接点的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弹性部和支点部,并且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形,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向的位置设有自所述弹性部延伸的按压承受部,在所述滑块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连续排列设置的按压部,使该按压部在所述接点的连接部与按压承受部之间转动自如而将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壳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16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连接器中,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2A、2B所示,在连接FPC40时,若使作为滑块16的操作杆转动以将其锁定,则操作杆承受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因此,所述操作杆容易自壳体12即基座脱落。特别是,在所述操作杆脱落时,应力容易集中在接点14的支点部32,具有弹性部34发生塑性变形且不能进行连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对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操作杆也不会自基座脱落,并且连接端子不发生塑性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其中,在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完成锁止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用以防止脱落。
根据本发明,在对操作杆进行了锁定操作时,即使对所述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由于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设于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而防止脱落,故而操作杆不会脱落。
另外,由于操作杆不会在水平方向拔出,故而不会对连接端子作用过大的负荷,能够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
进而,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被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限位,锁止操作完成时的操作杆的位置精度提高,触点的位置精度提高,故而接触可靠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在另一端部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形成有嵌合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的限位用凹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嵌合在连接端子的限位用凹部,不增加连接端子的高度尺寸,进而不增加连接器整体的高度尺寸,能够防止操作杆在水平方向的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转动用凹部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与操作杆的凸轮部抵接用以进行限位的防脱用凸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操作杆的凸轮部在水平方向上被连接端子的防脱用凸部限位,故而操作杆更加不易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将操作杆的并列设置的多个限位用抵接部连接并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操作杆的操作性,并且可提高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设有卡止部,在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形成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操作杆更加不易脱落且操作触感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B)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
图2(A)、(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5(A)、(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印刷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A)、(B)是图3所示的基座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7(A)、(B)是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及正面图;
图8(A)~(C)是图3所示的操作杆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9(A)、(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正面剖面图;
图10(A)、(B)是接着图9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1(A)、(B)是接着图10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2(A)、(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3(A)、(B)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4(A)、(B)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5(A)、(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转动操作后的正面剖面图及从下方看到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11:基座
11a:开口部
12:弹性腕部
13:插入孔
14:导向板
14a:导向槽
15:防脱用凹部
16:支承零件
20:连接端子
20a:固定触点(一端部)
20b:另一端部
21:支承部
22:操作片
22a:可动触点
22b:操作承受部
23:卡止用爪部
24:防脱用爪部
25:防脱用突起
26:限位部
27:防脱用凸部
27a:防脱用第二凸部
28:转动用凹部
29:限位用凹部
30:操作杆
31:转动轴部
32:凸轮部
33:贯通孔
34:限位用抵接部
35:操作用锥面
36:限位用壁部
40:挠性印刷基板(FPC)
4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大致由基座11、连接端子20以及操作杆30构成,能够可拆装地连接挠性印刷基板(FPC)40(图4、5)。
如图6(A)、(B)所示,基座11分别从两侧端面的一侧缘部向背面侧平行地延伸出弹性腕部12、12,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背面贯通正面的插入孔13。
另外,如图6(A)所示,在所述弹性腕部12的内向面,在其前端缘部形成有导向用锥面12a,并且在其里侧形成有轴支承部12b。此外,所述基座11在所述弹性腕部12、12之间从背面的下方缘部延伸出导向板14,并且在所述导向板14的上表面并列设有分别与所述插入孔13连通的导向槽部14a。在所述插入孔13的下方基部形成有与所述插入孔13连通且防止后述的连接端子20脱落的防脱用凹部15。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所述基座11在其正面侧设有可插入后述的挠性印刷基板40的开口部11a。另外,所述基座11将用于防止基板安装时的浮起的支承零件16、16分别压入并保持在设于基座正面侧的两侧缘部的压入槽11b(图2、3)。
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0能够将设于其一端部的固定触点20a插入所述基座11的插入孔13,从其中间部突设有带支承部21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22,并且在其另一端部20b的下方缘部设有卡止用爪部23。可动触点22a从所述操作片22的一端部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将其另一端部作为操作承受部22b。另外,所述连接端子20使所述支承部21的基部向板厚方向突出而形成防脱用爪部24。此外,在位于从所述另一端部20b到所述防脱用爪部24之间的上边部形成有防脱用突起25、限位部26、防脱用凸部27及转动用凹部28。
如图8所示,操作杆30在两侧端面,在同一轴心上突设有转动轴部31、31。另外,所述操作杆30在一侧缘部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操作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的凸轮部32,并且在与所述凸轮部32对应的位置并列设有用于插通所述操作片22的贯通孔33。此外,所述操作杆30在与所述贯通孔33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34。所述限位用抵接部34具有在所述操作杆30的转动操作完成后、或在完成的同时,与所述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抵接且可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的下端面。另外,所述限位用抵接部34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连接(即,以一定间隔连续排列的限位用抵接部34分别配置在距离其中心轴相同半径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操作性,并且可维持强度。另外,所述操作杆30由于在另一侧缘部且设形成有操作用锥面35,故即使操作杆30变小,由手指等进行的锁定解除的操作也容易。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连接的FPC40如图4、5所示,在其前端部印刷配线有连接部41。
对由上述构成部件构成的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所述基座11的背面侧沿导向板14的导向槽14a将连接端子20的一端部20a插入插入孔13。由此,设于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爪部24卡止在基座11的防脱用凹部15的顶面且卡止用爪部26卡止在基座11的缘部而进行定位。
接着,将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分别插入所述操作杆30的贯通孔33,使所述操作杆30沿所述连接端子20的上边滑动,利用凸轮部32将操作承受部22b推起而使其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压入操作杆30。由此,所述凸轮部32嵌合在连接端子20的转动用凹部28,并且所述转动用轴部31通过基座11的导向用锥面12a而嵌合在轴支承部12b,所述操作杆30被可转动地支承(图9)。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0及图11所示,即使操作杆30向锁定侧过度旋转,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上而被限位。因此,能够防止转动操作操作杆30时可能产生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对操作杆30施加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由于限位用抵接部34卡止在防脱用突起25上,因此操作杆30不会向侧方脱落。
此外,还具有下述优点,即,由于在转动用凹部28的紧后方配置有防脱用凸部27,因此,操作杆30的凸轮部32与所述防脱用凸轮27抵接,更加不易脱落。
下面,根据图9~图12对在所述连接器10上连接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在所述基座11的开口部11a插入挠性印刷基板40直至其连接部41抵碰到所述基座11的内侧面(图10)。然后,以转动轴部31的轴心为中心转动并压倒操作杆30时,如图11所示,凸轮部32将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推起。因此,大致T形的接触片22以支持部21为支点倾动,可动触点22a压接在挠性印刷线路板40的连接部41上而导通。而且,即使进一步转动所述操作杆30,由于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上,故而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30的转动操作完成时,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卡合在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突起25上。因此,即使对操作杆30作用旋转操作力的水平分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
另外,由于所述凸轮部32的截面大致为椭圆形,故而若转动规定的角度,则旋转力矩急剧变化,由此能够得到可靠的操作触感。
另一方面,在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从所述连接器10取下时,通过使所述操作杆30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凸轮部32反转,解除向连接端子20操作承受部22b的弯曲力矩,在将可动触点22a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的连接部41的连接状态解除后,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从基座11拉出。
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与防脱用凸部27相邻的位置设有防脱用第二凸部27a。由此,具有下述优点,即,所述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通过所述防脱用凸部27和防脱用第二凸部27a在水平方向上被限位,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操作杆30的晃动。
如图1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连接端子20的上边部设有限位用凹部29。此外,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限位用凹部29的底面,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能够将操作杆30对限位用抵接部34的干涉尺寸增大。因此,通过将所述限位抵接部34卡止在所述限位用凹部29的内侧面,能够防止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导致的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
此外,能够抑制连接端子20的高度尺寸,进而抑制连接器10整体的高度尺寸,得到薄型的连接器10。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操作杆30的下表面外周缘部突设有限位用壁部36。其它结构相同,故而在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连接端子20的后端部20b被所述限位用壁部36覆盖,故而除尘性提高,能够防止异物等导致的端子间的短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上边而进行限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设于所述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基座11的导向板14的上表面来防止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还具有下述优点,即,在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设置卡止部,在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突起25设置卡止在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由此,更加不易脱落并且操作触感提高。
此外,所述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不限于设置在其上边的另一端部,只要在所述后端部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形成即可,尤其是,优选配置在焊接于配线基板的部分的附近。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不限于上述连接器,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连接器。

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连接器,即使对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操作杆也不会从基座脱落,并且连接端子不发生塑性变形。连接器包括:基座(11),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FPC(40)的开口部,并且并列设有从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20),其突设有一端部具有可压接在所述FPC的连接部(41)上的可动触点(22a)的大致T形操作片(22),并且将一端部(20a)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操作杆(30),其将凸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