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169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3489.9

申请日:

2009.06.22

公开号:

CN101577330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M 4/04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04

主分类号:

H01M4/04

申请人: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跃华; 刘志盛; 黄恩勇; 于申军

地址:

300384天津市华苑产业区兰苑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闫俊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极片制作工艺要求具体步骤为:涂覆:极片涂覆时,将极片的涂覆长度大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裁切:将极片的裁切位置设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终止端处,并将起始端/终止端从极片上裁切剔除;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相等。有益效果:裁切后的极片,涂覆层外不再有金属箔外露,从而降低了卷绕过程中极片插入难度,避免了金属箔受力褶皱、金属箔刺穿隔膜导致极组短路情况的出现,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极组厚度一致性好:将极片涂覆起始端/终止端这些厚度差异部分剔除后,极片剩余涂覆部分厚度一致性高,从而提高了极组厚度的一致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极片制作工艺要求具体步骤为:
一.涂覆:极片涂覆时,将极片的涂覆长度大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
二.裁切:将极片的裁切位置设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终止端处,并将起始端/终止端从极片上裁切剔除;
三.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极片裁切方式选择只裁切起始端或只裁切终止端或起始端和终止端同时裁切或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开裁切。

说明书

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卷绕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极组一般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组成。正、负极片均是通过涂覆方式将正/负极浆料涂覆在金属箔上。为了便于后续工序的生产,金属箔上是分段涂覆的,故在每段的涂覆起始端或终止端的涂覆量都会有一个变化过程,从而使涂覆起始端或终止端的涂覆厚度与金属箔的其它涂覆部分的涂覆厚度有所差异。目前,极片卷绕工序的极片制作方法是:极片的涂覆长度等于极组需求的涂覆长度,在极片的两个涂覆长度之间未涂覆的金属箔上裁切。通过这种方式裁切得到的卷绕极片。涂覆起始端和终止端涂覆料仍然保留在极片上,且在极片的两端均有金属箔露出正/负极浆料涂覆层。这容易造成:1.涂覆起始端和终止端涂覆厚度的差异,会导致了极组整体厚度的偏差;2.金属箔厚度薄,硬度小,在卷绕过程中,露出正/负极浆料涂覆层的金属箔在极片插入时容易因受力造成褶皱,从而刺穿隔膜造成极组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行卷绕极片方法所造成的极组厚度差异、避免由于金属箔厚度薄而露出正/负极浆料涂覆层的金属箔刺穿隔膜,导致极组短路。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极片制作工艺要求具体步骤为:
涂覆:极片涂覆时,将极片的涂覆长度大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
裁切:将极片的裁切位置设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终止端处,并将起始端/终止端从极片上裁切剔除;
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相等。
有益效果:裁切后的极片,涂覆层外不再有金属箔外露,从而降低了卷绕过程中极片插入难度,避免了金属箔受力褶皱、金属箔刺穿隔膜导致极组短路情况的出现,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极组厚度一致性好:将极片涂覆起始端/终止端这些厚度差异部分剔除后,极片剩余涂覆部分厚度一致性高,从而提高了极组厚度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极片涂覆起始端/终止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极片裁切方式示意图;
图3是公知技术的卷绕极片裁切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如图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1、涂覆:极片涂覆时,将极片的涂覆长度大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
2、裁切:将极片的裁切位置设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终止端处,并将起始端/终止端从极片上裁切剔除;
3、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相等。
详见图3,极片由金属箔1、正/负极浆料涂覆层2组成;其中正/负极浆料涂覆层2涂覆在金属箔1的上下两个宽面上。且根据生产工艺设置,分段涂覆。由于涂覆方式和设备精度,极片的涂覆起始端3和终止端4厚度会与极片其它涂覆位置厚度有所差异。
详见附图1-2,极片的涂覆长度略大于极组需求的涂覆长度,极片的裁切位置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3、终止端4附近,并将起始端3、终止端4从极片上裁切剔除。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需求的涂覆长度相等。
附图2所示的实例中,起始端3与终止端4是分开裁切的。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裁切方式。如只裁切起始端、只裁切终止端、起始端和终止端同时裁切、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开裁切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卷绕极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极片制作工艺要求具体步骤为:涂覆:极片涂覆时,将极片的涂覆长度大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裁切:将极片的裁切位置设在极片涂覆的起始端/终止端处,并将起始端/终止端从极片上裁切剔除;切除后极片的涂覆长度与极组工艺要求的涂覆长度相等。有益效果:裁切后的极片,涂覆层外不再有金属箔外露,从而降低了卷绕过程中极片插入难度,避免了金属箔受力褶皱、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