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防眩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防眩灯。
背景技术
在灯具的设计及照明设计过程中,眩光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随着LED的广泛应用,人们也需要采用LED这种寿命长、能耗小的光源来生产防眩灯具。现有的LED防眩灯主要是在LED外罩有一个透光件,通过将透光件表面镀层、磨砂等处理方式来达到防眩的目的。但是对透明件进行所述的特殊处理方式不仅程序复杂、成本高,而且制得的透明件对光线的损耗大,使整个灯具的效率低,一般为6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采用透明件进行防眩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透明件也可实现防眩目的LED防眩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LED防眩灯,包括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表面的LED以及包覆所述固定座及LED的反光罩,所述固定座固定于靠近所述反光罩内表面的一侧,所述反光罩的内表面包括多个以小于180°的夹角依次拼接的反射平面,所述反光罩具有一供反射光线出射的透光口。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LED包括多个直线排列的子LED,且所述直线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多个反射平面相拼接的顺/逆时针方向。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反光罩内表面包括依次拼接的第一反射平面至第N反射平面,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反光罩上在所述第一反射平面的前端还设有第零平面,所述固定座卡合固定在所述第零平面上,且所述固定座底面与所述第零平面平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第零平面与所述第一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6°。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多个反射平面为宽度相等且宽度边依次相接的矩形。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N等于十二,所述第一反射平面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相邻两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为158~162°、108~112°、168~172°、168~172°、88~92°、244~248°、168~172°、168~172°、168~172°、168~172°、168~172°。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的长度比为48.5~49.5∶50.5~51.5∶6.5~7.5∶27.5~28.5∶28.5~29.5∶5.5~6.5∶22.5~23.5∶18.5~19.5∶14.5~15.5∶14.5~15.5∶13.5~14.5∶12.5~13.5。
在本发明所述的LED防眩灯中,所述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的长度比为49∶51∶7∶28∶29∶6∶23∶19∶15∶15∶14∶13。
实施本发明的LED防眩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反光罩将LED所发出的所有光线包围住,使得LED的光线必然先经反光罩的内表面反射后再从透光口射出,而不会直接入射到人眼中,因此能够实现防眩的目的。同时,本发明无需特殊处理的透光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能量损耗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LED防眩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反光罩的正视图;
图3是采用图1所示实施例进行照明的光斑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防眩灯,用于将LED 10的光线通过反射而不会直接射入人眼,从而起到防眩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作为光源的LED 10、用于安装LED 10的固定座40以及将固定座40和LED 10包覆在内的反光罩20,反光罩20具有透光口21使LED 10所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从透光口21射出。
如图1、图2所示,反光罩20用于反射光线的内表面具有N个以顺/逆时针依次拼接的反射平面,N为大于1的整数,本实施例中,N为十二,则十二个反射平面依次为第一反射平面S1至第十二反射平面S12。十二个反射平面依次相连从而围成一个包围空间,且起始端的第一反射平面S1与末端的第十二反射平面S12之间隔有距离而形成透光口21,LED 10发出的光线可在此包围空间反射后最终从透光口21出射,而不是直射照进人眼引起眩光、不舒服的感觉。
反光罩20的内表面还具有一个第零平面S0,第零平面S0接在第一反射平面S1的前端且与第一反射平面成小于180°角,本实施例中,第零平面S0与第一反射平面S1之间的夹角为96°。固定座40装在第零平面S0上,且上表面所安装的LED 10底部与第零平面80平行,LED 10面向多个反射平面围成的包围空间且位于反光罩内表面和透光口21所在平面共同围成的空间内,从而使LED 10发出的所有光线都必然先照射到反光罩20的内表面后再反射出去。LED 10包括多个子LED,多个子LED并列排成一排且所排列的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多个反射平面相拼接的顺/逆时针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为宽度相等且宽度边依次相接的矩形,所述多个子LED沿第零平面S0的宽度方向并列排成一排。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的相邻两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为158~162°、108~112°、168~172°、168~172°、88~92°、244~248°、168~172°、168~172°、168~172°、168~172°、168~172°,能获得最佳配光的角度依次为160°、110°、170°、170°、90°、246°、170°、170°、170°、170°、170°。同时,获得最佳配光效果的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的长度比为49∶51∶7∶28∶29∶6∶23∶19∶15∶15∶14∶13,每一个反射平面的长度变化范围在长度比的单位1的±0.5之间,也即第一至第十二反射平面的长度比为48.5~49.5∶50.5~51.5∶6.5~7.5∶27.5~28.5∶28.5~29.5∶5.5~6.5∶22.5~23.5∶18.5~19.5∶14.5~15.5∶14.5~15.5∶13.5~14.5∶12.5~13.5。
其中,第一和第二反射平面近似竖直地位于第零平面上,也即近似垂直地位于LED 10一侧,这样的结构设置目的在于,第一和第二反射平面临近LED10,从而LED 10向二者上发出的光线被挡住并反射到其他反射平面上。这样可加强第一和第二反射平面相对的另一侧的光照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小光强的损耗。而这样设置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反光罩20的与第一反射平面S1相对应的外表面部分也随形地为近似垂直于LED 10的平面,其平面结构可以轻松地安装到墙壁、天花板、顶棚等平面结构上,从而方便将整个灯具做成壁挂或者吸顶灯具,且安装简单,操作方便。
采用前文所述的角度关系和边长比得到的反光罩内表面的末端将延伸至LED 10底部平面所处的空间平面上或者超过LED 10底部的空间平面而低于第零平面S0所处的空间平面,从而将LED 10发出的所有光线均罩在内,使光线必然先到达反射面而后在反射透出,即便是LED 10的180度角发出的最接近第零平面S0的光线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所有光线均不会直接射入人眼而是经过反射后从透光口21射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本发明的灯具,都不会给人眩光的感觉,从而起到防眩的效果。
同时,可在透光口21上安装普通的可透光的透光件30,即可实现防眩光照明的效果,而无需采用价格高的那些需要特别磨砂等处理的透明件,可大大降低成本。为了使本实施例的反光罩20内表面具有最佳的防眩效果,所有反射平面上均喷涂有漫反射材料。
图3为图1、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在实际照明中位于透光口21正下方的光斑图。由图可知,光斑亮度均匀,整个灯具达到了均匀配光的效果。而由于本发明通过反光罩20的内表面达到防眩效果,位于透光口21位置上的透光件30可选用完全透光的元件,不需要特殊处理的透光件,因此也不会由于光线穿过特殊透光件而损耗能量,通过实验验证,本发明的LED防眩灯其光源发出的能量有80%可从透光口21透出,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要高得多。
同时,采用反射平面拼接成的反光罩20内表面,相较于光滑曲面的反光面来说,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对曲率等的苛刻要求,简化加工程序。
而将LED 10设置于靠近反光罩内表面的一侧,而第一反射平面的外表面可安装到墙壁或其他安装位置上,因此LED 10的进出线缆可方便地直接贴近墙壁等安装位置上,从而方便了布线方式。传统的光源位于灯具正中间的结构,其布线和安装则要受限制得多。
将LED 10设置于灯具一侧的结构还具有另一个优点,使得透光口21位于灯具的另一侧,则透光件30只需考虑一侧的放置,相对于传统的环形或圆形透光件30需要考虑两侧或者圆周的结构来说,本发明的透光件30其定位和连接也大大简化。反光罩20的另一侧还可设置有辅固定架50,用于将整个灯具固定到墙壁或者可安装的位置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