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04866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9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05051.1

申请日:

2002.02.11

公开号:

CN1371019A

公开日:

2002.09.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3登记生效日:201609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殷特勒高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布达佩斯1163、XVI奇拉克24-32A1ep1em122、匈牙利|||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3登记生效日:201609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殷特勒高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布达佩斯1163、XVI奇拉克24-32A1ep1em122、匈牙利变更后权利人: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塘明大道9-2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G02F1/1333

主分类号:

G02F1/1333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有贺泰人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1.02.16 JP 40696/0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宗杰;王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电光装置中的边缘区域的形状对称,把面板上IC芯片安装在电光面板的面板基板中沿着一条边的边缘区域内,另一方面,把基体材料上C芯片安装在与上述面板基板粘接的基体材料上,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基体材料中包含与上述面板基板粘接的面板粘接部分的面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具备: 在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有像素的电光面板中,在安装 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某一方的面板上IC芯片的面板基 板的边缘区域内,粘接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基体材料, 及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 数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基板,特征在于: 具备作为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与上述面板上IC 芯片连接的布线的,从上述边缘部分附近沿着与该边缘部分大致垂直 的方向延伸的面板上IC芯片布线, 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由夹持上述面板上IC芯片布线的安装在 一方一侧的第1 IC芯片和安装在另一方一侧的第2 IC芯片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从上述第1 IC芯片到达 上述边缘部分附近的第1输出布线, 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从上述第2 IC芯片到达 上述边缘部分附近的第2输出布线。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对于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 安装在与上述边缘部分相反的一侧,生成应提供给上述面板上IC芯片 以及第1及第2 IC芯片的控制信号的电子部件群, 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连接上述电子部件群和 上述第1 IC芯片的第1输入布线, 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连接上述电子部件群与 上述第2 IC芯片的第2输入布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连接上述电子部件群与 外部设备的外部连接布线。
6: 一种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具备: 在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有像素的电光面板中,在安装 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某一方的面板上IC芯片的面板基 板的边缘区域内,粘接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基体材料, 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数 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 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对于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 安装在与上述边缘部分相反的一侧,生成应提供给上述面板上IC芯片 以及基体材料上IC芯片的控制信号的电子部件群。
7: 一种电光装置,特征在于具备: 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有像素,并且在沿着面板基板的 一条边的边缘区域内安装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某一方 的面板上IC芯片的电光面板, 具有把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粘接在上述边缘区域内的基体材 料,以及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 者上述数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的柔性基板。
8: 一种电子设备,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

说明书


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广泛地普及以液晶显示装置或者EL(场致发光)显示装置为代表的电光装置。作为这种电光装置,已知在保持该电光物质的面板基板上使用COG(Chip On Glass)技术安装生成用于驱动液晶或者EL元件这样的电光物质的信号的IC芯片(以下,记为「COG安装」)的结构。进而,还提出在面板基板上安装对应于伴随着显示的高精细化的电极数增大的多个IC芯片的结构。

    这里,图10是示出具备了多个IC芯片的电光装置(这里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该电光装置成在各个相对面上形成了电极地第1面板基板81以及第2面板基板82用密封材料83粘贴在一起的同时,在两基板之间封入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结构。该第1面板基板81具有从第2面板基板82延伸出的区域81a,在该区域81a内,安装着用于在第1面板基板81上的电极上供给驱动信号的地驱动IC84。同样,在第2面板基板82上,具有从第1面板基板81延伸出的区域82a,在该区域82a内,安装着用于在第2面板基板82上的电极上供给驱动信号的第2驱动IC85。

    但是,在采用了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2片面板基板的每一片都具有从另一片面板基板在一方一侧伸出的区域(81a以及82a),因此该电光装置中的边缘区域的形状,即密封材料83的外侧区域的形状存在着在图中的X方向或者Y方向每一个方向都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例如便携电话机等电子设备的外壳大多情况下是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以往的电光装置存在着向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组装性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所说明的情况而产生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边缘区域的形状对称的电光装置,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在该电光装置中使用的柔性基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柔性基板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备像素的电光面板中,在安装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任一方的面板上IC芯片的面板基板的边缘区域内,具备粘合在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基体材料,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数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

    如果依据这样的柔性基板,则在有关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的多个IC芯片中,面板上IC芯片安装在面板基板上,另一方面,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基体材料上。从而,例如,由于不需要在面板基板中与属于边缘区域的一边相邻接的边的附近安装IC芯片,因此能够把电光装置中的边远区域的形状对于与该一条边垂直的方向的轴做成对称的形状。除此以外,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包含基体材料中与面板基体材料的粘接部分的面上。从而,能够在整个长度在基体材料的一个面上形成要形成在基体材料上的布线(例如,从与面板的粘接部分至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的布线等)。从而,由于不需要形成从基体材料的一个面至另一个面的通孔,因此能够更简易地采用柔性基板的构造。

    在上述柔性基板中,设置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作为与上述面板上IC芯片连接的布线的,从上述边缘部分附近沿着与该边缘部分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面板上IC芯片布线,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也可以由把上述面板上IC芯片布线夹在中间,安装在一方一侧的第1IC芯片和安装在另一方一侧的第2IC芯片构成。如果这样做,则能够使基体材料上的结构左右对称,能够使柔性基板的结构简洁。

    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设置了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方面上,从上述第1 IC芯片至上述边缘部分附近的地输出布线和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从上述第2 IC芯片至上述边缘部分附近的第2输出布线的结构。如果依据这样的结构,则不仅对于面板上IC芯片布线,而且对于地输出布线以及第2输出布线,也能够遍及整个长度形成在上述一个面上。

    进而,最好是设置位于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对于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与上述边缘部分相反一侧,生成要提供给上述面板上IC芯片以及第1及第2 IC芯片的控制信号的电子部件群,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把上述电子部件群与上述第1IC芯片连接的地输入布线,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把上述电子部件群与上述第2 IC芯片连接的第2输入布线,并且把上述面板上IC芯片布线与上述电子部件群连接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把上述电子部件群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外部连接布线也形成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的结构。如果这样做,则能够遍及整个长度,在上述基底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形成上述的所有布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柔性基板在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备像素电光面板中,特征在于在安装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任一方面板上IC芯片的面板基板边缘区域内,具备粘接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基体材料;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数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位于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对于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与上述边缘部分相反的一侧,生成要提供给上述面板上IC芯片以及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的控制信号的电子部件群。如果依据这样的结构,则根据与上述相同的理由,能够使电光装置中的边缘区域的形状对于特定的轴成为对称的形状,除此以外,能够简化柔性基板的构造。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特征在于具备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具备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具有像素,并且在沿着面板基板的一条边的边缘区域内安装了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任一方的面板上IC芯片的电光面板;在上述边缘区域内粘接一个面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基体材料以及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中的上述一个面上,驱动上述扫描线或者上述数据线的另一方的基体材料上IC芯片。如果依据这样的电光装置,则根据与对于上述柔性基板所示的相同的理由,能够使该电光装置的边缘区域的形状对于特定的轴对称。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电光装置。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由于其边缘区域的形状对于特定的轴对称,因此在作为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外壳,具备对于特定的轴对称的外壳的电子设备中特别适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从图1的C-C’线观看的剖面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构成该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第1面板基板上的构成要素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布线形态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形态的柔性布线基板的基体材料中安装面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该基体材料中与安装面相反一侧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7用于说明在柔性基板上安装Y驱动器IC的工艺。

    图8是示出本发明变形例的电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a)是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一例的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图(b)是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一例的便携电话机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现有的电光装置结构的透视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这样的实施形态示出本发明的一个状态,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更。另外,以下,作为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例示在电光物质中使用了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

    <A:实施形态>

    首先,说明把二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D(薄膜二极管)用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了本发明的形态。图1是示出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从图1的C-C’线观看的剖面图。另外,以下,如图1所示,把X轴的负方向记为「A侧」,把正方向记为「B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和粘接到该液晶显示面板1上的柔性布线基板2。液晶显示面板1具有经过大致长方形的密封材料13粘接在一起的第1面板基板11以及第2面板基板12,在由两个基板以及密封材料13包围的区域中封入的液晶14。在密封材料13中分散着承担把两个基板的间隙维持为恒定的衬垫功能的导电性粒子131。另外,第2面板基板12具有对于第1面板基板11从一方一侧伸出的区域(即,与第1面板基板11不相对地区域。以下,把该区域记为「边缘区域121」。)。另一方面,柔性布线基板2的一部分粘接到边缘区域121内的同时,还进行弯曲使得达到该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一侧。另外,在柔性布线基板2中弯曲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一侧的部分与第2面板基板12之间,设置用于对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照射光的背景灯单元,不过这里省略了图示。

    液晶显示面板1的第1面板基板11以及第2面板基板12是玻璃或者石英等透明基板。其中,在第2面板基板12的内侧(液晶14一侧)表面上,如图3所示,形成矩阵形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23,在各个像素电极123的缝隙部分中沿着Y轴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124。各个像素电极123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另外,像素电极123和与该像素电极123邻接的数据线124经过TFD125连接。各个TFD125由作为从数据线124分支的部分的第1金属膜1251,在第1金属膜1251的表面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氧化膜1252,在该氧化膜1252上面与像素电极123连接那样形成的第2金属膜1253构成,是具有非线性的电流—电压特性的二端子型开关元件。

    这里,图4模式地示出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布线的形态。另外,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面繁杂,省略了像素电极123以及TFD125的图示。如该图所示,多条数据线124横跨过密封材料13的一条边(图4中下侧的一条边)延伸到边缘区域121内。

    第2面板基板12的边缘部分121中,在X轴方向中的中央部分附近,COG安装着X驱动IC15。X驱动IC15具备用于对上述各条数据线124供给数据信号的电路,借助在粘接剂中使导电性粒子分散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安装在第2面板基板12上。即,上述各条数据线124中至边缘区域121的端部和X驱动IC15的输出端子借助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性粒子电连接。进而,在边缘区域121中形成从X驱动IC15的安装区域至第2面板基板12的基体材料粘接边?122的多个面板端子126。各个面板端子126借助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性粒子连接到X驱动IC15的输入端子。

    另一方面,在第1面板基板11的内侧(液晶14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沿着与数据线124交叉的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111。各条扫描线111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带形电极,与在第2面板基板12上成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23相对。在这样的结构下,液晶14根据加入到扫描线111与像素电极123之间的电压,其取向方向变化。即,扫描线111与像素电极123交叉的区域起到像素的功能。换言之,对应于数据线124与扫描线111的交叉形成像素。

    进而,本实施形态的多条扫线111每一条都交互地引出到A侧以及B侧,被引出的端部与密封材料13重叠。即,从图4的上述开始计数的第奇数条扫描线111(以下,简单地记为「第奇数条扫描线111」。)重叠到密封材料13的A侧的边,即延伸成使得存在于第1面板基板11与密封材料13之间,另一方面,从图4的上方开始计数的第偶数条扫描线111(以下,简单地记为「第偶数条扫描线111」。)延伸成与密封材料13的B侧的边重叠。

    在第2面板基板12的内侧表面中,对于密封材料13在A侧以及B侧的区域中,分别形成面板布线127a以及127b。各条面板布线127a的一端接触密封材料13的A侧的边,同时,通过X驱动IC15的A侧到达边缘区域121的基体材料粘接边122。同样,各条面板布线127b的一端接触密封材料13的B侧的边,同时,通过X驱动IC15的B侧到达基体材料粘接边122。根据这样的结构,形成在第1面板基板11上的多条扫描线111借助分散在密封材料13中的导电性粒子131,与面板布线127a或者127b电连接。即,多条扫描线111中第奇数条扫描线111经过密封材料13的A侧的边与面板布线127a连接,另一方面,第偶数条扫描线111经过密封材料13的B侧的边与面板布线127b连接。

    另外,第1面板基板11以及第2面板基板12中的内侧的表面由沿着预定的方向实施了摩擦处理的取向膜覆盖,另一方面,在外侧的表面上粘贴用于使入射光偏振的偏振光板或者用于补偿干涉颜色的相位差板等,而由于这些与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省略其图示以及说明。

    其次,说明柔性布线基板2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柔性布线基板2具有薄膜基体材料21。该薄膜基体材料21例如由聚亚胺等形成,是具有可挠性的薄膜形的部件。薄膜基体材料21其一个面中的边缘部分(以下,记为「粘接侧边缘部分211」。)的附近部分借助在粘接剂中使导电性粒子分散了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粘接在第2面板基板12的边缘区域121内。以下,把薄膜基体材料21中与第2面板基板12粘接的部分记为「面板粘接部分212」,把包含该面板粘接部分212的面记为「安装面」。即,柔性布线基板2在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安装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状态下,薄膜基体材料21中与第2面板基板12相对的面是安装面。如以下详细叙述的那样,在本实施形态中,有关液晶显示面板1的驱动的各种电子部件或者布线全部都设置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中的安装面上。

    这里,图5是示出与薄膜基体材料21的安装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安装面上的结构的平面图。在这些图中希望请留意「A侧」与「B侧」是相反的。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示出柔性布线基板2弯曲前的状态。另外,在图5中,对于薄膜基体材料21用虚线示出位于图面背侧的要素。

    如这些图所示,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中,在安装面上,设置着外部连接布线22,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X驱动输入布线24,Y驱动IC25(25a以及25b),Y驱动输入布线26(26a以及26b),Y驱动输出布线27(27a以及27b)。外部连接布线22,X驱动输入布线24,Y驱动输入布线26以及Y驱动输出布线27是在薄膜基体材料21表面形成的由铜构成的层中实施了镀金的布线。

    外部连接布线22是用于连接未图示的外部设备与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布线。即,外部连接布线22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中从形成在与粘接侧边缘部分211相反一侧的边缘部分附近的外部连接端子221延伸至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

    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根据从外部设备经过外部连接布线22供给的信号,生成用于规定X驱动IC15和Y驱动IC25a以及25b的动作的控制信号(时钟信号等)的部件群,由多个电子部件231构成。这些电子部件231例如是搭载了升压电路,振荡电路或者电源电路等的芯片,或者片形电容器,电阻等。薄膜基体材料21中,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安装区域用环氧系列或者丙烯系列的保护膜232覆盖。

    X驱动输入布线24是用于连接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与X驱动IC15的布线。即,X驱动输入布线24在面板粘接部分212中从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沿着与粘接侧边缘部分211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到达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安装区域,与各个电子部件231连接。而且,该X驱动输入布线24中位于面板粘接部分212内的端部借助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性粒子连接到第2面板基板12上的面板端子126。根据这样的结构,由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生成的控制信号经过X驱动输入布线24以及面板端子126供给到X驱动IC15。

    Y驱动IC25a以及25b具备生成提供给各条扫描线11的扫描信号的电路,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安装面中,安装在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安装区域与粘接侧边缘部分211之间的区域中。进而,Y驱动IC25a以及25b相互隔开设置使得把沿着Y轴方向横跨过薄膜基体材料21中央的X驱动输入布线24夹在中间。

    即,如图5以及图6所示,Y驱动IC25a对于X驱动输入布线24安装在A侧的区域中,另一方面,Y驱动IC25b对于X驱动输入布线24安装在B侧的区域中。

    Y驱动输入布线26a是把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与Y驱动IC25a连接的布线,形成在安装面中从X驱动输入布线24观看的A侧的区域。在这样的结构下,Y驱动IC25a根据从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经过Y驱动输入布线26a供给的控制信号,生成并输出要提供给第奇数条扫描线111的扫描信号。另一方面,Y驱动输入布线26b是把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与Y驱动IC25b连接的布线,形成在安装面中从X驱动输入布线24观看的B侧的区域中。Y驱动IC25b根据从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经过Y驱动输入布线26b供给的控制信号,生成并输出要提供给第偶数条扫描线111的扫描信号。

    Y驱动输出布线27a的一端连接到Y驱动IC25a的输出端子的同时,对于X驱动输入布线24通过A侧的区域沿着Y轴方向延伸,形成为另一端到达面板粘接部分212内。而且,到达了该面板粘接部分212内的Y驱动输出布线27a与第2面板基板12上的面板布线127a借助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性粒子电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下,从Y驱动IC25a输出的扫描信号经过Y驱动输出布线27a以及面板布线127a,供给到第奇数条扫描线111。另一方面,Y驱动输出布线27b从Y驱动IC25b的各个输出端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同时,到达面板粘接部分212内的端部连接到第2面板基板12上面板布线127b。由此,从Y驱动IC25b输出的扫描信号经过Y驱动输出布线27b以及面板布线127b,提供给第偶数条扫描线111。

    在以上所示的结构下,通过Y驱动IC25a与Y驱动IC25b协同动作,对于所有的扫描线111顺序地提供扫描信号,其结果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顺序选择各条扫描线111。例如,在某个水平扫描期间,从Y驱动IC25a输出的扫描信号从上面提供给第1条扫描线111,在下一个水平扫描期间,从Y驱动IC25b输出的扫描信号从上面提供给第2条扫描线111,进而在下一个水平扫描期间,从Y驱动IC25a输出的扫描信号从上面提供给第3条扫描线11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在第2面板基板12的边缘区域121内安装X驱动IC15的同时,在该边缘区域121内,粘接具有Y驱动IC25a以及25b的柔性布线基板2。即,由于不必要在面板上设置用于驱动扫描线111的Y驱动IC25a以及25b,因此能够把该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边缘区域做成为对于与Y轴平行的轴(更详细地讲,是第1面板基板11或者第2面板基板12的中心线)对称的形状。从而,在左右对称形状的外壳中收容液晶显示面板1时,能够把用于支撑该外壳内部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机构做成左右对称。其结果能够谋求有关该外壳的设计或者制造的简易化。

    另外,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第2面板基板12具有安装了X驱动IC15的边缘区域121,而与此不同,第1面板基板11不具有这样的区域。从而,与任一个面板基板都具有从一方的面板基板伸出的区域的现有的电光装置(参照图10)相比较,具有能够减小边缘区的面积的优点。

    除此以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有关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的各种电子部件或者布线仅设置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一个面(安装面)上。这里,在遍及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两个面设置了这些各要素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上设置用于连接各要素的通孔,因此存在着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而与此不同,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能够在一个面上全部连接各个要素,不需要设置通孔,因此能够压低制造成本。另外,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两个面上形成布线的情况下,在制造技术上当前的现状是不得不以比较宽间距(例如100μm左右)形成各布线。而与此不同,仅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一个面上形成布线的情况与此相比较,能够用较窄的间距(例如60μm左右)形成各布线。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由于仅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一个面上形成布线,因此能够比较容易使该布线的间距狭窄。从而,例如即使在伴随着显示的高精细化产生了形成多条布线的需要时,也能够这样以狭窄的间距容易地形成多条布线。

    进而,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Y驱动IC25(25a以及25b)和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安装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中的同一个面上。因此,具有在设置了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薄膜基体材料21的面上,能够容易地安装Y驱动IC25的优点。如果详细地讲则如下所示。

    这里,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对比例,假设Y驱动IC25和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每一个分别安装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中的不同的面上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例如,把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安装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一个面上以后,经过各向异性导电膜把Y驱动IC25压粘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另一个面上。在该Y驱动IC25的安装工艺中,需要把薄膜基体材料21载置在承受台上使得要安装Y驱动IC25的面成为上侧。但是,在该薄膜基体材料21的另一个面上,由于已经安装的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突出,因此如图7(a)所示,需要选定薄膜基体材料21的位置使得该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没有载置在承受台3上。

    与此不同,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由于Y驱动IC25和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形成在薄膜基体材料21的一个面上,因此如图7(b)所示,在Y驱动IC25的安装工艺中,不需要把薄膜基体材料21的位置限定在特定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Y驱动IC25的安装。

    <B: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不过上述实施形态终究只是例示,对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变形。作为变形例,例如可以考虑以下的情况。

    (1)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假设在位于背面一侧的第2面板基板12上,设置从位于观察一侧的第1面板基板11伸出的边缘区域121,在该边缘区域121上COG安装了X驱动IC15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考虑图8所示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位于观察一侧的第1面板基板11具有从背面一侧的第2面板基板12伸出的边缘区域112,在该边缘区域112上COG安装IC驱动IC15。而且,柔性布线基板2的边缘部分附近的面板粘接部分212粘接到上述边缘区域112内,并且弯曲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一侧。这种情况下,包含薄膜基体材料21中的面板粘接部分212的面即安装面成为与面对第2面板基板1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在采用了图8所示的结构时,薄膜基体材料21中要设置布线或者Y驱动IC26和驱动控制用电子部件群23的安装面从液晶显示面板1观看,成为采用了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时(参照图2)相反一侧的面。

    (2)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在一个芯片上搭载了用于向多条数据线124供给数据信号的X驱动IC15,而也可以采用分割这些电路,分别搭载在多个不同的芯片上,在第2面板基板12上COG安装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把用于驱动数据线的电路分割在2个芯片(Y驱动IC25a以及25b)搭载的情况,而也可以使用一个芯片的Y驱动IC。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第2面板基板12上COG安装向数据线124供给数据信号的X驱动IC15,在薄膜基体材料21上安装向扫描线111供给扫描信号的Y驱动IC25(25a以及25b),而也可以与此相反,在第2面板基板12上COG安装Y驱动IC25,在柔性基体材料21上安装X驱动IC15。

    (3)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使用二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D125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而在使用了以TFT(薄膜晶体管)为代表的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或者不具有开关元件的无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然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4)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在作为电光物质使用了液晶1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了本发明的情况,而在作为电光物质,使用有机EL(场致发光)元件为代表的EL元件,根据其电光效果进行显示的各种装置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即,只要是采用在面板基板的边缘区域上形成了布线的结构的电光装置,则不论其它构成要素的形态如何都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像作为电光物质使用了EL元件的电光装置那样,作为用于保持电光物质的基板在采用了仅使用一片面板基板的结构时,设置了X驱动IC(面板上IC芯片)以及柔性布线基板的边缘区域成为包含该面板基板的一条边的区域。即,本发明中的「边缘区域」并不限定于面板基板中从另一个面板基板伸出的区域,还意味着面板基板中沿着该面板基板的一条边的区域。

    <C:电子设备>

    其次,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1)可移动型计算机

    首先,说明把本发明的电光装置适用于可移动型的个人计算机(所谓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显示部分中的例子。图9(a)是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个人计算机44具备具有键盘411的本体部分412和适用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显示部分413。

    (2)便携电话机

    其次,说明把本发明的电光装置适用于便携电话机的显示部分的例子。图9(b)是示出该便携电话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便携电话机42除去多个操作按钮421以外,具备受话口42,送话口423,还具备适用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显示部分424。

    另外,作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除去图9(a)所示的个人计算机或者该图(b)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以外,还可以举出液晶电视机或者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摄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笔记本,台式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数字静像摄像机等。如以上所述,如果依据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则由于能够使其边缘区域的形状对于与面板基板中属于边缘区域一条边的方向垂直的轴(即,面板基板的中心线)对称,因此能够提高搭载了这样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在设计上的自由度,另外还能够谋求制造简易化。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如果依据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则能够使边缘区域的形状对称。

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电光装置中的边缘区域的形状对称,把面板上IC芯片安装在电光面板的面板基板中沿着一条边的边缘区域内,另一方面,把基体材料上C芯片安装在与上述面板基板粘接的基体材料上,上述基体材料上IC芯片安装在基体材料中包含与上述面板基板粘接的面板粘接部分的面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