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055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41432.3

申请日:

2011.02.21

公开号:

CN102134884A

公开日:

2011.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B 1/9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鸿基节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丹凤街丹凤新寓六栋五楼变更后: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星火路11号动漫大厦A座9层|||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98申请日:20110221|||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98; E04B5/43

主分类号:

E04B1/98

申请人:

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卫龙武; 李爱群; 刘伟庆; 郭彤; 卫海

地址: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丹凤街丹凤新寓六栋五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房屋隔震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复合隔震支座具有滑动隔震层和叠合隔震层,二者都可以独立起到隔震作用,二者同时使用后,增加了隔震的安全储备,安全性高;刚性托盘中的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施工便捷,而且克服了现浇方法中板的下模板难以回收的缺点;在施工中基本仅在原有建筑的一层施工,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影响小,所以在中小学的抗震加固中可能实现不停课、少停课,从而解决了中小学抗震加固的难题。对于一般房屋,这些优点也同样存在,非常明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该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 (1) 、 刚性托盘 (2) 、 上连接板 (3) 、 下连接板 (4) 、 基础 (5) 、 复位反力墩 (6) 、 隔震沟 (7) ; 隔震支座 (1) 的下面是 下连接板 (4) , 下连接板 (4) 通过下连接筋接头 (4-1) 与基础 (5) 连接 ; 隔震支座 (1) 的上面 是上连接板 (3) , 上连接板 (3) 通过上连接筋接头 (3-1) 与刚性托盘 (2) 连接, 刚性托盘上面 与上部房屋结构 (8) 连接 ; 复位反力墩 (6) 和隔震沟 (7) 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并固定在基础 (5) 上, 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 (6) 与隔震支座 (1) 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复位反力墩 (6) 与隔震沟盖板 (7-1) 、 隔震沟底板 (7-2) 、 挡土墙 (7-3) 共同形成隔震沟 (7) , 挡土墙 (7-3) 固定在隔震沟底 板 (7-2) 上, 隔震沟底板 (7-2) 固定在基础 (5) 上, 隔震沟盖板 (7-1) 固定在刚性托盘 (2) 上, 隔震沟盖板 (7-1) 的下部与挡土墙 (7-3) 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 (3) 、 下连接板 (4) 采用 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 且在上连接板 (3) 上设有上连接筋接头 (3-1) 、 上固定接头 (3-2) , 在下连接板 (4) 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 (4-1) 、 下固定接头 (4-2)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刚性托盘 (2) 由刚框梁 (2-1) 、 楼 面板 (2-2) 、 现浇区 (2-3) 、 楼面板负筋 (2-4) 、 钢筋接头 (2-5) 组成, 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 产, 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楼面板 (2-2)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空心楼板时, 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 (2-4) 。

说明书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隔震房屋, 适用于既有建筑物、 新建建筑物, 尤其是中小学 校舍的抗震加固。背景技术
     四川地震后, 国务院下发了对全国中小学的每一栋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文 件, 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是一种历史责任。 其时间短、 工作量非常巨大、 要求高、 责任重, 而且中小学加固只能在暑假期间进行, 因此, 研制出一种有效、 经济、 可靠、 施工速度快、 对 原有建筑破坏小的加固方法, 变成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与任务。
     世界各地进来地震不断, 给人们和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传统的方法是 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 依靠结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来消耗传入建筑物的 能量, 这种方法往往有时不能做到大震不倒, 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害往往是巨大的, 极大地 超过了社会和业主的承受范围。
     隔震技术是一种防止地震能量传入建筑物的有效方法, 从而不仅更好地保护了建 筑物, 降低建筑物的损害, 而且能有效的减少甚至防止人员伤亡。 目前常用的隔震技术造价 都较高, 施工麻烦, 施工工期长, 由于这些缺点, 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还不是很多。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隔震房屋, 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隔震 支座可以隔断或减小地震力向房屋上的一些传递, 减小地震对房屋的损坏, 安全性高 ; 刚性 托盘中的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 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 施工便捷, 而且克服了现浇方法中板 的下模板难以回收的缺点 ; 在施工中基本仅在原有建筑的一层施工, 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 影响小。
     技术方案 : 本发明的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 刚性托盘、 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 基础、 复位反力墩、 隔震沟 ; 隔震支座的下面是下连接板, 下连接板通过下连接筋接头与基 础连接 ; 隔震支座的上面是上连接板, 上连接板通过上连接筋接头与刚性托盘连接, 刚性托 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连接 ; 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沟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并固定在基础上, 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与隔震支座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
     复位反力墩与隔震沟盖板、 隔震沟底板、 挡土墙共同形成隔震沟, 挡土墙固定在隔 震沟底板上, 隔震沟底板固定在基础上, 隔震沟盖板固定在刚性托盘上, 隔震沟盖板的下部 与挡土墙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
     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 且在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筋 接头、 上固定接头, 在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 下固定接头。
     刚性托盘由刚框梁、 楼面板、 现浇区、 楼面板负筋、 钢筋接头组成, 楼面板采用工厂 预制生产, 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
     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时, 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
     有益效果 : 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相比, 本发明有诸多优点 : 1) 采用隔震的办法, 极大地减小了传入房屋的地震力, 效果好, 安全可靠 ; 2) 因加固仅在一楼进行, 故施工中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 影响小, 在中小学的抗震加固 中可以实现不停课、 少停课 ; 3) 部分构件采用工厂预制, 不仅减少现场作业, 而且避免了现浇时下模板难以回收的 问题, 进一步降低造价。
     4) 复合隔震支座的上下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耐久性好, 造价低 ; 5)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价格低廉, 施工便捷。
     6) 在地震结束后, 如果如果房屋存在剩余位移, 则可依靠复位反力墩提供的反力, 利用千斤顶将房屋顶回原位, 简便易行。
     7) 即可用于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也可用于新建建筑物, 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隔震房屋的剖面示意图, 图 2 为复合隔震支座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 3 是图 1 中隔震部分的放大图。以上的图中有 : 隔震支座 1, 刚性托盘 2、 刚框梁 2-1、 楼面板 2-2、 现浇区 2-3、 楼面 板负筋 2-4、 钢筋接头 2-5, 锚固筋 2-6、 上连接板 3、 上连接筋接头 3-1、 上固定接头 3-2, 下 连接板 4、 下连接筋接头 4-1、 下固定接头 4-2, 基础 5, 复位反力墩 6, 隔震沟 7、 盖板 7-1、 底 板 7-2、 挡土墙 7-3, 上部房屋 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隔震房屋包括 : 隔震支座、 刚性托盘、 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 ; 隔震支座的下面 与下连接板相连, 下连接板通过连接筋与基础连为一体, 隔震支座的上面与上连接板相连, 上连接板通过连接筋与刚性托盘连为一体, 刚性托盘上面与房屋下部连结为一体。
     隔震支座具有上盖板及下盖板, 下盖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上均布置有连接筋接头固定接头, 上下连接板不仅是与基础 和上部房屋结构的连接部件, 而且因其刚度较大, 其也是二种隔震层的保护构件。
     复位反力墩的作用是 : 在地震后, 如果房屋存在剩余位移, 则可依靠复位反力墩提 供的反力, 利用千斤顶将房屋顶回原位。 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沟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 复位反 力墩与隔震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
     挡土墙与隔震沟盖板、 隔震沟底板复位反力墩共同形成了隔震沟, 隔震沟盖板的 下部与挡土墙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 以保证在地震时房屋除受到隔震支座的传力外, 不会 受到其他地震力的干扰。
     刚性托盘由刚框梁、 楼面板和现浇区组成, 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 , 通过现浇 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
     对于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该新型隔震房屋的施工方法是 : 1) 破除原地面, 挖去部分回填土直到满足房屋地震间隙的需要 ; 2) 施工刚框梁, 对于砖混结构, 刚框梁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夹梁及小连梁来实现, 对于 框架结构, 刚框梁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节点及连梁来实现 ;
     3) 将工厂已经预制好的隔震支座运输到工地现场 ; 4) 将上部结构的荷载托换到临时支撑上 ; 5) 切割隔震支座处的柱子 (或墙体) ; 6) 浇筑隔震支座下承台、 隔震沟、 复位反力墩, 并且安装下连接板 ; 7) 安装调试隔震支座, 拆除隔震支座中的临时固定螺丝 ; 8) 安装上连接板, 浇筑隔震支座上承台 ; 9)及上部结构荷载二次托换到隔震支座上, 并拆除临时支撑 ; 10) 安装楼面板, 连接连接筋, 浇筑现浇区混凝土, 并浇筑楼板上面层 ; 11) 发生地震后, 如果房屋在隔震支座处有错位现象, 则将千斤顶放置在复位反力墩 和隔震支座之间, 将房屋顶回原位。
     对于新建隔震房屋, 其施工方法是 : 1) 施工基础, 并浇筑隔震支座下承台 2) 将工厂已经预制好的隔震支座运输到工地现场 ; 并安装下连接板, 安装调试隔震支 座, 拆除隔震支座中的临时固定螺栓 ; 4) 安装上连接板, 并且浇筑隔震支座上承台 ; 5) 浇筑刚框梁 ; 6) 安装楼面板, 连接连接筋, 浇筑现浇区混凝土, 并浇筑楼板上面层 ; 7) 发生地震后, 如果房屋在隔震支座处有错位现象, 则将千斤顶放置在复位反力墩和 隔震支座之间, 将房屋顶回原位。
     该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 1、 刚性托盘 2、 上连接板 3、 下连接板 4、 基础 5、 复位 反力墩 6、 隔震沟 7 ; 隔震支座 1 的下面是下连接板 4, 下连接板 4 通过下连接筋接头 4-1 与 基础 5 连接 ; 隔震支座 1 的上面是上连接板 3, 上连接板 3 通过上连接筋接头 3-1 与刚性托 盘 2 连接, 刚性托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 8 连接 ; 复位反力墩 6 和隔震沟 7 均设置在房屋的 四周并固定在基础 5 上, 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 6 与隔震支座 1 分别位于同一轴线 上。复位反力墩 6 与隔震沟盖板 7-1、 隔震沟底板 7-2、 挡土墙 7-3 共同形成隔震沟 7, 挡土 墙 7-3 固定在隔震沟底板 7-2 上, 隔震沟底板 7-2 固定在基础 5 上, 隔震沟盖板 7-1 固定在 刚性托盘 2 上, 隔震沟盖板 7-1 的下部与挡土墙 7-3 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上连接板 3、 下 连接板 4 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 且在上连接板 3 上设有上连接筋接头 3-1、 上固定接 头 3-2, 在下连接板 4 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 4-1、 下固定接头 4-2。 刚性托盘 2 由刚框梁 2-1、 楼面板 2-2、 现浇区 2-3、 楼面板负筋 2-4、 钢筋接头 2-5 组成, 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 通 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楼面板 2-2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时, 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 2-4。
     下面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 应用实例一 : 某小学教学楼, 共计五层, 教学楼长 46m, 宽 10m, 教室外有一外廊宽 2.5m, 该教学楼采用砖混结构, 现浇楼板,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场地类别为Ⅰ类, 地震 设防烈度为 8°。经鉴定, 该教学楼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 须对其进行加固。多方案比选 后, 决定采用镜面滑移隔震加固方案。隔震措施为 : 在每一个构造柱及每一个拐角处设置 一个镜面滑移隔震支座, 镜面滑移隔震支座的直径为 500mm, 下连接板及下盖板均采用钢 筋混凝土, 尺寸为 1000x1000x60mm, 下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 尺寸为 900x900x12mm, 上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 直径为 500mm, 厚度 12mm, 滑动材料采用二硫化钼 , 上滑动平板 座采用钢筋混凝土, 尺寸为 600x600x60, 上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尺寸为 650x650x80mm, 刚框梁采用钢筋混凝土’ L’形夹梁, 夹梁的矩形尺寸为 400x200mm, 夹梁的外挑尺寸为 150x150mm, 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芯楼板, 厚度 110mm, 该楼板的上部配有负弯矩钢 筋, 板的上下连接筋与预埋在刚框梁中的预埋筋采用套接, 形成连续板。
     应用实例二 : 某六层新建医院大楼, 房屋长度 49.8m, 宽度 22m, 为现浇混凝土框架 结构, 场地类别为三类, 地震设防烈度为 7°。 经多方案比选后, 决定采用隔震房屋。 具体为 : 在每一柱下设置一个镜面滑动 - 橡胶叠合隔震支座, 隔震支座的直径为 600mm, 下连接板 及下盖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 尺寸为 1100x1100x80mm, 下滑动板采用镜面不锈钢, 尺寸为 1000x1000x3mm, 上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 直径为 600mm, 厚度 12mm, 滑动材料采用聚四 氟乙烯 , 叠合隔震层的钢板为 3mm, 直径为 596mm, 上盖板采用钢板, 尺寸为 700x700x16mm, 上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尺寸为 750x750x50mm, 刚框梁采用 ‘L’ 钢筋混凝土梁, 矩形尺 寸为 800x300mm, 梁的外挑尺寸为 200x200mm, 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芯楼板, 厚度 110mm, 该楼板的上部配有负弯矩钢筋, 板的上下连接筋与预埋在刚框梁中的预埋筋采用 套接, 形成连续板。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房屋隔震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34884A43申请公布日20110727CN102134884ACN102134884A21申请号201110041432322申请日20110221E04B1/98200601E04B5/4320060171申请人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0018江苏省南京市丹凤街丹凤新寓六栋五楼72发明人卫龙武李爱群刘伟庆郭彤卫海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柏尚春54发明名称一种房屋隔震结构57摘要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房屋隔震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复合隔震支座具有滑动隔震层和叠合隔震层,二者都可以独立起到隔震作用,二者同时使用后,增加了。

2、隔震的安全储备,安全性高;刚性托盘中的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施工便捷,而且克服了现浇方法中板的下模板难以回收的缺点;在施工中基本仅在原有建筑的一层施工,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影响小,所以在中小学的抗震加固中可能实现不停课、少停课,从而解决了中小学抗震加固的难题。对于一般房屋,这些优点也同样存在,非常明显。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134889A1/1页21一种房屋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1)、刚性托盘(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基础(5)、复位反力墩(6)、隔震沟(。

3、7);隔震支座(1)的下面是下连接板(4),下连接板(4)通过下连接筋接头(41)与基础(5)连接;隔震支座(1)的上面是上连接板(3),上连接板(3)通过上连接筋接头(31)与刚性托盘(2)连接,刚性托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8)连接;复位反力墩(6)和隔震沟(7)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并固定在基础(5)上,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6)与隔震支座(1)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复位反力墩(6)与隔震沟盖板(71)、隔震沟底板(72)、挡土墙(73)共同形成隔震沟(7),挡土墙(73)固定在隔震沟底板(72)上,隔震沟底板(72)固定在基础(5)上,隔震沟。

4、盖板(71)固定在刚性托盘(2)上,隔震沟盖板(71)的下部与挡土墙(73)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且在上连接板(3)上设有上连接筋接头(31)、上固定接头(32),在下连接板(4)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41)、下固定接头(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刚性托盘(2)由刚框梁(21)、楼面板(22)、现浇区(23)、楼面板负筋(24)、钢筋接头(25)组成,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楼面。

5、板(2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时,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24)。权利要求书CN102134884ACN102134889A1/4页3一种房屋隔震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隔震房屋,适用于既有建筑物、新建建筑物,尤其是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背景技术0002四川地震后,国务院下发了对全国中小学的每一栋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文件,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一种历史责任。其时间短、工作量非常巨大、要求高、责任重,而且中小学加固只能在暑假期间进行,因此,研制出一种有效、经济、可靠、施工速度快、对原有建筑破坏小的加固方法,变成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与任务。0003世界各。

6、地进来地震不断,给人们和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传统的方法是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依靠结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来消耗传入建筑物的能量,这种方法往往有时不能做到大震不倒,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害往往是巨大的,极大地超过了社会和业主的承受范围。0004隔震技术是一种防止地震能量传入建筑物的有效方法,从而不仅更好地保护了建筑物,降低建筑物的损害,而且能有效的减少甚至防止人员伤亡。目前常用的隔震技术造价都较高,施工麻烦,施工工期长,由于这些缺点,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还不是很多。发明内容0005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隔震房屋,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隔震支座可以隔断或减小地震力向房。

7、屋上的一些传递,减小地震对房屋的损坏,安全性高;刚性托盘中的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施工便捷,而且克服了现浇方法中板的下模板难以回收的缺点;在施工中基本仅在原有建筑的一层施工,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影响小。0006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刚性托盘、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基础、复位反力墩、隔震沟;隔震支座的下面是下连接板,下连接板通过下连接筋接头与基础连接;隔震支座的上面是上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上连接筋接头与刚性托盘连接,刚性托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连接;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沟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并固定在基础上,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与隔震支座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000。

8、7复位反力墩与隔震沟盖板、隔震沟底板、挡土墙共同形成隔震沟,挡土墙固定在隔震沟底板上,隔震沟底板固定在基础上,隔震沟盖板固定在刚性托盘上,隔震沟盖板的下部与挡土墙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0008上连接板、下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且在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筋接头、上固定接头,在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下固定接头。0009刚性托盘由刚框梁、楼面板、现浇区、楼面板负筋、钢筋接头组成,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0010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时,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说明书CN102134884ACN102134889A2/4页40011。

9、有益效果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相比,本发明有诸多优点1)采用隔震的办法,极大地减小了传入房屋的地震力,效果好,安全可靠;2)因加固仅在一楼进行,故施工中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少、影响小,在中小学的抗震加固中可以实现不停课、少停课;3)部分构件采用工厂预制,不仅减少现场作业,而且避免了现浇时下模板难以回收的问题,进一步降低造价。00124)复合隔震支座的上下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好,造价低;5)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施工便捷。00136)在地震结束后,如果如果房屋存在剩余位移,则可依靠复位反力墩提供的反力,利用千斤顶将房屋顶回原位,简便易行。00147)即可用于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也可用于。

10、新建建筑物,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隔震房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复合隔震支座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隔震部分的放大图。0016以上的图中有隔震支座1,刚性托盘2、刚框梁21、楼面板22、现浇区23、楼面板负筋24、钢筋接头25,锚固筋26、上连接板3、上连接筋接头31、上固定接头32,下连接板4、下连接筋接头41、下固定接头42,基础5,复位反力墩6,隔震沟7、盖板71、底板72、挡土墙73,上部房屋8。0017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隔震房屋包括隔震支座、刚性托盘、上连接板、下连接板;隔震支座的下面与下连接板相连,下连接板通过连接筋与基础连为一体,隔震支座的上面与上连接板。

11、相连,上连接板通过连接筋与刚性托盘连为一体,刚性托盘上面与房屋下部连结为一体。0018隔震支座具有上盖板及下盖板,下盖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0019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上均布置有连接筋接头固定接头,上下连接板不仅是与基础和上部房屋结构的连接部件,而且因其刚度较大,其也是二种隔震层的保护构件。0020复位反力墩的作用是在地震后,如果房屋存在剩余位移,则可依靠复位反力墩提供的反力,利用千斤顶将房屋顶回原位。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沟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复位反力墩与隔震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0021挡土墙与隔震沟盖板、隔震沟底板复位反力墩共同形成了隔震沟,隔震沟盖板的下部与挡土墙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以保证在地震时。

12、房屋除受到隔震支座的传力外,不会受到其他地震力的干扰。0022刚性托盘由刚框梁、楼面板和现浇区组成,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0023对于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该新型隔震房屋的施工方法是1)破除原地面,挖去部分回填土直到满足房屋地震间隙的需要;2)施工刚框梁,对于砖混结构,刚框梁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夹梁及小连梁来实现,对于框架结构,刚框梁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节点及连梁来实现;说明书CN102134884ACN102134889A3/4页53)将工厂已经预制好的隔震支座运输到工地现场;4将上部结构的荷载托换到临时支撑上;5)切割隔震支座处的柱子(或墙体);。

13、6)浇筑隔震支座下承台、隔震沟、复位反力墩,并且安装下连接板;7)安装调试隔震支座,拆除隔震支座中的临时固定螺丝;8)安装上连接板,浇筑隔震支座上承台;9)及上部结构荷载二次托换到隔震支座上,并拆除临时支撑;10)安装楼面板,连接连接筋,浇筑现浇区混凝土,并浇筑楼板上面层;11)发生地震后,如果房屋在隔震支座处有错位现象,则将千斤顶放置在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支座之间,将房屋顶回原位。0024对于新建隔震房屋,其施工方法是1)施工基础,并浇筑隔震支座下承台2)将工厂已经预制好的隔震支座运输到工地现场;并安装下连接板,安装调试隔震支座,拆除隔震支座中的临时固定螺栓;4)安装上连接板,并且浇筑隔震支座上。

14、承台;5)浇筑刚框梁;6)安装楼面板,连接连接筋,浇筑现浇区混凝土,并浇筑楼板上面层;7)发生地震后,如果房屋在隔震支座处有错位现象,则将千斤顶放置在复位反力墩和隔震支座之间,将房屋顶回原位。0025该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1、刚性托盘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基础5、复位反力墩6、隔震沟7;隔震支座1的下面是下连接板4,下连接板4通过下连接筋接头41与基础5连接;隔震支座1的上面是上连接板3,上连接板3通过上连接筋接头31与刚性托盘2连接,刚性托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8连接;复位反力墩6和隔震沟7均设置在房屋的四周并固定在基础5上,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复位反力墩6与隔震支座1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

15、。复位反力墩6与隔震沟盖板71、隔震沟底板72、挡土墙73共同形成隔震沟7,挡土墙73固定在隔震沟底板72上,隔震沟底板72固定在基础5上,隔震沟盖板71固定在刚性托盘2上,隔震沟盖板71的下部与挡土墙73的顶部之间有一缝隙。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且在上连接板3上设有上连接筋接头31、上固定接头32,在下连接板4上设有下连接筋接头41、下固定接头42。刚性托盘2由刚框梁21、楼面板22、现浇区23、楼面板负筋24、钢筋接头25组成,楼面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通过现浇区形成整体的水平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托盘。楼面板2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时,其截面的上部配有楼面板负筋24。

16、。0026下面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说明应用实例一某小学教学楼,共计五层,教学楼长46M,宽10M,教室外有一外廊宽25M,该教学楼采用砖混结构,现浇楼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场地类别为类,地震设防烈度为8。经鉴定,该教学楼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须对其进行加固。多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镜面滑移隔震加固方案。隔震措施为在每一个构造柱及每一个拐角处设置一个镜面滑移隔震支座,镜面滑移隔震支座的直径为500MM,下连接板及下盖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尺寸为1000X1000X60MM,下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尺寸为900X900X12MM,上说明书CN102134884ACN102134889A4/4。

17、页6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直径为500MM,厚度12MM,滑动材料采用二硫化钼,上滑动平板座采用钢筋混凝土,尺寸为600X600X60,上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尺寸为650X650X80MM,刚框梁采用钢筋混凝土L形夹梁,夹梁的矩形尺寸为400X200MM,夹梁的外挑尺寸为150X150MM,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芯楼板,厚度110MM,该楼板的上部配有负弯矩钢筋,板的上下连接筋与预埋在刚框梁中的预埋筋采用套接,形成连续板。0027应用实例二某六层新建医院大楼,房屋长度498M,宽度22M,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震设防烈度为7。经多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隔震房屋。具体为在每。

18、一柱下设置一个镜面滑动橡胶叠合隔震支座,隔震支座的直径为600MM,下连接板及下盖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尺寸为1100X1100X80MM,下滑动板采用镜面不锈钢,尺寸为1000X1000X3MM,上滑动板采用防弹润滑玻璃,直径为600MM,厚度12MM,滑动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叠合隔震层的钢板为3MM,直径为596MM,上盖板采用钢板,尺寸为700X700X16MM,上连接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尺寸为750X750X50MM,刚框梁采用L钢筋混凝土梁,矩形尺寸为800X300MM,梁的外挑尺寸为200X200MM,楼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芯楼板,厚度110MM,该楼板的上部配有负弯矩钢筋,板的上下连接筋与预埋在刚框梁中的预埋筋采用套接,形成连续板。说明书CN102134884ACN102134889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34884ACN102134889A2/2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3488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