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 主要应用于高电压供电时的电流调制。背景技术 在高电压供电的系统中, 经常遇到需要对高电压端的电流量进行检测和控制的情 况。 如果完全使用高电压器件对高电压端的电流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成本将会很高, 在电压 很高的情况下, 有时还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对高电压端的电流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 :
(1) 采用折中方案, 在电流回路的低电压端进行电流检测和控制。
(2) 用高压集成电路对电流量进行检测, 处理和控制。
上述第一个方法易于实现, 成本低廉。缺点是有时低电压端检测的电流同高电压 端的电流并不一样, 甚至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检测精度和控制精度 比较低。
上述第二个方法在电压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检测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但是在电压 比较高的情况下, 由于器件工作电压的限制, 可能成本很高或者没有办法实现高电压端的 电流检测, 所以这种方法具有成本比较高, 应用范围受限制的缺点。
本发明对高电压端电流进行采样, 采用分立器件双极型 PNP 晶体管构成电流镜, 把高电压端电流映射到低电压端, 然后利用低压器件对电流信号进行矫正以抵消基区宽度 调制效应等因素对电路镜映射精度的影响, 从而达到了既能实现对高电压端电流的精确控 制, 又能有效降低系统成本的目的。
由于采用双极型 PNP 晶体管构成的电流镜对高电压端电流进行映射, 所以对最高 输入电压的限制只由分立器件 PNP 晶体管决定, 而与信号处理与控制的器件无关, 所以本 发明的电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在电压比较高时, 无法实现高电压端电流精确检测的问题, 并且可 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 采用双极型 PNP 晶体管构成电流镜, 把高 电压端电流映射到低电压端, 然后对电流信号进行处理以消除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对电流镜 映射精度的影响, 从而实现对高电压端电流的精确控制。
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 包括映射单元, 矫正反馈单元, 调制单元, 执行单元及负 载, 其中, 矫正反馈单元由电阻分压网络、 基准电压单元、 减法运算单元、 第一对数运算单 元、 第二对数运算单元、 电流叠加单元、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及加法器组成 ;
其中, 矫正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的是高电压端 VCC, 矫正反馈单元的第二输 入端连接的是映射单元输出的初级电流 Ii, 矫正反馈单元的输出端是反馈电流 Ifb ;
电阻分压网络位于高电压端 VCC 和地之间 ; 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分压网络的输出端, 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单元的输出端, 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 对数运算单元的输入端 ; 第一对数运算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减法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 第二对 数运算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减法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 减法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压 / 电流转换 单元的输入端 ;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流叠加单元的输入端。
电阻分压网络由第四电阻 R4 和第五电阻 R5 组成 ; 减法运算单元包括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和运算放大器。
其中, 第四电阻 R4 和第五电阻 R5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 第六电阻 R6 和第七电阻 R7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且第六电阻 R6 和第七电阻 R7 的连接点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相 连; 第八电阻 R8 和第九电阻 R9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且第八电阻 R8 和第九电阻 R9 的连接点 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映射单元采用电流镜结构, 包括第一电阻 R1、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及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 其中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和第二 PNP 双极晶 体管 Q2 的厄利电压 VA 相等。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基极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 ; 第一电阻 R1 与第三电阻 R3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并位于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之间 ; 用导线短接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基极与集电极 ; 第二电 阻 R2 位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与地之间。
可选的, 调制单元为线性调制单元。 可选的, 调制单元为开关调制单元。 可选的, 执行单元包括 NPN 型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可选的, 执行单元包括 N 型场效应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第六电阻 R6 和第八电阻 R8 的电阻值相等, 第七电阻 R7 和第九电阻 R9 的电阻值相等。 本发明利用两个双极型 PNP 晶体管构成电流镜, 将高电压端的电流映射到低电压 端。该电流镜的工作电压通过两个电阻 ( 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 进行检测 ; 构成该电流镜 的双极型 PNP 晶体管的厄利电压 (Early Voltage) 通过基准电压单元产生的基准电压表 示。对数运算单元, 减法运算单元,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和电流叠加单元对前面描述的表示 电流镜工作电压和厄利电压的信号进行处理, 产生一个矫正电流, 该矫正电流同电流镜的 输出电流叠加后产生的反馈电流去除了由于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所导致的误差, 所以反馈电 流正确地反映了输出电流。这样调制单元根据反馈电流信号对输出电流进行调制, 使得输 出电流的调制精度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所提出的电路具有电流检测精度高, 应用范围广和系统成本低的特点, 特 别是基准电压单元, 对数运算单元, 运算放大器,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 电流叠加单元和调 制单元都可以用低电压供电, 易于用集成电路实现, 可有效地简化系统, 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的详细描述。
图 1 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 :
本发明对应的电路图如图 1 所示 :
高电压端电流检测电路由映射单元、 矫正反馈单元 11、 调制单元、 执行单元及负载 组成 ; 高电压端的输出电流通过映射单元映射形成初级电流 Ii, 矫正反馈单元 11 根据初级 电流 Ii 进行矫正, 产生反馈电流 Ifb, 并反馈给调制单元, 而调制单元根据反馈电流 Ifb 产 生控制信号, 并传输至执行单元和负载, 以实现调制输出电流 Iout 的目的。
电阻分压网络位于高电压 VCC 和地之间 ; 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分压网络 的输出端, 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单元的输出端, 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对数运 算单元 1 的输入端 ; 对数运算单元 1 的输出端连接减法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 对数运算单元 2 的输出端连接减法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 减法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入 端;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流叠加单元的输入端。
电阻分压网络由第四电阻 R4 和第五电阻 R5 组成 ; 减法运算单元包括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和运算放大器。
其中, 第四电阻 R4 和第五电阻 R5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 第六电阻 R6 和第七电阻 R7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且第六电阻 R6 和第七电阻 R7 的连接点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相 连; 第八电阻 R8 和第九电阻 R9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且第八电阻 R8 和第九电阻 R9 的连接点 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其中, 映射单元由第一电阻 R1、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及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组成。其中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和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厄利电压 VA 相等。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基极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基极相连 ; 第一电阻 R1 与第三电阻 R3 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并位于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发射极之间 ; 用导线短接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基极与集电极 ; 第二电 阻 R2 位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与地之间。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和第二双极晶体管 Q2 构成电流镜, 将第一电阻 R1 检测到 的输出电流 Iout 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映射到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集电极的输出电流, 即初级电流 Ii, 并与矫正电流 Ic 进行求和运算。
第一电阻 R1 为电流检测电阻, 用于检测高电压端的输出电流。
第二电阻 R2 为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提供偏置电流。
第三电阻 R3 和第一电阻 R1 一起决定了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电流同 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电流的映射比例。
矫正反馈单元 11 由电阻分压网络、 基准电压单元、 减法运算单元、 对数运算单元 1、 对数运算单元 2、 电流叠加单元、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及加法器组成。 矫正反馈单元 11 的 作用就是产生一个用于消除误差电流影响的矫正电流。
第四电阻 R4 和第五电阻 R5 构成电阻分压网络, 对输入电压 VCC 按照比例系数 k 进行分压, 其中, k = R5/(R4+R5)。
基准电压单元产生一个基准电压, 该基准电压与电流镜 PNP 晶体管的厄利电压VA(Early Voltage) 的比例系数也为 k, 即该基准电压为 k×VA。
其中电流镜中第一双极晶体管 Q1 和第二双极晶体管 Q2 的厄利电压相等, 均为 VA。
加法器的两个输入端为基准电压和第四电阻 R4 与第五电阻 R5 之间的电压, 即 k×VCC, 输出端直接连接对数运算单元 1 的输入端。
对 数 运 算 单 元 1 和 对 数 运 算 单 元 2 分 别 对 输 入 信 号 加 法 器 的 输 出 端, 即 k×(VCC+VA) 和基准电压 k×VCC 进行对数运算。
减法运算单元包括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和运算放 大器。其中, 第六电阻 R6 同第八电阻 R8 具有相同的电阻值, 第七电阻 R7 同第九电阻 R9 具 有相同的电阻值。此减法运算单元对两个对数运算单元的输出电压值进行相减运算, 并对 电压差值进行放大。
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将减法运算单元的输出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出, 即为 矫正电流 Ic。
电流叠加单元将初级电流 Ii 减去矫正电流而得到反馈电流 Ifb, 反馈电流 Ifb 消 除了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对电流镜造成的映射误差。
调制单元根据反馈电流 Ifb 产生相应的调制信号, 用以控制执行单元。
执行单元根据调制信号对输出电流 Iout 进行调制。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线性调制模式 ; 执行单元包括 NPN 双极晶体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线性调制模式 ; 执行单元包括 N 型场效应晶管。
体管。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开关调制模式, 且为脉冲宽度调制模式 ; 执行 单元包括 N 型场效应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开关调制模式, 且为脉冲宽度调制模式 ; 执行 单元包括 NPN 双极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开关调制模式, 且为脉冲频率调制模式 ; 执行 单元包括 N 型场效应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 上述调制单元是开关调制模式, 且为脉冲频率调制模式 ; 执行 单元包括 NPN 双极晶体管、 电感和整流二极管。
负载为用电装置。
在图 1 中的电路工作时, 在高电压工作时,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 - 发射 极电压 Vce1 远远大于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 Vce2, 所以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将对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和第二 PNP 双极晶体管 Q2 的电流映射比例造成较大的误差。在只考虑 PNP 晶体管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对电流镜映射比 例的影响的情况下, 电流镜输出的初级电流 Ii 可以用下式表示 :
其中, ● Iout 为流向负载的输出电流 ● k1 为同电路参数有关的数值● C 为同电路参数有关的数值, 可近似为常数
● Vce1 为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 在 VCC 比较高时, 第一 PNP 双极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 Vce1 即相当于 VCC。
● VA 为 PNP 晶体管的厄利电压 (Early Voltage)
上述等式右边的第 2 项即为 PNP 晶体管的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引起的电流映射误 差, 即误差电流。
矫正反馈单元 11 的工作原理如下 :
对数运算单元 1 的输入端电压为 : k×(VCC+VA)
对数运算单元 2 的输入端电压为 : k×VA(VA 是 PNP 晶体管的厄利电压 )
相对应的,
对数运算单元 1 的输出端 A 点电压为 : Va = ln(k×(VCC+VA))
对数运算单元 2 的输出端 B 点电压为 : Vb = ln(k×VA)
Va 和 Vb 经过运算放大器同第六电阻 R6 ~第九电阻 R9 构成的减法运算单元后, 因 为 R6 = R8, R7 = R9, 所以 :
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电压= (R7/R6)×ln((VCC+VA)/VA)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经过电压 / 电流转换单元后, 产生的矫正电流 Ic :
Ic = k1×ln(1+VCC/VA)
我们看到, 矫正电流同初级电流表达式中的误差电流是相同的。
所以, 通过电流叠加单元, 初级电流减去矫正电流, 得到的反馈电流 Ifb 就可以用 下式表示 :
我们看到, 反馈电流 Ifb 已经消除了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引起的误差, 该电流同输 出电流 Iout 的比例由第一电阻 R1 和第三电阻 R3 的电阻比值决定。 所以根据反馈电流 Ifb, 电流调制单元和执行单元就可以精确地调制输出电流。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构成许多有很大差别的实施例。 应 当理解, 除了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本发明不限于在说明书中所述的具体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