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3600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7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6838.0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号:

CN102345910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5/00申请日:2010080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5/00; F24F11/02

主分类号:

F24F5/00

申请人: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齐越; 范新; 曾飞雄; 王琳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同方科技广场A座29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电动开关阀一、电动开关阀二、电动开关阀三、电动开关阀四、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电动开关阀七、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九、电动调节阀、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使制冷机既可以直供末端系统,又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来蓄冷,既避免了压差问题,又解决了制冷机直供时换热损失的问题,非常安全和稳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 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1)、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蓄放冷水泵 (P1) 和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 组成, 蓄冷水槽 (1) 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电动开关阀二 (V2) 相连接, 蓄冷水槽 (1) 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V3)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相连接, 电动 开关阀二 (V2)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P1)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 (P1) 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 电动开关阀三 (V3)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 所述循 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 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组成,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五 (V5)、 循环冷冻水变 频泵 (P2)、 制冷机 (4)、 电动开关阀七 (V7)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 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 (V6) 连接到电动开关 阀七 (V7)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的接点, 制冷机 (4) 的蒸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 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2: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 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1)、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蓄放冷水泵 (P1) 和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 组成, 蓄冷水槽 (1) 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电动开关阀二 (V2) 相连接, 蓄冷水槽 (1) 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V3)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相连接, 电动 开关阀二 (V2)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P1)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 (P1) 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 电动开关阀三 (V3)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 所述循 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 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组成,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制冷机 (4) 和电动开关阀五 (V5)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 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制冷机 (4) 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 (V6) 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 (V7) 和 电动开关阀八 (V8) 的接点,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的进口相连。
3: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 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1)、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蓄放冷水泵 (P1) 和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 组成, 蓄冷水槽 (1) 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电动开关阀二 (V2) 相连接, 蓄冷水槽 (1) 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V3)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相连接, 电动 开关阀二 (V2)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P1)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 (P1) 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 电动开关阀三 (V3)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 所述 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2 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和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组成,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 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制冷机 (4) 和电动开关阀五 (V5)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的进口相连, 用户侧回水 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 水口,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节阀 (V6) 与制冷机 (4) 的出口相连, 并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用户侧供水。

说明书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 特别是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 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 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现代城市的用电状况是, 进入夏季电力负荷急剧增长, 这是由于大量 空调系统的运行占用了大量负荷。供电公司为了调节用电, 在很多地区已经实行峰谷分时 电价, 电力部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削峰填谷。 蓄冷空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冷 源形式, 利用夜间电网低谷电蓄冷, 在电网峰电时融冰供冷, 移峰填谷, 可以有效解决空调 用电对电网负荷的冲击。同时蓄冷技术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 还有助于调节送风温 差, 是一举多得的节能好举措。
     现有技术中, 利用水的显热进行冷量储存的分层式水蓄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国 内有了许多实际运行的工程。例如中国专利号为 200710028741.0 的 “直接供冷水蓄冷空
     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和中国专利号为 200520106645.X 的 “直接蓄冷间接放冷的水蓄冷系 统” 等, 都是涉及水蓄冷的新技术。 水蓄冷系统由于设计思路简单, 可使用常规冷机, 可利用 消防水池, 初投资较低, 可用于现有常规空调系统的扩容或改造, 故目前水蓄冷系统应用广 泛。
     目前, 水蓄冷系统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冷机和蓄冷槽都在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 二 次侧是冷冻水循环系统。 它是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用户侧隔开, 一次侧是开式系统, 二次 侧是闭式系统, 其优点是整个系统压力较小, 安全稳定 ; 缺点是板式换热器面积大, 投资高, 而且冷机直供时, 需要通过板换, 有传热损失, 所以冷机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系统的经济性 比较差。 第二种水蓄冷系统是目前工程应用较多的一种系统, 它是所谓半开半闭式的系统。 冷机和蓄冷槽用电动阀门与二次侧隔开。当冷机直供时在二次用户侧、 冷机蓄冷时在一次 侧, 蓄冷水槽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用户侧交换冷量进行放冷。其优点是冷机直供时和蓄 冷时没有板换损失, 效率高 ; 但是由于冷机是用阀门把二次侧和一次侧隔开的, 工况的改变 完全靠阀门转换, 所以部分工况转换时阀门的一端是开式系统 ( 蓄冷槽侧 )、 另一端是闭式 系统, 这两侧会有压力差, 而且楼越高, 压差越大, 非常容易造成阀门内漏和电动执行机构 损坏, 严重的时候空调系统的水会全部泄到机房里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 调系统。 它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 使制冷机既可以直供末端系统, 又可以通过板式换热 器来蓄冷, 既避免了压差问题, 又解决了制冷机直供时换热损失的问题, 非常安全和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三种方式实现 :
     方案一 : 主机在蓄冷水槽下游的串联系统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
     回路。 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电动开关阀一、 电动开关阀二、 电动开关 阀三、 电动开关阀四、 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 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 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 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 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和电 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所述循环冷冻水回 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电动开关阀七、 电动开关阀八、 电动开关阀 九、 电动调节阀、 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 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 电动开关阀五、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制冷机、 电动开关阀七和电动开关阀八连接到板式换热 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和 电动开关阀八的接点, 制冷机的蒸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 九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方案 2 : 主机在蓄冷水槽上游的串联系统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 回路。 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电动开关阀一、 电动开关阀二、 电动开关 阀三、 电动开关阀四、 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 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 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 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 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和电 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所述循环冷冻水回 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电动开关阀七、 电动开关阀八、 电动开关阀 九、 电动调节阀、 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 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 电动开关阀八、 电动开关阀七、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制冷机和电动开关阀五连接到板式换热 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制冷机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和电动开关阀 八的接点, 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侧回 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相连。
     方案 3 : 主机与蓄冷水槽并联的系统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 回路。 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电动开关阀一、 电动开关阀二、 电动开关 阀三、 电动开关阀四、 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 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 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 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 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和电 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 所述循环冷冻水回 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电动开关阀七、 电动开关阀八、 电动开关阀 九、 电动调节阀、 制冷机、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和二次侧放冷变频泵组成。板式换热器的冷机 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七、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制冷机和电动开关阀五连接到板 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相连, 用户侧回水 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和电动开关阀八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节阀与制冷机的出口相连, 并经电动开关阀九连接用户侧 供水。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三种结构方式, 相当于在现有常规空调系统上并联一个开 式的蓄放冷回路, 通过阀门调节可以完成冷机蓄冷、 冷槽放冷、 冷机单供、 联合供冷、 边蓄变 供等工况。本发明中的制冷机直供时没有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损失, 制冷机蓄冷时通过板式 换热器间接蓄冷, 有部分板换损失, 但是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看图 1, 本发明的主机在蓄冷水槽下游的串联系统包括 : 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 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 1、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蓄放冷水泵 P1 和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组成。 蓄冷水槽 1 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电动开关阀二 V2 相连接, 蓄冷水槽 1 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 V3 和电动开关阀四 V4 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 V2 和电 动开关阀四 V4 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 P1 的入口相连, 蓄放冷水泵 P1 的出口与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 电动开关阀一 V1 和电动开关阀三 V3 的另一侧管路 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 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组成。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 开关阀五 V5、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制冷机 4、 电动开关阀七 V7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连接到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 V6 连接 到电动开关阀七 V7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的接点, 制冷机 4 的蒸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本发明系统工作时, 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度为 3℃、 制冷机进水温度为 8℃,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为 4℃、 蓄冷水槽 1 出水温度为 11℃。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度为 7℃、 制冷机 4 进水温度为 12℃,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为 11℃、 蓄冷水槽 1 出水 温度为 4℃。这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
     主机在蓄冷水槽 1 下游的串联系统共有四种运行工况, 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 控制, 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 :
     模式 1 : 制冷机蓄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关闭,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进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出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给蓄冷 水槽 1 充冷 .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开启, 制冷机 4 供给 3℃ 的冷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进出口后变成 8℃, 再经过电动开关阀五 V5,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电动开 关阀九 V9 关闭, 不给用户供冷。
     模式 2 : 冷槽放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 .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供给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回收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取 用蓄冷水槽 1 冷量。制冷机 4 关闭, 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出口送出 7℃冷冻水, 经过电 动开关阀五 V5,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停机的制冷机 4, 供给用户末端, 末端的 12℃回水经 过电动开关阀九 V9, 回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关闭, 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模式 3 : 冷机直供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蓄放 冷水泵 P1 关闭, 蓄冷回路停止运行。 制冷机 4 供给 7℃的冷水直接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 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开关阀八 V8, 全开的电动调节阀 V6, 最后经过循环冷冻水变 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关闭, 制冷机 4 直供时不经过板 式换热器 3, 减小了阻力损失, 保障了高效运行。
     模式 4 : 联合供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进 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在蓄冷水槽 1 供水温 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 蓄冷水槽 1 底部供给大于 4℃的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回收小于 12℃ 温水,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取用蓄冷水槽 1 最后残余的冷量由于蓄冷水槽 1 供水温度升 高, 板式换热器 3 的制冷机 4 侧出口温度也将高于 7℃, 此时开启制冷机 4, 从板式换热器 3 出来的冷水经电动开关阀 V5,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进入制冷机 4, 经过二次降温后供出小 于等于 7℃的冷冻水, 与过电动调节阀 V6, 电动开关阀七 V7 的旁通水混合后, 供给用户 7℃ 的冷冻水。用户 12℃的回水, 经过电动开关阀九 V9 回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制冷机 4 侧进口。 电动调节阀 V6 调节旁通流量, 电动开关阀八 V8 关闭。
     上述四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 1 所示。
     表1
     实施例二
     参看图 2, 本发明的主机在蓄冷槽上游的串联系统包括 :
     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 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 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组成。板式 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变频 泵 P2、 制冷机 4 和电动开关阀五 V5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制冷机 4 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 V6 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 V7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的接点,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用户侧供水, 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 频泵 P2 的进口相连。
     本发明系统工作时, 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度 3 ℃、 制冷机 4 进水温度 8℃,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 4℃、 蓄冷水槽 1 出水温度 11℃。 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 度 7℃、 制冷机 4 进水温度 12℃,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 11℃、 蓄冷水槽 1 出水温度 4℃。这 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
     主机在蓄冷水槽 1 上游的串联系统共有四种运行工况, 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 控制, 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 :
     模式 1 : 冷机蓄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关闭,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进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出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给蓄冷 水槽 1 充冷。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开启, 制冷机 4 供给 3℃ 的冷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五 V5, 进入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后变成 8℃, 再经过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电动开关 阀九 V9 关闭, 不给用户供冷。
     模式 2 : 冷槽放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 .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供给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回收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取 用蓄冷水槽 1 冷量。制冷机 4 关闭, 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出口送出 7℃冷冻水, 经过电 动开关阀九 V9, 供给用户末端, 用户末端的 12℃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停机的制 冷机 4, 电动开关阀五 V5, 回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 八 V8 关闭, 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模式 3 : 冷机直供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蓄放 冷水泵 P1 关闭, 蓄冷回路停止运行 . 制冷机 4 供给 7℃的冷水经过全开的电动调节阀 V6, 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关闭, 制冷机 4 直供时不经过板式换热 器 3, 减小了阻力损失, 保障了高效运行。模式 4 : 边蓄变供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关闭,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进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出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给蓄冷 水槽 1 充冷。制冷机 4 供给 3℃的冷水一路经过电动开关阀五 V5, 进入板式换热器 3 的冷 机侧后变成 8℃, 另一路流过由电动调节阀 V6 控制的旁通管路, 经过电动开关阀八 V8 后与 板式换热器 3 的 8℃的出水混合后达到 7℃, 然后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 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调节阀 V6 调节旁通流量, 电动开关阀七 V7 关闭。这种工 况适用于有夜间负荷, 且量不大的情况。
     上述四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 2 所示。
     表2
     实施例三
     参看图 3, 本发明的主机和蓄冷槽并联的系统包括 :
     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与实施例一相同。循环 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 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电动调节阀 V6、 制冷机 4、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和二次侧放冷变频
     泵 P3 组成。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制冷机 4 和电动开关阀五 V5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用户侧回水与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的进口相连, 用户侧回水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连接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 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 节阀 V6 与制冷机 4 的出口相连, 并经电动开关阀九 V9 连接用户侧供水。
     本发明系统工作时, 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度 3 ℃、 制冷机 4 进水温度 8℃,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 4℃、 蓄冷水槽 1 出水温度 11℃; 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 4 出水温 度 7℃、 制冷机 4 进水温度 12℃, 蓄冷水槽 1 进水温度 11℃、 蓄冷水槽 1 出水温度 4℃。这 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
     主机和蓄冷水槽 1 并联的系统共有五种运行工况, 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控 制, 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 :
     模式 1 : 冷机蓄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关闭,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进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出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给蓄冷 水槽 1 充冷。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开启, 制冷机 4 供给 3℃的冷水经过电动 开关阀五 V5, 进入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后变成 8℃, 再经过电动开关阀七 V7, 循环冷冻水 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电动开关阀八 V8、 电动开关阀九 V9 关闭, 二 次侧放冷变频泵 P2 关闭, 不给用户供冷。模式 2 : 冷槽放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 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供给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回收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取 用蓄冷水槽 1 冷量。制冷机 4 关闭, 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出口送出 7℃冷冻水, 经过电 动开关阀九 V9, 供给用户末端, 末端的 12℃回水经过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电动开关阀八 V8, 回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进口。 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关闭, 电动调节阀 V6 关闭, 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关闭。蓄冷水槽 1 单供时不经过制冷机 4, 减少了阻力损失。
     模式 3 : 冷机直供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三 V3、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蓄放 冷水泵 P1 关闭, 蓄冷回路停止运行。制冷机 4 供给 7℃的冷水经过全开的电动调节阀 V6, 电动开关阀九 V9, 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 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关闭, 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关闭。冷机 直供时不经过板式换热器 3, 减小了阻力损失, 保障了高效运行。
     模式 4 : 联合供冷工况。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关闭,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 这样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 侧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供给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回收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取
     用蓄冷水槽 1 冷量。制冷机 4 供给 7℃的冷水经过电动调节阀 V6, 与从板式换热器 3 的冷 机侧出口送出 7℃冷冻水混合后, 经过电动开关阀九 V9 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水一路经 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 另一路经过二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和电动开关阀八 V8, 回到板式换热器 3 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五 V5、 电动开关阀七 V7 关闭。制冷机 4 和蓄冷水槽 1 供冷为并联流程, 可以同时供冷, 互不影响, 更便于安排蓄冷策略。
     模式 5 : 边蓄变供工况。
     电动开关阀一 V1、 电动开关阀三 V3 关闭, 电动开关阀二 V2、 电动开关阀四 V4 开 启, 蓄放冷水泵 P1 开启, 这样蓄冷水槽 1 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 P1 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 侧进水口相连, 蓄冷水槽 1 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 3 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 以达到蓄冷水槽 1 底部进 4℃冷水, 蓄冷水槽 1 上部出 11℃温水的效果, 在蓄放冷水泵 P1 循环下不断给蓄冷 水槽 1 充冷。制冷机 4 供给 3℃的冷水一路经过电动开关阀五 V5, 进入板式换热器 3 的冷 机侧后变成 8℃, 另一路流过由电动调节阀 V6 控制的旁通管路后与板换 8℃的出水混合后 达到 7℃, 然后经过电动开关阀九 V9 送到用户末端, 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 P2 回到制冷机 4。电动调节阀 V6 调节旁通流量, 电动开关阀七 V7、 电动开关阀八 V8 关闭, 二 次侧放冷变频泵 P3 关闭。这种工况适用于有夜间负荷, 且量不大的情况。
     上述五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 3 所示。
     表3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591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5910ACN102345910A21申请号201010246838022申请日20100806F24F5/00200601F24F11/0220060171申请人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同方科技广场A座290172发明人徐齐越范新曾飞雄王琳54发明名称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57摘要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电动开关阀一、电动开关阀二、电动开关阀三、电动开关阀四、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

2、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电动开关阀七、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九、电动调节阀、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使制冷机既可以直供末端系统,又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来蓄冷,既避免了压差问题,又解决了制冷机直供时换热损失的问题,非常安全和稳定。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2页CN102345930A1/2页21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1、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

3、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蓄放冷水泵P1和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1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二V2相连接,蓄冷水槽1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V3和电动开关阀四V4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V2和电动开关阀四V4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P1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P1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三V3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V6、制冷机4。

4、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五V5、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V6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的接点,制冷机4的蒸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2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1、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蓄放冷水泵P1和板式换热器3。

5、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1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二V2相连接,蓄冷水槽1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V3和电动开关阀四V4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V2和电动开关阀四V4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P1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P1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三V3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V6、制冷机4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八。

6、V8、电动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制冷机4和电动开关阀五V5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制冷机4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V6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的接点,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相连。3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1、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蓄放冷水泵P1和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1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二V2相。

7、连接,蓄冷水槽1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V3和电动开关阀四V4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V2和电动开关阀四V4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P1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P1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三V3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权利要求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2/2页3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V6、制冷机4、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和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

8、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制冷机4和电动开关阀五V5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相连,用户侧回水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和电动开关阀八V8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节阀V6与制冷机4的出口相连,并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用户侧供水。权利要求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1/8页4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的矛。

9、盾日益突出。目前现代城市的用电状况是,进入夏季电力负荷急剧增长,这是由于大量空调系统的运行占用了大量负荷。供电公司为了调节用电,在很多地区已经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电力部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冷源形式,利用夜间电网低谷电蓄冷,在电网峰电时融冰供冷,移峰填谷,可以有效解决空调用电对电网负荷的冲击。同时蓄冷技术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还有助于调节送风温差,是一举多得的节能好举措。0003现有技术中,利用水的显热进行冷量储存的分层式水蓄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内有了许多实际运行的工程。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07100287410的“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

10、方法”和中国专利号为200520106645X的“直接蓄冷间接放冷的水蓄冷系统”等,都是涉及水蓄冷的新技术。水蓄冷系统由于设计思路简单,可使用常规冷机,可利用消防水池,初投资较低,可用于现有常规空调系统的扩容或改造,故目前水蓄冷系统应用广泛。0004目前,水蓄冷系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冷机和蓄冷槽都在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二次侧是冷冻水循环系统。它是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用户侧隔开,一次侧是开式系统,二次侧是闭式系统,其优点是整个系统压力较小,安全稳定;缺点是板式换热器面积大,投资高,而且冷机直供时,需要通过板换,有传热损失,所以冷机的工作效率比较低,系统的经济性比较差。第二种水蓄冷系统是目前工程应。

11、用较多的一种系统,它是所谓半开半闭式的系统。冷机和蓄冷槽用电动阀门与二次侧隔开。当冷机直供时在二次用户侧、冷机蓄冷时在一次侧,蓄冷水槽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用户侧交换冷量进行放冷。其优点是冷机直供时和蓄冷时没有板换损失,效率高;但是由于冷机是用阀门把二次侧和一次侧隔开的,工况的改变完全靠阀门转换,所以部分工况转换时阀门的一端是开式系统蓄冷槽侧、另一端是闭式系统,这两侧会有压力差,而且楼越高,压差越大,非常容易造成阀门内漏和电动执行机构损坏,严重的时候空调系统的水会全部泄到机房里来。发明内容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

12、统,使制冷机既可以直供末端系统,又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来蓄冷,既避免了压差问题,又解决了制冷机直供时换热损失的问题,非常安全和稳定。0006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三种方式实现0007方案一主机在蓄冷水槽下游的串联系统0008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2/8页5回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电动开关阀一、电动开关阀二、电动开关阀三、电动开关阀四、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

13、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电动开关阀七、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九、电动调节阀、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五、循环冷冻水变频泵、制冷机、电动开关阀七和电动开关阀八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和电动开关阀八的接点,制冷机的蒸。

14、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九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0009方案2主机在蓄冷水槽上游的串联系统0010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电动开关阀一、电动开关阀二、电动开关阀三、电动开关阀四、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和。

15、电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电动开关阀七、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九、电动调节阀、制冷机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组成。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七、循环冷冻水变频泵、制冷机和电动开关阀五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制冷机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和电动开关阀八的接点,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相连。0011方案3主机与蓄冷水槽并联的系统0012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它包括开式的蓄放。

16、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电动开关阀一、电动开关阀二、电动开关阀三、电动开关阀四、蓄放冷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冷水槽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二相连接,蓄冷水槽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和电动开关阀四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和电动开关阀四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和电动开关阀三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电动开关阀七、电动开关阀八、电动开关阀九、电动调节阀、制冷机。

1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和二次侧放冷变频泵组成。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七、循环冷冻水变频泵、制冷机和电动开关阀五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的进口相连,用户侧回水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和电动开关阀八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板式换热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3/8页6器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节阀与制冷机的出口相连,并经电动开关阀九连接用户侧供水。001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三种结构方式,相当于在现有常规空调系统上并联一个开式的蓄放冷回路,通过阀门调节可以完成冷机蓄冷、冷槽放冷、冷机单供、联合供冷、边蓄变。

18、供等工况。本发明中的制冷机直供时没有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损失,制冷机蓄冷时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蓄冷,有部分板换损失,但是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实施例一0019参看图1,本发明的主机在蓄冷水槽下游的串联系统包括包括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由蓄冷水槽1、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蓄放冷水泵P1和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组成。蓄。

19、冷水槽1中的上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二V2相连接,蓄冷水槽1中的下布水器分别与电动开关阀三V3和电动开关阀四V4相连接。电动开关阀二V2和电动开关阀四V4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蓄放冷水泵P1的入口相连,蓄放冷水泵P1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入口相连,电动开关阀一V1和电动开关阀三V3的另一侧管路相接并与板式换热器3的冷槽侧管路出口相连。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V6、制冷机4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五V5、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

20、2、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另经电动调节阀V6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的接点,制冷机4的蒸发器出口另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0020本发明系统工作时,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为3、制冷机进水温度为8,蓄冷水槽1进水温度为4、蓄冷水槽1出水温度为11。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为7、制冷机4进水温度为12,蓄冷水槽1进水温度为11、蓄冷水槽1出水温度为4。这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0021主机在蓄冷水槽1下游的串联系。

21、统共有四种运行工况,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控制,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0022模式1制冷机蓄冷工况。0023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关闭,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4/8页7底部进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出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给蓄冷水槽1充冷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开启,制冷机4供给3的冷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

22、关阀八V8,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进出口后变成8,再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5,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调节阀V6关闭,电动开关阀九V9关闭,不给用户供冷。0024模式2冷槽放冷工况。0025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供给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回收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取用蓄冷水槽1冷量。制冷机4关闭,从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出口送出7冷冻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

23、5,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停机的制冷机4,供给用户末端,末端的12回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回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关闭,电动调节阀V6关闭。0026模式3冷机直供工况。0027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蓄放冷水泵P1关闭,蓄冷回路停止运行。制冷机4供给7的冷水直接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开关阀八V8,全开的电动调节阀V6,最后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关闭,制冷机4直供时不经过板式换热器3,减小了阻力损失,保障了高效运行。0028模。

24、式4联合供冷工况。0029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在蓄冷水槽1供水温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蓄冷水槽1底部供给大于4的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回收小于12温水,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取用蓄冷水槽1最后残余的冷量由于蓄冷水槽1供水温度升高,板式换热器3的制冷机4侧出口温度也将高于7,此时开启制冷机4,从板式换热器3出来的冷水经电动开关阀V5,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进入制冷机4,经过二次降温后供出小于等于7的冷冻。

25、水,与过电动调节阀V6,电动开关阀七V7的旁通水混合后,供给用户7的冷冻水。用户12的回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回到板式换热器3的制冷机4侧进口。电动调节阀V6调节旁通流量,电动开关阀八V8关闭。0030上述四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0031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5/8页80032表10033实施例二0034参看图2,本发明的主机在蓄冷槽上游的串联系统包括0035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

26、V6、制冷机4和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制冷机4和电动开关阀五V5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制冷机4的出口另经电动调节阀V6连接到电动开关阀七V7和电动开关阀八V8的接点,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另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用户侧供水,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相连。0036本发明系统工作时,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3、制冷机4进水温度8,蓄冷水槽1进水温度4、蓄冷水槽1出水温度11。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7、制冷机4进水温度12,蓄冷水槽1进水温度11、蓄冷。

27、水槽1出水温度4。这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0037主机在蓄冷水槽1上游的串联系统共有四种运行工况,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控制,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0038模式1冷机蓄冷工况。0039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关闭,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进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出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给蓄冷水槽1充冷。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开启,制冷机4供给3的冷。

28、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5,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后变成8,再经过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调节阀V6关闭,电动开关阀九V9关闭,不给用户供冷。0040模式2冷槽放冷工况。004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6/8页9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供给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回收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

29、取用蓄冷水槽1冷量。制冷机4关闭,从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出口送出7冷冻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供给用户末端,用户末端的12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停机的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五V5,回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关闭,电动调节阀V6关闭。0042模式3冷机直供工况。0043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蓄放冷水泵P1关闭,蓄冷回路停止运行制冷机4供给7的冷水经过全开的电动调节阀V6,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

30、V7关闭,制冷机4直供时不经过板式换热器3,减小了阻力损失,保障了高效运行。模式4边蓄变供工况。0044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关闭,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进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出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给蓄冷水槽1充冷。制冷机4供给3的冷水一路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5,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后变成8,另一路流过由电动调节阀V6控制的旁通管路,经过电动开关阀八V8后与板式换热器3的8的出水混。

31、合后达到7,然后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调节阀V6调节旁通流量,电动开关阀七V7关闭。这种工况适用于有夜间负荷,且量不大的情况。0045上述四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2所示。00460047表20048实施例三0049参看图3,本发明的主机和蓄冷槽并联的系统包括0050开式的蓄放冷回路和闭式的循环冷冻水回路。蓄放冷回路与实施例一相同。循环冷冻水回路由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电动调节阀V6、制冷机4、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和二次侧放冷变频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

32、930A7/8页10泵P3组成。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依次经电动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制冷机4和电动开关阀五V5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用户侧回水与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的进口相连,用户侧回水另经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和电动开关阀八V8连接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进水口。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管路出水口经电动调节阀V6与制冷机4的出口相连,并经电动开关阀九V9连接用户侧供水。0051本发明系统工作时,蓄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3、制冷机4进水温度8,蓄冷水槽1进水温度4、蓄冷水槽1出水温度11;放冷工况下设计制冷机4出水温度7、制冷机4进水温度12,蓄冷水槽。

33、1进水温度11、蓄冷水槽1出水温度4。这几个参数也可根据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调整。0052主机和蓄冷水槽1并联的系统共有五种运行工况,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机控制,具体运行控制策略如下0053模式1冷机蓄冷工况。0054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关闭,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进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出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给蓄冷水槽1充冷。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开启,制冷机4供给3的冷水。

34、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5,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后变成8,再经过电动开关阀七V7,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调节阀V6关闭,电动开关阀八V8、电动开关阀九V9关闭,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2关闭,不给用户供冷。模式2冷槽放冷工况。0055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供给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回收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取用蓄冷水槽1冷量。制冷机4关闭,从板式换热器。

35、3的冷机侧出口送出7冷冻水,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供给用户末端,末端的12回水经过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电动开关阀八V8,回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关闭,电动调节阀V6关闭,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关闭。蓄冷水槽1单供时不经过制冷机4,减少了阻力损失。0056模式3冷机直供工况。0057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三V3、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蓄放冷水泵P1关闭,蓄冷回路停止运行。制冷机4供给7的冷水经过全开的电动调节阀V6,电动开关阀九V9,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电。

36、动开关阀八V8关闭,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关闭。冷机直供时不经过板式换热器3,减小了阻力损失,保障了高效运行。0058模式4联合供冷工况。0059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关闭,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这样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供给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回收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取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8/8页11用蓄冷水槽1冷量。制冷机4供给7的冷水经过电动调节阀V6,与从板式换热器。

37、3的冷机侧出口送出7冷冻水混合后,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一路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另一路经过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和电动开关阀八V8,回到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进口。电动开关阀五V5、电动开关阀七V7关闭。制冷机4和蓄冷水槽1供冷为并联流程,可以同时供冷,互不影响,更便于安排蓄冷策略。0060模式5边蓄变供工况。0061电动开关阀一V1、电动开关阀三V3关闭,电动开关阀二V2、电动开关阀四V4开启,蓄放冷水泵P1开启,这样蓄冷水槽1上布水器经蓄放冷水泵P1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进水口相连,蓄冷水槽1下布水器与板式换热器3的水槽侧出水口相连,以达到蓄冷水槽1底部。

38、进4冷水,蓄冷水槽1上部出11温水的效果,在蓄放冷水泵P1循环下不断给蓄冷水槽1充冷。制冷机4供给3的冷水一路经过电动开关阀五V5,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冷机侧后变成8,另一路流过由电动调节阀V6控制的旁通管路后与板换8的出水混合后达到7,然后经过电动开关阀九V9送到用户末端,12的回水经过循环冷冻水变频泵P2回到制冷机4。电动调节阀V6调节旁通流量,电动开关阀七V7、电动开关阀八V8关闭,二次侧放冷变频泵P3关闭。这种工况适用于有夜间负荷,且量不大的情况。0062上述五种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如表3所示。00630064表3说明书CN102345910ACN102345930A1/2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45910ACN102345930A2/2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59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