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地面、环行交互的十字路口行车道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地面、环行交互的十字路口行车道,属于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建设领域。
在城市中,目前普遍采用兴建各种形式的立交桥来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问题,但其存在以下缺点:1.交叉点多;2.绕行线路长/3,在桥上多车道混行,往往由于司机抢行尤其是小轿车的抢行而导致交通肇事事故;4,造价也高。其原因在于:设计者们忽略了立交桥与地面、环行车道的协同建设,轻视了地面和环行车道的多通道巨大分流作用;没有看到在顺、逆行分立的条件下,单车道所具有的车速快、事故少,建设成本低的优点,而过多地强调了建设多车道,多品位车辆混行的多车道路面,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而且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速快、行车安全、绕行少、可供司机选择的行车路线多的立体、地面、环行交互地十字路口行车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含有顺、逆行分离的左、直、右行的单车道立交桥1、2、3,地面顺、逆行分离的相互直交的单车道4、地面左、右行的双车道5以及既与地面顺、逆行分离的直交单车道4交连又经径向双向行驶车道6与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相通的中央环行车道7。其中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行驶的。所述的顺、逆行分离的左、直、右行的单车道立交桥1、2、3、地面逆、顺行分离的直交单车道4、地面左、右行的双车道5以及中央环行车道7都可以与外围一个大环行车道8相通。所述的左、右行的单车道立交桥1、3的顺、逆行桥可以是分别高于或/和低于直行的单车道立交桥2的,即:无论对于左行或右行而言,如顺行桥高于直行的单车道立交桥2时,则逆行桥必低于该直行的单车道立交桥2,反之也然。在中央环行车道7所在的中央环岛上可以设立顺、逆行分离且贯穿中央环岛的左、右行车道9。在中央环行车道7上由外向内还依次设有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小车道。详情请见实施例。
为了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尽描绘,现把本申请文件所使用的附图名称和编号简介如下:
图1:北京市玉泉营立体、地面、环行交互的十字路口行车道平面设计图。
实施例:
请见图1。玉泉营环岛其直径为400米,是北京三环路上的唯一平面环行交叉路口,是北京南大门,106国道的起点,建成于1989年。据报导,1996年日通行机动车8万辆,交通堵塞为北京之最,每天需配6-8名交警早晚加班来疏导交通,以解决非机动车、机动车、重载车和小车的争道问题,但刮蹭、超车等交通事故仍频频发生。即使建一座国内最高性能的立交桥也仍然解决不了车速低、绕行多以及在左转弯时机动车与自行车交叉问题。
申请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个北京市玉泉营立体、地面、环行交互的十字路口行车道平面设计图,请见图1。它含有顺、逆行分离的左、直、右行的单车道立交桥1、2和3,地面顺、逆行分离的相互直交的单车道4,地面左、右行的双车道5以及既与地面顺、逆行分离的直交单车道4交连又经径向双向行驶车道6与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相通的中央环行车道7。根据玉泉营环岛的具体情况,它有以下特征:1、外围大环行车道8是原有的,不必另设;2、顺、逆行分离的左、右行立交桥1和3只设在中央环岛的南端,而且顺行的左、右行立交桥1、3,在空间各立交桥中位置最低以便降低造价,逆行的左、右行立交桥1、3则位置最高,即高于顺、逆行分离的直行立交桥2,也有利于降低造价。这些立交桥都是单车道以便于提速适合于小车通过。3、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只设在中央环岛北端,以弥补其缺乏左、右行立交桥1、3之不足;而在中央环岛南端只设了顺行的左、右行单车道10,其逆行车道可由左、右行逆行立交桥1、3来代替以降低造价。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可以单向也可以双向行驶,在本例中是左行顺向而左行逆向的。4、在中央环岛北端,又在地面上建设了交叉通过中央环岛的左行顺向而右行逆向的单向车道,以弥补中央环岛北端缺乏左、右行立交桥1、3且地面又只有右行顺向、左行逆行的双车道之不足。5,在中央环岛上由内外向划分了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小车道以避免超车抢路,而且都与地面顺、逆分行的相互直交的单车道4相通,以利于重载车在桥下南北、东西向间通行。6、中央环岛径向双向行驶车道6与地面左、右行双车道5相通,以便于进入大环岛内的各个公共交通车站,同时也可作南北、东西之间的斜向车道通行。
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立体、地面、环行三类车道交叉,便于非机动车、机动车、重载车和小车分流;2。单车道占绝大部分,即使是双车道也是同向行驶的,有利于提高车速,也杜绝了争路超车的交通事故的发生;3、左、直、右行立交桥1,2和3实行顺、逆分离,相互之间也不交叉,避免了绕行,可少跑路;4,地面车道通过环行、直交、斜行相交连的车道设计方案,既不绕行又可单车分流分道行驶,有利于提高车速,而且也有利于和遍布大环岛内各类公交车站相连,便于行人出行和换乘。
总之,本发明达到交叉少,绕行少,车速快,可供选择的行车道多,造价低的予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