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2622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03188.9

申请日:

2009.06.02

公开号:

CN101576678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F 1/1333申请公布日:20091111|||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3; G02F1/1335; G02F1/13

主分类号:

G02F1/1333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江新昌; 翁嘉信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翟 羽;唐秀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及夹置于上玻璃基板及下玻璃基板的一液晶层,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在该第一侧边上,下玻璃基板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液晶层;以及一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线予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含一框架形成一空间以容置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具有一曲折部延伸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且对应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而设置,反射板的曲折部是用以缓冲液晶显示面板以避免与背光模组的框架直接碰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一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及夹置于该上玻璃基板及该下玻璃基板的一液晶层,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在该第一侧边上,该下玻璃基板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该液晶层;以及
一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线予该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模组包含一框架形成一空间以容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具有一曲折部,延伸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且对应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第一侧边而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的曲折部用以缓冲该液晶显示面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垂直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平行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玻璃基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微晶片。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微晶片是设置于该下玻璃基板上突出于该液晶层的该块区域。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微晶片包含用于驱动薄膜电晶体的驱动晶片。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侧边,在该第二侧边上,该下玻璃基板与该液晶层或该上玻璃基板切齐。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对应该第二侧边设置有一承靠件,以使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紧密相靠。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玻璃基板较该上玻璃基板距离该背光模组为近。

1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一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及夹置于该上玻璃基板及该下玻璃基板的一液晶层,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在该第一侧边上,该下玻璃基板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该液晶层,该液晶显示面板并具有一第二侧边,在该第二侧边上,该下玻璃基板与该液晶层或该上玻璃基板切齐;以及
一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线予该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模组包含一框架形成一空间以容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具有一曲折部延伸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且对应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第一侧边而设置,该反射板的曲折部用以缓冲该液晶显示面板以避免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直接碰撞,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对应该第二侧边设置有一承靠件,以使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紧密相靠。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垂直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平行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玻璃基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微晶片。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微晶片是设置于该下玻璃基板上突出于该液晶层的该块区域。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微晶片包含用于驱动薄膜电晶体的驱动晶片。

说明书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有关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LCD)是由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配合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组装而成。现有的背光模组中,诸如冷阴极萤光管、热阴极萤光管、发光二极管等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反射板、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元件被分散开并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必要之亮度。
请叁阅图1,显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4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下方,背光模组14的四个边上设有框架142,其围成一个可以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2的空间。在框架142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四个边之间设置有承靠件211、212、213、214,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紧密相靠。最後再以锁螺丝方式或其他固定方式将与四个承靠件211、212、213、214相对应的胶框201、202、203、204固定在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上,完成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4的组装。
但是,上述提到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完全应用于以COG(Chip On Glass)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COG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微晶片(例如:驱动IC)制作在玻璃基板上的一种技术。相较于传统制程将微晶片制作在PCB上,COG技术能够提高封装密度及减轻重量使得液晶显示器更为轻薄。请叁阅图3a,液晶显示面板12主要是由上玻璃基板122与下玻璃基板126中间夹着一液晶层124构成。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12,其下玻璃基板126上除了制作有薄膜电晶体阵列之外,在其中一侧边上还留有一块区域以制作有驱动IC或其他微晶片,这一侧称为COG侧32。由于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12其下玻璃基板126的COG侧32制作有驱动IC或其他微晶片,在COG侧32的下玻璃基板126会与液晶层124和上玻璃基板122形成断差,在COG侧32的下玻璃基板126会有一块区域突出于液晶层124和上玻璃基板122。因此,当利用上述提到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方式,对应于COG侧32的承靠件的设计变得复杂许多,且难以以简单的射出成型的承靠件适应各种不同规格的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12。
请叁阅图2a及图2b,图2a显示现有的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非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b显示现有的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12(图中仅示出上玻璃基板122和液晶层124)在非COG侧31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之间仍以承靠件45作为缓冲,并使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紧密相靠。如图2b所示,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12(图中以上玻璃基板122、液晶层124和下玻璃基板126示出)在COG侧32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之间没有设置任何作为缓冲承靠的构件,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2破裂,造成不可回复之毁坏。
请叁阅图3a,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如图3a所示,在COG侧32,亦即液晶显示面板12的下玻璃基板126制作有驱动IC或其他微晶片之一侧,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的一内侧侧壁1420上贴附有一橡皮缓冲件55,以缓冲承靠液晶显示面板12。
请叁阅图3b及图3c,图3b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观之的立体图,图3c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背光模组一侧观之的立体图。如图3b所示,在COG侧32,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2(图中以上玻璃基板122、液晶层124和下玻璃基板126示出)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之间的橡皮缓冲件55恰可抵靠下玻璃基板126,运用橡皮缓冲件55固有的形变承靠力,故可作为缓冲承靠液晶显示面板12之用。如图3c所示,从背光模组14一侧观之,背光模组14的反射板145与橡皮缓冲件55贴附之平面垂直。
然而,在COG技术中,于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4的框架142之间设置橡皮缓冲件55作为缓冲,这一方式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成本以完成贴附橡皮缓冲件55的工作,通常一片液晶显示面板12需在COG侧32贴附五片橡皮缓冲件55,重覆执行上胶、黏着、固化的程序将花费许多时间,不利于制程讲求的效率,且增加了橡皮原料及黏着剂的成本。另一方面,橡皮为一种热塑性材质,当长时间受背光源发出的热度影响下,容易改变原有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缓冲承靠的能力。
因此,有必要发展另一种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提供缓冲承靠之方式,应用于COG技术中,以改善前述现有技术之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于COG(Chip OnGlass)技术中,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的缓冲承靠。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及夹置于上玻璃基板及下玻璃基板的一液晶层,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在该第一侧边上,下玻璃基板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液晶层;以及一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线予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含一框架形成一空间以容置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具有一曲折部延伸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且对应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而设置,反射板的曲折部是用以缓冲液晶显示面板以避免与背光模组的框架直接碰撞。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二侧边,在该第二侧边上,下玻璃基板与液晶层或上玻璃基板切齐。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间对应该第二侧边设置有一承靠件,以使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紧密相靠。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下玻璃基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微晶片。
其中,所述若干个微晶片是设置于下玻璃基板上突出于液晶层的区域。
其中,所述若干个微晶片包含用于驱动薄膜电晶体的驱动晶片。
其中,于一实施方式中,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其中,于另一实施方式中,反射板的曲折部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本发明所提出的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背光模组本身具有的反射板来制作曲折部,于对应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或COG侧),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间以提供缓冲承靠,避免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直接碰撞,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破片,导致不可回复的损坏。相较于前述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会有使用橡皮作为缓冲承靠时橡皮容易因受热而改变原有的形态导致缓冲承靠的能力降低的情形,而且本发明因不使用橡皮作为缓冲承靠,故在制程上可省去贴附橡皮所需的时间成本,且因本发明是利用背光模组本身具有的反射板来制作曲折部,就材料成本而言,省去了橡皮及黏着剂的成本。另一方面,本发明利用背光模组本身具有的反射板制作的曲折部来提供缓冲承靠,其缓冲承靠的能力能够保持稳定且亦有所提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a显示现有的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非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b显示现有的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a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3b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观之的立体图。
图3c显示现有的另一种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背光模组一侧观之的立体图。
图4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4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观之的立体图。
图4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背光模组一侧观之的立体图。
图5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叁阅图4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Chip On Glass)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如图4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12及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2下方的一背光模组64,该背光模组64用于提供光线予液晶显示面板12。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122、一下玻璃基板126及夹置于两玻璃基板122、126的一液晶层124,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2的下玻璃基板126较上玻璃基板122距离背光模组64为近。液晶显示面板12为方形具有四个侧边(图4a中仅以一个侧边为示),在其中一个侧边上,下玻璃基板126与液晶层124或上玻璃基板122形成断差,下玻璃基板126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液晶层124或上玻璃基板122,这一侧边称为COG侧32,在下玻璃基板126的该区域上制作有驱动IC或其他微晶片,此即称为COG技术。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64包含一框架642围绕背光模组64的四周及底面,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2形成一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2的空间,液晶显示面板12置于该空间中而与背光模组64进行组装。背光模组64本身具有一反射板645,用以将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背光模组64内的导光元件将光线导向液晶显示面板12。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64的反射板645具有一曲折部655延伸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2之间且对应COG侧32而设置,由于该反射板645的曲折部655本身为曲折的结构特性,故具有缓冲承靠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能力。此外,该反射板645的曲折部655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12所在的平面,该反射板645的曲折部655的剖面呈现多个三角形并列的图案。
本发明是利用背光模组64本身具有的反射板645来制作曲折部655,对应液晶显示面板12的COG侧32,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2间以提供缓冲承靠,避免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2直接碰撞,造成液晶显示面板12破片,导致不可回复的损坏。本发明利用背光模组64本身具有的反射板645制作的曲折部655来提供缓冲承靠,其缓冲承靠的能力能够保持稳定且亦有所提升。
请叁阅图4b及图4c,图4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观之的立体图,图4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从背光模组一侧观之的立体图。如图4b所示,在COG侧32,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2(图中以上玻璃基板122、液晶层124和下玻璃基板126示出)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2之间的反射板645的曲折部655可抵靠下玻璃基板126,运用反射板645的曲折部655本身为曲折的结构特性,故可用于缓冲承靠液晶显示面板12。如图4c所示,从背光模组64一侧观之,背光模组64的反射板645在框架642侧壁处形成提供缓冲承靠的曲折部655。
请叁阅图5,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以COG技术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在COG侧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背光模组中反射板的曲折部的实施方式不同。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64中反射板645的曲折部755形成一峰峰相连的平面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12所在的平面,反射板645的曲折部755的剖面呈现多个三角形并列的图案。
此外,本发明中,液晶显示面板12的其中一个侧边上,下玻璃基板126与液晶层124或上玻璃基板122切齐而没有断差,这一侧边称为非COG侧31。于一实施例中,在对应液晶显示面板12的非COG侧31,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5之间设置有一承靠件,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64的框架645紧密相靠。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及夹置于上玻璃基板及下玻璃基板的一液晶层,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在该第一侧边上,下玻璃基板具有一块区域突出于液晶层;以及一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线予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含一框架形成一空间以容置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具有一曲折部延伸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