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02523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9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5370.2

申请日:

2008.05.05

公开号:

CN101576685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63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台南县变更后权利人:中国台湾苗栗县登记生效日:20130723|||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63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中国台湾苗栗县变更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63申请日:20080505|||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63;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F1/13363

申请人: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欧耀仁; 林峰生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 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包含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偏光板、相位延迟片及第二偏光板。第二偏光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相位延迟片、第一基板及第一偏光板依序地堆叠组成,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穿透区和反射区。该液晶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含:
背光模组;以及
液晶显示面板,设置该背光模组上,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包含:
第一基板,设有公共电极层;
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二基板设有像素电极层;
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
多个像素区,由该公共电极层、该像素电极层及该液晶层所构成,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区具有穿透区和反射区;
第一偏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并相对于该液晶层;以及
相位延迟片,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一偏光板之间,其中该相位延迟片具有多个穿透延迟区和多个反射延迟区,且每个所述穿透延迟区对应于每个所述像素区的该穿透区,且每个所述反射延迟区的光轴方向对应于每个所述像素区的该反射区;
其中,在该穿透区中,该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该第一偏光板的穿透轴方向及该相位延迟片的该穿透延迟区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且在该反射区中,该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该第一偏光板的穿透轴方向及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藉以使该穿透区和该反射区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与该第一偏光板的穿透轴方向夹有第一角度(α),该液晶层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与该相位延迟片的光轴方向夹有第二角度(γ),且光线在通过该相位延迟片后具有第一相位延迟量(δ),光线在通过该液晶层后具有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亮态模式时,在该穿透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穿透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a):
sin2(πΓ)=1,sin2(2α)=1,sin2(δ)=0      (a)。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亮态模式时,在该穿透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穿透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b):
sin2(πΓ)=1,sin2(2α)=1,sin2(2γ-2α)=0    (b)。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穿透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穿透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c):
sin2(δ)=1,sin2(2γ-2α)=1,cos2(πΓ)=0,sin2(2γ)=0(c)。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亮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d):
cos(2δ)=0,cos(2γ-2α)=0,cos(2πΓ)=0    (d)。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e):
sin(2γ-2α)≠0,cos(2πΓ)=0,cos(2α)=0,sin(δ)=0  (e)。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f):
sin(2γ-2α)≠0,cos(2πΓ)=0,cos2(4γ-2α)=0,cos(δ)=0    (f)。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g):
sin(2γ-2α)=0,sin(2δ)≠0,cos(2πΓ)=0,cos(2α)=0  (g)。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h):
sin(δ)=0,sin(2γ-2α)=0,cos(2πΓ)=0,cos(2α)=0  (h)。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该反射区的该第一偏光板、该相位延迟片的该反射延迟区及该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满足下列公式(i):
cos(δ)=0,sin(2γ-2α)=0,cos(2πΓ)=0,cos(4γ-2α)=0(i)。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相位延迟片的该穿透延迟区或该反射延迟区用于形成四分之一波长片(λ/4)、二分之一波长片(λ/2)、全波长片(λ)、镂空区域、或其任意组合。

说明书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更特别而言,涉及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通信产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带动了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市场的蓬勃发展。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与低消耗功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车用显示器、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通讯或电子产品。加上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产业与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消费性通讯或电子产品亦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产品方面,除了高性能、高速度的桌上型计算机外,携带方便的笔记型计算机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在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上,一开始是以穿透式液晶显示器为发展主轴。一般穿透式的液晶显示器,其光源内建于显示器的背面,称为背光源(BackLight)。所以其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的材料必须使用透明的导电材料,亦即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穿透式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背光源,其实为其耗电最多的组件,而一般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的领域为便携式计算机与通讯产品,使用时常需要电池来供应电能。因此如何降低液晶显示器的耗电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反射式的液晶显示器因此应运而生,其光源是利用外在的自然光源或人工光源。所以像素电极的材料必须使用会反射外来光线的导电材料,一般是使用金属铝。而反射式LCD为了能达到较好的反射效果,显示电极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的。如此白光在通过液晶(Liquid Crystal,LC)层时,不同位置的光路径长短不同,再加上不同频率的光在LC层内的行进速度也不一致。如此,使得白光在通过LC层之后,产生着色的现象,影响影像的色彩。目前是在LCD的上下板内侧各配置一层配向膜,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来解决白光通过LC层之后着色的问题。不过,反射式显示器较难在高解析度下达到高对比及高彩色品质的影像,尤其是全彩化的要求。当外来光源亮度不足时,反射式显示器的对比与亮度大受折扣,因此若能配合辅助背光源的穿透式技术来制作半穿透半反射(Transflective)显示器,其可同时具有穿透式与反射式的优点,适用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或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TFT)等有源驱动技术,因此目前低耗电TA资讯产品大都采用这类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
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可利用背光系统辅助环境光源的不足。当环境光源充足时,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不需使用内建光源,而是充分利用环境光源并可省略掉背光源,以达到省电的效果。
请参照图1,其绘示一种已知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已知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900包含有上基板910、下基板920及液晶层930。上基板910和下基板920呈平行相对设置,液晶层930形成于上基板910和下基板920之间。在上基板910的内表面上,亦即面对下基板920的表面上设有黑色矩阵层911及公共电极层912,黑色矩阵层911内嵌设彩色滤光层(未绘示),在公共电极层912的表面上具有上配向层913。在下基板920的内表面上,亦即面对上基板910的表面上,是由多条垂直相交的栅极线与数据线来构成矩阵排列的像素区域。上相位延迟片914和上偏光板915依序设置于上基板910的外侧表面。下相位延迟片924和下偏光板925依序设置于下基板920的外侧表面。
每个像素区域由薄膜晶体管TFT(未绘示)控制,且至少划分成穿透区940和反射区950。像素区域包括透明电极层921位于下基板920之上,保护层922位于透明电极层921之上。在反射区950的保护层922之上具有反射电极923,下配向层926位于保护层922及反射电极923之上。液晶层930设置于上配向层913与下配向层926之间。
其中,上相位延迟片914和下相位延迟片924为四分之一波长片(λ/4),而上偏光板915与下偏光板925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然而,当制造已知的半穿透半反射液晶显示面板900时,每一光学结构层皆必须精确地定位和组装,以避免影响光学效果。因此,当液晶显示面板900的光学结构层数目愈多时,愈增加液晶显示面板900的制造困难度和制造成本。且当实际使用液晶显示面板900时,只有在穿透区940中的光线可通过下相位延迟片924和下偏光板925,而在反射区950中的光线并未通过下相位延迟片924和下偏光板925,亦即在反射区950中的光线无需使用下相位延迟片924和下偏光板925。因此,已知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900的光学结构层数目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中使用单一相位延迟片,可简化面板结构和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形成单间隔的液晶显示面板,以简化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包含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像素区、第一偏光板、相位延迟片及第二偏光板。第一基板设有公共电极层,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设置,其中第二基板设有像素电极层。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多个像素区由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及液晶层所构成,其中所述像素区具有穿透区和反射区。第一偏光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并相对于液晶层,相位延迟片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板之间,其中相位延迟片具有多个穿透延迟区和多个反射延迟区,且所述穿透延迟区对应于所述像素区的穿透区,所述反射延迟区的光轴方向对应于所述像素区的反射区。第二偏光板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侧上,并相对于液晶层。其中,在穿透区中,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的穿透轴方向及相位延迟片的穿透延迟区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且在反射区中,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的穿透轴方向及相位延迟片的反射延迟区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以使穿透区和反射区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
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可仅使用单一相位延迟片,因而可简化面板结构和制造工艺。且可选择形成单间隔的液晶显示面板,以进一步简化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一种已知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和4B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区和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晶显示面板
110、110a、110b、110c、110d:第一偏光板
120:相位延迟片
121、121a:穿透延迟区
122、122b、122c、122d:反射延迟区
130:第一基板          131:黑色矩阵层
132:公共电极层        133:第一配向层
140、140a、140b、140c、140d:液晶层
150:第二基板          151:像素电极层
151a:穿透电极         151b:反射电极
160:第二偏光板
170:像素区            171:穿透区
172:反射区
200:背光模组
900:液晶显示面板        910:上基板
911:黑色矩阵层          912:公共电极层
913:上配向层            914:上相位延迟片
915:上偏光板
920:下基板              921:透明电极层
922:保护层              923:反射电极
924:下相位延迟片        925:下偏光板
926:下配向层
930:液晶层              940:穿透区
950:反射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本说明书将特举出一些实施例来加以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只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有液晶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液晶显示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上方,用以形成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此背光模组200可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背光模组或直下式入光(Bottom Lighting)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200较佳可设置有光学膜片组(未绘示),以提升背光效率和准直性。光学膜片组例如可为:扩散片、棱镜片、逆棱镜片(Turning Prism Sheet)、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BEF)、反射式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非多层膜式反射偏光板(Diffused Reflective Polarizer Film,DRPF)、或上述膜层的任意组合。而背光模组200的光源(未绘示)例如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热阴极荧光灯(Hot CathodeFluorescent Lamp,HCFL)、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或电致发光片(Electro-Luminescence,EL),用以向液晶显示面板100提供背光源。
请参照图3,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含有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第一基板130、液晶层140、第二基板150、第二偏光板160及多个像素区170。液晶层140设置于第一基板130和第二基板150之间,第一偏光板110设置于第一基板130的一侧,并相对于液晶层140,相位延迟片120设置于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一基板130之间,第二偏光板160设置于第二基板150的一侧,并相对于液晶层140,这些像素区170形成于第一基板130和第二基板150之间,其中这些像素区170每个具有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用以分别允许光线通过和反射光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垂直于第二偏光板160的穿透轴方向。第一基板130设有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131、公共电极层132及第一配向层133,其依序设置于第一基板130的另一侧(面对液晶层140的方向)。黑色矩阵层131内嵌设有具有透光性的彩色光致抗蚀剂材料形成的彩色滤光层(未绘示),黑色矩阵层131的材料例如为:金属(例如铬)、石墨或树脂型材料,因而第一基板130可形成彩色滤光片基板。公共电极层132由具有导电性和透光性的材料制成,例如:ITO、IZO、AZO、GZO、TCO或ZnO。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基板150设有像素电极层151、第二配向层152及多条垂直相交的栅极线与数据线(未绘示),因而可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其中像素电极层151和第二配向层152依序地设置于第二基板150的另一侧(面对液晶层140的方向)。本实施例的这些像素区170由第一基板130的公共电极层132、液晶层140及第二基板150的像素电极层151构成。像素电极层151设有多个穿透电极151a和多个反射电极151b,其分别对应于像素区170的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穿透电极151a以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ITO、IZO、AZO、GZO、TCO或ZnO,以允许光线穿透。反射电极151b以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例如:Al、Ag、Cr、Mo、Ti或AlNd等金属材料,用以反射光线。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穿透区171的液晶层140的厚度可相同或不同于反射区172的液晶层140的厚度,亦即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可选择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液晶单元间隙(Cell gap),因而可形成单间隔或双间隔的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相位延迟片120具有多个穿透延迟区121和多个反射延迟区122,这些穿透延迟区121每个对应于这些像素区170每个的穿透区171,这些反射延迟区122每个对应于这些像素区170每个的反射区172,亦即这些穿透延迟区121的光轴方向可以相同于或不同于这些反射延迟区122的光轴方向,以使像素区170的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可具有一致的亮暗态表现和光相位。穿透延迟区121和反射延迟区122可分别为四分之一波长片(λ/4)、二分之一波长片(λ/2)、全波长片(λ)、镂空区域(即光线直接通过)、或其任意组合,其对应于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来决定。
如图3所示,在穿透区171中,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及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且在反射区172中,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及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的光轴方向相互对应地进行设置,以使穿透区和反射区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并可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中仅使用单一相位延迟片120。其中,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与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夹有第一角度(α),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与相位延迟片120的光轴方向夹有第二角度(γ),且光线在通过相位延迟片120后具有第一相位延迟量(δ),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后具有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而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及相位延迟片120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设置关系可根据穿透区171的光线穿透率(T)和反射区172的光线反射率(R),其中在穿透区171的光线穿透率T是根据下列公式(1):
T=[sinδsin(2γ)sin(πΓ)]2+[sinδsin(2γ-2α)cos(πΓ)-sin(2α)cosδsin(πΓ)]2            (1)
在反射区172的光线反射率(R)是根据下列公式(2):
R=[cos(2δ)cos(2πΓ)-sin(2δ)cos(2γ)sin(2πΓ)]2+{cos(2πΓ)sin(2δ)cos(2γ-2α)+sin(2πΓ)[cos2(δ)cos(2α)-sin2(δ)cos(4γ-2α)]}2  (2)
因此,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及液晶层140可根据上述穿透区171的光线穿透率(T)和反射区172的光线反射率(R)来对应设置,藉以控制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的亮暗态表现。其中,由上述公式(1)可推得,当液晶显示面板100未施加电压,且为亮态模式时(亦即为常白模式(Normally White Mode)时),在穿透区171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可满足于下列公式(a)或(b):
sin2(πΓ)=1,sin2(2α)=1,sin2(δ)=0         (a)
sin2(πΓ)=1,sin2(2α)=1,sin2(2γ-2α)=0    (b)
其中,在公式(a)中,第二角度(γ)可为任意值,且在公式(b)中,第一相位延迟量(δ)可为任意值。
当液晶显示面板100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亦即为常黑模式(Normally Block Mode)时),在穿透区171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可满足于下列公式(c):
sin2(δ)=1,sin2(2γ-2α)=1,cos2(πΓ)=0,sin2(2γ)=0(c)
由上述公式(2)可推得,当液晶显示面板100未施加电压,且为亮态模式时,在反射区172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可满足于下列公式(d):
cos(2δ)=0,cos(2γ-2α)=0,cos(2πΓ)=0      (d)
当液晶显示面板100未施加电压,且为暗态模式时,在反射区172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可满足于下列公式(e)、(f)、(g)、(h)或(i):
sin(2γ-2α)≠0,cos(2πΓ)=0,cos(2α)=0,sin(δ)=0  (c)
sin(2γ-2α)≠0,cos(2πΓ)=0,cos2(4γ-2α)=0,cos(δ)=0  (f)
sin(2γ-2α)=0,sin(2δ)≠0,cos(2πΓ)=0,cos(2α)=0  (g)
sin(δ)=0,sin(2γ-2α)=0,cos(2πΓ)=0,cos(2α)=0  (h)
cos(δ)=0,sin(2γ-2α)=0,cos(2πΓ)=0,cos(4γ-2α)=0  (i)
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可由上述公式(a)~(i)来对应选择各种设置关系,藉以使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因而形成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当液晶显示面板100为亮态模式时,在穿透区171中的设置关系可由公式(a)和(b)来选择,在反射区172中的设置关系可选择公式(d)。
此外,例如当液晶显示面板100为常黑模式时,在穿透区171中的设置关系可选择公式(c),在反射区172中的设置关系可由公式(e)~(i)来选择。
请参照图4A和4B,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区和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下更进一步举例来详细说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当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亮态模式时,在穿透区171中,例如满足公式(a),此时,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0度,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可作为全波片(亦即δ=λ),且穿透延迟区121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5度,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2。在反射区172中,例如满足公式(d),此时,第一偏光板110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0度,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可作为四分之一波片(亦即δ=λ/4),且穿透延迟区121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45度,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4。因而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可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以形成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可通过在单一相位延迟片120上形成有穿透延迟区121和反射延迟区122,以分别对应地调整在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中的第一偏光板110、相位延迟片120及液晶层140之间的设置关系,藉以使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可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因此,本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可仅设置单一相位延迟片,因而可简化面板结构和制造工艺,进而可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和制造的成本。
当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单间隔的液晶显示面板100时,在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中的液晶层140可具有相同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亦即在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中的液晶层140具相同的液晶单元间隙(Cell gap),因而可形成单间隔的液晶显示面板100,进一步简化工艺。此时,液晶显示面板100可藉由调整第一偏光板110和相位延迟片120的设置关系来控制在穿透区171和反射区172的亮暗态表现。
请参照图5,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区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关于相似处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当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亮态模式时,在穿透区171中,例如满足公式(b),此时,第一偏光板110a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a的第一相位延迟量(δ)可为任意值,亦即相位延迟片120的穿透延迟区121a可为四分之一波长片(λ/4)、二分之一波长片(λ/2)、全波长片(λ)、镂空区域、或其任意组合,且穿透延迟区121a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液晶层140a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a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2。
请参照图6A和图6B,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关于相似处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当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暗态模式时,在反射区172中,例如满足公式(e),此时,第一偏光板110b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b可为镂空区域,液晶层140b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b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4
此时,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b亦可为全波长片(λ),且反射延迟区122b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关于相似处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当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暗态模式时,在反射区172中,例如满足公式(f),此时,第一偏光板110c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45度,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c可为二分之一波长片(λ/2),且反射延迟区122c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22.5度,液晶层140c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c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4。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反射区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关于相似处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当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例如为暗态模式时,在反射区172中,例如满足公式(h)或(i),此时,第一偏光板110d的穿透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相位延迟片120的反射延迟区122d可为二分之一波长片(λ/2),且反射延迟区122d的光轴方向的水平角度可为0度,液晶层140d的液晶分子的慢轴方向的水平角度为负45度,且光线在通过液晶层140d后的第二相位延迟量(πΓ)为λ/4。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可分别对应地调整在穿透区和反射区中的第一偏光板、相位延迟片及液晶层之间的设置关系,藉以使穿透区和反射区可具有相同的亮暗态表现。因此,本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仅使用单一相位延迟片,因而可简化面板结构和工艺。且可选择形成单间隔的液晶显示面板,以进一步简化工艺。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界定者为准。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包含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偏光板、相位延迟片及第二偏光板。第二偏光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相位延迟片、第一基板及第一偏光板依序地堆叠组成,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穿透区和反射区。该液晶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