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统.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062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2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99778.8

申请日:

1996.12.16

公开号:

CN1214097A

公开日:

1999.04.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9.4.14||||||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18; E04B1/24; E04B2/58

主分类号:

E04B1/18; E04B1/24; E04B2/58

申请人:

生态木材大洋洲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弗洛伊德·K·K·亚普; 罗斯·E·普劳德; 基思·麦科康奇

地址: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

优先权:

1995.12.14 AU PN7159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景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公开了一种建筑系统,该建筑系统基于使用构成一建筑物的侧、前和后墙(3、5、7)的多块组合式墙板(17)。各墙板(17)由细长构件(19)组成的构架支承。各细长构件(19)通过固定于地面的各锚定构件(21)支承在直立位置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系统,包括: (a)许多组合式墙板; (b)包括许多细长构件以支承各墙板的框架;以及 (c)将每个细长构件从地面支承在直立位置上的装置; 从而至少某些墙板适于至少局部围住细长构件,借此与墙板相配合,从 而细长构件把墙板支承在直立位置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细长构件的框架包括建筑系统 的主要承重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个细长构件是一根杆件。
4: 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顶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个细长构件的支撑 装置包括适于锚定到地面并适于安放细长构件并把它保持在直立位置上的 构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细长构件在一端形成有外螺 纹,锚定构件具有带内螺纹的孔以便与细长构件联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锚定构件包括在其顶壁上具有 一槽的空心型材件,锚定构件适于相对于地面固定,所述槽设置得用来接纳 细长构件的下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细长构件的下端包括与细长构 件垂直的横向构件,后者具有相对于槽的长度和空心型材件的对置侧壁的距 离选择的长度,使得在使用中,通过把横向构件对准槽、把下端插入槽中以 便把横向构件安放在空心型材件中、然后把细长构件转动到横向构件相对于 槽横向布置并楔固在空心型材件相对侧壁之间的锁定位置,来安装细长构件 并把它保持在直立位置上。
8: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墙板是四边形 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墙板包括有平行的侧边缘 和平行的顶边缘和底边缘。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墙板的至少一个侧边缘 具有凹槽,用以至少局部安放细长构件之一。
11: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墙板包括限 定墙板周边的框架,以及固定到框架相对两面上的外侧和内侧板壁。
12: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还包括许多槽形构件, 适用于限定建筑系统的周边并接受和安放每块板构件的底沿。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个槽形构件包括一中央腹 板以及从腹板的相对两侧延伸的翼缘。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中央腹板包括有许多孔,用 以接近锚定构件。
15: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顶所述的建筑系统,包括一对侧墙、一面前 墙和一面后墙,每一面墙都由许多墙板构成。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建筑系统,包括一由许多顶板构成的屋顶。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系统,包括把每块顶板的每个端部与建筑 物的侧墙连接起来的装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连接装置适于在屋顶和侧墙 之间形成通风空间。
19: 如权利要求16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顶板弯 成弧形以使侧墙的侧向稳定性最佳化。
20: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还包括把许多细长构件 支承在水平位置上的装置。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建筑系统,其中,每块墙板的顶缘和/或底缘 有一个凹槽,以便至少局部安放细长构件之一。

说明书


建筑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系统,特别涉及这样一种建筑系统,它包括能方便地运输到建筑工地并在该工地搭置起来的积木式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系统,包括:

    (a)许多积木式墙板;

    (b)包括用来支撑墙板的许多细长构件的框架;以及

    (c)用来把每个细长构件从地面支撑在直立位置上的装置;

    至少某些墙板适宜于至少局部围住细长构件,并从而与墙板相配合,借此细长构件把各墙板支撑在直立位置上。

    本发明的基础是利用各细长构件组成的框架,这些细长构件能从地面被支撑在直立位置上并适宜于和积木式墙板合作以支撑墙板。

    可选择的是,细长构件框架可构造成包括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墙板需要最小的承重能力。这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特点。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优选实施例的其它性能和优点。

    细长构件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式。

    每个细长构件最好是一根杆件。

    杆件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横截面并可用任何适当的材料构成。

    杆件尤其以圆形截面最好。

    最好是,用于每个细长构件的支承装置包括一适宜于锚定到地面上并适宜于安放细长构件并将之保持在直立位置上的构件。

    使支承装置安放细长构件并将其保持在直立位置上的支承装置和细长构件的结构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式。

    在一种结构中,最好是,细长构件在一端形成有外螺纹,而锚定构件具有一带内螺纹的孔,以便与细长构件配合。

    在另一种结构中,最好是,锚定构件包括一个中空型材零件,该零件在其顶壁上有一个槽,锚定构件适宜于相对于地面固定,配置的槽用以接收细长构件的下端。

    采用这样的结构,最好是,细长构件的下端包括一个横向构件,它与细长构件垂直并具有以槽的长度和中空型材零件的相对侧壁的距离为基准所选择的长度,从而在使用中,通过把横向构件对准槽、把下端插入槽以便把横向构件放置在中空型材零件中、然后把细长构件转动到横向构件与槽横交并楔固在中空型材零件相对侧壁之间的锁定位置,来安装细长构件并将其保持在直立位置上。

    每块墙板最好是四边形的。

    每块墙板最好具有平行的侧边缘(edge)和平行的顶边缘与底边缘。

    每块墙板的至少一个侧边缘最好有一个凹槽,用以至少部分地安放细长构件中的一个构件。

    采用这种结构,可把细长构件定位在相邻墙板的接合处。

    每块墙板最好包括一个限定墙板周边的框架,以及固定到框架相对表面上的外侧和内侧板壁。

    板壁最好用轻型材料构成。

    轻型材料尤其以胶合板为好。

    建筑系统最好进一步包括许多槽形构件,它们适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周边并接收和安放每块板构件的底沿。

    每个槽形构件最好有一个中央腹板和从腹板相对两侧延伸的翼缘。

    中央腹板最好有许多孔,以便能配装于锚定构件。

    建筑系统最好包括一对侧墙,一面前墙和一面后墙,它们中的每一面都由许多墙板构成。

    建筑系统最好包括由许多顶板构成的屋顶。

    建筑系统最好进一步包括用来把每块顶板的每个端部与建筑物的侧墙连接起来的装置。

    连接装置最好适宜于在屋顶和侧墙之间提供通风空间。

    最好使每块顶板弯曲,以便使侧墙的侧向稳定性最佳化。

    建筑系统最好是进一步包括把许多细长构件支撑在水平位置上的装置。

    采用这种结构,每块墙板的顶缘和/或底缘最好有一个凹槽,以便至少部分地容纳细长构件中的一个构件。

    将进一步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建筑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建造的建筑物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建筑物的透视图;

    图3是建筑系统的一段墙板的透视图,它构成图1和2所示建筑物的一部分;

    图4是沿图2中的4-4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构成建筑物一部分的建筑系统若干构件的相互连接以及建筑系统的墙板与地面的连接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说明建筑物系统的若干构件及屋顶的相互连接的局部切除分解透视图,所述若干构件构成各段相邻墙板;以及

    图8是沿图2的8-8线的剖面图;以及

    图9是说明图5和6所示建筑系统的锚定构件的另一种形式的局部切除透视图。

    图1和2所示建筑物被安装在混凝土基底上并具有包括平行侧墙3,前墙5,后墙7以及屋顶9的矩形结构。建筑物还包括前墙5和侧墙3之一上的门11以及一系列窗户13(仅仅展示了窗户之一以简化附图)。

    建筑物根据本发明建筑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建造。在这里应该指出,建筑系统并不只限于如图1和2所示地矩形建筑物结构,它可适用于任一适当结构的建筑物。

    建筑系统的主要构件包括:

    (a)许多轻型的、基本上不承重的墙板17,它们构成建筑物的侧、前和后墙3、5、7;

    (b)构成屋顶9的许多轻型顶板25;

    (c)构成由水平和垂直构件形成的框架的许多支撑杆19,该框架支承墙板17及顶板25;以及

    (d)许多锚定构件21及屋顶连接组件23,它们分别把若干支撑杆19从混凝土基底支承在直立位置上并把顶板25与侧墙3连接起来。

    详细参看图3和4,每块墙板17包括一个木框架27以及用钉子钉牢、粘附或用其它方法固定到框架27上的内侧和外侧胶合板29。

    在框架27的外表面31(它限定每块墙板17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上备有一系列凹槽33,正如在图4和7中所能最好看到的那样,凹槽33的用途在于使墙板17定位以局部围住支撑杆19,使支撑杆19把墙板17支承在直立位置上。

    详细参看图1,7和8,每块顶板25包括由支承组件支撑的屋顶构件65。每块顶板25的支承组件包括弓一样弯曲的拱肋(rib)61,后者支撑着屋顶构件65的每一侧,就象在图7中所能最好看到的那样,屋顶构件65的下端延伸到拱肋61的末端之外,以确定外伸的屋顶。

    支撑杆19可用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例如低碳钢。

    支撑杆19包括建筑系统的主要承重部分,如上所述,设置用来支承墙板17和顶板25。

    在使用中,支撑杆19被放置在垂直和水平支撑杆19的框架中。垂直支撑杆19由埋入混凝土基底的锚定构件21支承。水平支撑杆19被放置在墙板17的顶缘和底缘的凹槽33中并沿着侧墙、前墙和后墙3、5、7的长度延伸,并由构成建筑物墙角的相邻墙的墙板17支承。

    锚定构件21可以是能够牢靠地锚定在混凝土地基或其它地面中的任一适当的结构。

    在图5和6所示的实施例中,锚定构件21包括带有内螺纹的螺母的锚定螺栓,该螺母能接纳支撑杆19的螺纹端。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锚定构件21包括在其顶壁95上具有一槽91的矩形空心型材构件,以便允许进入空心区域。在使用中,可把锚定构件21埋入混凝土地基(或其它地面)中,以使槽91与混凝土的上表面齐平。采用这种结构,使用了上述图中所示的细长构件19的改进形式。改进的细长构件19具有位于其下端的横向构件93,使得下端呈T型。选择横向构件93的长度,使之小于槽91的长度,并或多或少地大于锚定构件21的侧壁99的间距。在使用中,把横向构件93对准槽91,然后通过槽91插入空心区域,此后转动90度,以便把横向构件93楔固在侧壁99之间,从而把细长构件19锁定在垂直位置上。

    参看图5和6,建筑系统还包括许多槽形构件37,它们构成建筑物的周边并安放墙板17的底段。槽形构件37包括一中央腹板39和相对的翼缘41。槽形构件37还包括槽43,它使得能把槽形构件37定位在锚定构件21上面。

    参看图7和8,每个屋顶连接组件23包括许多U型托架45,47。每个托架45、47包括中央腹板49和相对的翼缘51以及一系列孔53。连接组件的目的是把顶板25连接到侧墙3上,使得在屋顶9和侧墙3之间有一个通风空间。通风空间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托架45翼缘51的长度确定。

    详细参看图7,在使用中,为了把一对相邻的顶板25连接到侧墙3上,把托架45放到适当位置,使该段侧墙3上的垂直支撑杆19延伸穿过中央腹板49上的孔53,而翼缘51向上延伸。此后,把托架47放到适当位置,使支撑杆19延伸穿过中央腹板49上的孔53,中央腹板49叠置在托架45的中央腹板49上面,而翼缘51向下延伸并与相邻墙板17的胶合板接触。可容易地理解,在这个位置上翼缘51有助于把相邻的墙板17定位到一起。最后,把相邻的顶板25放到适当位置,以便把相邻顶板25各侧上的拱肋61安放到托架45的翼缘51之间,并把螺栓(未表示)穿过翼缘51上的孔53和拱肋61的孔59。

    可由一小组工人迅速而方便地把上述建筑系统连一起,而无需使用重型起重机或其它设备。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本发明的建筑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做出许多变更。

    

建筑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系统.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公开了一种建筑系统,该建筑系统基于使用构成一建筑物的侧、前和后墙(3、5、7)的多块组合式墙板(17)。各墙板(17)由细长构件(19)组成的构架支承。各细长构件(19)通过固定于地面的各锚定构件(21)支承在直立位置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