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驱动器及利用上述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象驱动器及利用上述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装置, 尤其是一种将由 对象驱动器驱动落下的对象, 利用对象移动部移动至具备检测部的区域, 以区分对象正反 面的游戏机。
背景技术
有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游戏, 即在特定建筑的喷泉周围, 向喷泉的特定位置投入 硬币, 看看是否能投到所希望的位置。
但是, 上述投币游戏虽然向特定位置投币时可增加投币人的成就感, 以解除眼里, 但无法回收所投出的硬币。
另外, 因为直接用手投币, 因此无法在狭小的空间内游戏, 而且因可操作性强, 因 此给币子游戏机的开发带来影响。
因此, 需要一种根据投币原理可在外壳内重复投掷硬币或球等的游戏机。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而提供一种可使球或对象弹起的对象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在外壳内弹射对象, 以猜测对象正反面的游戏动器。
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调节对象弹射的张力的游戏装置。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具备对象移动部, 以将落下的对象移动至设定 区域的游戏装置。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对象驱动器, 包括 : 电机 ; 电子离合器, 连接于上述电机 的轴, 并根据电源的接通 / 断开结合或分离 ; 及驱动装置, 与上述电子离合器轴连接, 而且 其一端固定于弹簧, 以通过上述弹簧的张力驱动 ; 而上述驱动装置, 通过结合上述电子离合 器并使上述电机旋转, 以使结合的上述电子离合器获得上述弹簧的张力之后, 通过上述电 子离合器的分离, 向解除上述张力的方向驱动。
另外, 利用上述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装置, 包括 : 对象驱动器 ; 识别部, 识别对 象的正反面 ; 及控制部, 将上述识别部的识别结果显示于显示部 ; 而上述控制部通过上述 识别部识别由上述对象驱动器所驱动的对象的正反面, 并将其识别结果显示于上述显示 部。
另外, 还包括对象移动部, 以将上述对象移动至具备上述识别部的区域, 而上述控 制部使由上述对象驱动器驱动的对象, 通过上述对象移动部移动。
上述对象移动部, 包括 : 定时带, 连接于被电机驱动的左右一对滑轮 ; 一对轴板,
各结合于上述正时带上下 ; 及卡板, 固定结合于上述轴板一端且在其一端面形成凹槽 ; 而 通过上述电机的驱动, 使上述卡板左右驱动。
上述一对轴板的一端通过带固定板各结合于上述正时带上下, 而另一端形成可使 轴贯通的贯通孔, 以沿上述正时带的运动方向, 被上述轴支撑并左右移动 ; 而上述对象驱动 器, 包括 : 电机 ; 电子离合器, 连接于上述电机的轴并根据电源结合或分离 ; 对象驱动装置, 与上述电子离合器轴连接, 而且其一端固定于弹簧, 以通过上述弹簧的张力驱动。
本发明还包括 : 角度旋转板, 与上述对象驱动装置轴连接并具备一个以上的孔, 以 测量上述对象驱动装置的旋转角度 ; 角度测量部, 计算输出所通过的上述角度旋转板的孔 ; 而上述控制部通过读取上述角度测量部所输出的数据计算旋转角度, 而所计算出的旋转角 度将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上述对象驱动装置的另一端, 通过开口形成于具备上述识别部的区域一侧的孔运 行, 上述对象驱动器使上述对象落到具备上述识别部的区域, 而上述识别部通过区分上述 对象的颜色识别对象的正反面。
另外, 利用可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另一实施例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装置, 包括 : 外 壳, 具备内部空间 ; 底盘, 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上部并在其一侧形成一个以上的识别 部, 而且在其一端部形成贯通孔 ; 对象驱动器, 搭载于上述外壳一侧并驱动对象, 以使对象 投入上述底盘上 ; 对象移动部, 向一定方向推落到上述底盘上的对象 ; 及控制部, 通过接收 上述识别部识别的数据识别上述对象正反面, 并将识别结果显示于显示部。 上述对象驱动器, 包括 : 电机 ; 电子离合器, 连接于上述电机的轴并根据电源结合 或分离 ; 对象驱动装置, 与上述电子离合器轴连接, 而且其一端固定于弹簧, 以通过上述弹 簧的张力驱动 ; 而上述对象驱动装置的另一端, 通过形成于上述底盘上的贯通孔, 在上述底 盘的下部向上部突出一定高度。
上述对象移动部, 包括 : 定时带, 连接于被电机驱动的左右一对滑轮 ; 一对轴板, 各结合于上述正时带上下 ; 及卡板, 固定结合于上述轴板一端且在其一端面形成凹槽 ; 而 通过上述电机的驱动, 使上述卡板在上述底盘上左右驱动。
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象驱动器不仅可调节张力, 而且可利用电子离合器容易分离驱动装置, 从而可适用于使硬币或球等对象弹起之后落下的各种类型的游戏。
另外, 利用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装置, 可在所希望的角度驱动弹起的对象的张 力, 因此可提供各种游戏。
另外, 利用本发明对象驱动器的双面游戏机, 可利用对象移动部移动对象并识别 正反面, 因此非常方便游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双面游戏装置主要结构图 ; 图 2 为双面游戏装置外观示意图 ; 图 3 为主要结构装置的概略安装图 ; 图 4 为本发明对象以东部主要结构结合图 ; 图 5 为说明对象移动部动作的示意图 ;图 6 为另一实施例的对象移动部示意图 ; 图 7 为对象驱动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驱动装置放大示意图 ; 图 9 为说明电子离合器动作原理的参考图。 附图编号说明 100 : 双面游戏装置 110 : 控制部 120 : 对象驱动器 121 : 电机 122 : 电子离合器 123 : 驱动装置 124 : 拉力弹簧 125 : 角度旋转板 126 : 角度测量部 130 : 对象移动部 131a、 131b : 卡板 131c : 贯通孔 131d、 131e : 凹槽 132 : 电机 134 : 正时带 135a、 135b : 轴板 138 : 位置检测部 140 : 检测部 150 : 底盘 160 : 发声部 170 : 识别部 190 : 显示部 180 : 输入部 200 : 外壳部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术语或单词, 不受通常词典的解释的限制, 而发明人 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自身的发明, 可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 从而需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 之内进行解释。
在整个说明书中, 说某部分包含摂构件时, 处有特别相反的描述之外, 是不排除其 他构件, 而是指还可包括其他构件。另外, 用于说明书的搮部厰、 搮器厰、 模块摂等术语, 表 示至少处理一个功能或动作的单位, 而这可以是硬件或软件或硬件及软件的结合。
下面,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双面游戏装置主要结构图 ; 图 2 为双面游戏装置外观示意图 ; 图3为 主要结构装置的概略安装图 ; 图 4 为本发明对象以东部主要结构结合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双面游戏装置 100, 包括 : 对象驱动器 120 ; 识别部 170, 识别对象 300 正反面 ; 及控制部 110, 在显示部 190 显示识别部 170 识别结果 ; 而控制部 110 通过识别 部识别由对象驱动器 120 所驱动的对象 300 的正反面, 并将其识别结果显示于显示部 190。
对象 (Target)300 可为币子、 硬币或骰子等, 但为了便于说明, 在本发明中将币子 作为对象 300。
为此, 本发明双面游戏装置 100, 包括 : 外壳 200, 具备内部空间 ; 底盘 150, 设置于 外壳 200 的内部空间上部并在其一侧形成一个以上的识别部, 而且在其一端部形成贯通 孔; 对象驱动器 120, 搭载于外壳 200 一侧并驱动对象, 以使币子投入底盘 150 上 ; 对象移动 部 130, 向一定方向推落到底盘 150 上的币子 300 ; 及控制部 110, 通过接收识别部 170 识别 的数据识别币子 300 正反面, 并将识别结果显示于显示部 190。
另外, 在外壳 200 的外部, 还可包括 : 输入部 180, 具备游戏所需按钮 ; 发声部 160,发出效果音。
另外, 在外壳 200 的前面下侧, 还可包括 : 币子流出口 ( 未图示 ), 位于玩家容易触 及的位置并使币子或优惠券等流出 ; 传感器, 检测硬币或币子等的投入 ; 币子投入口, 具备 纸币检测装置, 以通过读卡器检测纸币或代用纸币的投入。
显示部 190 为提高视觉效果或游戏的趣味而亮起或熄灭, 而且可设置于游戏机的 多处位置。为此, 可由 7 段码显示板或 LED 等构成, 显示通过控制部 110 的控制检测到的币 子正反面、 分数、 数量、 奖励分数或奖品等, 而且还可显示头奖游戏或剩余币子数等。
发声部 160 一般为提高游戏的趣味, 而播放游戏的进行所需的音响效果, 而所播 放的音响效果通过预设于控制部 110 的一般控制程序播放。
对象驱动器 120 的作用是使所投入的币子弹起并使其投入底盘 150 的一定区域, 可调节使对象物体弹起的力的大小。
下面, 结合附图对对象驱动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 7 为对象驱动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对象驱动器 120, 包括连接于电 机 121 的轴的电子离合器 122, 及连接于电子离合器 122 的驱动装置 123。
驱动装置 123 的一端轴连接于电子离合器 122, 而另一端固定于张力调节装置 127 的一端并通过张力调节装置 127 驱动。
即, 通过施加电源驱动电机 121, 以使结合的电子离合器 122 获得驱动装置 123 的 张力之后, 通过电子离合器 122 的分离, 使驱动装置 123 向解除张力的方向驱动。
具体而言, 对象驱动器 120, 包括 : 电机 121 ; 电子离合器 122, 由连接于电机 121 的 轴并根据电源结合或分离的两个离合器 122a、 122b 构成 ; 驱动装置 123, 与电子离合器 122 轴连接, 而且其一端固定于弹簧 124, 以通过弹簧 124 的张力驱动 ; 而驱动装置 123 的另一 端, 通过形成于底盘 150 上的贯通孔 131c, 在底盘 150 的下部向上部突出一定高度。
若玩家按下输入部 180 的开始游戏按钮, 则币子 300 将放置于底盘 150 上的贯通 孔 131c, 而玩家利用按钮旋转以使驱动装置 123 受移动张力之后按下驱动按钮, 则在贯通 孔 131c 下部, 受张力的驱动装置 123 被电子离合器 122 分离并通过贯通孔 131c 突出至底 盘 150 上部以使币子弹起 300, 而被弹起的币子经过旋转之后重新落到底盘 150 上。
图 9 为说明电子离合器动作原理的参考图, 如图所示, 电机 121 启动之后, 由电子 离合器 122 构成的两个离合器 122a、 122b 结合旋转, 而与离合器 122b 轴连接的驱动装置 123 也沿相同方向 ( 图中的向下方向 ) 旋转, 以使弹簧 124 获得张力, 而当分离电子离合器 122, 只有分离的离合器 122b 受弹簧 124 的张力旋转, 则驱动装置 123 在底盘 150 的贯通孔 131c 下部向上部突出, 从而使置于贯通孔 131c 上面的币子 300 弹起之后落下。
上述对象驱动器 120 具备与电机 121 轴连接并测量驱动装置 123 旋转角度的角度 旋转板 125, 以使玩家获知张力大小, 即弹簧的旋转角度, 从而调节币子弹起的大小, 即驱动 装置 123 的大小。
图 8 为驱动装置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 角度旋转板 125 在其外周边一侧具备其按 一定间隔设置一个以上的孔, 且具备角度测量部 126 以计算输出所通过的角度旋转板 125 的孔, 而控制部 110 通过读取角度测量部 126 输出的数据计算旋转角度并将计算出的旋转 角度显示于显示部 190, 从而使玩家通过调节旋转角度, 即张力享受游戏。
上述角度测量部 126, 利用每当角度旋转板 125 通过发光传感器和测光传感器之间时, 由测光传感器检测发光信号的一般方式, 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 角度旋转板 125 和角度测量部 126 可由可变电阻构成。
即, 因可变电阻主要是通过调节长度改变电阻值的元件, 从而若以第一触点为准 增加第二触点的距离, 则增加电阻, 而若较少距离, 则减少电阻, 因此在驱动装置 123 的轴 上连接角度旋转板 125, 并根据轴的旋转量改变可变电阻的电阻值。
为此, 角度旋转板 125 根据其旋转量改变电阻值, 且包括测量输出角度旋转板 125 电阻值的角度测量部 126。
因此, 通过读取角度测量部 126 输出的数据计算旋转量或旋转角度, 并将计算出 的旋转量或旋转角度显示于显示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 使张力调节装置 127 受弹簧的张力上下驱动, 而且根据弹簧的 旋转角度调节张力, 但是, 也可由液压活塞或螺线管构成张力调节装置 127, 并通过上述液 压活塞或螺线管的动作调节张力。
即, 可利用电子离合器 122 驱动液压活塞或螺线管, 从而不仅使驱动装置 123 上下 移动, 而且还可使其前后移动, 以使对象从平面弹起。
币子移动部 130 将落到底盘 150 上的币子 300 移动至具备识别部 170 的区域。 为此, 币子 300 的两面形成不同的特点, 并通过识别部 170 识别区分。即, 在本发 明中, 只要识别对象的一面即可, 因此, 不一定需要双面都有图案的对象。
识别上述不同面的识别方法可用已知的技术, 但在本发明中为便于说明, 以不同 颜色形成币子的前后面, 而识别部 170 通过识别不同的颜色区分币子 300 的正反面。
图 4 为本发明对象以东部主要结构结合图, 如图所示, 币子移动部 130 在被电机 132 驱动的左右一对滑轮 133a、 133b 上下连接正时带 134, 以根据滑轮 133a、 133b 的旋转, 使上下正时带 134 沿不同方向移动。
因此, 包括 : 一对轴板 135a、 135b, 各结合于正时带 134 上下 ; 卡板 131a、 131b, 固 定结合于轴板 135a、 135b 一端并在其一端各形成凹槽 131d、 131e ; 而通过电机 132 的驱动, 卡板 131a、 131b 在底盘 150 上左右驱动。
具体而言, 使底盘 150 形成板状, 并在其中央形成具备与控制部 110 电连接的识别 部 170 的多个孔, 且在一侧端部固定电机 132。
在电机 132 的旋转轴, 滑轮 133a 通过支架固定结合, 在与滑轮 133a 对应的位置, 固定结合另一滑轮 133b, 而在两个滑轮 133a、 133b 上结合正时带 134, 以使其以底盘 150 为 准上下旋转。
在上述正时带 134 上下, 固定结合相互不同的轴板 135a、 135b。
这是为了在电机 132 旋转时轴板 135a、 135b 向中央或向外方向同时移动。
在上述轴板 135a、 135b 的一侧端部各结合正时带 134, 而在另一侧端部各结合卡 板 131a、 131b。
卡板 131a、 131b 与轴板 135a、 135b 的左右往复运动联动, 在底盘 150 上左右移动, 并具备一定厚度的板状, 以将落到底盘 150 上的币子 300 移动至一定区域, 而向底盘 150 中 央的端部, 各形成大致呈 “C” 字形状的凹槽 131d、 131e, 从而在卡板 131a 向中央移动时, 落 到移动区域的币子 300 沿凹槽 131d、 131e 推下, 直至位于凹槽 131d、 131d。
图 5 为说明币子移动部动作的示意图, 其中, (a) 图为表示币子 300 落到底盘 150
上的状态, 此时, 若币子移动部 130 沿箭头方向移动, 则币子 300 将沿卡板 131b 的形成凹槽 的倾斜面落下。
(b) 图为币子移动部 130 停止移动的状态, 币子 300 置于各卡板 131a、 131b 的凹槽 131d、 131e 的一定位置。
此时, 通过识别部 170 识别币子的正反面。
上述识别部 170 在底盘 150 上设置多个, 以提高识别币子正反面的速度。
另外, 在底盘 150 的中央具备停止棒 139, 以在各卡板 131a、 131b 向中央移动时, 防 止卡板 131a、 131b 之间相互碰撞。
另外, 在底盘 150 一侧具备位置检测部 138, 以判断币子 300 是否位于规定位置, 并 形成贯通孔 131c, 以使驱动装置 123 通过。
上述位置检测部 138 位于可检测底盘 150 中央的位置, 以检测各卡板 131a、 131b 向中央移动, 从而相互碰撞时的位置。
下面, 结合附图对币子移动部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 6 为另一实施例的对象移动部示意图, 如图所示, 通过使用漏斗形状的对象移 动部, 以使通过对象驱动器 120 弹起的对象 300, 自动搜集到漏斗底部。 因此, 无需如图 4 所示的那样直接移动币子移动部, 而利用漏斗搜集对象。
为此, 包括 : 对象移动部 310, 向具备识别部 170 的区域搜集对象 300 并呈漏斗状 ; 盖子 320, 为防止对象移动部 310 内的对象弹出至游戏机的其他位置而呈具备于对象移动 部 310 上端 ; 从而使被对象驱动器 120 驱动的对象 300 位于对象移动部 310 内。
因此, 在使用漏斗形状的对象移动部时, 无需如图 4 所示的包括电机 132、 滑轮 133a、 133b、 正时带 134、 轴板 135a、 135b 及卡板 131a、 131b 在内的结构。
下面, 说明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双面游戏装置的运行过程。
当玩家向币子投入口投入币子等开始游戏, 则利用具备于输入部 180 的按钮, 边 观察角度旋转板 125 边旋转驱动装置 123, 以获得所需角度, 即所需张力。
此时, 如上所述, 控制部 110 结合电子离合器 122 使电机 121 向一定方向旋转, 从 而使驱动装置 123 获得弹簧 124 的拉力 ( 张力 )。
当玩家判定旋转至所需位置并按下按钮 ( 例如, 驱动按钮 ), 则控制部 110 通过电 子离合器 122 的控制信号分离电子离合器 122, 只使分离的离合器 122b 受弹簧 124 张力 旋转, 从而使驱动装置 123 从下部向上部贯通底盘 150 的贯通孔 131c, 并使放置于贯通孔 131c 上的币子 300 弹起旋转并落下。
若判定经过了币子 300 弹起并重新落到底盘 300 的时间, 则控制部 110 驱动币子 移动部 130 以将币子 300 移动至规定位置。
此时, 位置检测部 138 判定币子 300 是否位于规定诶之。
另外, 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 通过显示部 190 或发声部 160 演绎视觉效果或音响效 果。
当控制部 110 利用位置检测部 138 判定通过各卡板 131a、 131b 向中央的移动而使 币子 300 位于规定位置, 则通过识别部 170 识别币子 300 的正反面颜色。
根据所识别的颜色判定币子的正反面并在显示部 190 显示币子的正反面之后, 使 各卡板 131a、 131b 移动至边缘而进入可重新开始游戏的准备状态, 或使个卡板 131a、 131b
不移动至边缘, 而在游戏开始时移动至边缘。
根据上述作用, 本发明根据识别部 170 所识别的币子的正反面, 显示游戏的分数, 或控制灯光的闪烁等。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 对本发明进行修改、 变形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 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