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检测液位来测量燃料的剩余量的接触式液位检测装置, 并且 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实现高可靠性液位检测的液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 已知的是, 在一种用于检测汽车燃料箱的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为了检 测液位, 通过利用上下移动的浮子随着液位的上下移动而使得设置在滑动体处的触点在电 阻板上滑动而将液位转换成电位差 ( 参见, 例如专利文献 1)。
在如图 12 所示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连接于浮子 121 的臂 120 根据液面 S 的位置变 化而枢转地运动。设置在与臂 120 一体地移动的滑动体 110 处的触点 111 和 112 在电阻板 130 的导体电极 150A 和 150B 上滑动接触。通过检测相应改变的电压值来检测液位。特别 地, 在该液位检测装置 100 中, 由图中未示出的 Ag/Pd 型导体电路部构成的电阻板烧结在铝 基板上。滑动体 110 的金属触点 111 和 112 与电阻板 130 接触并在该电阻板 130 上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JP-A-2009-85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中, 因为形成导体电路部的材料通常含有 Ag/Pd 之外的玻璃 成分, 所以特别是由于与导体电路部分摩擦而使触点的磨损快速地进行。 另一方面, 在触点 111 和 112 被触点簧片 140A 和 140B 推动的时候, 该触点 111 和 112 在电阻板 130 一侧处 与导体电极 150A 和 150B 接触。特别地, 为了确保平滑的接触和滑动操作, 触点 111 和 112 的与导体电极 150A 和 150B 接触的部分通常形成为具有 R 形状的剖面。因此, 触点 111 和 112 以点接触的方式与导体电极 150A 和 150B 接触。由于作为施加于触点的力的表面压力 极大, 所以触点被剧烈地磨损。另一方面, 在上述液位检测装置中, 触点和滑动部的磨损还 随着它们的使用的进行。结果, 触点 111 和 112 以及导体电极 150A 和 150B 的接触部分的 面积逐渐增大。从而, 由于表面压强逐渐减小, 所以磨损最终降低, 并且磨损作用缓慢地达 到正常。
针对上述事实, 期望减小当触点开始在上述导体电极上滑动接触一段之间时 ( 触 点重复滑动 100000 次的初期滑动阶段 ) 所施加于该触点的压力, 以便降低当触点在导体电 极上滑动接触时的磨损。
针对上述事实进行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直实现高可靠性的液位 检测的液位检测装置, 其中通过降低初期滑动阶段的强烈磨损并且从滑动的初期阶段赋予 稳定的磨损特性, 使触点随着时间的变化稳定。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液位检测装置包括下面的特征 (1) 至 (6)。
(1) 提供一种液位检测装置, 包括
电阻板, 该电阻板具有设置在绝缘基板上的多个导电区段, 并且电阻器与该多个 导电区段电连接 ; 以及
滑动体, 该滑动体具有与所述多个导电区段接触, 并且随着液面位置的变化而在 所述多个导电区段上滑动的触点,
其中, 所述滑动体的触点具有与所述导电区段相接触的平坦顶部, 并且当该触点 在所述多个导电区段上滑动时, 该触点与所述多个导电区段的顶部产生面接触。
(2) 在根据上述 (1) 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所述多个导电区段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 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 并且所述触点的顶部具有当所述触点在所述多个导电区段上滑动时 该触点与不超过两个相邻导电区段产生接触的形状。
(3) 在根据上述 (2) 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所述触点的顶部具有圆形, 并且当所述导 电区段的宽度 W 是 200[μm], 且相邻导电区段的间隔 D 是 200[μm] 时, 该顶部的直径 满 足
(4) 在根据上述 (2) 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所述触点的顶部具有圆形, 并且当所述导 电区段的宽度 W 是 200[μm], 且相邻导电区段的间隔 D 是 200[μm] 时, 初期滑动阶段中的 顶部的直径 满足 (5) 在根据上述 (1) 至 (4) 的任意一项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所述电阻板的与所述触 点产生接触的导电区段的顶部具有平坦形状, 并且当所述触点与所述多个导电区段滑动接 触时, 所述导电区段的顶部与所述触点的顶部产生面接触。
(6) 在根据上述 (5) 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其中在所述触点在所述多个导电区段上 滑动时的初期滑动阶段中, 所述导电区段的顶部随着所述触点的顶部的滑动由于磨损而变 成平坦形状。
根据上述 (1) 的液位检测装置, 通过使接触导电区段的触点的顶部平坦而减少了 触点在初期滑动阶段中的剧烈磨损。从而, 从滑动的初期阶段赋予稳定的磨损特性并且使 触点随时间的变化稳定。可以一直实现高可靠性的液位检测装置。
根据上述 (2) 的液位检测装置, 由于触点的顶部具有使触点不同时接触三个或三 个以上相邻的导电区段这样的尺寸, 所以对于该装置可以维持高水平的液位检测精度。
根据上述 (3) 的液位检测装置, 由于大大降低了施加于触点顶部的每单位面积的 力, 并且触点具有使该触点不同时接触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的导电区段的尺寸, 所以可以 维持高水平的液位检测精度。
根据上述 (4) 的液位检测装置, 在导电区段的顶部没有变得平坦的初期滑动阶段 中, 即使触点的顶部的直径 小于 0.7[mm], 触点的顶部也可以具有使触点不同时接触三个 或三个以上相邻导电区段这样的尺寸。
根据上述 (5) 的液位检测装置, 通过使触点的与导电区段接触的顶部以及与导电 区段的与触点接触的顶部二者平坦, 能够大大降低在初期滑动阶段中触点和导电区段的磨 损。
根据上述 (6) 的液位检测装置, 尽管没有特殊加工导电区段, 但是通过在初期滑 动阶段中在触点的平坦顶部上的滑动接触, 导电区段的顶部变得自然而且平坦。 结果, 无需
加工应当成为导电区段的顶部的部分, 就能够大大降低在导电区段的顶部已经变得平坦之 后触点和导电区段二者的磨损。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通过使触点的与导电区段接触的顶部平坦, 降低了 初期滑动阶段中触点的剧烈磨损。 从而, 从滑动的初期阶段开始赋予稳定的磨损特性, 并且 使触点随时间的变化稳定。能够一直实现高可靠性的液位检测。
上面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来阅读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 的详情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位检测装置的平面图。
图 2 是示出了图 1 的滑动体的透视图。
图 3 是滑动体的侧视图。
图 4A 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触点的侧视图, 而图 4B 是该触点的平面图。
图 5A 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触点 ( 触点的直径 是 0.3[mm]) 与导体区段的导体图形 的关系的说明图, 而图 5B 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触点 ( 触点的直径 是 0.6[mm]) 与导体区段的 导体图形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 6 是图 5 的 VI-VI 线剖视图。
图 7A 是用于图示出在滑动开始之前与触点滑动接触的导体区段的形状的侧视 图, 而图 7B 是用于图示出在初期滑动阶段中与触点滑动接触的导体区段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 8A 是用于图示出在滑动开始之前本发明的导体区段与触点的接触状态的侧视 图, 而图 8B 是用于图示出在初期滑动阶段中本发明的导体区段与触点的接触状态的侧视 图。
图 9 是当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和传统的液位检测装置进行比较试验 时所获得的滑动次数与磨损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 10 是示出了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对各种不同触点直径检测接触面 积和表面压强的结果的表格。
图 11 是示出了图 10 所示的各个触点直径与表面压强 [N/mm2] 的关系的图表。
图 12 示出了传统的液位检测装置的平面图。
附图标号
1 液位检测装置
10 框架
20 电阻板
20A 绝缘基板
20B 导电图形
21 第一滑动部
22 第二滑动部
23 导电区段
23A 平坦表面24 电阻器 25A、 25B 输出端子 30 滑动体 31 臂保持器 31A 上保持部 31B 下保持部 31C 互连部 311 轴孔 32 触点簧片 32A 第一触点保持部 32B 第二触点保持部 32C 基端部 33 第一触点 33A 接触部 33B 固定部 34 第二触点 41 浮子 40 浮子臂 L 燃料 P 绝缘异物 S 液面 α 中央部 ( 平坦部 ) β 周边部 γ 外延部 直径 ( 接触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图 1 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 液位检测装置的平面图。图 2 是示出了图 1 的滑动体的透视图。图 3 是滑动体的侧视图。 图 4A 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触点的侧视图, 而图 4B 是该触点的平面图。图 5A 是示出了本发明 的触点 ( 触点的直径 是 0.3[mm]) 与导体区段的导体图形的关系的说明图, 而图 5B 是示出 了本发明的触点 ( 触点的直径 是 0.6[mm]) 与导体区段的导体图形的关系的说明图。图 6 是图 5 的 VI-VI 线剖视图。图 7A 和图 7B 分别是用于图示出在滑动开始之前以及在初期 滑动阶段中与触点滑动接触的导体区段的形状的侧视图。图 8A 和图 8B 分别是用于图示出 在滑动开始之前以及在初期滑动阶段中本发明的导体区段与触点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 图 9 是当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和传统的液位检测装置进行比较试验时所获得的滑 动次数与磨损量的关系的图表。图 10 是示出了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对各种不 同触点直径检测接触面积和表面压强的结果的表格。图 11 是示出了图 10 所示的各个触点 直径与表面压强 [N/mm2] 的关系的图表。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 1。为了检测在图之外的燃料箱内的液体 ( 燃料 )L 的液面 S 的高度, 将液位检测装置 1 安装在汽车上。该液位检测装置 1 包括框架 10、 电阻板 20、 滑动体 30 和浮子臂 40。随着燃料箱内液体 ( 燃料 )L 的液面 S 的位置变化 而上下运动的浮子 41 整体地支撑在浮子臂 40 的末端处。
电阻板 20 和滑动体 30 设置在框架 10 中。连同浮子臂 40 的旋转一起, 滑动体 30 在电阻板 20 的导电图形 20B( 下面描述 ) 上滑动。
在电阻板 20 上设置导电图形 20B, 该导电图形 20B 由具有优异导电性以及优异耐 变质性和耐腐蚀性的银钯 (AgPd) 制成。导电图形 20B 包括形成在绝缘基板 20A 上的弧形 第一滑动部 21 和弧形第二滑动部 22。
在第一滑动部 21 中, 具有大略梳齿状的导电区段 23 在滑动体 30 的滑动方向上以 一定间隔排布, 并且在导电区段 23 上形成弧形电阻器 24。该电阻器 24 是由氧化钌制成的 电阻层, 氧化钌具有优异的耐硫性并且即使当暴露于例如乙醇和甲醇这样的电介质时也不 易于因电解而变质和腐蚀。相邻的导电区段 23 经由电阻器 24、 触点簧片 32、 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而连接在一起 ( 触点簧片 32、 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将在下面描述 )。 第一滑动部 21 电连接于输出端子 25A。 在第二滑动部 22 中, 具有大略梳齿状的导电区段 23 在滑动体 30 的滑动方向上以 一定间隔排布, 并且通过导电材料 ( 银钯 ) 形成弧形的第二滑动部 22。第二滑动部 22 电连 接于输出端子 25B。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滑动体 30 具有臂保持器 31、 触点簧片 32、 固定于该触点簧片 32 的一端的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当从侧面观看时, 臂保持器 31 形成为大致 U 状 ( 见图 2 和图 3)。上保持部 31A 和 下保持部 31B 形成为彼此平行, 并且通过互连部 31C 相互连接。本实施例的臂保持器 31 通 过喷射成型合成树脂而形成。
用于使浮子臂 40 的基端侧穿过的轴孔 311 贯穿上保持部 31A 和下保持部 31B 而 形成 ( 见图 2)。此外, 浮子臂 40 的基端侧在垂直于图 1 的纸面的垂直方向上弯曲, 并且将 该基端侧插过轴孔 311。此外, 在上保持部 31A 上设定一对侧壁 312, 并且穿过轴孔 311 的 浮子臂 40 被保持在所述一对侧壁 312 之间。因此, 臂保持器 31( 滑动体 30) 随着液面 S 的 位置变化而与浮子臂 40 一起枢转地运动。通过将不锈钢线弯曲成预定形状来形成本实施 例的浮子臂 40。
如图 2 所示的触点簧片 32 是通过由具有高耐腐蚀性的不锈钢制成的薄片而形成。 大致 V 形的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形成为彼此平行。通过基端部 32C 来连接该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使得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 点保持部 32B 电连接在一起。通过夹物模压使基端部 32C 固定于臂保持器 31 的上保持部 31A。
用于在第一滑动部 21 上滑动的第一触点 33 固定于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的末端, 并且用于在第二滑动部 22 上滑动的第二触点 34 固定于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的末端。第一 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由金或金合金制成。或者是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可以由铜或 铜合金制成, 在这种情况下, 将金或金合金电镀在铜或铜合金基板的表面上。
如上所述, 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固定于触点簧片 32 的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特别地, 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嵌合并固定在设置于第一触点 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的末端处的孔 ( 图中未示出 ) 中。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 触点 34 分别具有图 4 所示的特定形状。
即, 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 33 具有大致的倒 T 状剖面。 其下部是接触部 33A, 其中部 是用于固定于触点簧片 32 的固定部, 并且其上部是锥状部 33C, 该锥状部的底表面是与固 定部 33B 接触的部分, 并且当将第一触点 33 固定到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持部 32B 时, 该锥状部使得易于将第一触点 33 插入到设置在第一触点保持部 32A 和第二触点保 持部 32B 处的孔 ( 图中未示出 ) 中。
接触部 33A 是与第一滑动部 21 的导电区段 23 接触并在该导电区段 23 上滑动的 部分。该接触部 33A 由位于该接触部 33A 顶部的中央部 α、 围绕该中央部 α 而设置的周边 部 β 以及进一步围绕该周边部 β 而设置的外延部 γ 构造而成。
与传统触点的弧形剖面不同, 该中央部 α 具有在水平方向 ( 图 4(A) 中的左右方 向 ) 上的平坦表面, 并且该表面如图 4(B) 所示为圆形。此外, 如图 5(A) 和图 5(B) 所示, 中 央部 α 的尺寸被限制为即使当导电区段 23 移动时也仅仅允许同时接触不超过两个导电区 段。即, 当中央部 α 接触更多导电区段 23 时, 第一触点 33 与第二触点 34 之间的电阻值变 大, 并且液位的检测精度受到影响。从而, 通过将与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同时接触的 导电区段 23 的数量限制为相邻的两个, 来减小对液位的检测精度的影响。 此外, 作为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与导电区段 23 接触时的压力, 基于触点簧 片 32 的弯曲量来设定并赋予预定的载荷。在本发明中, 与传统的点接触的中央部相比, 由 于中央部 α 由平坦表面构成, 所以能够稳定并确保与导电区段 23 的预定的接触面积。从 而, 能够以期望的表面压强抵着导电区段 23 按压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 33 中, 直径 [mm] 满足下列公式的表面形成为接触部 33A 的中央部 α。即,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 6 所示, 当导电区段 23 的宽度 W 平均为 200μm, 并且
导电区段 23 之间的间隔 D 是 200μm 时, 作为第一触点 33 的接触宽度的直径 公式。
满足下列优选, 直径满足下列公式。下面描述得到公式 (1) 和 (2) 的过程。
如图 7(A) 所示, 每个导电区段 23 在初期滑动阶段开始之前都具有大致的弧形剖 面。如图 7(B) 所示, 每个导电区段 23 的中央部 ( 顶部 ) 由于使用时的滑动操作而被磨损 ( 磨损了量 δ), 并且逐渐形成大致平坦的表面 ( 下文中, 平坦表面 23A)。该平坦表面 23A 逐渐扩展 ( 该平坦表面 23A 的宽度 w 能够扩展至不超过一个导电区段的宽度 W)。从而, 当 每个导电区段 23 的顶部形成平坦表面 23A 并且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的中央部 α 具 有满足上面公式 (1) 或 (2) 的形状时, 如下所述, 降低了第一和第二触点 33 和 34 以及导电 区段 23 由于其接触而导致的磨损, 并且维持了期望的液位检测精度。
如图 4 所示, 周边部 β 具有大致 R 状的弧形剖面, 以便在每个作为电阻板 20 的大
略梳齿状导体电极的导电区段 23 上顺利地滑动。
此外, 外延部 γ 形成为具有倾斜的剖面。
此外, 尽管主要描述了第一触点 33, 但是第二触点 34 也具有同样的构造, 并且对 各导体区段 23 进行同样的操作。
下面, 描述本实施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液位检测装置中, 图 2 所示的触点簧片 32 具有导电性和弹性, 并且 分别通过抵着第一滑动部 21 和第二滑动部 22 的导电区段的弹性力来按压第一触点 33 和 第二触点 34。因此, 图 1 所示的滑动体 30 的第一触点 33 在特定时间接触第一滑动部 21 的 与该第一触点 33 相对的导电区段 23, 并且第二触点 34 在特定时间接触第二滑动部 22 的与 该第二触点 34 相对的导电区段。以这种方式, 第一滑动部 21 与第二滑动部 32 经由触点簧 片 32 而彼此电连接。
当液位的高度改变时, 浮子 41 相应地上下运动。因此, 滑动体 30 与导电区段 23 的接触位置相对地变化。结果, 由于电阻板 20 的电阻值经由滑动体 30 和导电区段 23 而改 变, 所以基于此时从输出端子 25A 和 25B 输出的电压的波动来检测液位的高度。
特别地, 根据本实施例, 与传统弧形的点接触相比, 由于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的中央部具有平坦表面, 所以通过朝向导电区段 23 的稳定压力和与该导电区段 23 的面 接触, 降低了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由于与导电区段 23 的接触而引起的磨损, 并且从 初期滑动阶段维持了预定的液位检测精度。
例如, 如图 8(A) 所示, 在初期滑动阶段中, 即使当细小的绝缘异物 P 潜入在第一触 点 33( 第二触点 34) 与导电区段 23 之间的时候, 也能够通过连接于具有挠性的触点簧片 32A( 或 32B) 的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的略微倾斜来确保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与导电区段 23 的导电接触。 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触点的末端形成为具有大致 R 状剖面, 所以尽管利用触点簧片能够使触点倾斜, 但是如果细小的绝缘异物 P 被保持在点接触的位 置处, 那么触点与导电区段的导电被切断, 并且存在对液位测量有很大影响的可能性。
特别地, 由于传统的触点具有 R 状剖面, 所以在与大略梳齿状导电区段的接触操 作中, 由于触点与该 R 状剖面的滑动动作, 触点在滑动方向上容易发生滑移。结果, 由于触 点从原始接触位置的滑移导致的移动使接触点与接触区域偏移。结果, 具有在每个导电区 段的平坦表面的范围内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在液位测量时产生错误的可能性。 另一 方面,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第一和第二触点 33、 34 的接触部分的中央部 α 具有平坦表面, 所 以能够避免这种麻烦。 此外,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位检测装置, 当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而在导 电区段 23 上形成如图 8(B) 所示的平坦表面 23A 的时候, 即使当同样的细小的绝缘异物 P 潜入在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与导电区段 23 之间时, 也能够通过第一触点 33( 或第 二触点 34) 的极其细微的倾斜来确保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与导电区段 23 导电接 触。
从而,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位检测装置, 通过降低初期滑动阶段时触点的剧烈磨损 并且从滑动的初期阶段开始赋予稳定的磨损特性, 使得触点随时间的变化稳定。 从而, 能够 一直实现高可靠性的液位检测。
接着, 对于本发明的包括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的液位检测装置, 以及设置有 其末端与导电区段接触并在该导电区段上滑动并且具有 R 状剖面的传统触点的液位检测装置, 图示出了触点和导电区段的滑动次数 (N) 与触点的磨损量 (δ ; 见图 7(B)) 的关系。
作为测试触点和导电区段的滑动次数与触点的磨损量 (δ) 的结果, 得到了图 9 中 所示的函数。在图 9 中, 水平轴是滑动次数, 而垂直轴是触点的磨损量 ( 从触点顶部朝着触 点簧片的磨损量 )。此外, 图像 A 表示本发明, 而图像 B 表示传统的液位检测装置。
因此, 可知的是, 与其触点具有大致弧形剖面的传统液位检测装置相比, 由于本发 明的液位检测装置第一触点 33 和第二触点 34 的中央部具有平坦表面, 所以这些触点在初 期滑动阶段中 (100000 次滑动之前 ) 不会被剧烈磨损。换句话说, 根据本发明中的相关关 系得到了线性图像。 由于无论滑动次数, 随时间的磨损都几乎相同, 所以能够得到稳定的接 触和滑动动作。
另一方面, 对于传统的液位检测装置, 可知的是, 在初期滑动阶段 (100000 次滑动 之前 ) 会使触点剧烈磨损。因此, 触点和滑动动作变得不稳定, 初期滑动阶段的检测精度 低, 并且能够确认的是, 精确的液位检测精度是不可能的。
接着, 为了指定本发明的液位检测装置的第一触点 33 或第二触点 34 的最优直径, 对于与导电区段 23 接触的触点的直径 其中触点与导电区段 23 接触的触点的接触 2 面积 [mm ], 以及作为取决于所述接触面积的作用于触点的每单位面积的力的表面压强 [N/ 2 mm ] 的关系进行试验, 来分别找出它们的最小值 (MIN)、 最大值 (MAX) 和平均值 (AVE)。于 是, 得到图 10 所示的结果。此外, 为了找出触点的直径 [mm] 与表面压强 [N/mm2] 的相关关 系, 基于图 10 中的试验数据画出了图 11 中的清楚地表示了它们的相关关系的图像。
因此, 当触点的直径 是 0.3 至 0.5[mm] 时, 从图 10 和图 11 中的触点与导电区段 接触的接触面积和表面压强能够看出, 表面压强急剧减小。另一方面, 当触点直径 超过 0.5[mm] 时, 表面压强不会显著降低, 但是逐渐减少至接近 0。因此, 为了降低触点的磨损, 发现期望满足下面的关系。
然而, 当为了减小表面压强而增大 的值时, 触点变得可能同时与三个或三个以上 相邻的导电区段接触。在该情况下, 随着电阻值的增大, 发生检测精度的降低。此外, 确认 的是, 当触点同时接触不超过两个相邻导电区段时, 检测精度不是问题。
因此, 如图 7 所示, 当一个导电区段的宽度 W 是 200[μm] 并且相邻的导电区段的 间隔 D 是 200[μm] 时, 发现期望触点的直径 满足下面的公式。
因此, 在该实施例中, 从上述公式 (3) 和 (4) 显而易见的是, 期望触点的直径 具有 满足下面公式的尺寸。此外, 如图 7(B) 所示, 在导电区段的每个图形中, 当形成平坦表面 23A 并且该平 坦表面 23A 的宽度 w 达到 200[μm], 以避免上述触点同时与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导电区 段接触的时候, 需要触点的直径 小于 0.6[mm]。另一方面, 当平坦表面 23A 的宽度 w 小于
200[μm] 时, 触点的直径 还可能大于 0.6[mm]。从而, 当考虑到在初期滑动阶段时还没有 形成平坦表面 23A 时, 还允许触点的直径 满足下面的公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并且能够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改进。 此外, 只要能够实现 本发明, 上述实施例的每个组成部件的材料、 形状、 尺寸、 数值、 形态、 数量、 布置等是任意的 并且不受限制。 例如, 尽管图 4(B) 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触点 33 和 34 的中央部 α 具有圆形 的平坦表面, 但是其不特别被限制于圆形, 只要满足图 10 和图 11 中所示的接触面积 [mm2] 与表面压强 [N/mm2] 的关系, 并且触点不同时与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导电区段接触即可。
尽管参考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的情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 2009 年 3 月 17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 专利申请 2009-064364), 其 内容通过以用结合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