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00203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174.2

申请日:

2005.01.14

公开号:

CN1641175A

公开日:

2005.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广岛;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广岛; 株式会社利富高 地址: 日本神奈川变更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广岛;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广岛; 株式会社利富高 地址: 日本神奈川|||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C1/12; B60R7/06; B65D43/16

主分类号:

E05C1/12; B60R7/06; B65D43/16

申请人: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前田透; 归山秀治; 近藤弘信; 根本武彦

地址:

日本广岛

优先权:

2004.01.15 JP 2004-00821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原来的锁定功能、通过锁定解除操作能可靠地打开门的门用锁定机构。按照下述方式设定爪部(38):爪部(38)基于相对爪部(38)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于按压按钮(48)独立进行的。如果关闭安装有该锁定机构(18)的盖(4),爪部(38)与卡合孔(9)始终卡合。另一方面,相对于爪部(38)随着按压按钮(48)的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所进行的返回移动,借助于齿条部(57)和旋转式阻尼器(20),施加制动力,与基于直接对爪部(38)自身作用的外力使爪部(38)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返回的时间相比,可使爪部(38)随着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的返回时间相对长一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门用锁定机构,包括:在锁定状态的方向上始终受到施加的弹簧弹力作用的锁定爪;以及与该锁定爪配合,在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时,克服所述弹簧弹力,将该锁定爪向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转换,解除锁定解除操作时,使该锁定爪基于所述弹簧弹力返回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爪设定成:基于相对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
设置有对所述锁定爪随着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与所述锁定爪之间设有传递部件;
所述传递部件相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按照下述方式配合:借助于相对该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力,使所述传递部件向所述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位;
所述传递部件相对所述锁定爪设定成:使该传递部件与该锁定爪保持对接关系,并且将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力仅向该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传递;
所述制动装置对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施加制动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是进行按压并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的按压按钮;
在所述按压按钮与所述传递部件之间设有按压方向变换机构;
所述按压方向变换机构设定成:将相对所述按压按钮的按压力向所述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换并传递给所述传递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是操作杆,向所述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位,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
在所述操作杆一体化地设有所述传递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由齿条、以及与该齿条啮合而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阻尼器构成;
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一方设置在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上;
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另一方,在与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一方啮合的状态下,处于相对于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的变位移动不能相对变位移动的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汽车用放置小物品的结构的开闭门。

7.
  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门用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门倾斜地配置,在关闭状态下,该开闭门的自重朝向关闭的方向作用。

8.
  一种门用锁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备有用于安装到门上的安装部的本体;可出入地容纳在所述本体内,始终由弹簧朝向从该本体内突出的方向施力的锁定爪;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成与所述锁定爪配合的状态,在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时,克服所述弹簧弹力,将该锁定爪引入该本体内,解除所述锁定解除操作时,使该锁定爪基于所述弹簧弹力从该本体内突出的锁定解除操作片;
所述锁定爪设定成:基于相对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爪引入状态向突出状态的返回,是相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
设置有对所述锁定爪随着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门用锁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内,在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与所述锁定爪之间设有传递部件;
所述传递部件相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按照下述方式配合:借助于相对该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力,使所述传递部件向所述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位;
所述传递部件相对所述锁定爪设定成:使该传递部件与该锁定爪保持对接关系,并且将对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力仅向该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传递;
所述制动装置对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施加制动力。

10.
  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门用锁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是进行按压并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的按压按钮;
在所述本体内,所述按压按钮与所述传递部件之间设有按压方向变换机构;
所述按压方向变换机构设定成:将相对所述按压按钮的按压力向所述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换并传递给所述传递部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门用锁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由齿条、以及与该齿条啮合而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阻尼器构成;
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一方设置在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门用锁定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由齿条、以及与该齿条啮合而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阻尼器构成;
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一方设置在所述传递部件或所述锁定解除操作片上;
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另一方,在与所述齿条或所述旋转式阻尼器的一方啮合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说明书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门锁定的门用锁定机构以及组装有该机构的门用锁定单元。
背景技术
在以汽车仪表盘为代表的各种元件上设置有以放置小物品等为目的容纳结构。这种容纳结构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03250号公报)所示,在具有开口的盒子上设置有开闭该开口的门(一般来说,处于在打开方向上受到施加的弹簧弹力作用的状态),在该门上设有锁定机构,当用门关闭该盒子的开口时,借助于该锁定机构维持门的关闭状态。具体来说,这种锁定机构具有在锁定状态的方向上始终受到施加的弹簧弹力作用的锁定爪以及使该锁定爪处于解除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片,在用门关闭该盒子的开口时,锁定爪与盒子的卡合部卡合,另一方面,相对锁定解除操作片,借助于锁定解除操作,该锁定爪克服弹簧弹力,从盒子的卡合部松开,打开门。
然而,在上述锁定机构中,由于相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后,当手离开锁定解除操作片时,根据始终作用于锁定爪上的弹簧弹力,锁定爪要恢复到锁定状态,因而,在门的打开比锁定爪恢复到锁定状态相对迟的情况下(门在关闭状态下倾斜地设置在关闭侧,门的自重作为关闭力作用的情况;或者进一步用力向门关闭方向按压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地情况等),锁定爪返回到锁定状态并与盒子的卡合部再次卡合,尽管也能打开门,但恐怕也存在着打不开门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所要解决的第1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门用锁定机构,不会出现降低以往锁定功能的问题,能通过锁定解除操作可靠地打开门。
所解决的第2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第1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包括:在锁定状态的方向上始终受到施加的弹簧弹力作用的锁定爪;以及与该锁定爪配合,在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时,克服上述弹簧弹力,将该锁定爪向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转换,解除锁定解除操作时,使该锁定爪基于上述弹簧弹力返回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片,
上述锁定爪设定成:基于相对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上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
设置有对上述锁定爪随着上述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作为该第一方案的最佳形式,如本发明第二至七方案所记载。
为了实现上述第2技术课题,本发明提出第八方案,包括:
备有用于安装到门上的安装部的本体;
可出入地容纳在上述本体内,始终由弹簧朝向从该本体内突出的方向施力的锁定爪;
在上述本体上,设置成与上述锁定爪配合的状态,在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时,克服上述弹簧弹力,将该锁定爪引入该本体内,解除上述锁定解除操作时,使该锁定爪基于上述弹簧弹力从该本体内突出的锁定解除操作片,
上述锁定爪设定成:基于相对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爪引入状态向突出状态的返回,是相对上述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
设置有对上述锁定爪随着上述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作为该第八方案的最佳形式,如第九方案所记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由于锁定爪设定成:该爪基于相对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因此,如果关闭安装有该锁定机构的门时,锁定爪一旦受到来自盒子的外力,就处于锁定解除状态,之后,在该盒子的卡合部上,立即返回锁定状态,锁定爪始终与盒子的卡合部卡合,维持门的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有对锁定爪随着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因此,与基于直接对该爪自身作用的外力使爪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返回的时间相比,使锁定爪随着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的返回时间相对长一些,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后,即使手(手指)离开锁定解除操作片,锁定爪也不会再锁定,因而,能可靠地打开门。
结果,如果使用该锁定机构,不会降低原来的锁定功能,通过锁定解除操作,能可靠地打开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传递部件相对锁定爪设定成:使该传递部件与该锁定爪保持对接关系,并且将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力仅向该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传递,因此,锁定爪基于相对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独立进行的,如果关闭安装有该锁定机构的门时,锁定爪始终与盒子的卡合部卡合,可维持门的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锁定解除操作力及该操作力的解除变位移动的传递部件或锁定解除操作片上,设置有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因此,锁定爪随着锁定解除操作力的解除的返回时间,与基于相对该锁定爪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返回的时间相比,相对地变长,对锁定解除操作片的锁定解除操作后,即使手离开锁定解除操作片,也能防止锁定爪再次锁定。
因此,采用这样的锁定机构,不会降低原来的锁定功能,通过锁定解除操作,能更可靠地开大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锁定解除操作片是进行按压并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的按压按钮,在按压按钮与传递部件之间设有按压方向变换机构,按压方向变换机构设定成:将相对按压按钮的按压力向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换并传递给传递部件。因此,可以进行锁定爪的锁定、按压按钮操作引起的锁定解除等,同时,随着按压按钮操作后的锁定爪的返回移动,可相对变位移动施加制动力。因而,锁定解除操作片即使是以进行按压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的类型的结构,也能获得与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锁定解除操作片是操作杆,向锁定爪的锁定解除状态的方向变位,以此作为锁定解除操作,在操作杆一体化地设有传递部件。因此,可以进行锁定爪的锁定、操作杆操作引起的锁定解除等,同时,随着操作杆操作后的锁定爪的返回移动,可相对变位移动施加制动力。因而,即使是操作杆类型的结构,也能获得与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制动装置由齿条、以及与该齿条啮合而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阻尼器构成,因此,不仅能获得与方案二同样的作用效果,而且,能巧妙地利用齿条和旋转式阻尼器,使结构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即使适用于汽车用放置小物品的结构的开闭门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使该锁定机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开闭门倾斜地配置着,在锁定解除操作后,有在锁定的可能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采用了该锁定机构,因而,能防止再锁定,可靠地开大开闭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如果通过安装部把该锁定单元安装在门上,则能确保锁定爪的独立性,并且确保对锁定爪随着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进行的返回移动施加制动等,可提供采取方案一的锁定机构的锁定单元。
另外,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以本体为中心,在其内部、周边部安装部件,因此,能使结构紧凑。并提高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可使方案二记载的锁定机构紧凑化,并且具体得到采用了上述锁定机构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可使方案三记载的锁定机构紧凑化,并且具体得到采用了上述锁定机构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能提供具体采用方案五记载的锁定机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能具体提供采用了包括制动装置的全部部件的方案五的一系列锁定机构的全部的单元。因此,显著地提高了操作性、组装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组装有第1实施形式的锁定机构(锁定单元)的储物盒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形式的储物盒的纵断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形式的储物盒的部件组装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形式的锁定单元的部件组装图。
图5是说明第1实施形式的锁定机构(锁定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关闭盖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打开盖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说明第2实施形式的锁定机构(锁定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第3实施形式的锁定机构(锁定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是储物盒,4是盖,18是锁定机构,19是锁定单元,20是旋转式阻尼器(制动装置),21是本体部,22是安装部,37是锁定爪,38是爪部,39是卡合部,43是螺旋弹簧,44是传递部件,48是按压按钮,54是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5是长孔,56是销,57是齿条部(制动装置),59是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中,符号1是组装到汽车仪表盘2上的放置小物品用容纳结构的储物盒,该储物盒1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形成有容纳空间的盒子3和作为门的盖4。
盒子3配置在公知的仪表盘2的内部。盒子3的前面(图2中的右侧部分)设有前部开口5,该前部开口5从仪表盘2向车室内(外部)开口。在该前部开口5周缘部上设置有突缘6。该突缘6沿着仪表盘2的前面倾斜地设置着,在该突缘6的上部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该突缘6连接的伸出部7。该伸出部7向斜前侧上方突出,从其尖端部到突缘6的下面构成后述的锁定爪用的导向面8(参照图5),在该伸出部7上,在其途中形成有卡合孔9。
盖4如图2、图3所示,由内面板10和外面板11构成。该盖4,其基端部两侧通过销13相对上述盒子3的下部两侧的支持部12可转动地支持着,让盖4的尖端部接近突缘6的上部地转动时,盖4覆盖盒子3的前部开口5。弹簧14以嵌插有上述销13的状态介于盖4与盒子3之间,借助于该弹簧14,给盖4朝打开盒子3的前部开口5的方向施力。另一方面,在盒子3的前侧两侧面上,安装有通过转动产生的制动力的旋转式阻尼器15,同时,在盖4(内面板10)的侧部,通过销17支持有用于传递该旋转式阻尼器15的制动力的圆弧状齿条16。旋转式阻尼器15具有可相对齿条16可啮合的旋转部,该旋转部根据与其啮合的齿条16(盖4)的变位旋转,产生制动力。这种旋转式阻尼器15在例如特许第2884267号公报等中有详细说明,是已知的技术。因此,在打开盖4时,盖4借助于弹簧14的弹力,不能一下子打开,而是通过旋转式阻尼器15的制动力,缓缓地打开。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盖上,在其上部中央设有锁定机构18。该锁定机构18在本实施形式中,由用塑料部件组装的锁定单元19和构成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旋转式阻尼器20构成。
锁定单元19如图4、图5所示,具有作为本体的盒子状本体部21。在该本体部21上,在前部两侧面设置有安装部22,该两个安装部22互相远离地延伸。在该各安装部22上形成有安装孔23,利用该安装孔23和止动用具24(参照图3),将安装部22安装到内面板10表面的上部中央部时,本体部21的大部分贯通该内面板10且向该内面板10的里面侧(前部开口5侧)突出。
本体部21如图4、图5所示,由上壁部25、前壁部26、底壁部29、一对侧壁部31及后壁部35构成,该本体部的内部基本上整体成为中空。在上壁部25和前壁部26上,大致全体分别形成有开口27、28,在底壁部29上形成有带状狭缝30,该带状狭缝30从后壁部35侧向前壁部26侧延伸,借此,本体部2 1的内部对外开放。
更具体地说,关于上壁部25,其上面随着向后壁部35侧变低地倾斜,因此,对应于上述伸出部7的导向面8,关闭盖4时,本体部21不与伸出部7发生干涉。
关于底壁部29,前壁部26侧形成台阶,使其低于后壁部35侧,该台阶部分的里外面具有使前壁部26侧部分与后壁部35侧部分之间保持光滑的曲面,是连续的。在该底壁部29的里面,在后壁部35侧,跨越上述狭缝30设置有弹簧支撑部33。在该弹簧支撑部33上形成有贯通孔34,该贯通孔34邻接上述狭缝30(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该底壁部29的里面,在前壁部26侧,形成有台阶部36。该台阶部36分别沿着两侧壁部31的内部表面,从前壁部26向后壁部35侧延伸,该两个台阶部36构成后述的按压按钮(锁定解除操作片)的导向路。
关于两侧壁部31,在靠近后壁部35的位置,在各侧壁部31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导向部件32。各导向部件32在向本体部21的横向内方突出的状态下,从上壁部开口27延伸到比弹簧支撑部33稍上方的位置,这两个导向部件32处于相向的配置关系。
在上述本体部21内,如图4、图5所示,容纳着锁定爪37。该锁定爪37备有:爪部38;从该爪部38的下部前面伸出的卡合部39;与该卡合部39联动且在爪部38的横向两侧形成有保持槽40的突出部41;及从爪部38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导向轴部42;将该锁定爪37置于本体部21内时,一边让卡合部39朝着本体部21的前壁部26侧,一边使上述导向部件32嵌合到保持槽40内,同时,让导向轴部42穿过上述弹簧支撑部33的贯通孔34。在该锁定爪37的爪部38与上述弹簧支撑部33之间,如图4、图5所示,安装有螺旋弹簧43。螺旋弹簧43始终朝向使爪部38从本体部21内突出的方向上对爪部38施力,当爪部38处于无外力作用的状态时,爪部38处于从本体部21内突出的锁定状态的位置(参照图5)。
在上述本体部21内,如图4、图5所示,在比上述锁定爪37更靠该本体部21的前壁部26侧容纳有传递部件44。该传递部件44的下部从本体部21的狭缝30向外方延伸,另一方面,其上部位于上述导向部件32与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上部26a之间的位置。
在该传递部件44的上部,形成有卡合部45、滑动面46(参照图4)及止挡面47。卡合部45以向锁定爪37侧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卡合部45的尖端面可滑动地与上述导向部件32接触,锁定爪37的卡合部39根据螺旋弹簧43的弹力,与该卡合部45的下面对接。因此,在外力直接作用于锁定爪37(爪部38)时,该锁定爪37克服螺旋弹簧43的弹力,单独向本体部21内变位移动,与此相反,这种外力不直接作用到锁定爪37上时,爪部38处于从上壁部25突出的状态(锁定状态),同时,这时的螺旋弹簧43的弹力,通过锁定爪37的卡合部39和传递部件44的卡合部的对接关系,传递到传递部件44,给传递部件44施加向上方侧的力。
借助于在本体部21的前壁部26侧以台阶状形成传递部件44的上部,形成滑动面46及止挡面47,滑动面46可滑动地与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上部26a的内部表面对接,止挡面47配置在使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28的上缘部位置其移动区域的位置。因此,传递部件44(上部)一边通过导向部件32与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上部26a的内部表面导向,一边可变位地移动,同时,在锁定爪37不受外力作用时,止挡面47变位到与前壁部开口28的上缘部对接处,限制锁定爪37的从本体部21内的突出量为给定的突出量。
在上述本体部21的前壁部26的前侧,如图1~图5所示,配置有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片的按压按钮48。该按压按钮48具有按压板部49;朝着远离该按压板部49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部50及连接该一对侧板部50的连接板部51。
按压板部49是乘员为了打开盖4,作为解除操作赋予按压力的地方,该按压板部49应当可以从外部操作,配置在盖4的外面板11的开口11a内。
一对侧板部50可变位移动地嵌插在本体部21的底壁部29内部表面的一对台阶部36之间,当按压按压板部49时,一对侧板部50由上述两个台阶部36导引,进入本体部2 1的里面。这时,上述弹簧支撑部33及传递部件44进入一对侧板部50之间,防止其与各侧板部50产生干涉。
连接板部51,在比传递部件44更靠近本体部21的后壁部35侧,连接一对侧板50,在按压板部49与连接板部51之间,形成有让传递部件44经下方通过的通过孔52。该连接板部51具有:用于连接一对侧板部50的上端面的上部连接板部51a;在孔52侧从上部连接板部51a下垂、用于连接一对侧板部50的侧面的侧部连接板51b。为了使上部连接板部51a避开与弹簧支撑部33的干涉,使其位于高于该弹簧支撑部33的位置,在该上部连接板部5 1a的尖端部中央,形成有为了避免与锁定爪37的导向轴部42及螺旋弹簧43的干涉用的半圆状的切槽53。侧部连接板51b下垂到邻接其移动区域的弹簧支撑部33的尖端部,借助于该侧部连接板51b与弹簧支撑部33的尖端部的对接,限制按压按钮48朝本体部21内超过给定的进入。
在上述各侧板部50与上述传递部件44之间,如图4、图5所示,设置有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在本实施形式中,该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是利用长孔55和销56的。长孔55在较连接板部51靠近通过孔52侧对称地形成于各侧板部50上,这些长孔55随着远离按压板部49逐次向上倾斜地配置着。销56配置成可贯通各长孔55及传递部件44。该销56由长孔55导向可以变位,在锁定爪37从本体部21内突出的锁定状态,销56位于长孔55的上端部的位置(参照图5)。因此,在该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的下面,如图7所示,按压按压按钮48、使按压按钮48在本体部21内侧变位移动时,导向部件32和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上部26a的内表面,限制传递部件44的上部在按压按钮48的按压方向的变位移动,结果,销56沿长孔55移动到其下端部侧,这时,长孔55的倾斜内表面通过销56给传递部件44施加向下侧方向的按压力。借此,传递部件44一边由导向部件32和本体部21的前壁部开口上部26a的内表面导引,一边向下方侧移动。
另一方面,解除相对按压按钮48施加的按压力时,螺旋弹簧43的弹力通过锁定爪37的卡合部39、传递部件44的卡合部45传递给该传递部件44,将该传递部件44向上方侧升起。因此,在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中,销56移动到长孔55的上端侧,随之,按压按钮48返回到图5所示的原始位置。
在上述传递部件44的下部,如图4、图5所示,设置有构成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齿条部57。该齿条部57在传递部件44下部中的、通过本体部21的狭缝30向外方延伸的部分上形成。
上述旋转式阻尼器20,如图5所示,使用与上述旋转式阻尼器15同样的元件。该旋转式阻尼器20如图3所示,一体成形有凸缘状的安装片,该安装片等通过螺钉等止动用具安装在立设于盖4的内面板10的表面侧的安装凸起上,齿条部57与该旋转式阻尼器20的旋转部啮合。因此,该旋转式阻尼器20与齿条部57构成制动装置,随着齿条部57(传递部件44)的变位移动,并借助于旋转式阻尼器20的旋转部的转动产生制动力。
关于这样的储物盒1,锁定机构按照下述方式动作。
在打开盖4的状态下,借助于螺旋弹簧43的弹力,锁定爪37的爪部38处于从本体部21(上壁部25)的上面突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转动盖4关闭时,锁定爪37的倾斜爪部38与伸出部7的尖端部对接,随着这种转动的进行,爪部38受到来自伸出部7的外力,根据该外力,爪部38克服螺旋弹簧43的弹力,被引入本体部21内(参照图6中的虚线)。这之后,当爪部38到达卡合孔9时,由于爪部38的突出并没有受到阻止,所以,基于螺旋弹簧43的弹力,爪部38向卡合孔9内突出,与卡合孔9的内周缘部配合。结果,维持盖4的关闭状态。
在上述盖4的关闭状态下,在按压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片的按压按钮48时,按压按钮48在盖4内部变位,随着这种变位,传递部件44基于按压按钮48的倾斜长孔55与销56(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向下方侧变位。随之,传递部件44(卡合部45)处于压下状态,保持锁定爪37与该锁定爪37的卡合部39为对接关系,将锁定爪37的爪部38从配合孔39引入,解除爪部38与卡合孔9的内周缘部的卡合关系。结果,根据作用在盖4上的弹簧14的弹力,打开盖4。
在这种情况下,当手(手指)离开按压按钮48、停止锁定解除操作时,虽然基于螺旋弹簧43的弹力,爪部38从本体内一下子突出,但是,随着锁定爪37的上升,借助于该锁定爪37与传递部件44之间的配合关系,该传递部件44也上升,基于该传递部件44的齿条部57,旋转式阻尼器20转动,制动力相对锁定爪37及传递部件44的上升运动发挥作用。由此,使锁定爪37返回到锁定状态的时间比一般情况(没有制动力作用的情况)要长,爪部38再次与盒子3的配合孔39配合,能确保打开盖4。
特别是,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以锁定解除操作片为按压按钮48,按压方向变成盖4的关闭方向;且盖4处于关闭状态下,盖4朝关闭侧倾斜,盖4的自重朝向关闭方向作用的形式等,因此,基于弹簧14的弹力,盖4的打开较迟,虽然有爪部38与盒子3的卡合孔9的内周缘部再配合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上述,由于借助于旋转式阻尼器20产生的制动力可以使爪部38朝向原始位置(锁定状态)的返回时间变长,因而,即使是上述的使用状态,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是可以应付的。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为了防止爪部38的再卡合,要让锁定解除时的爪部38的突出速度慢一些,但不必采用减弱螺旋弹簧43的形式,所以,不会产生丧失按压按钮48的适度感的问题。
进一步,为了防止爪部38的再卡合,要让盖4的打开速度快一些,由于不必采用增强螺旋弹簧43的形式,所以,不会出现弹簧14在高温氛围下的热变形问题。
再者,为了防止爪部38的再卡合,要让盖4的打开速度快一些,由于不必采用减小旋转式阻尼器15的扭矩的形式,因而,不会产生丧失打开盖4时所具有的那种高级感的问题。
图8表示第2实施形式,图9表示第3实施形式。在这些实施形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同一符号表示,其详细说明省略。
图8所示的第2实施形式,在本体部21上延长地设置有安装部58,在该安装部22上,安装有与上述齿条部57啮合的旋转式阻尼器20。因此,能得到组装的一系列的锁定机构整体的锁定单元19,只要将该锁定单元19(安装部58)安装到盖4上(内面板10)上,就能构成锁定机构18。
图9表示的第3实施形式,设置有操作杆59作为锁定解除操作片,该操作杆59不用在其间设置按压方向变换机构54等机构,而是直接与传递部件44一体化,同时,该操作杆59朝锁定爪37的锁定解除方向变位。因此,如果让操作杆59变位,其操作力通过传递部件44传递给锁定爪37,可将锁定爪37的爪部38引入本体部21内。进而,此后,如果让操作杆59离开,爪部38返回,但是,与上述各实施形式同样,由于在该返回中施加制动力,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爪部38与卡合孔9的再卡合,确实地打开盖4。
虽然对以上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包括下述形式。
(1)在带开闭门的杯形架中,该开闭门也可以采用该锁定机构。
(2)作为制动装置,只要是能对变位移动给予抵制(制动)的任何装置都是可行的,该制动装置产生的抵制并不限于给予传递部件44,也可以给予随着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在锁定爪37返回时联动地变为的结构,例如按压按钮48。
(3)组装齿条部57和旋转式阻尼器20(制动装置)时,将旋转式阻尼器20安装在传递部件44上,将齿条部57设置在盖4(内面板10)或本体部21上。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并不只限于上述的书面记载,还包括提供实质与所记载的结构对应的作为好的或优点的结构。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原来的锁定功能、通过锁定解除操作能可靠地打开门的门用锁定机构。按照下述方式设定爪部(38):爪部(38)基于相对爪部(38)本身直接作用的外力从锁定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返回,是相对于按压按钮(48)独立进行的。如果关闭安装有该锁定机构(18)的盖(4),爪部(38)与卡合孔(9)始终卡合。另一方面,相对于爪部(38)随着按压按钮(48)的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所进行的返回移动,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