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独立悬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独立悬架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20088.6 (22)申请日 2019.02.21 (73)专利权人 无锡金尚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 路599号创意园三期B幢12层1203室 (72)发明人 孙立发孙春华黄正正张布祥 崔进丰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代理人 王闯葛莉华 (51)Int.Cl. B60G 21/055(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
2、非独立悬架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 公开了非独 立悬架装置, 包括汽车车桥、 纵臂、 螺旋弹簧和减 震器, 汽车车桥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推力杆装 置, 两横向推力杆装置头尾相反对应, 横向推力 杆装置包括推力杆本体, 推力杆本体的尾端与汽 车车桥铰接, 推力杆本体的头端连接有滑动部, 滑动部使得推力杆本体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横向 滑动且能够上下摆动。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 术中的带横向推力杆的单纵臂式非独立悬架, 其 横向推力杆端头相对于车身存在侧向位移, 由此 引发车辆不稳定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有效消除车 轮跳动引起的横向推力杆和汽车车桥连接端相 对车身的侧向位移, 消除。
3、了由此引起的车辆不稳 定性, 提高了驾乘舒适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9600202 U 2019.11.08 CN 209600202 U 1.非独立悬架装置, 包括汽车车桥、 纵臂、 螺旋弹簧和减震器, 两所述纵臂对称设置在 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两所述螺旋弹簧分别通过弹簧座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两所述减 震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车桥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推力 杆装置, 两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头尾相反对应, 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包括推力杆本体, 所述 推力杆本体的尾端与汽车车桥铰接,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头端连接有滑动部, 所述滑动部使 得。
4、所述推力杆本体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横向滑动且能够上下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包括U形结构的安 装座, 所述安装座套在所述推力杆本体外, 所述安装座包括顶板和所述顶板两侧对称设置 的翼板, 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汽车车身, 所述翼板上沿纵向开设有一弧形腰孔、 沿横向开设有 一条形孔,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滑移柱, 所述第一滑移柱滑动连接所述条形 孔,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在所述第一滑移柱的中间侧设置有第二滑移柱, 所述第二滑移柱滑 动连接所述弧形腰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顶部通过缓冲块 连接汽车车身。。
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尾端焊 接有钢套, 所述钢套安装滑移衬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焊接有第一 套管, 所述第一滑移柱通过第一套管可转动连接所述推力杆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焊接有第二 套管, 所述第二滑移柱通过第二套管可转动连接所述推力杆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移柱上套设安装有 第一挡圈, 所述第一挡圈位于所述安装座外, 所述第一挡圈外侧的所述第一滑移柱上安装 有锁销。 8.根据。
6、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独立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腰孔边缘连接有POM 塑料制成的导向边框, 所述导向边框外的所述第二滑移柱上套设安装有第二挡圈, 所述第 二挡圈外安装有紧固件。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9600202 U 2 非独立悬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非独立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 同时, 随着汽 车市场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对产品的要求也会相应提升, 特别是涉及到操纵稳定性、 整车 舒适性等。 0003 部分汽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车辆不稳定性或跑偏等不。
7、受控性, 特别是在高速 工况及复杂路面的情况下, 稳定性不好的车辆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主观的疲劳状态和恐慌 心理,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车辆的稳定性除过质量保证及制造误差外, 相关系统的运动协调 性是结构设计确保性能的根本。 0004 传统的带横向推力杆的单纵臂式非独立悬架, 当车轮跳动引起汽车车桥跳动时, 由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端的牵制, 横向推力杆与汽车车桥连接端只能以另一端为圆心做钟摆 运动, 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A , 横向推力杆端头由此产生相对于车身的侧向位移, 侧向位移 如图1所示W, 进而导致汽车高速行驶中, 某一车轮跳动瞬时, 使车辆产生不稳定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鉴于背景技。
8、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非独立悬架装置,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带横向推力杆的单纵臂式非独立悬架, 其横向推力杆端头相对于车身存 在侧向位移, 由此引发车辆不稳定的缺陷。 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非独立悬架装置, 包括汽车车桥、 纵臂、 螺旋弹簧和减震器, 两所述纵臂对称设置 在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两所述螺旋弹簧分别通过弹簧座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两所述 减震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桥两端, 所述汽车车桥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推力杆装置, 两 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头尾相反对应, 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包括推力杆本体, 所述推力杆本 体。
9、的尾端与汽车车桥铰接,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头端连接有滑动部, 所述滑动部使得所述推 力杆本体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横向滑动且能够上下摆动。 0008 优选的, 所述滑动部包括U形结构的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套在所述推力杆本体外, 所述安装座包括顶板和所述顶板两侧对称设置的翼板, 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汽车车身, 所述 翼板上沿纵向开设有一弧形腰孔、 沿横向开设有一条形孔,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头端设置有 第一滑移柱, 所述第一滑移柱滑动连接所述条形孔,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在所述第一滑移柱 的中间侧设置有第二滑移柱, 所述第二滑移柱滑动连接所述弧形腰孔。 0009 优选的, 所述螺旋弹簧顶部通过缓冲块连接汽车车身。 。
10、0010 优选的, 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尾端焊接有钢套, 所述钢套安装滑移衬套。 0011 优选的,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焊接有第一套管, 所述第一滑移柱通过第一套管可转 动连接所述推力杆本体。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9600202 U 3 0012 优选的, 所述推力杆本体上焊接有第二套管, 所述第二滑移柱通过第二套管可转 动连接所述推力杆本体。 0013 优选的, 所述第一滑移柱上套设安装有第一挡圈, 所述第一挡圈位于所述安装座 外, 所述第一挡圈外侧的所述第一滑移柱上安装有锁销。 0014 优选的, 所述弧形腰孔边缘连接有POM塑料制成的导向边框, 所述导向边框外的所 述第二滑移柱上。
11、套设安装有第二挡圈, 所述第二挡圈外安装有紧固件。 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消除车轮跳动引起的横向 推力杆和汽车车桥连接端相对车身的侧向位移, 消除了由此引起的车辆不稳定性, 提高了 驾乘舒适度。 0016 同时由于消除前述的侧向位移, 也就消除了纵臂、 减震器、 螺旋弹簧以及轮胎的侧 向位移, 带来了诸多优点, 消除了纵臂的侧向位移, 提高了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 消除了减 振器的侧向摆动, 减小了减振器侧向摩擦力, 提升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消除了螺旋弹簧的侧 向摆动, 减小了螺旋弹簧、 缓冲块及弹簧座装置的侧向力, 提升其装置的使用寿命; 消除了 轮胎的侧。
12、向力, 提升了轮胎的纵向刚度特性, 使轮胎在高速时的纵向驱动和制动特性稳步 提升。 综上, 现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17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0018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推力杆装置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
13、24 如图2-5所示, 非独立悬架装置, 包括汽车车桥2、 纵臂4、 螺旋弹簧5和减震器6, 两 纵臂4对称设置在汽车车桥2两端, 两螺旋弹簧5分别通过弹簧座8设置在汽车车桥2两端, 两 减震器6分别设置在汽车车桥2两端, 汽车车桥2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推力杆装置, 两横向推 力杆装置头尾相反对应, 横向推力杆装置包括推力杆本体1, 推力杆本体1的尾端与汽车车 桥2铰接, 推力杆本体1的头端连接有滑动部, 滑动部使得推力杆本体1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横 向滑动且能够上下摆动。 0025 滑动部包括U形结构的安装座3, 安装座3套在推力杆本体1外, 安装座3包括顶板31 和顶板31两侧对称设置的翼板32。
14、, 顶板31固定连接汽车车身, 翼板32上沿纵向开设有一弧 形腰孔33、 沿横向开设有一条形孔34, 推力杆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移柱11, 第一滑移 柱11滑动连接条形孔34, 推力杆本体1上在第一滑移柱11的中间侧设置有第二滑移柱12, 第 二滑移柱12滑动连接弧形腰孔33。 0026 以汽车车桥2一侧的横向推力杆装置为例, 推力杆本体1可以实现如下运动, 如图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9600202 U 4 示中的运动轨迹A、 B和C, 运动轨迹B指推力杆本体1可以沿横向在条形孔34内运动, 运动轨 迹C指推力杆本体1可以以条形孔34内的端部为圆心、 在弧形腰孔33内上下摆动。
15、, 由于推力 杆本体1的头端在横向不固定、 可以沿条形孔34横向运动, 因此, 当车轮跳动引起汽车车桥2 上下跳动时, 推力杆本体1的尾端也随着直上直下运动, 如运动轨迹A, 而不是运动轨迹A , 推力杆本体1的头端则配合推力杆本体1与汽车车桥2连接端的运动, 也就产生运动轨迹B和 C, 由此消除了侧向位移; 汽车车桥2另一侧的横向推力杆装置, 由于汽车车桥2上下跳动端 连接的是横向推力杆装置的头端, 即与车身连接端, 所以不存在相对车身的侧向位移。 0027 螺旋弹簧5顶部通过缓冲块7连接汽车车身, 缓冲块7增大了螺旋弹簧5的受力面 积, 螺旋弹簧5的受力更加均匀, 弹力减震作用更好。 00。
16、28 推力杆本体1和汽车车桥2铰接端焊接有钢套17, 钢套17内安装滑移衬套18, 滑移 衬套18通过滑移套19与汽车车桥2转动连接, 实现推力杆本体1与汽车车桥2铰接并可以在 轴向微小滑动, 使得运动更加流畅。 0029 推力杆本体1上焊接有第一套管13, 第一滑移柱11通过第一套管13可转动连接推 力杆本体1, 这样, 第一滑移柱11可相对推力杆本体1转动、 也可相对条形孔34滑动, 进一步 提高运动的流畅性。 0030 推力杆本体1上焊接有第二套管14, 第二滑移柱12通过第二套管14可转动连接推 力杆本体1, 这样, 第二滑移柱12可相对推力杆本体1转动、 也可以相对弧形腰孔33滑动,。
17、 进 一步提高运动的流畅性。 0031 第一滑移柱11上套设安装有第一挡圈15, 第一挡圈15位于安装座3外, 第一挡圈15 外侧的第一滑移柱11上安装有锁销16。 0032 弧形腰孔33边缘连接有POM塑料制成的导向边框35, 导向边框35外的第二滑移柱 12上套设安装有第二挡圈36, 第二挡圈36外安装有紧固件, 紧固件可以是螺母37, POM塑料 滑动特性好, 再注入润滑脂, 整个结构简单可靠。 0033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 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 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 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9600202 U 5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09600202 U 6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09600202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