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464985.8 (22)申请日 2019.09.03 (73)专利权人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黄金口 工业园金福路8号 (72)发明人 陈厚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2104 代理人 潘杰万仲达 (51)Int.Cl. B29C 65/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57)摘要 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包括壳体, 壳体 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上壳体一。
2、端通过铰接座与 下壳体一端铰接, 上壳体和下壳体另一端通过搭 扣装置活动连接, 上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 下壳 体内设有导向板; 加热机构包括铜片和绝缘柱, 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通过绝缘柱分别安装有铜片, 上壳体内的铜片一端与下壳体内的铜片一端铰 接电连接, 上壳体内的铜片另一端可与下壳体内 的铜片另一端插接电连接形成闭环; 下壳体的底 部设置有散热室, 散热室内设置有电路板, 电路 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下壳体上对应散 热风扇的进风侧设有进风口, 手柄的形状为U形, 手柄固定连接在散热室的底部, 下壳体的下端面 对应所述手柄根部的位置设有航空插座。 适用于 塑料管的连接。 权利要求书1页 。
3、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1000033 U 2020.07.14 CN 211000033 U 1.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包括壳体(1)、 加热机构(2)和手柄(3),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 所述上壳体(101)的一端通过铰接座(6)与下壳 体(102)的一端铰接, 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另一端通过搭扣装置(4)活动连 接, 所述上壳体(101)的侧壳壁上开设有出风口(5), 所述下壳体(102)内对应所述上壳体 (101)与下壳体(102)铰接的位置设有导向板(9); 所述加热机构(2)包括铜片(21)和绝缘柱(。
4、22), 所述上壳体(101)内通过绝缘柱(22)安 装有铜片(21), 所述下壳体(102)内通过绝缘柱(22)也安装有铜片(21), 所述上壳体(101) 内的铜片(21)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102)内的铜片(21)的一端铰接电连接, 所述上壳体 (101)内的铜片(21)的另一端可与所述下壳体(102)内的铜片(21)的另一端插接电连接形 成闭环; 所述下壳体(102)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室(7), 所述散热室(7)内设置有电路板(8), 所述 电路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3), 所述下壳体(102)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13)的 进风侧设有进风口, 所述手柄(3)的形状为U形, 。
5、所述手柄(3)固定连接在散热室(7)的底部, 所述下壳体(102)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手柄(3)根部的位置设有航空插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101)和 下壳体(102)的顶端均为半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扣装置(4)包 括搭环(41)、 U形搭槽(42)和搭环座(43), 所述搭环座(43)一端铰接在下壳体(102)上, 所述 搭环座(43)中部与所述搭环(41)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U形搭槽(42)设置在上壳体(101) 上, 且U形搭槽(42)的位置与搭环(41)的位置对应。。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3)通过卡 板(31)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内侧 设有定位环(11)。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00033 U 2 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下塑料管道行业对施工简便性提出要求, 传统费时费工的热熔承插已慢慢淘 汰, 电磁热熔连接成为工地管件熔接的主流工艺, 电磁热熔热熔可实现管道安装发后再熔 接, 可实现。
7、多个连接点同时连接, 维修非常方便, 但是工地上的电磁热熔装置故障率太高, 焊接质量不稳定, 如: 公开号CN204451200U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电磁热熔装置, 工地反映夹 具返厂维修的频率很高, 导致这样问题原因一是夹具散热不均匀, 局部过热; 二是因为夹具 线没有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达到夹具散热均匀, 防 止局部过热以及对夹具线进行保护的目的。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包括 壳体、 加热机构和手柄,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通过铰接座与下 壳体。
8、的一端铰接,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搭扣装置活动连接, 所述上壳体的侧 壳壁上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下壳体内对应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铰接的位置设有导向板; 0005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铜片和绝缘柱, 所述上壳体内通过绝缘柱安装有铜片, 所述下 壳体内通过绝缘柱也安装有铜片, 所述上壳体内的铜片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内的铜片的一 端铰接电连接, 所述上壳体内的铜片的另一端可与所述下壳体内的铜片的另一端插接电连 接形成闭环; 0006 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室, 所述散热室内设置有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所述下壳体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设有进风口, 所述手柄 的形状。
9、为U形, 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散热室的底部, 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手柄根部 的位置设有航空插座。 0007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顶端均为半环形。 0008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搭扣装置包括搭环、 U形搭槽和搭环座, 所述搭环座一端铰接 在下壳体上, 所述搭环座中部与所述搭环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U形搭槽设置在上壳体上, 且U形搭槽的位置与搭环的位置对应。 0009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手柄通过卡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0010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定位环。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 (1)、 本实用新型通过。
10、在壳体的一侧壳壁上开设出风口, 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导向 板从而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可以在壳体的内腔中顺时针流动, 最后环绕加热机构一周, 然后从出风口排出壳体, 从而达到夹具的铜片散热均匀, 保证焊接质量, 可连续使用的目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000033 U 3 的; 同时, 导向板还能防止循环的风回流与进风相撞发生紊乱。 0013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柄设置成U形的形状, 一方面能保护夹具尾部的航空插 座, 另一方面使得携带方便, 减少夹具进线在施工过程中损坏, 将夹具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从而保证了效率, 再一方面还可通过U形的手柄将本装置挂置起来, 从而方便了本装。
11、置的存 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流向图。 0018 图中: 1壳体、 101上壳体、 102下壳体、 2加热机构、 21铜片、 22绝缘柱、 3手柄、 卡板 31, 4搭扣装置、 41搭环、 42U形搭槽、 43搭环座、 5出风口、 6铰接座、 7散热室、 8电路板、 9导向 板、 10航空插座、 11定位环、 12安装孔、 13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电磁热熔装置, 包括壳 体1、。
12、 加热机构2和手柄3, 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 所述上壳体101的一端通 过铰接座6与下壳体102的一端铰接, 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另一端通过搭扣装置4 活动连接, 所述上壳体101的侧壳壁上开设有出风口5, 所述下壳体102内对应所述上壳体 101与下壳体102铰接的位置设有导向板9; 所述加热机构2包括铜片21和绝缘柱22, 所述上 壳体101内通过绝缘柱22安装有铜片21, 所述下壳体102内通过绝缘柱22也安装有铜片21, 所述上壳体101内的铜片21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102内的铜片21的一端铰接电连接, 所述上 壳体101内的铜片21的另一端可与所述下。
13、壳体102内的铜片21的另一端插接电连接形成闭 环, 铜片2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2, 所述绝缘柱22设置在安装孔12内; 所述下壳体102的底部 设置有散热室7, 所述散热室7内设置有电路板8, 所述电路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13, 所述下壳体102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13的进风侧设有进风口, 所述手柄3的形状为U形, 所述手柄3固定连接在散热室7的底部, 所述下壳体102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手柄3根部的位置 设有航空插座10。 0020 上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顶端均为半环形。 所述搭扣装置4包括搭环41、 U形 搭槽42和搭环座43, 所述搭环座43一端铰接在下壳体102上, 所。
14、述搭环座43中部与所述搭环 41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U形搭槽42设置在上壳体101上, 且U形搭槽42的位置与搭环41的位 置对应。 所述手柄3通过卡板31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 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有定位环11。 0021 在使用时, 从U形搭槽42上取下搭环41, 然后将上壳体101翻转, 将管道安装后, 再 将上壳体101复位, 搭环41复位, 加热机构2对管道进行加热, 打开散热风扇13, 在导向板9的 导向作用下, 风在壳体1的内腔中顺时针流动, 最后收集热量后从出风口5排出, 将进线从手 柄3的环孔中穿过, 可以保护进线不受损坏。 0022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壳壁上开设出风口,。
15、 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导向板从而 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可以在壳体的内腔中顺时针流动, 最后环绕加热机构一周, 然后从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000033 U 4 出风口排出壳体, 从而达到夹具的铜片散热均匀, 保证焊接质量, 可连续使用的目的; 同时, 导向板还能防止循环的风回流与进风相撞发生紊乱。 0023 另外, 本实施例通过将手柄设置成U形的形状, 一方面能保护夹具尾部的航空插 座, 另一方面使得携带方便, 减少夹具进线在施工过程中损坏, 将夹具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从而保证了效率, 再一方面还可通过U形的手柄将本装置挂置起来, 从而方便了本装置的存 放。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000033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1000033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1000033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1000033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1000033 U 9 。